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缄口结舌的意思

jiānkǒujiéshé

缄口结舌



拼音jiān kǒu jié shé

注音ㄐ一ㄢ ㄎㄡˇ ㄐ一ㄝˊ ㄕㄜˊ

解释闭口不说话。形容理屈词穷说不出话来。也指慑于淫威不敢讲话。

出处明 张煌言《上延平王书》:“而所为若是,则其将何所依倚,故不敢缄口结舌,坐观胜败。”

例子思想之自由几绝,聪明英特之士,虽摘发新理,怀抱所见,而束于教令,胥缄口结舌而不敢言。(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

感情缄口结舌是中性词。

繁体缄口結舌

近义缄口不言

反义口若悬河

英语keep one's mouth shu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ān   注音  ㄐ一ㄢ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XDGT  五笔98  XDGK  仓颉  VMIHR  郑码  ZHAJ  四角  23150  结构  左右电码  4873  区位  2874  统一码  7F04  笔顺  フフ一一ノ一丨フ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缄(緘)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捆东西的绳索。

⒉ 书信:缄素。缄扎。

⒊ 封,闭:缄口。缄制(封锁)。缄封。缄密。缄默。

统一码

缄字UNICODE编码U+7F04,10进制: 32516,UTF-32: 00007F04,UTF-8: E7 BC 84。

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缄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lose、seal

造字法

形声:从纟、咸声

English

seal, close; bind; let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缄的拼音:

ji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咸声。本义:(捆东西的绳索))

(2) 同本義 [rope for tieing chest or clip]

缄,束篋也。——《説文》

缄,索也。——《广雅》

则必摂缄滕。——《庄子·胠篋》。释文:“绳也。”

使客子解篋缄未已。——《汉书·外戚传》。注:“束篋之绳也。”

摄缄縢。——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3) 又如:缄縢(绳索)

(4) 古代用以固定棺木的绳索 [rope for fasting coffin]。如:缄绳(捆束棺材的绳索。也作“咸绳”)

(5) 信件 [letter]

开缄见手扎,一纸十三行。——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

(6) 又如:缄书(书信);缄愁(写信給人,倾訴相思之苦);缄題(信函的封端)

(7) 量詞。用于信件等装封套之物。即封、件。如:纸书一缄

  拼音  kǒu   注音  ㄎㄡˇ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KKKK  仓颉  R  郑码  JA  四角  6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656  区位  3158  统一码  53E3  笔顺  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口的拼音:kǒu(ㄎㄡˇ)  

⒈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⒉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⒊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⒋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⒌ 破裂的地方:口子。

统一码

口字UNICODE编码U+53E3,10进制: 21475,UTF-32: 000053E3,UTF-8: E5 8F A3。

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口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b、jaws、meatus、mouth、ora、orifice、ostium、scoop、stoma、stomata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outh; open end; entrance, g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2)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mouth]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上说得很好,但无实惠)

(4) 出入通过的地方 [passage]

山有小口。——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由接官亭至城门口。——《广东军务记》

俱会大通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彭蠡之口有 石钟山焉。—— 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井口;矿井口;火山口

(6) [population]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孟子·梁惠王上》

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

视高曾祖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

(8) 又

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9) 又如:口赋(古时按人口征收的赋税);口合不敷(口粮不够,难以度日);口井(计口分田,实行井田制)

(10) 言语 [words]。如:口声(议论;舆论;口实;话柄);口重(言语太重,使人难以接受)

(11) 口才[eloquence]

王有女陵,慧有口。——《汉书·淮南王刘安传》

(12) 又如:口沸(说话滔滔不绝,如水之沸腾);口困(说破了嘴);口稳(说话谨慎);口拙(不善言语);口卞(口才;能言善辩)口坠天花(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

(13) 指牲口的年龄 [age]。如:口小(牲口年龄小);口硬(指牲口年龄较小,较壮的)

(14) 关口。指长城的关口 [pass]。如:口外(长城以北的地区。亦指关外);口内(泛指长城以内的地区)

(15) [口]∶性质相同或相近单位的管理系统 [departments]。如:归口;农林口;丝毛织品的生产单位应归轻纺口儿管理

(16) 通商码头,港口 [port]。如:五口通商;口澳(港口)

(17) 刃,武器或器具上刀片的切割边 [edge]

刀口不捲。——《水浒传》

(18) 边、沿、圈,物的外缘或边界、常成弯形或圆形 [rim]。如:碗口;杯口

词性变化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形〉

口头的。嘴说的,说话的,非书写的 [oral]。如:口词(案件中原告或被告的口供);口谈(口头禅;冠冕堂皇的话);口论(口头论说);口对(口头回答)

口的拼音: kǒu  

〈词性:量〉

(1) 用于某些物品、家畜及人等

发炮数口。——《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三口之家;一口井;二口猪;一口钢刀

常用词组

口岸、口碑、口北、口不应心、口才、口称、口吃、口齿、口臭、口传、口疮、口淡、口袋、口调、口耳相传、口风、口锋、口服、口福、口辅、口腹、口感、口供、口垢、口过、口号、口红、口惠、口技、口角、口角春风、口角生风、口紧、口径、口诀、口角、口渴、口口声声、口口相传、口苦、口快、口里、口粮、口令、口络、口蜜腹剑、口沫、口气、口器、口钳、口浅、口腔、口琴、口轻、口若悬河、口哨儿、口舌、口声、口实、口食、口试、口是心非、口授、口熟、口述、口水、口说无凭、口诵、口诉、口算、口谈、口题、口条、口头、口头,口头儿、口头,口头上、口头禅、口头文学、口头语,口头语儿、口外、口味、口吻、口误、口涎、口香片、口信、口形、口羞、口血未干、口译、口音、口淫、口语、口谕、口罩、口重、口诛笔伐、口子

