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谏争如流的意思

jiànzhēngliú

谏争如流



拼音jiàn zhēng rú liú

注音ㄐ一ㄢˋ ㄓㄥ ㄖㄨˊ ㄌ一ㄡˊ

解释谏争:争同“诤”,直言相劝。劝谏的话如同流水一样,滔滔不绝。

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从父令是何由,从君令是何由,冒斧当戈,谏争如流。”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经常劝告。

感情谏争如流是中性词。

繁体諫爭如流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àn   注音  ㄐ一ㄢ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YGLI  五笔98  YSLG  仓颉  IVDWF  郑码  SFLK  四角  35796  结构  左右电码  6169  区位  5841  统一码  8C0F  笔顺  丶フ一丨フ丶ノ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谏(諫)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谏劝。进谏。谏阻。兵谏。从谏如流。

统一码

谏字UNICODE编码U+8C0F,10进制: 35855,UTF-32: 00008C0F,UTF-8: E8 B0 8F。

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谏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xpostulate with

造字法

形声:从讠、柬声

English

remonstrate, admoni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谏的拼音:

j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2) 同本义 [admonish;remonstrate]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谏阻纳质(指周瑜直言规劝阻止孙权以其子给曹操为人质);谏鼓(朝廷设置供人民进谏时击用的鼓。又名“朝鼓”)

(4) 匡正;挽回 [rectify;correct;retrieve;redeem]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5) 通“间”。离间 [sow seeds of discord]

郭开受谏, 李牧就诛。—— 唐· 皮日休《忧赋》

词性变化

谏的拼音:

jiàn  

〈词性:名〉

(1) 谏官[imperial censors]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杜甫《晚出左掖》

(2) 又如:谏垣(谏官的衙署;指朝中大臣及幕僚百官);谏草(谏官的奏稿);谏院(谏官的衙署);谏议大夫(古官名。简称“谏议”。掌管谏诤及议论)

(3) 通“间”。间谍 [spy]

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韩非子·八经》

(4) 姓

常用词组

谏官、谏劝、谏书、谏友、谏诤、谏阻

  拼音  zhēng   注音  ㄓㄥ   繁体    
部首  刀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QVHJ  仓颉  NSD  郑码  RXB  四角  27507  结构  上下电码  3630  区位  5389  统一码  4E89  笔顺  ノフ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争的拼音:zhēng(ㄓㄥ)  

⒈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争夺。竞争。争长论短。

⒉ 力求实现:争取。争气。争胜。

⒊ 方言,差,欠:总数还争多少?

⒋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争不。争知。争奈。

统一码

争字UNICODE编码U+4E89,10进制: 20105,UTF-32: 00004E89,UTF-8: E4 BA 89。

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争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爭諍

汉英互译

contend、dispute、strive、vi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像两只手争一样东西

English

dispute, fight, contend, stri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争的拼音: zhēng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为“爪”(手),下为“又”(手),中间表示某一物体,象两人争一样东西。从又,义同。本义:争夺)

(2) 同本义 [contend;vie;strive]

争,彼此竞引物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争所有余。——《墨子·公输》

几只早莺争暖树。——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民争负薪。——《资治通鉴·唐纪》

人争鬻之。——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如:争座(争座次;争高低);争立(争夺王位);争国(争夺君位);争恶(争夺险要之地);争标(争夺优胜);争重(争夺帝位、王权)

(4) 辩论;争论 [argue;dispute]

争者事之末也。——《国语·越语》

在丑不争。——《孝经》。注:“竞也。”

分争辩讼,非礼不决。——《礼记·曲礼》

有竞有争。——《庄子·齐物论》。注:“对辩曰争。”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5) 如:争抗(抗争;抗衡);争让(争执);争口(争论);争高低;争言(争辩;争吵)

(6) 争胜,争着 [rush off to the front; strive to be the first and fear to lag behind]

争割地而赂秦。—— 汉· 贾谊《过秦论》

争奔走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争延之使奏其技。——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如:争心(争强好胜的心理);争途(抢占道路。亦喻争夺地位);争求(竞相追求);争妍(竞相逞美);争长(争行礼先后;争相增长);争奇(竞相逞其奇特)

(8) 争斗 [struggle]

操舍鞍马,仗舟楫,与 吴越争衡。——《资治通鉴》

(9) 如:争跤(摔跤);争交(摔跤)

(10) 竞争;较量 [compete]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 如:争校(争竞,计较);争春(争艳于春日);争进(为仕宦而相争);争张(争竞,夸张);争棋(下棋争胜);争强(争为强者)

(12) 〈词性:方〉∶欠 [debt]

争账还钱,又不犯王法。——巴金《兄与弟》

(13) 相差 [differ]

百年身后一丘土,贫富高低争几多?——唐· 杜荀鹤《自遣》

(14) 如:争些个(差一点);争些儿(差一点儿;险些);争不多(差不多);争差(差错;差别)

