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ān shì lǚ xī
注音ㄐ一ㄢ ㄕˋ ㄌㄩˇ ㄒ一
解释比喻善于体察事物。
出处《庄子 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王先谦集解引李颐曰:‘市魁履豕,履其股脚狶难肥处,故知豕肥耳。”
例子少年有功翰墨林,中岁作吏几陆沉,庖丁解牛妙世故,监市履狶知民心。宋 黄庭坚《寄上叔父夷仲》诗之一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监市履狶是中性词。
繁体監市履履
动物生肖牛,虎,蛇
监(監)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督察:监察。监控。监测。监护。监考。监听。
⒉ 牢,狱:监狱。监押。监禁。坐监。
监(監)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监(宦官,阄人)。国子监。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府)。监生(在国子监肄业者,亦可用钱捐得)。
⒉ 古同“鉴”,镜。
⒊ 古同“鉴”,借鉴,参考。
⒋ 姓。
监字UNICODE编码U+76D1,10进制: 30417,UTF-32: 000076D1,UTF-8: E7 9B 91。
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監譼䛓
inspect、prison、supervise、watch
会意:从皿
supervise, control, direct
详细解释◎ 监的拼音:
監 jiān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个人睁大眼睛在往下看(臣,竖目),右边是个器皿。金文又在器皿上加一小横,表示器中有水。古人以水为镜,“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睁大眼睛,从器皿的水中照看自己的面影。本义:监督,察看督促)
(2) 同本义 [supervise]
監,临下也。——《说文》
立其监。——《周礼·太宰》。注:“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
何用不监。——《诗·小雅·节南山》
监,察也。——《方言十二》
使监谤者。——《国语·周语》。注:“察也。”
以监其上下之所好。”
乃以吴叔为假王,监诸将以西击 荥阳。——《史记·陈涉世家》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国语·周语上》
夷门监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刚毅监斩。——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监临(自上而下地监督视察);监修(监督编修);监觑(查看);监解(明察,分辨)
(4) 掌管;主管 [take charge]。如:监院(监管寺院的僧人);监主(监临主守的官员;主管监狱的官员);监事(指企业或事业组织中担任监察工作的领导成员);监帅(监督军务的主将)
(5) 古代指太子或元老重臣代掌朝政 [act for]。如:监国 (君主因故不能亲政,由近臣代行职务)
(6) 监禁;关押 [imprison]。如:监候(监禁起来候审;或判死罪后缓刑,关起来等候秋审复核);监追(监禁起来严令限期完成);监系(亦作“监计”。关押,囚禁)
(7) 统领,率领 [command]
迪将其后,监我士师工。——《书·洛诰》
(8) 又如:监御(统领);监统(监督统理)
◎ 监的拼音:
監 jiān
〈词性:名〉
(1) 牢狱 [prison]
监五室。——清· 方苞《狱中杂记》
监外板屋。
(2) 又如:监铺(临时拘留所);监仓(监狱);监规(监狱的规章制度);监比(坐监追征)
(3) 监督、指导或劝告的人 [proctor]
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刍。——《礼记·月令》。注:“山林川泽之官。”
(4) 又如:学监(清末在中等以上学堂设立的学官)
(5) 指诸候 [dukes or princes under an emperor]
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周礼·太宰》
(6) 另见 jiàn
监测、监察、监督、监工、监管、监护、监护人、监禁、监考、监控、监牢、监门、监牧、监票、监视、监听、监押、监狱、监织造、监制
◎ 监的拼音:
監 jiàn
〈词性:动〉
(1) 通“鉴”
(2) 借鉴 [use for reference;draw lessons from]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书·召诰》
监观四方,求民之莫。——《诗·大雅·皇矣》
成汤监于夏桀,故主其心而慎治之。——《荀子·解蔽》
(3) 照 [reflect]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书·酒诰》
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昔有仍氏,生女发黑而甚美,光可监人。——《列女传·晋羊叔姬》
(4) 另见 jiān
监本、监生
市的拼音:shì(ㄕˋ)
⒈ 做买卖或做买卖的地方:开市。菜市。市井(街,市场)。市曹。市侩(旧指买卖的中间人、唯利是图的奸商;现泛指贪图私利的人)。
⒉ 买:市义。市恩(买好,讨好)。
⒊ 人口密集的行政中心或工商业、文化发达的地方:城市。都(dū )市。市镇。
⒋ 一种行政区划,有中央直辖和省(自治区)辖等:北京市。南京市。
⒌ 中国人民习惯使用的度量衡单位:市制。市尺。市斤。
市字UNICODE编码U+5E02,10进制: 24066,UTF-32: 00005E02,UTF-8: E5 B8 82。
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芾
city、town
会意
market, fair; city, town; trade
详细解释◎ 市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2) 同本义 [market]
市,买卖之所也。——《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 祝融也。
市者,货之准也。——《管子·乘马》
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周礼·司市》
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
肆之市朝。——《论语》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市南门外泥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置于市,贾十倍。——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市征(市场的税征);市曹(市中商店聚集的地方。即市场。引申为买卖官爵);市声(街市中的喧闹声);市人(集市或城中街道上的人);市吏(市官。管理市场的官吏);市刑(古代市场中的刑罚);市司(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
(4) 集镇;城镇;城市 [town;city]
