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兼葭秋水的意思

jiānjiāqiūshuǐ

兼葭秋水



拼音jiān jiā qiū shuǐ

注音ㄐ一ㄢ ㄐ一ㄚ ㄑ一ㄡ ㄕㄨㄟˇ

解释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例子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兼葭秋水,相失交臂,我劳如何?”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兼葭秋水是中性词。

繁体兼葭秌水

近义蒹葭秋水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ān   注音  ㄐ一ㄢ   
简体部首  丷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八部  
五笔86  UVOU  五笔98  UVJW  仓颉  TXC  郑码  UAXK  四角  80237  结构  上下电码  0369  区位  2870  统一码  517C  笔顺  丶ノ一フ一一丨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兼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兼旬(两个十天)。兼程。兼并。

⒉ 同时涉及或所具有的不只一方面:兼而有之。兼收并蓄。兼顾。兼职。兼任。兼课。

统一码

兼字UNICODE编码U+517C,10进制: 20860,UTF-32: 0000517C,UTF-8: E5 85 BC。

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ncurrently、double、hold two or more posts concurrently、twic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unite, combine; connect; a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兼的拼音: jiān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又(手),从秝(   )。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

(2) 同时具有或涉及几种事务或若干方面 [hold two or more…concurrently]

兼,并也。——《说文》

兼执之,以进。——《仪礼·聘礼》。注:“犹两也。”

兼巾之。——《仪礼·士昏礼》。注:“六豆共巾也。”

兼诸弣。——《仪礼·乡射礼》。注:“并矢于弣。”

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

丞相兼枢密使。——宋· 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兼百花之长。——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兼筑雕刻。——蔡元培《图画》

(3) 又如:兼祧(一子兼作两房的后嗣。祧继承上代);兼资(与通;并有);兼署(官吏除本职外,又兼理其他职务);兼味(指两种以上的菜肴)

(4) 合并,由部分合成整体 [merge;combine;amalgamate]

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

(5) 并吞;兼并 [annex (territory) by force;swallow up]

其兼天下不难矣。——《韩非子·亡征》

孺子长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左传·昭公八年》

(6) 又如:兼列(犹兼并);兼畜(犹兼并,并吞);兼弱攻昧(吞并弱者攻打昏者)

(7) 倍,加倍 [double]

王馈兼金一百。——《孟子》。注:“其价兼倍于常者。”

利不兼,赏不倍。——《马王堆汉墓帛书》

读书倍文,功力兼人。——唐· 韩愈《韩滂墓志铭》

兼旬愈。——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兼只(几只,数只);兼日(连日,不止一日);兼旬(二十天);兼通(通晓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问或技艺)

(9) 重复;累积 [repeat;accumulate]

[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藩辅。——《后汉书·宦者吕强传》

(10) 尽;竭尽 [exhaust]

圣人纵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荀子》

夫日兼照天下,一物不能当也。人君兼照一国,一人不能壅也。——《韩非子》

(11) 胜过;超越 [be superior to]。如:兼人(胜过别人。表示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事)

(12) 同,连同 [be the same as;together with;along with]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词性变化

兼的拼音: jiān  

〈词性:形〉

(1) 全部;整个 [whole]

兼天下之众,莫敢不为其所好,而辟其所恶。——《商君书》

(2) 又如:兼裒(广为聚集)

兼的拼音: jiān  

<连>

(1) 表示并列关系。和,与 [and]。如:兼罗(并列);兼言(合在一起说)

(2) 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and;besides]。如:兼之;兼且(并且)

兼的拼音: jiān  

〈词性:副〉

(1) 表示另一方面,可译为“还”、“同时”、“再加上”之类 [still;yet;even more]

兼有步兵。——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又

兼仗父兄之烈。

兼与药相粘。——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兼用刺激。——蔡元培《图画》

常用词组

兼备、兼并、兼差、兼程、兼道、兼而有之、兼顾、兼课、兼人、兼任、兼容、兼容并包、兼施、兼收并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兼优、兼之、兼职

  拼音  jiā   注音  ㄐ一ㄚ   
简体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艸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ANHC  仓颉  TRSE  郑码  EXXX  四角  44247  结构  上下电码  5521  区位  6171  统一码  846D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丨一一フ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葭的拼音:jiā(ㄐ一ㄚ)  

