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ào dé chāo qín
注音ㄐ一ㄠˋ ㄉㄜˊ ㄔㄠ ㄑ一ㄣˊ
解释显着的德行和功劳。
出处唐·韩愈《刘统军碑》:“自我公薨至葬,凡所以较德焯勤者,莫不粗完。”
例子濂闻较德焯勤在古者,不厌其详,故为表其行而益之以铭。明·宋濂《教授曾府君石表辞》
用法作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较德焯勤是中性词。
繁体較惪焯勤
动物生肖牛,虎,蛇
较(較)的拼音:jiào(ㄐ一ㄠˋ)
⒈ 比:较量(liàng )。较劲(亦作“叫劲”)。比较。计较。
⒉ 对比着显得更进一层的:成绩较佳。
⒊ 明显:较然(显明)。彰明较著。
⒋ 大旨,大概:较略。
较字UNICODE编码U+8F83,10进制: 36739,UTF-32: 00008F83,UTF-8: E8 BE 83。
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較䡈
clear、compare、obvious、quite、rather、relatively
形声、从车、交声
compare; comparatively, more
详细解释◎ 较的拼音:
較 ji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车,交声。本义: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士大夫以上的乘车,较上饰有曲铜钩)
(2) 同本义 [cart’s beam]
以其隧之半为之较崇。——《考工记·舆人》
猗重较兮。——《诗·淇澳》。释文:“车两旁上出轼者。”
(3) 又如:重较(两重横木)
(4) 车箱 [compartment]
金薄缪龙,为舆倚较。——《后汉书》
(5) 概略;大旨 [outline;summary]
此其大较也。——《史记·货殖列传》
斯其大较也。——嵇康《乐无哀乐论》
◎ 较的拼音:
較 jiào
〈词性:动〉
(1) 较量 [compare]
长短相较。——《老子》。释文:“较,较量深浅也。”
鲁人猎较。——《孟子·万章下》。注:“猎较者,田猎较夺禽兽。”
大车不较。——《史记·田完世家》。索隐:“较者,校量也。”
不敢与较。——《聊斋志异·促织》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宋· 苏洵《六国论》
较死为苦。——清· 林觉民《与妻书》
较前此之仳离。——《广东军务记》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2) 又如:较射(比较射技);较赛(比赛胜负);较艺(较量技艺);较估(比较估计);较量(比较衡量)
(3) 计较 [haggle over]。如:较正(计较;争论);较名(计较声名地位);较计(计较)
(4) 痊愈 [fully recover from an illness;be fully recovered]。如:较可(疾病减轻;痊愈);较痊(痊愈)
(5) 用同“校”
(6) 考核;检验 [check]。如:较阅(校阅);较对(校对核对);较覆(考核审查)
(7) 校勘,校订 [collate]。如:较正(校正;辩驳);较讹(校正错误)
(8) 辩驳,较证 [dispute]。如:较议(驳议);较论(论说;谈论;分辩;争论);较正(辩论是非)
(9) 差,减轻 [lighter]。如:较好(亦作“较痊”。病情减轻);较可(亦作“效可”。病情减轻,病愈)
(10) 通“角”。竞逐 [contend]
鲁人猎较, 孔子亦猎较。——《孟子·万章下》。 赵岐注云:“猎较者,田猎相较夺禽兽,得之以祭,时俗所尚,以为吉祥
(11) 又如:较力(角力;比武);较猎(比赛谁打猎收获多);较竞(竞逐);较对(竞争对抗);较逐(角逐,竞争追求)
◎ 较的拼音:
較 jiào
〈词性:形〉
(1) 通“皎”。明显 [obviously;conspicuously]
较,明也。——《广雅》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史记·伯夷传》
白气较然。——《汉书·谷永传》
(2) 又如:较炳(较著。较明。显著明白);较然(明显的样子);较言(明白说明);较明(明显;明白);较近(明显切近)
(3) 正直 [honest]
鹄之言较,较者直也。射所以直己志。——《仪礼·大射仪》
较兮。——《书·大传》。注:“谓直道者也。”
◎ 较的拼音:
較 jiào
〈词性:副〉
略,稍为 [a little;slightly;comparatively]。如:较别(特殊,特别);较亲(准确);较胜(准确;明白);水平较高;较约(概略);较略(大概;大体);较差
德的拼音:dé(ㄉㄜˊ)
⒈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备。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⒉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⒊ 恩惠:德施。德泽(德化和恩惠)。德惠。感恩戴德。
⒋ 姓。
德字UNICODE编码U+5FB7,10进制: 24503,UTF-32: 00005FB7,UTF-8: E5 BE B7。
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㥀㥁徳恴悳惪㤫
heart、mind、morals、virtue
怨
形声
ethics, morality, virtue
详细解释◎ 德的拼音:
惪 dé
〈词性:动〉
(1) (形声。从彳( chì ),惪( dé )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 同本义 [ascend]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 感激 [be grateful]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 通“得”。取得,获得 [get]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 德的拼音: dé
〈词性:名〉
