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剑态箫心的意思

jiàntàixiāoxīn

剑态箫心



拼音jiàn tài xiāo xīn

注音ㄐ一ㄢˋ ㄊㄞˋ ㄒ一ㄠ ㄒ一ㄣ

解释见“剑气箫心”。

出处柳亚子《自题磨剑室诗词后》:“剑态箫心不可羁,已教终古负初期。”

用法作宾语;指人刚柔相济。

感情剑态箫心是中性词。

繁体劍態簫心

近义剑气箫心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àn   注音  ㄐ一ㄢˋ   繁体    
部首  刂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WGIJ  仓颉  OMLN  郑码  ODVK  四角  82100  结构  左右电码  0494  区位  2903  统一码  5251  笔顺  ノ丶一丶丶ノ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剑(劍)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古代的一种兵器:宝剑。长剑。剑鞘。剑术。剑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剑。

统一码

剑字UNICODE编码U+5251,10进制: 21073,UTF-32: 00005251,UTF-8: E5 89 91。

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劍剣剱劎劒劔

汉英互译

blade、falchion、glaive、glave、sword

造字法

形声:从刂、佥声

English

sword, dagger, sab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剑的拼音:

劍、劒 jiàn  

〈词性:名〉

(1) (形声。从刀,佥( qiān  )声。本义:古代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

(2) 同本义 [sword;dagger;sabre]

劒,人所带兵也。——《说文》。注:“今之匕首。”

昔葛卢之山发而出金, 蚩尤受而制之为剑。——《管子》

负剑辟咡诏之。——《礼记·曲礼》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虞世南《从军行》

(3) 又如:剑锷(剑的锋刃);剑首(剑环。用玉或金属制成,上面镂刻有花纹);剑气(剑的光芒;比喻人的声望)

(4) 剑术 [swordplay]。如:剑士(剑术高明的人);剑仙(精于剑术的仙人)

词性变化

剑的拼音:

jiàn  

〈词性:动〉

(1) 以剑杀人 [kill with sword]

剑斩虞常。—— 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有司马叔持者,白日于都市手剑父仇。—— 潘岳《马穫督诔序》

(2) 挟在胁下 [place in under axilla]

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

常用词组

剑拔弩张、剑号、剑客、剑麻、剑眉、剑术、剑侠

  拼音  tài   注音  ㄊㄞˋ   繁体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DYNU  仓颉  KIP  郑码  GDSW  四角  40333  结构  上下电码  1966  区位  4412  统一码  6001  笔顺  一ノ丶丶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态(態)的拼音:tài(ㄊㄞˋ)  

⒈ 形状,样:态度。状态。姿态。形态。神态。动态。静态。事态。情态。常态。变态。体态。生态。

⒉ 一种语法范畴,多表明句子的主语和动词之间关系。

统一码

态字UNICODE编码U+6001,10进制: 24577,UTF-32: 00006001,UTF-8: E6 80 81。

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態㑷

汉英互译

condition、form、state、voice

造字法

形声:从太、心声

English

manner, bearing, attitud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态的拼音:

tài  

〈词性:名〉

(1)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2) 同本义 [posture; carriage; attitide]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滂心淖态。——《楚辞·大招》

狗偷致态。——傅毅《舞赋》

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李渔《芙蕖》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淮南子》

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情状,神情 [condition; appearance]

览将帅之变态。——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

(4) 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voice]——见“主态”

常用词组

态度、态势

  拼音  xiāo   注音  ㄒ一ㄠ   繁体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86  TVIJ  五笔98  TVHW  仓颉  HLLL  郑码  MXNO  四角  88227  结构  上下电码  4682  区位  8379  统一码  7BAB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フ一一丨ノ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箫(簫)的拼音:xiāo(ㄒ一ㄠ)  

⒈ 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现代用一根管子,竖着吹,亦称“洞箫”。

⒉ 弓的末端。

统一码

箫字UNICODE编码U+7BAB,10进制: 31659,UTF-32: 00007BAB,UTF-8: E7 AE AB。

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箫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簫簘

造字法

形声:从竹、肃声

English

bamboo flu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箫的拼音:

xiāo  

<名

(1) (形声。从竹,肃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洞箫,竹制的管乐器)

(2) 同本义 [a vertical bamboo flute]。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后世用一根管子。竖着吹的叫洞箫

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说文》

箫管弦歌。——《周礼·小师》。注:“编小竹。”

若风之过箫。——《淮南子·齐俗》

箫,编竹为之。长尺五寸。——《五经通义》

秦地吹箫女, 湘波鼓瑟妃。—— 唐· 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

箫韶以随。——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箫韶(大磬。泛指乐器;又指舜的乐曲。借指乐声);箫笛(箫与笛。泛指管乐器)

(4) 弓的末端 [end of a bow]

右执箫,南扬弓。——《仪礼》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YNY  仓颉  P  郑码  WZ  四角  33000  结构  单一电码  1800  区位  4836  统一码  5FC3  笔顺  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心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⒉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⒊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怡。人心惟危。

统一码

心字UNICODE编码U+5FC3,10进制: 24515,UTF-32: 00005FC3,UTF-8: E5 BF 83。

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忄㣺

汉英互译

heart、center、feeling、intentio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像心之形

English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心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heart]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inner most being;mind]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in the heart;in mind]。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mind]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thought]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spirit]。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mood]。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calculation]。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center]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常用词组

心爱、心安、心安理得、心包、心包积气、心包积水、心病、心不在焉、心材、心裁、心肠、心潮、心潮澎湃、心驰神往、心传、心慈手软、心粗、心荡神驰、心荡神移、心得、心底,心底儿、心地、心地善良、心地正直、心电感应、心电图、心动、心毒、心耳、心烦、心烦意乱、心房、心扉、心肥大、心肺机、心服、心服口服、心浮、心腹、心腹之患、心甘、心甘情愿、心肝、心高、心广体胖、心寒、心狠手辣、心花、心花怒放、心怀、心怀鬼胎、心怀叵测、心环、心慌、心慌意乱、心灰意冷,心灰意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机、心急、心急火燎、心迹、心计、心悸、心尖、心焦、心绞痛、心劲,心劲儿、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静、心境、心疚、心坎、心口、心口不一、心宽、心旷神怡、心劳计绌、心劳日拙、心里、心里打鼓、心里话、心理、心力、心力衰竭、心连心、心灵、心灵手巧、心领、心领神会、心路,心路儿、心律、心律失常、心率、心乱如麻、心满意足、心明眼亮、心目、心念、心皮、心平气和、心平气和、心气,心气儿、心窍、心怯、心情、心情舒畅、心曲、心软、心伤、心上人、心神、心声、心事、心事重重、心室、心术、心术不正、心数、心思、心酸、心算、心态、心田、心疼、心跳、心痛、心头、心头肉、心土、心窝儿、心无二用、心细、心下、心弦、心羡、心心相印、心性、心胸、心胸开阔、心胸狭隘、心秀、心虚、心许、心绪、心绪不宁、心血、心血来潮、心眼儿、心仪、心疑、心意、心音、心硬、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愿、心悦诚服、心脏、心脏病、心窄、心照、心照不宣、心折、心直口快、心志、心智、心中、心中有数、心重、心醉、心醉神迷

剑态箫心: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