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艰难竭蹶的意思

jiānnánjiéjué

艰难竭蹶



拼音jiān nán jié jué

注音ㄐ一ㄢ ㄋㄢˊ ㄐ一ㄝˊ ㄐㄩㄝˊ

解释竭蹶:原指走路艰难;后指资财枯竭、匮乏。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艰苦。

出处荀况《荀子 儒效》:“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

例子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毛泽东选集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正音“蹶”,不能读作“juě”。

辨形“蹶”,不能写作“橛”。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经济困难,生活艰难。

感情艰难竭蹶是贬义词。

繁体艱難竭蹷

近义饥寒交迫、艰苦卓绝、聊以卒月

反义丰衣足食、家给人足

英语hardship and destitutio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ān   注音  ㄐ一ㄢ   繁体    
部首  艮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CVEY  五笔98  CVY  仓颉  EAV  郑码  XSXO  四角  77432  结构  左右电码  5329  区位  2872  统一码  8270  笔顺  フ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艰(艱)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困难:艰难。艰辛。艰险。艰深。艰涩(形容晦涩难懂的文词)。艰贞(处境艰难而能忠贞不移)。艰苦卓绝(艰苦程度超过一切,无可比拟)。

⒉ 旧时指父母亲丧事:丁艰。母艰。

统一码

艰字UNICODE编码U+8270,10进制: 33392,UTF-32: 00008270,UTF-8: E8 89 B0。

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艱囏

汉英互译

difficult、hard

造字法

会意:从又、从艮

English

difficult, hard; distress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艰的拼音:

jiān  

〈词性:形〉

(1) (形声。表示与土有关,艮( gèn  )声。本义:土难治理)

(2) 同本义 [hard]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

(3) 艰难;困难 [difficult;hard]

艰,难也。——《尔雅》

艰则无咎。——《易·大有》

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固国之艰急是为。——《国语·鲁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艰其昏晨之往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勤且艰若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艰虞(艰难困苦);艰屯(艰苦险阻);艰患(艰难祸患);艰急(困难);艰深(艰难深奥,晦涩难解);艰苦奋斗(以巨大的努力克服艰难困苦而进行);艰苦朴素(不怕苦累、生活俭朴、不追求享受的态度和行为);艰疚(忧困,苦难);艰厄(艰阨。饥乏;困乏);艰棘(困苦,危难)

(5) 险恶,危难 [dangerous]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诗·小雅·何人斯》

(6) 又如:艰贞(指人处境艰危之时能守正不屈);艰地(险境);艰难(危险);艰关(崎岖辗转,历尽千辛万苦)

词性变化

艰的拼音:

jiān  

〈词性:名〉

(1) 旧指父母之丧事 [(of parents) die;deceased]

又以居母艰去官。——王俭《褚渊碑文》

(2) 又如::丁艰(父或母丧);外艰(父丧);内艰(母丧);艰疚(丧亲之痛);艰棘(亲丧);艰酷(亲丧。亲亡为惨痛之事,故称)

艰的拼音:

jiān  

〈词性:动〉

(1) 开发土地 [reclaim]

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书·益稷》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按 许书无垦字,疑古艰即今垦字。” 徐灏注:“ 段谓艰即古垦字,其说甚精。”

(2) 欠缺 [lack of]。如:艰息(缺儿少女);艰啬(匮乏);艰子(缺少子嗣);艰食(粮食匮乏);艰鲜(指食物匮乏)

常用词组

艰巨、艰苦、艰苦卓绝、艰难、艰涩、艰深、艰危、艰险、艰辛、艰虞、艰贞

  拼音  nán nàn nuó   
注音  ㄋㄢˊ ㄋㄢˋ ㄋㄨㄛˊ   繁体    
部首  隹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CWYG  仓颉  EOG  郑码  XSNI  四角  70415  结构  左右电码  7181  区位  3649  统一码  96BE  笔顺  フ丶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难(難)的拼音:nán(ㄋㄢˊ)  

⒈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

⒉ 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   )。难道。难能可贵。

⒊ 不好:难听。难看。

其他字义

难(難)的拼音:nàn(ㄋㄢˋ)  

⒈ 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

⒉ 仇怨:排难解纷。

⒊ 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

其他字义

难(難)的拼音:nuó(ㄋㄨㄛˊ)  

⒈ 古同“傩”。

统一码

难字UNICODE编码U+96BE,10进制: 38590,UTF-32: 000096BE,UTF-8: E9 9A BE。

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难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dversity、bad、blame、difficult、disaster、hard、hardly possib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difficult, arduous, hard; unab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形〉

(1) (形声。从隹( zhuī  )?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2) 困难;艰难;不容易 [difficult;hard;troublesome]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hardly possible;bad]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词性变化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动〉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feel difficult]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put sb.into a difficult position]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dread;fear]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respect]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sacrificial rites for get rid of bogy]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难的拼音:

nán  

〈词性:后缀〉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difficult]。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常用词组

难熬、难保、难缠、难产、难产、难吃、难处、难处、难卒合、难当、难倒、难道、难得、难点、难懂、难度、难分难解、难搞、难怪、难怪、难关、难割难舍、难过、难解、难解难分,难分难解、难解之谜、难堪、难看、难免、难耐、难能可贵、难忍、难色、难上难,难上加难、难舍难分、难事、难受、难说、难说话儿、难题、难听、难忘、难为、难为情、难为听、难闻、难言、难言之隐、难以、难于、难住、难字