  拼音  jié jiē   注音  ㄐ一ㄝˊ ㄐ一ㄝ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XFKG  仓颉  VMGR  郑码  ZBJ  四角  24161  结构  左右电码  4814  区位  2965  统一码  7ED3  笔顺  フフ一一丨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结(結)的拼音:jié(ㄐ一ㄝˊ)  

⒈ 系(  ),绾(wǎn   ):结网。结绳。结扎。

⒉ 条状物打成的疙瘩:打结。蝴蝶结。

⒊ 聚,合:结晶。结识。结盟。结交。结集。结合。结党营私。

⒋ 收束,完了(liǎo  ):结账。结局。结案。结果。结论。归根结底。

⒌ 一种保证负责的字据:具结。

其他字义

结(結)的拼音:jiē(ㄐ一ㄝ)  

⒈ 植物长果实:开花结果。结实。

统一码

结字UNICODE编码U+7ED3,10进制: 32467,UTF-32: 00007ED3,UTF-8: E7 BB 93。

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结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kink、kn.、knot、produce、ties、vinculum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纟、吉声

English

knot, tie; join, conn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结的拼音:

jiē  

〈词性:动〉

植物生长果实 [bear fruit]。如:结瓜;开花结果

词性变化

结的拼音:

jiē  

〈词性:形〉

(1) 坚硬;牢固 [solid]。如:地很结

(2) 健壮 [stout]。如:结实

(3) 另见 jié  

常用词组

结巴、结果、结结巴巴、结实、结实

基本词义

结的拼音:

jié  

〈词性:名〉

(1)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knot]。如:解结;蝴蝶结;装饰结

(2) 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书面的字据 [written quarantee]。如:保结;具结;印结;甘结;结状(旧时向官府出具的表示证明、担保或了结的文书)

(3) 关键 [key]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4) 被联结的状态 [junction]。如:生长结;p-n结

(5) 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 [wispy bun;hair worn in a bun or coil]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招魂》

程郑山东迁虏也,亦治铸,贾魋结民,富埒卓氏。——《汉书·货殖传》

两人皆胡服椎结。——《汉书·李陵传》

词性变化

结的拼音:

jié  

〈词性:形〉

(1) 比喻心情烦闷,心里有结 [pent-up]

意有所郁结。——司马迁《报任安书》

(2) 牢固 [solid;firm]

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卒。——陈寿《三国志》

(3) 另见 jiē  

常用词组

结案、结疤、结拜、结伴、结冰、结彩、结草、结草衔环、结肠、结成、结仇、结存、结党营私、结缔组织、结点、结发、结发夫妻、结构、结果、结合、结核、结喉、结欢、结婚、结婚证书、结伙、结记、结痂、结交、结节、结晶、结局、结缡,结褵、结连、结庐、结论、结脉、结盟、结膜、结膜炎、结末、结幕、结纳、结契、结欠、结亲、结清、结舌、结社、结绳、结石、结识、结束、结束语、结算、结体、结头、结尾、结业、结义、结缨、结余、结语、结缘、结怨、结扎、结账、结症、结籽

  拼音  shé   注音  ㄕㄜˊ   
部首  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DD  仓颉  HJR  郑码  MI  四角  20604  结构  单一电码  5286  区位  4164  统一码  820C  笔顺  ノ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舌的拼音:shé(ㄕㄜˊ)  

⒈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舌头。舌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舌剑。

⒉ 语言辩论的代称:舌战(激烈议论)。

⒊ 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

⒋ 铃或释中的锤。

⒌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统一码

舌字UNICODE编码U+820C,10进制: 33292,UTF-32: 0000820C,UTF-8: E8 88 8C。

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ingua、tongu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ongue; clapper of bell; KangXi radical 135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舌的拼音: shé  

〈词性:名〉

(1)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2) 同本义 [tongue]

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说文》

兑为口舌。——《易·说卦》

心在窍为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舌举(舌翘起而不能动。指理屈词穷);舌挢不下(翘起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的样子);舌刺刺(形容嘴舌不停地说话);舌敞唇穿(舌烂辰破,舌烂唇干);舌簧(巧舌);舌干唇焦(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反复申说、劝道。也作舌敝唇焦)

(4) 代指言语 [language]

云而使舌。人体委与之。——《国语·周语》。注:“舌人能达异方之志,象胥之官也。”

驷不及舌。——《论语·颜渊》

(5) 又如:舌辩(能言善辩;争辩);舌摇簧鼓(满嘴胡说;大发议论);舌敝耳聋(指言者舌敝,听者耳聋。意为议论纷繁);舌辨(口才敏捷);舌锋(谓言词犀利);舌人(古代的翻译官);舌端月旦(用言语评论人物);舌剑唇枪(比喻言辞锋利。也作“唇枪舌剑”);舌灿莲花(比喻能言善道)

(6) 指畚箕外伸的部分。也泛称舌状物 [sth.resembling a tongue]。如:帽舌;鞋舌;火舌

(7) 指装在铃铎内的锤。亦指管乐器的簧 [hammer;spring]

遒人以木铎徇于路。——《书·胤征》。孔传:“木铎,金铃木舌。”

常用词组

舌敝唇焦、舌边音、舌根音、舌耕、舌尖音、舌面前音、舌伤、舌苔、舌头、舌战、舌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