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艰食鲜食的意思

jiānshíxiānshí

艰食鲜食



拼音jiān shí xiān shí

注音ㄐ一ㄢ ㄕˊ ㄒ一ㄢ ㄕˊ

解释艰食:指人力耕种的五谷粮食;鲜食:指鸟兽鱼鳖等鲜货。指五谷粮食和鱼鲜。

出处

例子我们要靠劳动而获得艰食鲜食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艰食鲜食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ān   注音  ㄐ一ㄢ   繁体    
部首  艮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CVEY  五笔98  CVY  仓颉  EAV  郑码  XSXO  四角  77432  结构  左右电码  5329  区位  2872  统一码  8270  笔顺  フ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艰(艱)的拼音:jiān(ㄐ一ㄢ)  

⒈ 困难:艰难。艰辛。艰险。艰深。艰涩(形容晦涩难懂的文词)。艰贞(处境艰难而能忠贞不移)。艰苦卓绝(艰苦程度超过一切,无可比拟)。

⒉ 旧时指父母亲丧事:丁艰。母艰。

统一码

艰字UNICODE编码U+8270,10进制: 33392,UTF-32: 00008270,UTF-8: E8 89 B0。

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艱囏

汉英互译

difficult、hard

造字法

会意:从又、从艮

English

difficult, hard; distress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艰的拼音:

jiān  

〈词性:形〉

(1) (形声。表示与土有关,艮( gèn  )声。本义:土难治理)

(2) 同本义 [hard]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

(3) 艰难;困难 [difficult;hard]

艰,难也。——《尔雅》

艰则无咎。——《易·大有》

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固国之艰急是为。——《国语·鲁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艰其昏晨之往来。——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勤且艰若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艰虞(艰难困苦);艰屯(艰苦险阻);艰患(艰难祸患);艰急(困难);艰深(艰难深奥,晦涩难解);艰苦奋斗(以巨大的努力克服艰难困苦而进行);艰苦朴素(不怕苦累、生活俭朴、不追求享受的态度和行为);艰疚(忧困,苦难);艰厄(艰阨。饥乏;困乏);艰棘(困苦,危难)

(5) 险恶,危难 [dangerous]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诗·小雅·何人斯》

(6) 又如:艰贞(指人处境艰危之时能守正不屈);艰地(险境);艰难(危险);艰关(崎岖辗转,历尽千辛万苦)

词性变化

艰的拼音:

jiān  

〈词性:名〉

(1) 旧指父母之丧事 [(of parents) die;deceased]

又以居母艰去官。——王俭《褚渊碑文》

(2) 又如::丁艰(父或母丧);外艰(父丧);内艰(母丧);艰疚(丧亲之痛);艰棘(亲丧);艰酷(亲丧。亲亡为惨痛之事,故称)

艰的拼音:

jiān  

〈词性:动〉

(1) 开发土地 [reclaim]

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书·益稷》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按 许书无垦字,疑古艰即今垦字。” 徐灏注:“ 段谓艰即古垦字,其说甚精。”

(2) 欠缺 [lack of]。如:艰息(缺儿少女);艰啬(匮乏);艰子(缺少子嗣);艰食(粮食匮乏);艰鲜(指食物匮乏)

常用词组

艰巨、艰苦、艰苦卓绝、艰难、艰涩、艰深、艰危、艰险、艰辛、艰虞、艰贞

  拼音  shí sì yì   
注音  ㄕˊ ㄙˋ 一ˋ   
简体部首  飠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食部  
五笔86  WYVE  五笔98  WYVU  仓颉  OIAV  郑码  OX  四角  8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7380  区位  4219  统一码  98DF  笔顺  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食的拼音:shí(ㄕˊ)  

⒈ 吃:食肉。食欲。

⒉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⒊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⒋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其他字义

食的拼音:sì(ㄙˋ)  

⒈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其他字义

食的拼音:yì(一ˋ)  

⒈ 用于人名:郦食其(  )(中国汉代人)。

统一码

食字UNICODE编码U+98DF,10进制: 39135,UTF-32: 000098DF,UTF-8: E9 A3 9F。

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蝕飠饣飼

汉英互译

eat、eclipse、food、edible、meal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eat; meal; food; KangXi radical number 184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shí  

〈词性:名〉

(1) (会意。从饣皀,饣声。本义:饭,饭食)