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中。——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市稍头(城镇接近农村的地方);市井之夫(市俗的人);市俗(普通人,一般人);市肆(市内店铺);市心(城镇中心地区);市语(行话。常指下层社会中用的隐语);市门(商店的门;城门);市口(市镇);市邑(市镇;城镇);市列(市场中的店铺);市中心;北京市;天津市
(6) 街市 [street]
徇诸市。(徇:示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市肆(市廛。街市上的店铺)
(8) 手工业作坊、铺子、商店或由商店组成的活动中心、贸易中心 [shop]。如:罢市;开市
(9) 物价,价格 [price]。如:行市
(10) 我国度量衡的市用制 [pertaining to the Chines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如:市斤;市两;市石;市尺;市丈;市寸
◎ 市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交易;商品买卖 [trade]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市易(交易买卖,宋王安石所创的一种新法);市官(管理买卖市集的官吏);市交(市肆交易);市合(开市);市步(码头上的集市);市利(贸易之利);市买(交易)
(3) 购买 [buy]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明史·海瑞传》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4) 又如:市骏(购买骏马);市沽(买酒);市药
(5) 卖 [sell]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荣遣其劾帅而己查办,昭雪之以市恩。——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市酒(卖酒);市食(市中售卖的食物;购买食物);市马
(7) 引起,激起 [sow]。如:市怨
(8) 求取 [seek for]。如:市利(牟取利益);市爱(求取别人怜爱)
(9) 谄媚,哄骗,引诱 [curry]。如:市宠;市欢
市场、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市朝、市尺、市寸、市石、市担、市电、市斗、市恩、市棍、市际、市价、市郊、市斤、市井、市侩、市两、市面、市民、市钱、市情、市区、市日、市容、市升、市屠、市无二价、市长、市丈、市镇、市政
履的拼音:lǚ(ㄌㄩˇ)
⒈ 鞋:西装革履。削足适履。
⒉ 践踩,走过:履历(a.个人的经历;b.记载履历的文件)。履任。履险如夷(走在险峻的地方,像走在平坦的路上,喻身处险境而不畏惧,又喻安全地度过险境)。如履薄冰(身临其境)。
⒊ 步伐:步履维艰。
⒋ 执行,实行:履行。履约。
⒌ 〔履带〕在拖拉机、坦克车等的车轮上围绕的钢质链带。
⒍ 指领土:“赐我先君履”。
履字UNICODE编码U+5C65,10进制: 23653,UTF-32: 00005C65,UTF-8: E5 B1 A5。
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履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carry out、footstep、shoe、walk on
会意
footwear, shoes; walk on, tread
详细解释◎ 履的拼音: lǚ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 chì ),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2) 同本义 [tread on]
履霜,履虎尾。——《易·坤》
可以履霜。——《诗·魏风·葛屦》
履蒯席。——《礼记·玉藻》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足之所履。——《庄子·养生主》
(3) 又如:履危(蹈践高危之处);履亩(勘查田亩);履虎尾(踩踏虎尾);履迹(踏着前人的足迹);履霜(踩踏霜地。比喻由眼下迹象而警戒未来);涉水如履平地;履冰(行于冰上);履冰狐(踏冰而过的狐狸);履坦(行于坦途);履虚(行于虚空之中);履薄行走(于薄冰上)
(4) 穿鞋 [put on]
自履藤鞋收石蜜。——唐· 李贺《南园》
(5) 登位 [ascend the throne]
履其位而不履其事。——《礼记·表记》
履至尊。——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履任(到任,就任);履位(就位)
(7) 经历某种景况 [experience]。如:履炭(比喻经历艰难);履运(遭逢时运)
(8) 实行 [fulfill]
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礼记》
(9) 又如:履善(行善);履蹈(实行);履中(实行中庸之道);履谦(行谦让之德);履经(行邪道)
(10) 躬行 [keep personally]。如:履仁(躬行仁道);履方(躬行正道);履正(躬行正道);履忠(躬行忠诚之道);履约(躬行简约)
(11) 开始担任职务 [assume]
将履新任。——清· 张廷玉《明史》
(12) 又如:履任(上任,就职);履端(开头)
◎ 履的拼音: lǚ
〈词性:名〉
(1) 鞋 [shoes]
履,足所依也。——《说文》。按,古曰舄,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鞵。此字本训践。转注为所以践之具也。
丝作之者谓之履。——《方言四》
脱履户外。——《列子·黄帝》
衣敝履空。——《汉书·鲍宣传》
不辨衣履。——清· 周容《芋老人传》
蹑丝履。——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衣履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孺子,下取履。——《史记·留侯世家》
郑人有欲买履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脱丝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革履(皮鞋);履屐(鞋);履带(鞋和衣带);履组(鞋带);履靸(指鞋)
(3) 足 [foot]
顿履随疏节,低鬟逐上声。——庾信《和咏舞》
(4) 领土,疆土 [territory]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左传·僖公四年》
履带、履践、履历、履历片、履舄交错、履险如夷、履行、履约
狶的拼音:xī(ㄒ一)
⒈ 古同“豨”,猪:“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⒉ 叫猪的声音。
狶的拼音:shǐ(ㄕˇ)
⒈ 〔狶韦〕a.中国传说中的远古三皇以前帝王名号;b.古代官名;太史官。
狶字UNICODE编码U+72F6,10进制: 29430,UTF-32: 000072F6,UTF-8: E7 8B B6。
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㹷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