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坚甲利刃的意思

jiānjiǎrèn

坚甲利刃



拼音jiān jiǎ lì rèn

注音ㄐ一ㄢ ㄐ一ㄚˇ ㄌ一ˋ ㄖㄣˋ

解释见“坚甲利兵”。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坚甲利刃,长短相杂。”

例子元·郑廷玉《楚昭公疏者下船》第一折:“你休辞山遥水远路三千,我专等你坚甲利刃那兵十万。”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坚强善战的军队。

感情坚甲利刃是中性词。

繁体堅甲利刄

近义坚甲利兵、甲坚兵利

英语armed migh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ān   注音  ㄐ一ㄢ   繁体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JCFF  仓颉  LEG  郑码  KDXB  四角  27104  结构  上下电码  1017  区位  2865  统一码  575A  笔顺  丨丨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坚(堅)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牢固,结实,硬:坚固。坚实。坚如磐石。

⒉ 不动摇,不改变:坚决。坚信。

⒊ 牢固、结实的东西或阵地:中坚。攻坚。披坚执锐。

⒋ 姓。

统一码

坚字UNICODE编码U+575A,10进制: 22362,UTF-32: 0000575A,UTF-8: E5 9D 9A。

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坚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堅䋌䋗

汉英互译

firmly、fortification、hard、resolutely、solid、stro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土、从

English

hard, strong, firm; resolu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坚的拼音:

jiān  

〈词性:形〉

(1) (会意。从臤( qiān  ),从土。“臤”,金文象以手拉“臣”(屈服的奴隶)。从“土”,表示土质坚硬。本义:泥土坚硬)

(2) 同本义。泛指坚硬;结实 [hard;solid;firm]

坚,刚也。——《说文》

坚,坚土也。——《广雅》

四为壤五,为坚三。——《九章算术·穿地》

铠甲不坚。——《韩非子·五蠹》

剑坚,故不可立拔。(剑坚,剑插得紧。)——《战国策·燕策》

非不坚利。——《孟子·公孙丑下》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砚冰坚。——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坚瓠(坚厚而实心的葫芦。不可剖以盛物,因喻无用的东西);坚冰(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坚顽(极其坚硬);坚确(坚硬);坚滑(坚硬滑溜);坚润(坚硬而润泽)

(4) 牢固,坚固,强固有力而不易摧毁 [firm;solid;secure]

坚,强也。——《广雅》

坚穷廉直。——《吕氏春秋·审分》

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韩非子·难势》

坚闭门而不出。——《庄子·天运》

(5) 又如:坚巧(牢固而精巧);坚城(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坚勚(结实);坚壁(坚固的墙壁或营垒;坚守壁垒)

(6) [植物的种子]饱满 [full]

其谷不坚。——《吕氏春秋·贵信》

(7) 又如:坚成(结实;成熟)

(8) 坚定;意志、主张不动摇 [firm;staunch;steadfast]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9) 又如:坚凝(坚定;坚强;紧凑简练);坚确(心志坚定;土质坚固);坚劲(强而有力;意志坚强不变);坚心(坚定的心志)

(10) 牢靠,稳定 [stable]

坚致为上。——《淮南子·时则》。注:“功,牢也。”

(11) 又如:坚心(一心);坚附(安定,牢固附着);坚卧(按兵不动)

(12) 固执 [stubborn]

二曰行辟而坚。——《荀子·宥坐》

小敌之坚。(坚,硬拼。)——《孙子·谋攻》

(13) 又如:坚意(执意,决心);坚卧(坚不出仕,隐居);坚秉(坚持);坚僻(固执怪僻)

词性变化

坚的拼音:

jiān  

〈词性:名〉

(1) 坚固的东西 [firm article]

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2) 要塞,堡垒 [stronghold]。如:攻坚

坚的拼音:

jiān  

〈词性:动〉

加固,使坚固 [solidify]。如:坚精(固精壮阳);坚白(坚守贞节);坚营(加固营垒)

坚的拼音:

jiān  

〈词性:副〉

坚持;固执 [insistently]。如:坚卧烟霞(隐居的意思);坚称

常用词组

坚壁、坚壁清野、坚称、坚持、坚定、坚固、坚果、坚决、坚苦卓绝、坚牢、坚明、坚强、坚韧、坚韧不拔、坚如磐石、坚实、坚守、坚挺、坚信、坚毅、坚硬、坚贞、坚执、坚致

  拼音  jiǎ   注音  ㄐ一ㄚˇ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LHNH  仓颉  WL  郑码  KIB  四角  60500  结构  单一电码  3946  区位  2855  统一码  7532  笔顺  丨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甲的拼音:jiǎ(ㄐ一ㄚˇ)  

