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āo áo tóu shí
注音ㄐ一ㄠ ㄠˊ ㄊㄡˊ ㄕˊ
解释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比喻事情一定失败。
出处荀况《荀子 议兵》:“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例子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秦昭襄王52年》:“若以焦熬投石焉。”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比喻事情一定失败。
感情焦熬投石是中性词。
近义以卵击石
动物生肖牛,虎,蛇
焦的拼音:jiāo(ㄐ一ㄠ)
⒈ 物体经火烧变成黑黄色并发硬、发脆:烧焦。焦土。焦头烂额。
⒉ 烦躁,着急:焦急。焦虑。焦灼。焦躁不安。
⒊ 酥,脆:焦脆。焦枣。
⒋ 喻干燥到极点:唇焦口燥。焦枯。焦裂。焦渴。
⒌ 一种质硬、多孔、发热量高的固体燃料:焦炭。焦煤。焦炼。
⒍ 姓。
焦字UNICODE编码U+7126,10进制: 28966,UTF-32: 00007126,UTF-8: E7 84 A6。
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㸈礁譙鐎
anxious、burnt、charred、worried
会意
burned, scorched; anxious, vexed
详细解释◎ 焦的拼音: jiāo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 zhuī ),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2) 同本义 [charred;burnt;scorched]
焦,火所伤也。——《说文》
焦,火烧黑也。——《玉篇》
濡灸之举焦。——《礼记·内则》
凡气因火变则为焦。——《素问》
(3) 又如:焦盆(焦杯。焚纸的火池);焦鎚(一种烤熟的饼食);焦尾(焦桐,焦尾瑟。东汉蔡邕用一端有焦痕的桐木所制的琴。后多指名贵的琴);焦霹雳(能对人畜、植物或建筑物造成很大危害的霹雷)
(4) 干枯;枯焦 [withered;desiccated]
五谷焦死。——《墨子·非攻下》
(5) 又如:焦芽(枯焦的幼芽);焦死(枯死);焦瘦(枯瘦)
(6) 叫喊,吵闹 [cry; noise]
梅香嗏省闹,小姐哎你休焦
◎ 焦的拼音: jiāo
〈词性:形〉
(1) 着急 [worry]
假如你焦他没有房屋,何不替他娶上一个孙媳妇。——《儒林外史》
(2) 又如:焦劳(焦躁不安);焦躁(着急而烦躁);焦闷(焦躁烦闷);
(3) 干燥 [dry]
少洎之则焦而不熟。——《吕氏春秋·应言》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烧焦的 [burnt;charred]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酥,脆 [fragil]。如:麻花炸得真焦
◎ 焦的拼音: jiāo
〈词性:名〉
(1) 物体烧焦所产生的气味 [charred taste]
焦,臭也。——《广雅》
其臭焦。——《礼记·月令》
(2) 如:焦苦、焦味(物体烧焦发出的气味)
(3) 焦炭 [coke]。如:煤焦;炼焦;结焦;焦比;焦炉
(4) [中医]∶人体内水谷道路、气所始终的部位 [warmer]。如:三焦;下焦
(5) 焦点 [focus]。如:焦距
(6) 三焦 [triple warmer]。如:焦原
(7) 焦耳的简称 [joule]——符号J
(8) 古国名 [Jiao state]。姬姓,在今河南陕县南,春秋时灭亡
焦脆、焦点、焦耳、焦耳定律、焦干、焦黑、焦黄、焦急、焦距、焦渴、焦枯、焦烂、焦裂、焦炉、焦虑、焦煤、焦热、焦炭、焦头烂额、焦土、焦心、焦油、焦躁、焦炙、焦灼、焦子
熬的拼音:āo(ㄠ)
⒈ 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里煮:熬白菜。
熬的拼音:áo(ㄠˊ)
⒈ 久煮:熬粥。熬药。
⒉ 忍受,耐苦支持:煎熬。熬夜。熬炼。
⒊ 古同“嗷”。
熬字UNICODE编码U+71AC,10进制: 29100,UTF-32: 000071AC,UTF-8: E7 86 AC。
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熬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䵅
boil、decoct、cook in water
形声:从灬、敖省声
cook down, to boil; endure
详细解释◎ 熬的拼音: āo
〈词性:动〉
(1) (词源见 áo 声) 把蔬菜等加水并放在文火上煮 [stew]。如:熬白菜;熬豆腐
(2) 另见 áo
其它字义的拼音:
◎ 熬的拼音: 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敖声。本义:煎干;炒干)
(2) 同本义 [extract sth.by heating]
熬,干煎也。——《说文》
熬,火干也。以火而干五谷之类。——《方言七》
淳熬。——《礼记·内则》
设熬。——《周礼·小祝》
何物中长食?胡麻慢火熬。——王建《隐者居》
(3) 又如:熬谷(干炒过的谷物);熬稃(爆米花)
(4) 用小火慢煮 [stew;boil]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新唐书·摩揭陀传》
(5) 又如:熬粥(慢火煮粥);熬汤(煮物制汤)
(6) 忍受;忍耐;坚持 [drag on;hold out]
我心兮煎熬。——《楚辞·怨上》
