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矫情饰貌的意思

jiǎoqíngshìmào

矫情饰貌



拼音jiǎo qíng shì mào

注音ㄐ一ㄠˇ ㄑ一ㄥˊ ㄕˋ ㄇㄠˋ

解释矫情:掩饰实情。掩饰实情,故作姿态。亦作“矫情饰行”。

出处《魏书·恩涬传序》:“夫令色巧言,矫情饰貌,邀眄睐之利,射咳唾之私,此盖苟进之常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矫情饰貌是贬义词。

繁体矯情飾皃

近义矫情饰行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ǎo jiáo   注音  ㄐ一ㄠˇ ㄐ一ㄠˊ   繁体    
部首  矢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TDTJ  仓颉  OKHKL  郑码  MAGN  四角  82828  结构  左右电码  4255  区位  2935  统一码  77EB  笔顺  ノ一一ノ丶ノ一ノ丶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矫(矯)的拼音:jiǎo(ㄐ一ㄠˇ)  

⒈ 纠正,把弯曲的弄直:矫正。矫形。矫治。矫世(矫正世俗)。矫情(故意违反常态,表示与众不同)。矫枉过正。

⒉ 假托:矫命。矫诏。矫虔(官吏假托上命掠夺百姓的财物)。

⒊ 强壮,勇武:矫健。矫捷。矫矫(a.勇武的样子;b.出众的样子)。

⒋ 姓。

其他字义

矫(矯)的拼音:jiáo(ㄐ一ㄠˊ)  

⒈ 〔矫情〕方言,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如“这个人太矫矫”,(“情”读轻声)。

统一码

矫字UNICODE编码U+77EB,10进制: 30699,UTF-32: 000077EB,UTF-8: E7 9F AB。

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矫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rrect、rectify、strong

造字法

形声:从矢、乔声

English

correct, rectify, straighten 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矫的拼音:

(1) 矯 jiáo  

(2) 另见 jiǎo  

常用词组

矫情

基本词义

矫的拼音:

jiǎo  

〈词性:动〉

(1) (形声。从矢,乔声。本义:把箭杆揉直的一种器具。引申为“正曲使直”)

(2) 把弯曲的物体弄直 [straighten]

矫,直也。——《广雅》

坎为矫輮。——《易·说卦传》

古枸木必将待櫽括烝矫然后直。——《荀子·性恶》

(3) 又如:矫矢(矫直箭矢);矫揉(使物或曲或直。矫是改直,揉是变曲);矫直(矫正弯曲使之直);矫枉(矫正弯曲。比喻纠正偏邪)

(4) 匡正;纠正 [correct]

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荀子·性恶》

其刑矫诬。——《国语·周语》

以绳墨自矫。——《庄子·天下》

以身矫之。——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矫世(纠正世俗之失);矫世变俗(谓纠正和改变不良的世风民俗);矫激(矫正;偏激);矫舌(使舌头发音正确);矫奸(抑制奸邪);矫异(抑制差别);矫情镇物(故意抑制情感,表示镇定,使人不测);矫世励俗(改正世风,激励世俗)

(6) 假托;诈称 [pretend]

矫王命以杀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弦高]遇之 殽,矫以 郑伯之命而犒师焉。——《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矫郑伯之命以劳之。——《吕氏春秋·悔过》

非其事而居之,矫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彼用无为有,故谓矫。——《墨子·非命》

矫君命。——《战国策·齐策四》

矫魏王令。——《史记·魏公子列传》

矫杀晋鄙。

(7) 又如:矫夺(假托君命而强行夺取);矫称(假托名义而加宣扬);矫命(假托命令);矫旨(假托帝王诏命);矫制(指假托君命行事)

(8) 高举 [lift up]

矫茲媚以私处兮。——《楚辞·惜诵》。注:“举也。”

矫首而遐观。——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仰矫首以遥望兮。——《后汉书·张衡传》

矫顾怒步。——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矫首昂视。——明· 魏学洢《核舟记》

矫首昂视。(抬头仰望。矫,抬举。)。又如:矫手(举手);矫翼(振翅);矫首(昂首;抬头)

(9) 拂逆,违背 [violate]

以矫俗干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0) 又如:矫情干誉(故违常情,以求美誉);矫俗(故意违反世俗人情,以显示自己的清高不凡)

(11) 飞[fly]

矫,飞也。《《广雅·释估三》

晒夏蟲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文选·孙卓·游天台山赋》

鹤矫閬风,麟腾 玉京。——《当涂李宰君画赞》

放弓一长啸,目送孤鸿矫。——宋· 苏轼《人日猎城南》

词性变化

矫的拼音:

jiǎo  

〈词性:形〉

(1) 勇武的样子 [outstanding]