(2) 同本义 [cooked cereals,especially rice;food]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食店(饭店);食垒(一种有几层屉的食盒);食嗓(食道);食忌(饮食的禁忌);食官(古代掌管饮食的官);食膳(膳食,肴馔);食为民天(饮食是人民最重要之事)

(4) 粮食 [grains]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 白居易《卖炭翁》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口中食(吃的粮食);食地(可种粮食的田地)

(6) 食物的通称 [food]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

(7) 又如:猪食;鸡食;猫食

(8) 食禄,俸禄 [official's salary]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9)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omen]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

(10) 亏损。后作“蚀” [loss]

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

(11) 特指日蚀或月蚀 [eclipse]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

词性变化

食的拼音: shí  

〈词性:动〉

(1) 吃 [eat]

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宋· 苏洵《六国论》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废寝忘食;以食食(   )人;食母;食以草具;吞食;食犬(专供食用的狗);食酒(饮酒);食茶(自己饮用的茶);食息(吃饭休息,泛指休息);食藿悬鹑(形容贫穷困苦);食饩(即“补廪”。生员中的附生递补为廪生);食獐(吃獐子);食肉寝皮(食其肉而寝处其皮。形容痛恨之极)

(3) 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depend on;rely on]

尊为公侯,食邑万户。——《汉书·张安世传》

(4) 又如:食力(依赖民众的赋税生活);食采(受纳采地的租税);食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封地的租税以供食用,故称“食邑”,或称“采邑”);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食加(靠大夫的田亩增加而生活);食官(靠官府发的粮食而生活);食租衣税(靠收税而生活);食职(靠职务所得而生活)

(5) 享受;受 [enjoy]

居右,食嘉。——王充《论衡》

(6) 又如:自食其果;食征(享用税收);食德(享受先人的德泽);食报(受报答或受报应);食俸(享受俸禄)

(7) 垦耕 [reclaim]

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礼记·檀弓上》

(8) 又如:食力(依靠自己劳力而生活)

(9) 背弃[诺言] [go back on]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

(10) 又如:食言而肥

(11) 接受,采纳 [accept]

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盐铁论》

(12) 祭献,享祀 [offer sacrifice]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 袁枚《祭妹文》

(13) 又如:食监(官名。汉置。掌管晦时祭祀)

(14) 另见 sì;yì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词性:动〉

(1) 拿东西给人吃。后作“饲” [feed]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王风·丘中有麻》。高亨云:“食通饲,给人以食物吃。”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食监(监督做饭的官);食养(供给生活用品);食官(管伙食的官);食士(给兵吃饭);食饥息劳(使饥饿者饱肚,使劳累者得到休息)

(3) 使鬼神享受祭品 [enjoy sacrifice]。如:食祭(用酒饭祭祖)

(4) 饲养 ;喂养;供养 [raise;rear;feed;make offerings to]

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史记·商君列传》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唐· 韩愈《杂记》

(5) 又如:食马(喂马)

(6) 引申为喂奶 [suckle]。如:食母(乳母);食子(用乳哺育子女)

(7) 宴请 [entertain at a banquet]

饷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周礼·地官》

(8) 另见 shí;yì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1)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2) 另见 shí,sì  

  拼音  xiān xiǎn   注音  ㄒ一ㄢ ㄒ一ㄢˇ   繁体    
部首  鱼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86  QGUD  五笔98  QGUH  仓颉  NMTQ  郑码  RUC  四角  28151  结构  左右电码  7639  区位  4742  统一码  9C9C  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丶ノ一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鲜(鮮)的拼音:xiān(ㄒ一ㄢ)  

⒈ 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鲜果。鲜花。鲜嫩。新鲜。

⒉ 滋味美好:鲜美。鲜甜。这汤真鲜。

⒊ 有光彩的:鲜明。鲜亮。鲜艳。

⒋ 味美的食物:尝鲜。时鲜。

⒌ 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海鲜。鱼鲜。

⒍ 〔鲜卑〕中国古代北方民族。

⒎ 姓。

其他字义

鲜(鮮)的拼音:xiǎn(ㄒ一ㄢˇ)  

⒈ 少:鲜为人知。寡廉鲜耻。

统一码

鲜字UNICODE编码U+9C9C,10进制: 40092,UTF-32: 00009C9C,UTF-8: E9 B2 9C。

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鮮鱻尟尠䲆

汉英互译

bright、delicacy、delicious、fresh、rar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鱼、从羊

English

fresh; delicious; attracti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鲜的拼音:

鮮、鱻 xiān  

〈词性:名〉

(1) (会意。从鱼,从羊。“鱼”表类属,“羊”表味美。本义:鱼名。出貉国)

(2) 假借为鱻。鲜鱼,活鱼 [live fish;aquatic food]

冬宜鲜羽。——《礼记·内则》。注:“生鱼也。”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河上公注:“鲜,鱼。”

调鼎他年事,妙手看烹鲜。——宋· 张元干《水调歌头》

冬宜鲜羽。——《礼记》

(3) 又如:鲜眼(像鱼那样的圆眼);鱼鲜;海鲜;鲜脍(切细的鲜鱼肉);鲜鳞(活鱼);鲜羽(活鱼和活鸟)

(4) 鲜美的食物 [fresh food;delicious food]

惟君用鲜。——《左传·襄公三十年》

荐鲜知路近,省敛觉年丰。——唐玄宗《幸凤泉汤》

(5) 又如:时鲜;尝鲜;鲜肥(鱼肉类美味肴馔);鲜食(鲜活的食品);鲜杀(活杀的猎物)

词性变化

鲜的拼音:

xiān  

〈词性:形〉

(1) 新鲜 [fresh]

炰鳖鲜鱼。——《诗·大雅·韩奕》

芳草鲜美。——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鱼腊鲜兽皆如初。——《仪礼》

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屡见不鲜;数见不鲜;鲜食(新鲜的食品);鲜兽(新杀的禽兽)

(3) 鲜艳 [bright-colored;gaily-colored]。如:鲜妆(鲜明美丽的打扮);鲜衣(华美的衣服)

(4) 鲜明;明洁,洁净 [clear]

衣服常鲜于我。——《汉书·广川惠王越传》

(5) 又如:鲜色(清新美丽的颜色);鲜新(清新)

(6) 味美 [delicious;tasty]

饫肥鲜者。——明· 刘基《卖柑者言》

无鲜肥滋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 又如:鲜爽(鲜美爽口);鲜脆(鲜美脆嫩);鲜香(鲜美芳香)

(8) 独特 [special]。如:她的行事作为就是很鲜,和别人都不一样

(9) 夭折的,早死的 [die (young)]

葬鲜者自西门。——《左传·昭公五年》

(10) 另见 xiǎn  

常用词组

鲜卑、鲜脆、鲜果、鲜红、鲜花、鲜货、鲜丽、鲜亮、鲜灵、鲜绿、鲜美、鲜明、鲜嫩、鲜浓、鲜甜、鲜血、鲜妍、鲜艳、鲜于、鲜支

基本词义

鲜的拼音:

鮮、尠、尟 xiǎn  

〈词性:形〉

(1) 非常少,很不多 [little;rare]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大雅·荡》

原小则鲜。——《史记·货殖列传》

以约失之者鲜矣(由于俭约而犯过失的人很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宋· 周敦颐《爱莲说》

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鲜薄(微少);鲜言(寡言);鲜胄(后代少);鲜浅(浅鲜);鲜乏(缺乏);鲜少(很少)

词性变化

鲜的拼音:

xiǎn  

〈词性:动〉

(1) 缺少;不足[lack;be short of]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李密《陈情表》

(2) 另见 xiān  

  拼音  shí sì yì   
注音  ㄕˊ ㄙˋ 一ˋ   
简体部首  飠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食部  
五笔86  WYVE  五笔98  WYVU  仓颉  OIAV  郑码  OX  四角  8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7380  区位  4219  统一码  98DF  笔顺  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食的拼音:shí(ㄕˊ)  

⒈ 吃:食肉。食欲。

⒉ 吃的东西: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

⒊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食”。

⒋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食。月食。

其他字义

食的拼音:sì(ㄙˋ)  

⒈ 拿东西给人吃:食母(乳母)。

其他字义

食的拼音:yì(一ˋ)  

⒈ 用于人名:郦食其(  )(中国汉代人)。

统一码

食字UNICODE编码U+98DF,10进制: 39135,UTF-32: 000098DF,UTF-8: E9 A3 9F。

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食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蝕飠饣飼

汉英互译

eat、eclipse、food、edible、meal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eat; meal; food; KangXi radical number 184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shí  

〈词性:名〉

(1) (会意。从饣皀,饣声。本义:饭,饭食)

(2) 同本义 [cooked cereals,especially rice;food]

食,饣米也。——《说文》。按,六谷之饭曰食。

掌王之食饮。——《周礼·膳夫》。注:“饭也。”

