拼音jiàng zhì rǔ shēn
注音ㄐ一ㄤˋ ㄓˋ ㄖㄨˇ ㄕㄣ
解释降:压抑;减损。压抑自己的意志;降低自己的身份;多指违心地混迹于世俗或委曲求全。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例子怪不得我问他做甚事,他不肯说,说怕辱没了师傅。不知你肯降志辱身,做这等事,正是为人所不能为呢!(清 吴趼人《痛史》第二十四回)
正音“降”,不能读作“xiáng”。
辨形“降”,不能写作“绛”。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与世俗同流合污。
感情降志辱身是中性词。
近义忍辱负重
反义平反昭雪
英语give up one's aspiration and live in contempt
动物生肖牛,虎,蛇
降的拼音:jiàng(ㄐ一ㄤˋ)
⒈ 下落,落下:下降。降旨。降临。降旗。空降。
⒉ 减低,贬抑:降低。降价。降职。降解(jiě )。降心相从(抵制自己心志以服从别人)。
⒊ 姓。
降的拼音:xiáng(ㄒ一ㄤˊ)
⒈ 投降,归顺:宁死不降。
⒉ 降服,使驯服。降龙伏虎。
降字UNICODE编码U+964D,10进制: 38477,UTF-32: 0000964D,UTF-8: E9 99 8D。
降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降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䧏夅
capitulate、drop、fall、lower、subdue、surrender、tame
落、升、提
形声
descend, fall, drop; lower, down
详细解释◎ 降的拼音: jiàng
〈词性:动〉
(1) (会意)
(2) 同本义,与“陟”相对 [lower]
降,下也。——《说文》
是降丘宅土。——《书·禹贡》
复降在原。——《诗·大雅·公刘》
维岳降神。——《诗·大雅·崧高》
降西阶一等。——《仪礼·士冠礼》
子余使公子降拜曰。——《国语·晋语》
(3) 又如:降阶(走下台阶);降格(从上而至。即降临。格,至);降辇(帝王下车);降拜(下堂拜宾);降真(降临的神灵);降饯(高贵人物屈尊赴宴);降驾(帝王临幸);降坛诗(扶乩时鬼神降临祭坛所题的诗)
(4) 贬抑;降低 [belittle;devalue;cut down]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
稍降辞色。——《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降调(降职调动);降处外任(将京官降职外放为地方官);降尊(降低尊贵的身分);降除(降职);降发(降职发落);降贬(降官贬职);降革(降级免职)
(6) 下落,落下。从高往低掉 [fall;drop;descend]
降,落也。——《尔雅》
羽鸟曰降。——《礼记·曲礼》
大寒降。——《国语·鲁语》
若时雨之降,莫不说喜。——《荀子·议兵》
降大任于是人。——《孟子·告子下》
休祲降于天。
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
(7) 又如:降液(对天降雨露的敬称);升降;降落;递降;骤降;降雨;沉降; 空降
(8) 诞生;降生 [be born]
汤降不迟。——《诗·商颂·长发》
釐降二女于妫汭。——《书·尧典》
惟庚寅吾以降。——《楚辞·离骚》
不拘一格降人材。——龚自珍《己亥杂诗》
(9) 又如:降精(生下良马);降诞(降生,诞生)
(10) 赐给;给予 [grant]
无坠天之降宝命。——《书·金滕》
(11) 又如:降锡(赐给);降德(赐予恩惠);降祥(降下吉祥);降福;降诏
(12) 下嫁 [marry]。如:降嫔(皇家女下嫁);降婚(下嫁)
(13) 另见 xiáng
降雹、降低、降调、降恩、降格、降号、降级、降价、降解、降临、降落、降落伞、降幂、降旗、降气、降生、降温、降下、降香、降雪、降压、降雨、降雨量
◎ 降的拼音: xiáng
<动〉
(1) 投降 [capitaluate;surrender;subdue]
曷为不言降。——《公羊传》。注:“降者自优之文。”
每得降卒。——《资治通鉴·唐纪》
琮已降。——《资治通鉴》
诈云欲降
指言盖降
(2) 又如:降附(投降归附);降骨(投降者的骨骸)
(3) 降服,使驯服 [yield;tame]
六卿三族,降听政也。——《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注:“和同也。”
其能降以相从也。——《左传·隐公十一年》。注:“降,降心也。”
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唐·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太公]又与了我五钱银子做盘缠,教我再去请好法师降他。——《西游记》
(4) 又如:降发(降伏;制伏);降视(降伏);降龙(以佛法降伏神龙)
◎ 降的拼音: xiáng
〈词性:形〉
(1) 欢悦,快乐 [happy]
亦既覯止,我心则降。——《诗·召南·草虫》
(2) 同“详”。详细 [detailed]
则俺那官人要个明降。——元· 孟汉卿《魔合罗》
(3) 另见 jiàng
降伏、降龙伏虎
志(誌)的拼音:zhì(ㄓˋ)
⒈ 意向:志愿。志气。志趣(志向和兴趣)。志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志学。
⒉ 记在心里: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⒊ 记载的文字:杂志。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⒋ 记号:标志。
⒌ 〈词性: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志子。用碗志志。
⒍ 姓。
志字UNICODE编码U+5FD7,10进制: 24535,UTF-32: 00005FD7,UTF-8: E5 BF 97。
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誌痣
ideal、keep in mind、mark、records、will
形声:从心、士声
purpose, will, determination; annals
详细解释◎ 志的拼音: z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2) 同本义 [will]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
(3)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4) 记事的文章 [record;annals]。如:风土志;志乘(志书)
(5) 心情 [frame of mind]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6)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
(7) 神志 [consciousness]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
(8) 通“帜”。旗帜 [flag]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
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
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
(9) 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 [nevus]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
◎ 志的拼音: zhì
〈词性:动〉
(1) 有志;立志;专心 [devote]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2)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
(3) 记着 [keep in mind]
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
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
博闻彊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彊,同“强”。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永志不忘
(5) 向慕 [admire]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陆游《感秋》
(6) 记载,记录 [record]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周礼·春官·保章氏》
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
(7)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