⒈ 初生的芦苇:葭芦。葭莩(①芦苇中的薄膜;②喻关系疏远的亲戚,如“葭葭之亲”)。

⒉ 古同“笳”,一种乐器。

统一码

葭字UNICODE编码U+846D,10进制: 33901,UTF-32: 0000846D,UTF-8: E8 91 AD。

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葭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bulrush, reed; flute, whist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葭的拼音: jiā  

〈词性:名〉

(1) 初生的芦苇 [young shoot of a reed]

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汉书·中山靖王传》

沙洲葭苇。——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葭草(初生的芦苇);葭蓬(芦苇与蓬草);葭灰(苇膜烧得的灰。常用来标志、预测节气);葭莩(原为芦苇里的白色薄膜,后常来指代:友谊;交情;亲戚;亲眷)

(3) 通“笳”。乐器名 [Hu Jia-a reed instrument]

发引和,校鸣葭。——《文选·张衡·西京赋》

(4) 另见 xiá  

基本词义

葭的拼音: xiá  

〈词性:名〉

(1) 通“葭”。荷叶 [lotus leaf]

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葭。——《尔雅》

(2) 另见 jiā  

  拼音  qiū   注音  ㄑ一ㄡ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TOY  仓颉  HDF  郑码  MFUO  四角  29980  结构  左右电码  4428  区位  3979  统一码  79CB  笔顺  ノ一丨ノ丶丶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秋(鞦)的拼音:qiū(ㄑ一ㄡ)  

⒈ 一年的第三季:秋季。秋景。秋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秋波(喻美女的眼睛)。三秋(a.指秋收、秋耕、秋播;b.指三年)。秋高气爽。

⒉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秋。

⒊ 指一年:千秋万代。

⒋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

⒌ 姓。

⒍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

统一码

秋字UNICODE编码U+79CB,10进制: 31179,UTF-32: 000079CB,UTF-8: E7 A7 8B。

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鞦穐龝

汉英互译

autumn、harvest time、yea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autumn, fall; y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秋的拼音:

秌、穐 qiū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2) 同本义 [harvest;mature]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 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3)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的谷物);秋成(指秋天成熟的庄稼);秋苗(也称秋税。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秋实(秋季成熟的谷物及果实);秋登(秋季谷物成熟)

(4) 秋季 [autumn]。四季中的第三季,即八月、九月和十月这三个月

秋以为期。——《诗·卫风·氓》

发迹入四明,梯空上秋旻。——韩愈《送惠师》

(5) 又如:秋场(秋试。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每三年的秋季,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为举人);秋狝冬狩(秋天打猎称“秋狝”,冬天打猎叫“冬狩”);秋粮(秋季征收的田赋);秋荐(秋场);秋零(秋气肃杀,景物凋零);秋叶(秋天的落叶);秋严(秋气肃杀);秋黄(草木至秋而枯黄,亦指秋天枯黄的草木)

(6) 年 [year]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史记》

(7) 指某一时期、某一时刻 [period of time]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效命之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问之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8) 又如:千秋(很长久的时间);秋丁(旧时农历八月第一个丁日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9) 姓

词性变化

秋的拼音: qiū  

〈词性:形〉

(1) 悲愁 [sad]

秋之为言愁也。——《礼记·乡饮酒义》

(2) 又如:秋士(愁士,不得意的士子)

(3) 奔腾的样子 [gallopping]。如:秋秋(飞舞、奔腾的样子)

(4) 喻容颜衰老 [old and feeble]

胡未灭,鬓先秋。——陆游《诉衷情》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李白《春日独酌》

(5) 又如: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秋眉(衰白眉毛);秋鬓(衰白的鬓发);秋颜(衰老的容颜)

(6) 在五行中属金,方位属西方,在乐为商,在色为白 [west]。如:秋方(西方);秋官(传说中五官之一,属白云,掌五行之金);秋陆(指西方)

(7) 古以五色、五行配四时,秋为金,其色白,故指白色 [white]

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李白《古诗五十九首》

(8) 又如:秋容(指白海棠);秋鬓(苍白的鬓发);秋霜(喻白发);秋糯(雪白的糯米);秋练(洁白的丝绢)

(9) 秋主肃杀,古因称与律令刑狱有关之事为秋 [legal]。如:秋曹(刑部的别称);秋宪(指司法、监察官员及官署;刑法)