治其粮与其食。——《周礼·廪人》。注:“止居曰食。”

共王及后之六食。——《周礼·馔人》。注:“六谷之饭。”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左传·隐公元年》

甘其食,美其服。——《老子》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战国策·齐策》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食品);食店(饭店);食垒(一种有几层屉的食盒);食嗓(食道);食忌(饮食的禁忌);食官(古代掌管饮食的官);食膳(膳食,肴馔);食为民天(饮食是人民最重要之事)

(4) 粮食 [grains]

籍兵乞食于西周。——《战国策·西周策》。注:“粮也。”

食太阴在卯穰。——《史记·货殖列传》。索隐:“谓谷也。”

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汉书·食货志》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唐· 白居易《卖炭翁》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口中食(吃的粮食);食地(可种粮食的田地)

(6) 食物的通称 [food]

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乐羊子妻》

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鲁迅《祝福》

(7) 又如:猪食;鸡食;猫食

(8) 食禄,俸禄 [official's salary]

君子谋道而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9) 食墨亦简作“食”。龟卜的术语。古代龟卜兆与墨画重合叫“食墨”,为吉兆 [omen]

召伯相宅,卜惟洛食。——《文选·张衡·东京赋》

(10) 亏损。后作“蚀” [loss]

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史记》

(11) 特指日蚀或月蚀 [eclipse]

彼月而食,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易·丰》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左传·隐公三年经》

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管子·四时》

词性变化

食的拼音: shí  

〈词性:动〉

(1) 吃 [eat]

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齐策四》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宋· 苏洵《六国论》

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废寝忘食;以食食(   )人;食母;食以草具;吞食;食犬(专供食用的狗);食酒(饮酒);食茶(自己饮用的茶);食息(吃饭休息,泛指休息);食藿悬鹑(形容贫穷困苦);食饩(即“补廪”。生员中的附生递补为廪生);食獐(吃獐子);食肉寝皮(食其肉而寝处其皮。形容痛恨之极)

(3) 靠着吃饭;赖以为生。引申为依赖、依靠 [depend on;rely on]

尊为公侯,食邑万户。——《汉书·张安世传》

(4) 又如:食力(依赖民众的赋税生活);食采(受纳采地的租税);食邑(卿大夫的封地。收封地的租税以供食用,故称“食邑”,或称“采邑”);食俸(官吏每月每岁所受的薪俸。又称“食禄”);食加(靠大夫的田亩增加而生活);食官(靠官府发的粮食而生活);食租衣税(靠收税而生活);食职(靠职务所得而生活)

(5) 享受;受 [enjoy]

居右,食嘉。——王充《论衡》

(6) 又如:自食其果;食征(享用税收);食德(享受先人的德泽);食报(受报答或受报应);食俸(享受俸禄)

(7) 垦耕 [reclaim]

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礼记·檀弓上》

(8) 又如:食力(依靠自己劳力而生活)

(9) 背弃[诺言] [go back on]

尔无不信,朕不食言。——《书·汤誓》

(10) 又如:食言而肥

(11) 接受,采纳 [accept]

贤圣不能正不食谏诤之君。——《盐铁论》

(12) 祭献,享祀 [offer sacrifice]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清· 袁枚《祭妹文》

(13) 又如:食监(官名。汉置。掌管晦时祭祀)

(14) 另见 sì;yì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词性:动〉

(1) 拿东西给人吃。后作“饲” [feed]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诗·王风·丘中有麻》。高亨云:“食通饲,给人以食物吃。”

饮之食之,教之诲之。——《诗·小雅·绵蛮》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战国策·齐策》

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食监(监督做饭的官);食养(供给生活用品);食官(管伙食的官);食士(给兵吃饭);食饥息劳(使饥饿者饱肚,使劳累者得到休息)

(3) 使鬼神享受祭品 [enjoy sacrifice]。如:食祭(用酒饭祭祖)

(4) 饲养 ;喂养;供养 [raise;rear;feed;make offerings to]

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史记·商君列传》

谨食之,时而献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唐· 韩愈《杂记》

(5) 又如:食马(喂马)

(6) 引申为喂奶 [suckle]。如:食母(乳母);食子(用乳哺育子女)

(7) 宴请 [entertain at a banquet]

饷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周礼·地官》

(8) 另见 shí;yì  

基本词义

食的拼音:   

(1)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2) 另见 shí,sì  

艰食鲜食: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