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āo náo shēng mù
注音ㄐ一ㄠ ㄋㄠˊ ㄕㄥ ㄇㄨˋ
解释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出处《诗经 小雅 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例子虽是少数人代理国事,却不是少数人把持国事,怎么好藉口于天然不平等,替民贼教猱升木呢?(《晚清文学丛钞 中国现在记》第三回)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比喻教唆坏人干坏事。
感情教猱升木是贬义词。
繁体教獿升木
英语give boldness to an evildo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教的拼音:jiào(ㄐ一ㄠˋ)
⒈ 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
⒉ 使,令:风能教船走。
⒊ 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
⒋ 姓。
教的拼音:jiāo(ㄐ一ㄠ)
⒈ 传授:教课。你教给我做。
教字UNICODE编码U+6559,10进制: 25945,UTF-32: 00006559,UTF-8: E6 95 99。
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教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學敎斅
instruct、teach、tutor
学
teach, class
详细解释◎ 教的拼音: jiāo
〈词性:动〉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teach;instruct]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let]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教书
◎ 教的拼音: jiào
〈词性:动〉
(1) (会意。从攴( pū), 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teach;instruct;give guidance]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call; let]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 教的拼音: jiào
〈词性:名〉
(1) 宗教 [religion]。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education;teaching material]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教案、教本、教鞭、教材、教程、教导、教导队、教导员、教范、教坊、教父、教改、教工、教官、教管、教规、教化、教皇、教会、教诲、教具、教科书、教练、教练,教练员、教龄、教令、教门,教门儿、教名、教母、教派、教师、教士、教室、教授、教授、教唆、教唆犯、教坛、教堂、教条、教条主义、教廷、教头、教徒、教务、教学、教训、教言、教研室、教研组、教养、教养所、教义、教益、教育、教育、教育方针、教谕、教员、教长、教职员、教职员工、教子、教宗
猱的拼音:náo(ㄋㄠˊ)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⒉ 古琴弹奏的一种指法:吟猱。
猱字UNICODE编码U+7331,10进制: 29489,UTF-32: 00007331,UTF-8: E7 8C B1。
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猱字收录于 现通表 。
㑱㺀獶獿蝚夒
形声:从犭、柔声
a monkey with yellow hair
详细解释◎ 猱的拼音:
獿 náo
〈词性:名〉
(1) 兽名 [macaque]。猿属。身体便捷,善攀援。又名“狨”或“猕猴”
毋教猱升木。——《诗·小雅·角弓》
(2) 又如:猱升(猿猱上树。比喻像猿猴似地轻捷攀登) “惚”
(3) 另见 hū
◎ 猱的拼音: náo
〈词性:形〉
(1) 形容轻捷、轻快 [spry and light]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猱进(轻捷地前进);猱援(轻捷攀援);猱狞(轻捷勇猛)
升的拼音:shēng(ㄕㄥ)
⒈ 容量单位。
⒉ 量粮食的器具。
⒊ 向上,高起,提高:升力(亦称“举力”)。升格。升华(a.固态物质直接变为气;b.喻事物的提高和精炼)。升迁。升值。升堂入室(喻人的学问造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精深)。晋升。提升。
升字UNICODE编码U+5347,10进制: 21319,UTF-32: 00005347,UTF-8: E5 8D 87。
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㚈昇阩陞斘
ascend、litre、promote、rise
降、落
象形
arise, go up; hoist; advance
详细解释◎ 升的拼音: shēng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2) 容量单位 [liter, litre]
升,十龠也。从斗,亦象形。——《说文》。按,十合也。
两匊谓之升。——《小尔雅》
蕃衍盈升。——《诗·唐风·椒聊》
(3) 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公制一升为1000毫升,合一市升。今公制与市制相同。如:升斛(升与斛的合称);升合(一升一合。比喻数量很小);升勺(一升一勺之量,比喻数量很少);升合之利(微利)
(4) 量酒的单位
赐酒日二升,肉二斤。——《墨子》
(5) 量器 [ sheng , a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晋· 陶潜《搜神后记》
(6) 古代布八十缕为升 [80 strands]
冠六升,外毕。——《仪礼》
(7) 姓
◎ 升的拼音:
昇、陞 shēng
〈词性:动〉
(1) 上升,升起 [uprise]
昇,日上。本亦作升。——《广韵》
升假借为“登”。字亦作昇,作陞。——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聚而上者谓之升。——《易·序卦》