常用词组

秋播、秋菜、秋分、秋风、秋风过耳、秋风扫落叶、秋高气爽、秋耕、秋灌、秋海棠、秋毫、秋毫无犯、秋后算帐、秋季、秋景、秋老虎、秋凉、秋粮、秋令、秋娘、秋千、秋色、秋试、秋审、秋收、秋收起义、秋熟、秋霜、秋水、秋天、秋闱、秋汛、秋征

  拼音  shuǐ   注音  ㄕㄨㄟˇ   
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IIII  仓颉  E  郑码  KV  四角  12900  结构  单一电码  3055  区位  4314  统一码  6C34  笔顺  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水的拼音:shuǐ(ㄕㄨㄟˇ)  

⒈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⒉ 河流:汉水。湘水。

⒊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⒋ 液汁:水笔。墨水。

⒌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外水。肥水。

⒍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水了。

⒎ 姓。

统一码

水字UNICODE编码U+6C34,10进制: 27700,UTF-32: 00006C34,UTF-8: E6 B0 B4。

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氵氺

汉英互译

Adam's ale、Adam's wine、liquid、wat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water, liquid, lot5on, jui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水的拼音: shu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2) 同本义 [water]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4) 特指河流 [river]

在水之湄。——《诗·秦风·蒹葭》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6) 泛指一切水域 [waters]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7)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8) 汁、液的通称 [liquid]。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9) 大水;水灾 [flood]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10) 又如:水备(防止水患的设施);水墉(防洪墙)

(11) 星名 [morning star]。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12) 官名 [official’s name]。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13) 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silver content in coins]。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14) 五行之一 [water, one of the five elements]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15) 水生动植物 [water animal or plant]。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6)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deep distress]。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17) 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extra income]

(18) 指水军 [troops fight on the waters]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 水族 [Shui nationality]。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20) 姓

词性变化

水的拼音: shuǐ  

〈词性:动〉

(1) 泅水,游泳 [swimming]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3) 哄诱探询 [coax]。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4) 用水测平 [level]

匠人建国,水地以县。——《周礼》

(5) 〈词性:方〉∶不成功,败了 [defeat]

我这个月,水啦。——《伐木人传》

水的拼音: shuǐ  

〈词性:形〉

〈词性:方〉∶马虎的,不负责任的 [careless]

这个办事的太水了!事情没办妥,还损坏了一辆车子。——《常用东北方言词浅释》

常用词组

水案,水案儿、水坝、水霸、水泵、水笔、水表、水滨、水兵、水波、水波不兴、水彩、水彩画、水仓、水草、水涔涔、水层、水产、水车、水成岩、水丞、水尺、水淬、水袋、水荡、水到渠成、水道、水稻、水滴石穿、水电、水淀、水豆腐、水碓、水遁、水舵、水肥、水肺、水费、水粉、水分、水阁、水工、水垢、水臌、水怪、水国、水果、水旱、水合、水红、水壶、水滑、水患、水荒、水火、水火、水火无交、水火无情、水货、水脚、水窖、水经注、水晶、水晶玻璃、水晶灯笼、水晶宫、水精、水井、水景、水警、水镜、水酒、水军、水坑、水来土掩、水牢、水涝、水礼、水里、水力、水利、水帘、水量、水灵、水流、水龙、水龙带、水龙头、水陆、水陆毕陈、水路、水漉漉、水绿、水落管、水落归槽、水落石出、水幔、水煤气、水门汀、水米无交、水面、水磨工夫、水磨石、水墨画、水母、水能、水泥、水碾、水牛、水牛兵、水牛过河、水扭、水沤、水炮、水漂儿、水平、水平线、水瓶、水皮儿、水泼不进、水禽、水情、水渠、水乳交融、水深火热、水师、水蚀、水式、水势、水室、水手、水手号子、水手衫、水塔、水天一色、水田、水头、水土、水土不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水汪汪、水网、水位、水文、水文表、水雾、水系、水下、水乡、水箱、水泻、水泄不通、水榭、水性、水秀、水压、水涯、水妖、水银、水银灯、水印、水浴、水源、水月镜像、水运、水葬、水泽、水闸、水战、水涨船高、水照云光、水蒸气、水至清则无鱼、水蛭、水中捞月、水肿、水竹、水柱、水准、水准仪、水族馆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