⒈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

⒉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甲等。

⒊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

⒋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盔甲。甲兵。甲士。

⒌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甲板。装甲车。

⒍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龟甲。

⒎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指甲。

⒏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保甲。甲长。

⒐ 植物果实的外壳:甲坼(外表裂开)。

⒑ 古同“胛”,肩胛。

统一码

甲字UNICODE编码U+7532,10进制: 30002,UTF-32: 00007532,UTF-8: E7 94 B2。

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呷鉀

汉英互译

armour、first、nail、shell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armor, shell; fingernails; 1st heavenly stem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2) 同本义 [skin]

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说文》

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六书故》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易·解》

(3) 又如:莩甲;甲坼(甲宅。外壳裂开。指草木种子裂开硬壳发出芽头)

(4) 古时战士的护身衣,用皮革或金属制成。也叫“铠” [armor]

献甲者执胄。——《礼记·曲礼》

殪以为大甲。——《国语·晋语》

齐国寡甲兵。——《战国策·齐策》

函人为甲。——《周礼·考工记》

擐甲执兵,固即死也。——《左传·成公二年》

卷甲而藏。——宋· 苏轼《教战守》

甲冰霜迸落。——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5) 武器 [weapons]

得甲库,取器械。——《资治通鉴》

(6) 披甲的人,即甲士 [soldier]

晋侯饮 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

精甲万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动物的坚硬的外壳 [shell]。如:龟甲;鳞甲

(8)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 [nail]。如:指甲;趾甲

(9)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A unit of civil administration]。如:保甲;甲首(元代每二十户为一甲,明代十户为一甲,一甲之长为甲长)

(10) 天干的第一位,用以纪年、月、日 [the first of Ten Celestial Stems]

乙卯乃雨,甲子又雨。——苏轼《喜雨亭记》

(11) 又如:六甲甲胆(中医认为人的脏腑分五行,同属的再以甲乙分。胆与肝同属木,胆称甲木,亦称甲胆)

(12) 六十甲子的省称 [sixty years]。如:年过花甲

(13) 代词。用来指称佚名的人或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名 [substitute word for an indefinite person]。如:某甲与某乙

(14) 姓

词性变化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动〉

(1) 居第一;冠于 [occupy first place]

治宅甲诸第。——《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 又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3) 把甲衣穿在身上 [put on armor]

晞一营大噪,尽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甲马(披甲的战马;画有神象或符咒的符箓);甲坊署(掌管甲胄等的官署);甲伍(披甲执兵的队伍);甲士(押甲的战士);甲第连云(形容达官显贵住宅高耸入云 的样子)

甲的拼音: jiǎ  

〈词性:形〉

第一的,上等的 [first]。如:甲第(上等的府第;指豪富之家)

  拼音    注音  ㄌ一ˋ   
简体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刀部  
五笔  TJH  仓颉  HDLN  郑码  MFKD  四角  229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48  区位  3291  统一码  5229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利的拼音:lì(ㄌ一ˋ)  

⒈ 好处,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⒉ 使顺利、得到好处: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⒊ 与愿望相符合:吉利。顺利。

⒋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

⒌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利息。利率(  )。一本万利。

⒍ 姓。

统一码

利字UNICODE编码U+5229,10进制: 21033,UTF-32: 00005229,UTF-8: E5 88 A9。

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利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nefit、favourable、profit、sharp

相关字词

本、钝、害、弊

造字法

会意:从刂、从禾

English

gains, advantage, profit, mer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利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2) 同本义 [sharp;exert oneself;try hard]

利铦也。——《说文》

其利断金。——《易·系辞》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3) 又

不以兵革之利。

则国之伤也若以利剑刺之。——《韩非子·解老》

非兵不利。——宋· 苏洵《六国论》

求天下之利匕首。——《战国策·燕策》

(4) 又泛指锐利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韩非子·难一》

(5) 又如:利爪;利喙(尖利的嘴);利矢(锋利的箭);利口辩给(能言善辩,含贬义);利金(锋利的兵器)

(6) 快;敏捷 [quick;nimble]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子贡利口巧辞。——《史记·仲尼弟子传》