矫矫虎臣。——《诗·鲁颂·泮水》

(2) 又如:矫任(恣意任性)

(3) 另见 jiáo  

常用词组

矫健、矫矫、矫捷、矫情、矫揉造作、矫枉过正、矫形、矫诏、矫正、矫治

  拼音  qíng   注音  ㄑ一ㄥˊ   
简体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心部  
五笔  NGEG  仓颉  PQMB  郑码  UCQ  四角  95027  结构  左右电码  1906  区位  3973  统一码  60C5  笔顺  丶丶丨一一丨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情的拼音:qíng(ㄑ一ㄥˊ)  

⒈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情。情绪。情怀。情操。情谊。情义。情致。情趣。情韵。性情。情愫(真情实意)。情投意合。情景交融。

⒉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情。情人。情书。情侣。情诗。殉情。情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⒊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情欲。发情期。

⒋ 私意:情面。说情。

⒌ 状况:实情。事情。国情。情形。情势。情节。

统一码

情字UNICODE编码U+60C5,10进制: 24773,UTF-32: 000060C5,UTF-8: E6 83 85。

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情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ffection、feeling、love、passion

造字法

形声:从忄、青声

English

feeling, sentiment, emoti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情的拼音: qí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心,青声。本义:感情)

(2) 同本义 [feelings;affection;sentiment]

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也。——《说文》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击能。——《礼记·礼运》又

人情者,圣王之田也。

情伪相感。——《易·系辞》。虞注:“情阳也。”

情者,阴之化也。——《白虎通·情形》

情者,性之质也。——《荀子·正名》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览物之情——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情所欲居。——清· 黄宗羲《原君》

遂利之情。

(3) 又如:情熟(亲密);情款(情意诚挚融洽);情悃(情意;感情真挚,诚心诚意);情热(感情深厚);情肠(感情;情意);情悰(情愫;感情,本心;真情实意);无情(没有感情;不留情);友情(朋友的感情;友谊);情交(情感相通);情好(情谊,交情);情志(情感志趣);情思(思念之情);情切(感情真切)

(4) 本性 [a person's character;innate quality]

情,性也。——《吕氏春秋·上德》注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

(5) 又如:情性(天赋的本性);情心(本性;性情);情尚(性情与爱好);情品(性格);情素(真情;本心);情行(犹品行)

(6) 情欲,性欲 [lust sexual passion]。如:情天欲海(情大如天,欲深如海);色情(性欲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发情期;情尘(指情爱,情欲)

(7) 爱情 [love]

唯将旧物表深情。——白居易《长恨歌》

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清· 林觉民《与妻书》

巾短情长。

(8) 又如:情窦(爱情的萌芽);情谈款叙(慢慢地谈情说爱);情天(爱情的境界);情田(播种爱情之田)

(9) 实情,情况 [the state of affairs;circumstance;condition]

情,谓情实。——《周礼·天官》疏

虚则知实之情。——《韩非子·主道》

今人主不掩其情。——《韩非子·二柄》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犹夫人之情。——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情词(有关罪情的供词);情真(真情;事实);内情(内部情况);详情(详细的情形)

(11) 私情;人情;情分 [human feeling;kindness]

不戴其情。——《淮南子·缪称》。注:“诚也。”

执法而不求其情。——苏洵《上韩枢密书》

(12) 又如:情势(人情关系);情常(常情);情义(人情道义);人情(情面;人之常情);求情(请求对方答应或宽恕);情曲(心曲,心里事)

(13) 情趣,兴趣 [interest]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顾亡机。——段成式《题谷隐蘭若诗》

(14) 又如:情兴

(15) 思想,精神 [thinking;spirit]。如:情物(指思想内容);情抱(情怀,胸襟);情神(精神,神情)

(16) 道理;情理 [reason]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孙子·九地》

缘物之情。——《吕氏春秋·慎行论》

及人之情。

(17) 又如:情款(情由);情因(情由);情本(事情的根由);情旨(犹情由);情纪(情理法纪)

(18) 形态;情态;姿态 [mode;posture]

含娇含态情不一。——卢照邻《长安古意》

(19) 又如:情儿(态度);情迹(情状);情首(谓出首自白其情状);情踪(犹情状)

(20) 通“诚”。真诚,真实 [cordial;eanest;genuine;real;true]