词性变化

争的拼音: zhēng  

〈词性:名〉

(1) 春秋时鲁国北城护城河名,又为北城门名 [Zheng gate]。也作“净”

(2) 姓

争的拼音: zhēng  

〈词性:代〉

(1) 多用于诗、词、曲中,相当于“怎么” [how;why]

片言争敢动吾皇。——《警世通言》

(2) 如:争知(怎知);争似(怎似);争耐(怎标;无奈)

(3) 另见 zhèng  

常用词组

争霸,争雄、争辩、争长论短、争吵、争臣、争持、争宠、争得、争斗、争端、争夺、争分夺秒、争锋、争风吃醋、争光、争购、争衡、争斤论两、争竞、争脸、争论、争名夺利、争鸣、争闹、争奇斗艳、争气、争抢、争取、争权夺利、争胜、争先、争先恐后、争雄、争妍斗艳、争议、争占、争战、争长相雄、争执、争嘴

基本词义

争的拼音:

zhèng  

〈词性:动〉

(1) “诤”的本字。强谏;规劝 [admonish]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争而不得。

伊尹、 箕子可谓谏矣, 比干、 子胥可谓争矣。——《荀子·臣道》

父有争子,不行无理。士有争友,不为不义。——《荀子·子道》

(2) 又如:争子(能直言规劝父母的儿子);争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争臣(能直言诤谏的大臣);争引(能引事例以谏诤);争弟(能直言规劝兄长的弟弟)

(3) 另见 zhēng  

  拼音    注音  ㄖㄨˊ   
部首  女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VKG  仓颉  VR  郑码  ZMJ  四角  46400  结构  左右电码  1172  区位  4071  统一码  5982  笔顺  フノ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如的拼音:rú(ㄖㄨˊ)  

⒈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⒉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⒊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⒋ 到,往:如厕。

⒌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⒍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⒎ 与,和:“公如大夫入”。

⒏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⒐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⒑ 表示举例:例如。

⒒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⒓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⒔ 姓。

统一码

如字UNICODE编码U+5982,10进制: 22914,UTF-32: 00005982,UTF-8: E5 A6 82。

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如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ccording to、as、as if、for instance、like、such as

造字法

会意:从女、从口

English

if, supposing; as if; like, a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如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2) 同本义 [follow]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3)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4) 好像, 如同 [like;as if]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5)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得女子青睐);如许(似这般);如今晚儿(现在);如许豚犊(这样的不肖之子);如应如响(十分灵验)

(6) 比得上,及 [can be compared with]

不如无生。——《诗·小雅·苕之华》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7) 又如:我不如他

(8) 去,往 [go]

如,往也。——《尔雅》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如扬州过 瓜洲扬子桥。——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遭遇,际遇 [meet]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因于名场。——《聊斋志异》

(10) 表示举例 [for instance;for example;such as]。如: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李白、杜甫;工人都很勤劳,如挖土

(11) 相敌;抵挡 [resist]

夫宋之不足如 梁也,寡人知之矣。——《战国策》

(12) 应当 [should]

君若爱司马,则如亡。——《左传》

词性变化

如的拼音:   

〈词性:介〉

(1) 按照 [in accordance with;comply with]

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晋· 干宝《搜神记》

(2) 又如:如详缴(照报告中对原案处理的办法处理,并且准予销案);如律令(按照法令执行。是古代檄文、诏书结尾用语);如式(按照规矩)

如的拼音:   

<连>

(1) 假如,如果 [if]

如,若也。——《广雅》

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

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坟上矣。——《论语·阳货》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后汉书·张衡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2) 又如:如有不妥,请予指正;如不修改,未免粗糙;如使(假使;倘若)

(3) 与,和 [and]

公如大夫入。——《仪礼》

(4) 或——表示选择关系 [or]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论语·先进》

(5) 而——表示连接 [but]

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夜中,星陨如雨。——《春秋》

(6) 则——表示结果 [then]。如:如许;如是

如的拼音:   

〈词性:助〉

(1) 用于语末,相当于“然”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论语·述而》

褎如充耳。——《诗·邶风·旄丘》

屯如,乘马班如。——《易·屯卦》

孔子三月如君,则皇皇如也。——《孟子·滕文公上》

(2) 用于语末,相当于“焉”

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易·离》

(3) 相当于“乎”

善如尔之问也。——《礼记》

常用词组

如臂使指、如常、如潮涌至、如出一辙、如初、如此、如此而已、如此这般、如次、如弟、如堕五里雾中、如堕烟海、如法、如法炮制、如风过耳、如故、如果、如何、如虎添翼、如花似锦、如花似玉、如画、如火如荼、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如箭在弦、如胶似漆、如今、如旧、如君、如来佛、如狼似虎、如雷贯耳、如临大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芒在背、如梦初醒、如鸟兽散、如期、如其、如泣如诉、如日方升、如日中天、如入无人之境、如若、如丧考妣、如上、如实、如使、如是、如释重负、如数家珍、如数、如汤沃雪、如同、如晤、如下、如心、如兄如弟、如许、如一、如仪、如蚁附膻、如意、如意算盘、如饮醍醐、如蝇逐臭、如影随形、如鱼得水、如鱼离水、如愿、如愿以偿、如醉如痴、如坐针毡