(8) 叙述 [narrate]
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
◎ 志的拼音:
誌 zhì
〈词性:动〉
(1) (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
(2) 同本义 [remember;recall]
誌,记誌也。——《说文新附》
誌,记也。——《字诂》
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
(3)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4) 记录 [take notes;record]
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
(5)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
(6) 做记号 [mark]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7) 又
寻向所志。
◎ 志的拼音:
誌 zhì
〈词性:名〉
(1) 标记;记号 [sign;mark]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2)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
(3)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record]。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志哀、志大才疏、志气、志趣、志士、志同道合、志行、志学、志愿
辱的拼音:rǔ(ㄖㄨˇ)
⒈ 羞耻:羞辱。耻辱。
⒉ 使受到羞耻:辱骂。侮辱。折辱。
⒊ 谦辞,表示承蒙:辱承。辱赐。
⒋ 玷污,辜负:辱没(mò )。辱命。玷辱。
辱字UNICODE编码U+8FB1,10进制: 36785,UTF-32: 00008FB1,UTF-8: E8 BE B1。
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disgrace、dishonour、insult
宠、荣
会意
humiliate, insult, abuse
详细解释◎ 辱的拼音: rǔ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辰”下加脚(止)或加手(又,寸)的形象。①本义:耕作。“辰”是“蜃”的本字,古代以蜃为农具进行耕作。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耨”( nòu )。②引申义:耻辱) 同引申义 [disgrace]
辱,耻也。——《说文》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论语·学而》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衣食足而知荣辱。——《史记·货殖列传序》
(2) 又如:奇耻大辱;荣辱;羞辱;忍辱负重;蒙受屈膝之辱;辱害(耻辱和损害);辱残(受耻辱和残害)
◎ 辱的拼音: rǔ
〈词性:动〉
(1) 使…受辱;侮辱 [insult]
南辱于楚,寡人耻之。——《孟子·梁惠王上》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子路》
我见相如,必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足以辱晋;辱邈(辱没,玷辱);辱抹(辱末,辱灭,辱模,辱么,辱莫);辱没(玷污,玷辱);辱玷(玷辱);辱污(玷辱)
(3) 埋没 [stifle]
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左传·襄公三十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唐· 韩愈《杂说四首》
(4) 谦词。承蒙 [be indebted (to sb. for a kindness)]
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左传·僖公四年》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5) 又如:辱游(对朋友的自称谦词);辱子(对别人谦称自己的儿子);辱临(对他人来临的敬词。有屈尊枉驾之意);辱知(谦辞。受人赏识或提拔);辱蒙;辱临;辱赐;辱承指教;辱荷(承蒙)
(6) 压下去,挫 [deflate]
往者弗送,来者弗止,或击其迂,或辱其锐。——《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
◎ 辱的拼音: rǔ
〈词性:形〉
(1) 污浊;混浊 [dirty;muddy] 。如:辱行(污秽的行为)
(2) 隆重;厚 [solemn]
故缘地之利,承从天之指,辱举其死。——《管子》
(3) 黑 [black]
大白若辱。——《老子》
(4) 通“溽”。湿润 [moist]
土润辱暑。——《礼记》
辱国、辱骂、辱门败户、辱命、辱没
身的拼音:shēn(ㄕㄣ)
⒈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⒉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⒊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⒋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fèn )。身败名裂。
⒌ 孕,娠:身孕。
⒍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身儿新衣服。
身字UNICODE编码U+8EAB,10进制: 36523,UTF-32: 00008EAB,UTF-8: E8 BA AB。
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ody、life、one's conduct、oneself
象形:像女人怀孕腹大之形
body; trunk, hull; rad. no. 158
详细解释◎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body]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main body of a structure]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oneself;self]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 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life]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分 [status]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lifetime]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 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死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副〉
(1) 亲身,亲自 [personally]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 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动〉
(1) 怀孕 [conceive;be pregnant]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learn through practice]
尧、 舜性之也; 汤、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take on]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hold the post of]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 身的拼音: shēn
〈词性:量〉
用于衣服 [suit]。如:一身衣服
身败名裂、身板,身板儿、身不由己、身材,身才、身长、身段、身法、身分、身分不明、身分证、身怀六甲、身高、身个儿、身故、身后、身家、身家性命、身价、身价百倍、身价倍增、身架,身架儿、身教、身经百战、身量,身量儿、身临其境、身名俱灭、身前、身强力壮、身轻言微、身躯、身上、身世、身势学、身手、身受、身态、身体、身体力行、身条,身条儿、身外之物、身亡、身无分文、身先士卒、身心、身心健康、身形、身腰、身影、身孕、身在曹营心在汉、身重、身姿、身子、身子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