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升驾(飞升;腾云驾雾);升坠罔知(不知己故者的结局如何);升降揖逊(礼仪制度);升冠升珠(脱下官帽和外衣);升举(修炼成仙,升上天堂);升仙(死亡);升龙(乘龙升天);回升(下降后又往上升)
(3) 登,上 [ascend]
陞,上也。——《广雅》
升,元亨。——《易·升卦》。疏:“升者,登也。”
道存升降。——《书·毕命》
天险不可升也。——《易·习坎》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4) 又如:升阶(拾级而上);升车(登车);升炕(上炕就坐);升殿(登入宫殿理事);升堂睹奥(比喻学有所成,并观察到深奥之处);升陟(升登,攀登);升济(升登,超度);升封(登泰山封禅);升屋(登上屋顶);升座(登上座位)
(5) 提升 [promote]
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白居易《祭卢虔文》
以此遂不得升进。——《后汉书·王符传》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 宁夏道。——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升转(官职的提升与调动);升除(提升官职。除:拜官受职);升擢(提升);升补(官吏的升迁与补缺);升扬(提升,升迁);升进(晋升官位);升第(晋级或被录用);升秩(升官);升行(提高行辈)
(7) 谷物登场,成熟 [ripe]
旧谷既没,新谷既升。——《论语》
(8) 进奉,进献 [pay tribute]
是月也,农乃升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吕氏春秋》
◎ 升的拼音: Shēng
〈词性:名〉
(1) 古州名 [Sheng prefecture] 故治在今南京市
(2) 姓(如宋有昇元中)
升沉、升调、升斗小民、升发、升高、升格、升汞、升官、升号、升华、升级、升降机、升空、升力、升幂、升平、升旗、升起、升迁、升任、升堂入室、升腾、升天、升学、升音、升帐、升值、升擢、升资
木的拼音:mù(ㄇㄨˋ)
⒈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⒉ 木料、木制品: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⒊ 棺材:棺木。
⒋ 质朴:木讷(朴实迟钝)。
⒌ 呆笨:木鸡。
⒍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木。
⒎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⒏ 姓。
木字UNICODE编码U+6728,10进制: 26408,UTF-32: 00006728,UTF-8: E6 9C A8。
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木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numb、timber、tree、wood、wooden
象形
tree; wood, lumber; wooden
详细解释◎ 木的拼音: mù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 同本义 [tree]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 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宋无长木。——《墨子·公输》
或在木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花木(供观赏的花和树木);木石(树木与岩石);木化石(树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树木的外层;树梢);木披(因果实太多而树枝折断);木斧(伐木斧头)
(4) 木料,木材 [timber;wood]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庄子·马蹄》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一横木。
木格贮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木为之者。
(5) 又如:木猫(木制捕鼠器);木老鸦(战船上使用的一种轻便兵器);木驴(一种装有轮轴的木制刑具,可载犯人游街示众,用于剐刑);木弓(木制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制尺);木功(木材建筑,制作工艺)
(6) 五行之一 [wood]。如:木王(春季以木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气(五行气之一;肝气)
(7) 树叶 [leaf]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 又如:木落(叶落);木脉(叶脉);木落归本
(9) 棺材 [coffin]
原壤登木。——《礼记·檀弓》。注:“棺材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行将就木
(11) 某些木制的器物 [wooden ware]
以木讯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 木的拼音: mù
〈词性:形〉
(1) 呆笨 [wooden]。如:木楂(木桩。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样子);木鸡(呆笨态)
(2) 麻木;失去知觉 [numb]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红楼梦》
(3) 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样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4) 朴拙 [simple]
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5) 又如:木质(天性朴拙);木朴(质直,朴实);木强(— jiàng ,质直刚强)
木版、木本、木本水源、木本植物、木材、木材厂、木槽、木柴、木尺、木槌、木呆呆、木垫、木雕、木钉、木墩、木耳、木筏、木工、木棍、木活、木屐、木家什、木匠、木刻、木块、木框、木兰、木莲、木料、木瘤、木笼、木马、木棉、木杪、木模、木乃伊、木偶、木偶戏、木排、木器、木然、木塞、木梳、木薯、木炭、木条、木头、木碗、木屋、木楔、木鞋、木已成舟、木鱼、木直中绳、木质、木制品、木柱、木桩、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