(7) 又如:利马(快马);利嗖(轻快利落);利爽(灵活敏捷);利屣(舞屣,头小而尖的鞋子);利便(伶利)

(8) 吉利;顺利 [lucky;smoothly;without a hitch]

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项羽本纪》

探军不利。——《资治通鉴》

因利乘便。——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利钝(顺利与挫折);利市酒(为祈祷好运而喝的酒);利时(吉时)

(10) 有利的 [advantageous;beneficial;favorable]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资治通鉴》

(11) 重要的;要害的 [important]

怀抱利器——韩愈《送董邵南序》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庄子·胠箧》

词性变化

利的拼音:   

〈词性:名〉

(1) 利益 [advantages]

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韩非子·五蠹》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利尽南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火器利袭远。——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

技击利巷战。

(3) 又如:福利(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的照顾);利孔(获得利益的来源)

(4) 赢利;利息 [interest]

逐什一之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欲居之以为利。——《聊斋志异·促织》

商人重利轻别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暴利(巨额利润);利赢(赢利;利润);利子(利息)

(6) [功名]利禄 [official's salary in feudal china]

不慕荣利。——晋·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 又如:利心(利欲之心);利端(利欲的端绪);利色(私利与情欲)

(8) 财利 [money]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毋示以利。——汉· 桓宽《盐铁论本文》

(9) 又如:利禄(财利与爵禄);利路(生财门路;钱财);利物(给优胜者的钱物;赃物)

(10) 指个人的安危 [safety or danger]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胜利 [vectory]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

(12) 物资出产 [product]

荆州北据 汉、 沔,利尽南海。—— 陈寿《三国志》

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 晁错《论贵粟疏》

西有巴蜀汉中之利。——《战国策·秦策一》

(13) 通“痢”[dysentery]

轻土多利。——《淮南子·地形》

(14) 姓

利的拼音:   

〈词性:动〉

(1) 善于 [be good at]。如:利口(善于口辩);利足(善于行走);利趾(善走);利舌(谓能言善辩)

(2) 使有利[do good to]。如:利他(佛教语。施益于他人);利涉(便利渡河。后世也称舟为利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 占;谋利 [forcibly occupy;seize;hold]。如:利人妻女;损人利己(损害他人以图私利)

常用词组

利弊、利纯、利钝、利害、利害、利己、利口、利率、利落、利尿、利其然、利器、利钱、利权、利刃、利润、利市、利索、利息、利益、利用、利诱、利于、利足、利嘴、利嘴

  拼音  rèn   注音  ㄖㄣˋ   
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VYI  仓颉  SHI  郑码  YDS  四角  17320  结构  单一电码  0432  区位  4048  统一码  5203  笔顺  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刃的拼音:rèn(ㄖㄣˋ)  

⒈ 刀的锋利部分:刀刃儿。刃口。

⒉ 刀:利刃。白刃。

⒊ 用刀杀:与人刃我,宁自刃。手刃亲仇。

统一码

刃字UNICODE编码U+5203,10进制: 20995,UTF-32: 00005203,UTF-8: E5 88 83。

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刃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刄仭

汉英互译

blade、knife、knife-edge、sword

造字法

指事:一点表示刀刃所在

English

edged tool, cutlery, knife ed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刃的拼音:

rèn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字形,在刀上加一点,表示刀锋所在。本义:刀口,刀锋)

(2) 同本义 [knife-edge;blade]

刃,刀坚也。象刀有刃之形。——《说文》。张舜徽注:“ 许云象形,而实指事。今俗称刀口。”

锻乃戈矛,砺乃锋刃。——《书·费誓》

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斩。——《荀子·议兵》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庄子·养生主》

(3) 又如:刀刃;迎刃而解

(4) 刀剑一类利器 [sword;knife]

铸金而为刃。——《淮南子·泛论》

拔刃奋起,率众袭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孟子》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庄子》

(5) 又如:策马露刃;刃器(刀剑之类的兵器);利刃在手

(6) 通“仞”。长度单位 [ren,an ancient measure of varying length]

浚古千刃。——《无极山碑》

词性变化

刃的拼音: rèn  

〈词性:动〉

(1) 杀死,弄死 [kill]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手刃对手

(3) 磨 [grind]

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庄子》。闻一多校释:“刃,亦犹磨也。”

刃的拼音: rèn  

〈词性:形〉

通“韧”。柔软而坚固 [pliable but strong]

服与耜宜用稚材,尚柔刃也。——《周礼·地官·山虞》

常用词组

刃创、刃口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