(1) 道德,品行 [virtue;moral character;integrity]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2)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3) 恩惠;恩德 [kindness;favor]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5) 仁爱;善行 [kindheartedness]。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6) 心意 [heart;mind]。如:同心同德
(7) 福 [happy]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德才兼备、德操、德高望重、德高望尊、德化、德色、德馨、德行、德行、德性、德祐、德语、德育、德泽、德政
焯的拼音:zhuō(ㄓㄨㄛ)
⒈ 明白透彻:焯见(同“灼见”)。焯烁。
焯的拼音:chāo(ㄔㄠ)
⒈ 把蔬菜放到沸水中略微一煮就捞出来:焯菠菜。
焯字UNICODE编码U+712F,10进制: 28975,UTF-32: 0000712F,UTF-8: E7 84 AF。
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焯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形声:从火、卓声
详细解释◎ 焯的拼音: chāo
〈词性:动〉
(1) 把蔬菜放在开水里略微一煮就拿出来 [scald;cook by scalding]。如:焯菠菜
(2) 另见 zhuō
◎ 焯的拼音: zhuō
〈词性:形〉
(1) 明亮 [bright]
焯,明也。从火卓声。《周书》
(2) 曰:“焯见三有俊心。”——《说文》
焯见三有俊心。——《书·立政》
(3) 明彻;显明 [clear;plain;manifest]
焯烁其陂。——扬雄《羽猎赋》
公至无名臣,熏勋德焯著。——《大都路都总管姚公神道碑》
(4) 又如:焯著(显明;显著);焯烁(光彩闪烁的样子);燃然(昭著的样子);焯焯(显著;昭然)
◎ 焯的拼音: zhuō
〈词性:动〉
(1) 照耀 [shine]
留得天章焯云汉。——《圆明园词》
(2) 又如:焯辉(光耀);焯耀(光耀;昭著)
(3) 火烧 [burn]
错蓍焯龟,比光道也。——《太玄·童》
(4) 另见 chāo
勤的拼音:qín(ㄑ一ㄣˊ)
⒈ 做事尽力,不偷懒:勤劳。勤快。勤奋。勤政(勤奋于政事)。勤谨。勤勉。勤恳。克勤克俭。
⒉ 经常:勤密(频繁)。来往很勤。
⒊ 上班,事务:勤务。勤杂。出勤。后勤。
⒋ 担心,忧虑:勤恤(忧虑怜惜)。
⒌ 帮助:勤王。
⒍ 姓。
勤字UNICODE编码U+52E4,10进制: 21220,UTF-32: 000052E4,UTF-8: E5 8B A4。
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廑懃懄瘽
attendance、diligent、frequently、industrious
懒
形声:从力、堇声
industrious, diligent, attentive
详细解释◎ 勤的拼音: qín
〈词性:动〉
(1)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2)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assiduous;diligent;industrious]
勤,劳也。——《说文》
文王既勤止。——《诗·周颂·赍》
勤者,有事则收之。——《礼记·玉藻》。注:“执劳辱之事也。”
厥父母勤劳稼穑。——《书·天逸》
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楚辞·天问》
会数而礼勤。——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勤且艰若此。——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忧勤国事。——《明史》
好学而不勤问。——《国语·晋语》
四体不勤。——《论语·微子》
勤而无所。——《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以贪勤民。
昼夜勤作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勤力得(勤劳的人);勤儿(能手);勤紧(勤劳);勤学(努力学习);勤勤(劳苦的样子);勤能(勤勉而又有才能)
(4) 为某人某事尽力;帮助 [do one's utmost;help]
秦人勤我也。——《国语·晋语》
今君其不勤民。——《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尽心尽力,无所爱惜为勤。”
勤天子之难。——《吕氏春秋·不广》
(5) 又如:勤民(尽心尽力于民事);勤事(尽心尽力于职事)
(6) 忙于;致力于 [endeavour]。如:勤兵(率兵出征);勤苦(勤劳辛苦);勤属(勤于职守);勤人(操劳政事,致力于百姓)
(7) 通“尽”。竭,完 [exhaust;finish]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六章》
力勤则匮。——《淮南子·主术》
◎ 勤的拼音: qín
〈词性:形〉
(1) 劳倦,辛苦 [toilsome;hard-working]
或问民听勤。——《法言·先知》。注:“苦也。”
万民多有勤苦冻馁。——《墨子·兼爱下》
(2) 又如:勤心苦胝(辛苦劳作);勤动(辛勤劳动);勤辱(辛勤)
(3) 殷勤 [solicitous]。如:勤恳(殷勤恳切);勤心(殷勤的心意);勤企(殷切的思念);勤伫(殷切思念)
◎ 勤的拼音: qín
〈词性:副〉
(1) 次数多,经常 [often;frequently]
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唐· 韩愈《木芙蓉》
(2) 又如:勤洗澡;他来得很勤
◎ 勤的拼音: qín
〈词性:名〉
(1) 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到班的劳动 [(office;school,etc.) attend-ance]。如:出勤;考勤;满勤
(2) 勤务 [service;duty]。如:内勤;外勤
勤奋、勤工俭学、勤俭、勤谨、勤苦、勤快、勤劳、勤密、勤勉、勤能补拙、勤朴、勤勤、勤勤恳恳、勤王、勤务、勤务兵、勤学苦练、勤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