二则口渴难熬。——《水浒》
(7) 又如:熬不住(忍耐不了);熬不过苦刑
(8) 另见 āo
熬出头、熬不过、熬更守夜、熬煎、熬夜
◎ 熬的拼音: 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火,敖声。本义:煎干;炒干)
(2) 同本义 [extract sth.by heating]
熬,干煎也。——《说文》
熬,火干也。以火而干五谷之类。——《方言七》
淳熬。——《礼记·内则》
设熬。——《周礼·小祝》
何物中长食?胡麻慢火熬。——王建《隐者居》
(3) 又如:熬谷(干炒过的谷物);熬稃(爆米花)
(4) 用小火慢煮 [stew;boil]
太宗遣使取熬糖法。——《新唐书·摩揭陀传》
(5) 又如:熬粥(慢火煮粥);熬汤(煮物制汤)
(6) 忍受;忍耐;坚持 [drag on;hold out]
我心兮煎熬。——《楚辞·怨上》
二则口渴难熬。——《水浒》
(7) 又如:熬不住(忍耐不了);熬不过苦刑
(8) 另见 āo
熬出头、熬不过、熬更守夜、熬煎、熬夜
投的拼音:tóu(ㄊㄡˊ)
⒈ 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投篮。投弹(dàn )。
⒉ 跳进去:投河。自投罗网。
⒊ 放进去,送进去:投入。投资。投标。
⒋ 走向,进入: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师(从师学习)。投诉。
⒌ 发向:投射。投影。
⒍ 寄,递送:投递。投稿。
⒎ 合:投合。意气相投。
⒏ 临,在…以前: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投字UNICODE编码U+6295,10进制: 25237,UTF-32: 00006295,UTF-8: E6 8A 95。
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酘
cast、deliver、fling、pitch、send、throw
抛、扔、掷
会意:从扌、从殳声
throw, cast, fling, pitch; jump
详细解释◎ 投的拼音: tóu
〈词性:动〉
(1) (会意。从手,从殳。殳( shū ),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2) 同本义 [throw]
投,擿(掷)也。——《说文》
受其书而投之。——《左传·昭公五年》
投我以桃。——《诗·大雅·柳》
毋投与狗骨。——《礼记·曲礼上》
投之深渊些。——《楚辞·招魂》
欲投鼠而忌器。——《汉书·贾谊传》
以肉投馁虎。——《史记·魏公子列传》
作投击势。——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投以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复投之。
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投兵(向人投掷兵刃。谓诛杀);投注(投掷);投食(投掷食物);投绂(弃去印绶)
(4) 跳进去;投入(专指自杀行为) [throw oneself into]
务光因自投于河。——《韩非子·说林上》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投河;投江;投井
(6) 投弃,抛弃 [dump;abandon]
投诸渤海之尾。——《列子·汤问》
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刘希夷《从军行》
停杯投箸。——唐· 李白《行路难》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王勃《滕王阁序》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7) 又如:投簪(丢掉固定帽子的簪子。比喻弃官);投传(投弃符信);投檄(投弃征召的文书);投纶(投弃钓具);投笔(弃文而就他业);投策(弃鞭;弃杖);投畀(抛弃)
(8) 使射影于,特指向一定方向 [cast]。如:树影投在窗户上;投视(投射目光);把眼光投到来访者身上
(9) 递送 [deliver]。如:投片(投递名片);投文(投递状纸);投谒(投递名帖求见);投牒(呈递诉状);投书(投交书信。亦指所投交的书信);投状(呈递文状);投劾(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投刺(投递名帖);投名(投递名帖)
(10) 投奔。前往依靠别人 [go to sb. for shelter]
欲往投之。——《资治通鉴》
欲投吴巨。
(11) 又如:投赴(投奔);投止(投奔托足;投宿)
(12) 投靠,前去依靠别人生活。古时指投奔权贵,求得托身。多指卖身为奴 [go and seek refuge with sb.]。如:投亲(投靠亲戚);投充(投靠权势人家充当奴仆以得到庇护);投托(投靠托身);投化(投顺归化);投附(投顺归附)
(13) 投身,献身于 [throw oneself]。如:投款(诚恳地归顺;投降);投脱(投靠躲避;投奔);投效(自己请求效力);投首(投降);投伏(投降屈服);投殒(损身殒命);投拜(投身下拜。指投降或归附);投死(效死);投躯(舍身;献身);投地(投体下拜)
(14) 投宿,临时住宿 [seek temporarylodging]
暮投石壕村。——唐· 杜甫《石壕吏》
(15) 又如:投驿(投宿驿站);投归(投宿);投到(投宿);投暮(傍晚)
(16) 靠近 [be near to]。如:投老(垂老;临老);投明(破晓);投晚(向暮,傍晚);投晓(临晓);投到(及至;等到)
(17) 放逐 [banish]。如:投荒(被迫或被流放到荒远的地方);投山窜海(放逐到荒凉边远地区);投裔(流放边荒之地);投解(解送)