基本词义

难的拼音:

nàn  

〈词性: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rerolt]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enmity;foe]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词性变化

难的拼音:

nàn  

〈词性:动〉

(1) 诘问;责难 [blame;reproach]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keep out;ward off;refuse]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argue]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nán  

常用词组

难胞、难民、难侨、难属、难兄难弟、难友

  拼音  jié   注音  ㄐ一ㄝˊ   
部首  立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UJQN  仓颉  YTAPV  郑码  SUKR  四角  06127  结构  左右电码  4550  区位  2963  统一码  7AED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ノフノ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竭的拼音:jié(ㄐ一ㄝˊ)  

⒈ 尽,用尽:竭诚。竭尽。竭力。竭泽而渔。枯竭。衰竭。声嘶力竭。用之不竭。

统一码

竭字UNICODE编码U+7AED,10进制: 31469,UTF-32: 00007AED,UTF-8: E7 AB AD。

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xhaust、use up

造字法

形声:从立、曷声

English

put forth great effort; exhau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竭的拼音: jié  

〈词性:动〉

(1) (形声。从立,曷声。本义:背举;用肩背负)

(2) 同本义 [shoulder]

五行之动,迭相竭也。——《礼记·礼运》。注:“犹负戴也。”

(3) 干涸;枯竭 [dry up;drain]

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周语》。注:“涸也。”

渊泉不能竭。——《淮南子·说林》

竭泽而渔。——《淮南子·本经》

(4) 又如:竭涸(干涸无水);枯竭(水源干涸)

(5) 穷尽[use up;exhaust]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彼竭我盈。

庶竭驽钝。——《三国志·诸葛亮传》

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于是众人竭力挠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人道竭矣。——《礼记·大传》。注:“尽也。”

齐明而不竭。——《荀子·脩身》。注:“不穷也。”

(6) 又如:耗竭(消耗净尽);竭蹶(资产匮乏);竭志殚力(用尽了意志和力量);竭诚尽瘁(尽心尽力)

(7) 亡;失去[die]

唇竭则齿寒。——《庄子》

(8) 败坏;毁灭[decay;ruin]

且律竭先,盈而以竭。——《左传·宣公十二年》。注:“败也。”

耳目淫则竭。——《淮南子》。高诱注:“竭,灭也”。

词性变化

竭的拼音: jié  

〈词性:副〉

(1) 悉;全 [completely;entirely]

诸侯之病竭至,以待桓公。——《管子·大匡》

(2) 又如:竭绝(完全;到底)

常用词组

竭诚、竭尽、竭力、竭泽而渔

  拼音  jué juě   注音  ㄐㄩㄝˊ ㄐㄩㄝˇ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9画  
五笔  KHDW  仓颉  RMMTO  郑码  JIZR  四角  61182  结构  左右电码  6474  区位  8574  统一码  8E76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丨一一ノ丶ノ一フ丨ノ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蹶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跌倒。

⒉ 挫折,失败:一蹶不振。

⒊ 竭尽,枯竭: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⒋ 踏,踩。

其他字义

蹶的拼音:juě(ㄐㄩㄝˇ)  

⒈ [尥蹶子](liào juě zi)骡、马等用后腿向后踢。

统一码

蹶字UNICODE编码U+8E76,10进制: 36470,UTF-32: 00008E76,UTF-8: E8 B9 B6。

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蹶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足、厥声

English

stumble, fall down; tramp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蹶的拼音:

jué  

〈词性:动〉

(1) (形声。从足,厥声。本义:倒下,跌倒)

(2) 同本义 [fall]

蹶,僵也。——《说文》

小人之行,不蹶于山。——《吕氏春秋·慎行》

处足则为萎,为蹶。——《吕氏春秋·尽数》

毅恐蹶仆地。——唐· 李朝威《柳毅传》。又如:蹶角(额角叩地,表示恭敬诚恳);蹶踬(跌倒,颠仆);蹶躄(颠跌,奔波);蹶踣(颠仆,跌倒);蹶跌(跌倒)

(3) 折损 [suffer a setback;suffer loss of]

蹶上将军。——《史记·孙吴传》。索隐:“毙也。”

(4) 又如:一蹶不振;蹶衂(衰败;损伤)

(5) 用一脚或双脚猛踢,尤指马、骡等动物用后腿向后踢 [kick]。如:蹶踢(指骡马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

(6) 疾行,跑 [run]

臣闻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国语·越语》

(7) 踏;蹈 [tramp]

子胥两祛高蹶而出于廷。——《吕氏春秋·知化》

(8) 又如:蹶张(用脚踏来发射强弩);蹶弩(用脚踏强弩发箭)

(9) 挖掘;拔出 [dig]

蹶穴其中。——《大戴礼·曾子疾病篇》

是谓蹶其本。——《左传·襄公十九年》。注:“犹拔也。”

(10) 又如:蹶拔(掘取;拔出);蹶穴(掘洞穴)

(11) 竭尽,枯竭 [exhaust;use up]

财产何得不蹶。——《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词性变化

蹶的拼音: jué  

〈词性:形〉

急遽的样子 [surprisedly]。如:蹶然(受惊而疾起的样子);蹶蹶(惊动的样子);蹶劣(疾起的样子)

常用词组

蹶角、蹶子

艰难竭蹶: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