  拼音  liú   注音  ㄌ一ㄡ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IYCQ  五笔98  IYCK  仓颉  EYIU  郑码  VSZN  四角  30112  结构  左右电码  3177  区位  3387  统一码  6D41  笔顺  丶丶一丶一フ丶ノ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流的拼音:liú(ㄌ一ㄡˊ)  

⒈ 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⒉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   )。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

⒊ 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   )。

⒋ 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

⒌ 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

⒍ 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

⒎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

⒏ 品类,等级:流辈。流派。

⒐ 指不正派:二流子。

统一码

流字UNICODE编码U+6D41,10进制: 27969,UTF-32: 00006D41,UTF-8: E6 B5 81。

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low、stream、current、stream of water、class

相关字词

淌、源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flow, circulate, drift; clas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动〉

(1) (会意。本义:水流动)

(2) 同本义 [flow]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 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3)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4) 顺水漂流 [drift about;be driven by the current]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诗·小雅·小弁》

(5) 又如:流觞(在环曲水道;旁宴聚时,将杯放入水中,任其漂流,如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当即取饮);流柿(江中漂流的木片);流泊(在水面漂流);流花(水面漂流的落花)

(6) 漂没;移动不定;流浪 [lead a wandering life]

君子和而流。——《礼记》

(7) 又如:流穴(辖转流落,居无定所);流沔(流连沉溺)

(8) 传布;扩散 [propagate;diffuse]

其故家贵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孟子·公孙丑上》

(9) 又如:流风(遗风);流称(传颂);流闻(辗转传闻;流播);流迈(传播远方);流声(流播名声,流传的名声);流誉(传播声誉);流语(流传的话)

(10) 流露;显露 [reveal;betray]。如:流韵(诗文等表现出的风格韵味)

(11) 放纵;无节制 [indulge in]。如:流泆(放纵,放荡);流荡(放荡,交往不正当;又形容文章流畅有气势)

(12) 放逐,流放,古代五刑之一 [banish]

虽放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流于彘。(彘,晋地,在现在山西省霍县。周厉王后来被流放到彘。)——《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

(13) 又如:流递(将犯人送到远处管制);流户(流放边区服劳役的人家);流逐(流放);流囚(被流放的囚徒)

(14) 变化;演变 [change]。如: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流易(演变;变换)

(15) 涂饰 [paint]。如:流金(涂饰泥金)

(16) 通“留”。停留,停止 [stay]

旁行而不流。——《易·系辞上》

(17) 通“摎”。求取 [seek;take]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诗·周南·关雎》

词性变化的拼音: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名〉

(1) 河川;江河的流水 [river;stream of water]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

通流入海。——清· 张廷玉《明史》

不积小流。——《荀子·劝学》

临清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从流飘荡。——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又如:流川(江河的流水);流温(谓流水温和);流涧(山间的流水)

(3) 像水流的东西 [sth. resembling a stream of water;current]。如:流馥云外(形容香飘万里);寒流;暖流;气流;电流

(4) 潮流;风气 [trend]。如:流化(犹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

(5) 流派;派别 [school; sect]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汉书·艺文志》

(6) 品类;等级 [school;class]

滑稽之流。——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三教九流;流亚(同一类人物);流比(同类比照类推);流伍(同辈;同类);流序(流品,等级)

(8) 避难者 [refugee]。如:盲流

流的拼音: liú  

〈词性:形〉

流畅 [smoothly]。如:流亮(流畅明白);流便(指文笔流畅,不滞涩);流美(流畅华美;流畅动听)

常用词组

流辈、流弊、流变、流别、流播、流布、流产、流畅、流程、流传、流窜、流弹、流宕忘反、流荡、流动、流动资金、流毒、流毒、流芳、流芳后世、流放、流感、流光、流滑、流会、流火、流金铄石、流口水、流寇、流览、流浪、流浪儿、流浪汉、流泪、流离、流离失所、流离遇合、流里流气、流利、流连、流连忘返、流量、流露、流落、流氓、流氓集团、流氓无产者、流民、流明、流脑、流年、流脓、流派、流盼、流配、流痞、流气、流憩、流洒、流散、流沙、流失、流石、流食、流矢、流逝、流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水无情、流水席、流水账、流水作业法、流送、流苏、流苏金镂鞍、流俗、流速、流汤滴水、流淌、流体、流涕、流通、流亡、流涎、流线型、流向、流泻、流星、流星雨、流行、流行歌曲、流刑、流血、流血漂橹、流言、流言蜚语、流寓、流域、流贼、流质食物、流转、流转

谏争如流: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