(18) 放置 [put]。如:投闲(置身于清闲境地)
(19) 赠送,作为礼物送给 [present]。如:投赠(赠送);投献(进献礼物或进呈诗文)
(20) 顿,用力往下踩[stamp]
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21) 进献。投献 [offer]。如:投匦(向皇帝上书言事);投诚(投献诚心);投贽(进呈诗文或礼物求见);投文(投赠文章)
(22) 乘;伺 [take advantage of]。如:投隙(乘隙;伺机)
(23) 相合;迎合 [cater to;pander to]。如:投口(投合口味;适口);投洽,投漆(情投意合);意气相投
(24) 投入,投进。
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投江死。——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投火死。——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 投的拼音: tóu
〈词性:名〉
(1) 投壶的省称。中国古代宴会时的游戏。设特制之壶,宾主依次投矢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饮 [a game during feast in which the winner was decided by the number of arrows thrown into a distant pot]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2) 骰子。赌具 [dice]。骨制,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掷之以决胜负。点着色,故也称“色子”
(3) 姓
◎ 投的拼音: tóu
〈词性:介〉
表示方位、方向,相当于“朝”、“向” [to]
拨马投西便走。——《三国演义》
投案、投奔、投笔从戎、投鞭断流、投标、投产、投诚、投弹、投敌、投递、投递员、投店、投放、投分、投稿、投合、投壶、投缳、投机、投机倒把、投机取巧、投间、投井、投阱下石、投军、投考、投靠、投袂、投袂而起、投票、投票站、投其所好、投弃、投契、投洽、投钱、投亲、投球、投入、投射、投身、投生、投师、投石、投手、投鼠忌器、投顺、投诉、投宿、投胎、投桃报李、投闲置散、投降、投效、投药、投医、投影、投影仪、投邮、投缘、投掷、投置、投杼之疑、投注、投资、投资、投资公司
石的拼音:shí(ㄕˊ)
⒈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⒉ 指石刻:金石。
⒊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⒋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⒌ 姓。
石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石字UNICODE编码U+77F3,10进制: 30707,UTF-32: 000077F3,UTF-8: E7 9F B3。
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䂖䄷鉐
rock、stone、lapis
象形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详细解释◎ 石的拼音: dàn
〈词性:量〉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 dan ,Chinese unit of dry measure]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词性: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 石的拼音: shí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stone]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stone inscription]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mineral element in medicine]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Chime stone]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stone needle]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calculus]。如:胆石;排石
(11) 姓
◎ 石的拼音: shí
〈词性:形〉
(1) 硬;坚固 [solid]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great]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石版、石碑、石笔、石壁、石沉大海、石城汤池、石担、石雕、石碓、石墩、石方、石坊、石舫、石膏、石弓、石工、石鼓、石鼓文、石棺、石磙、石灰石、石灰水、石灰岩、石火、石家庄、石匠、石刻、石窟、石块、石蜡、石料、石林、石流、石笼、石锚、石棉、石棉瓦、石墨、石女、石破天惊、石青、石笋、石头、石投大海、石罅、石盐、石印、石英、石英钟、石油、石子儿、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