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力极者厚赏,情尽者名立。——《韩非子·守道》

常用词组

情爱、情报、情报局、情不可却、情操、情场、情痴、情敌、情调、情窦初开、情分、情夫、情妇、情感、情歌、情海、情好、情话、情怀、情急、情急智生、情节、情景、情境、情况、情郎、情理、情理难容、情侣、情面、情趣、情趣横生、情人、情深似海、情诗、情书、情丝、情思、情死、情随事迁、情态、情投意合、情网、情味、情窝、情形、情兴、情性、情绪、情义、情谊、情意、情由、情有可原、情欲、情愿、情至意尽、情致、情种、情状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繁体    
部首  饣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NTH  仓颉  NVOLB  郑码  OXML  四角  28727  结构  左右电码  7395  区位  4246  统一码  9970  笔顺  ノフフノ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饰(飾)的拼音:shì(ㄕˋ)  

⒈ 装点得好看:装饰。修饰。

⒉ 装饰用的东西:首饰。银饰。

⒊ 装扮,扮演角色:饰演。

⒋ 假托,遮掩:饰辞。粉饰。掩饰。文过饰非。

统一码

饰字UNICODE编码U+9970,10进制: 39280,UTF-32: 00009970,UTF-8: E9 A5 B0。

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飾餝餙

汉英互译

act the role of、adorn、decorations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decorate, ornament, ado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饰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2) 同本义 [brush]

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3) 装饰;修饰 [adorn;dress up]

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豹饰。——《礼记·玉藻》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饰车(有彩漆文饰之车。大夫以上所乘);饰说(修饰美巧的文辞)

(5) 掩饰,粉饰 [make a pretext;gloss over;whitewash]

辩足以饰非。——《庄子·盗跖》

饰省宣义。——《史记·秦皇纪》。正义:谓文饰也。”

皆以情对,不能隐饰。——《汉书·范谤传》

(6) 又如:饰非(明知其过失而加以掩饰);饰诈(矫饰诈伪);饰智(设巧使诈以欺骗他人);饰过(掩饰过失);饰伪(矫饰和虚伪);饰非遂过(知过不改而更加掩饰,因使错误形成)

(7) 表扬,奖励 [praise;reward]

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荀子·王制》

(8) 又如:饰终(古代表扬死者尊荣的典礼);饰擢(奖励才能之士并加以拔擢任用)

(9) 通“饬”。整饬;整治 [renovate;repair]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管子·权修》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荀子·王制》

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词性变化

饰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饰物,装饰品 [decorations;ornament]

青黄刻镂之饰。——《墨子·辞过》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首饰;衣饰;花饰;窗饰;饰巾(戴头巾为饰,而不加冠冕)

常用词组

饰边、饰词、饰面、饰物、饰演

  拼音  mào   注音  ㄇㄠˋ   
部首  豸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86  EERQ  五笔98  ERQN  仓颉  BHHAU  郑码  PQNR  四角  26212  结构  左右电码  6290  区位  3518  统一码  8C8C  笔顺  ノ丶丶ノフノノノ丨フ一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貌的拼音:mào(ㄇㄠˋ)  

⒈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⒉ 外表的样子:礼貌。貌合神离。道貌岸然。

⒊ 外观:全貌。

⒋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⒌ 描绘,画像:“命工貌妃于别殿”。

统一码

貌字UNICODE编码U+8C8C,10进制: 35980,UTF-32: 00008C8C,UTF-8: E8 B2 8C。

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貌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㒵㹸䫉皃貇

汉英互译

appearance、looks

English

countenance, appeara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貌的拼音:

m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豹省,皃( mào  )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2)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facial features;facial appearance;looks]

皃,颂仪也。——《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

夫皃情之华也。——《国语·晋语》

貌思恭。——《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

貌耸神溢。——唐· 李朝威《柳毅传》

人之貌有与也。——《庄子·养生主》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庄子·德充符》

貌甚寝。——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貌团团(形容面容姣圆、丰润的样子);貌侵(容貌丑陋);貌妍(容貌美丽);貌寝(相貌丑陋、消瘦);貌状(外貌;形象);貌容(容貌);貌色(容貌);貌肖(形貌相似)

(4) 外表的形象,外观 [outward appearance]

貌恭而心不服。——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貌为风厉(表面上做出严厉的样子);全貌(事物的全部情况;全部面貌);貌似(面貌相似。或指事物外表相似而内在不同)

(6) 神态,面部神情 [expression;countenance]

貌若男子所以恭敬,妇人之所以姣好也。——《说苑·脩文》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又如:貌禅(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神。形容入神的样子)

(8) 通“緢”。细微的丝 [filament]

简孚有众,惟貌有稽。——《书·吕刑》。《说文》引作“帷緢。”

词性变化

貌的拼音: Mào  

〈词性:副〉

(1) 表面上 [superficial;ostensible;seeming]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貌受(表面上接受);貌是情非(表面做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两样);貌离神合(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貌合神离(表面上关系很亲密而实际上怀有二心。同貌合心离);貌敬(容貌恭敬)

常用词组

貌不惊人、貌合神离、貌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