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ào shòu liàng féi
注音ㄐ一ㄠˋ ㄕㄡˋ ㄌ一ㄤˋ ㄈㄟˊ
解释比较肥瘦。喻评论姿容。
出处清·李渔《风筝误·贺岁》:“何曾见侯门娇丽,肯容人较瘦量肥。”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评论等。
感情较瘦量肥是中性词。
繁体較瘦量肥
动物生肖牛,虎,蛇
较(較)的拼音:jiào(ㄐ一ㄠˋ)
⒈ 比:较量(liàng )。较劲(亦作“叫劲”)。比较。计较。
⒉ 对比着显得更进一层的:成绩较佳。
⒊ 明显:较然(显明)。彰明较著。
⒋ 大旨,大概:较略。
较字UNICODE编码U+8F83,10进制: 36739,UTF-32: 00008F83,UTF-8: E8 BE 83。
较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较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較䡈
clear、compare、obvious、quite、rather、relatively
形声、从车、交声
compare; comparatively, more
详细解释◎ 较的拼音:
較 jiào
〈词性:名〉
(1) (形声。从车,交声。本义:车箱两旁板上的横木。士大夫以上的乘车,较上饰有曲铜钩)
(2) 同本义 [cart’s beam]
以其隧之半为之较崇。——《考工记·舆人》
猗重较兮。——《诗·淇澳》。释文:“车两旁上出轼者。”
(3) 又如:重较(两重横木)
(4) 车箱 [compartment]
金薄缪龙,为舆倚较。——《后汉书》
(5) 概略;大旨 [outline;summary]
此其大较也。——《史记·货殖列传》
斯其大较也。——嵇康《乐无哀乐论》
◎ 较的拼音:
較 jiào
〈词性:动〉
(1) 较量 [compare]
长短相较。——《老子》。释文:“较,较量深浅也。”
鲁人猎较。——《孟子·万章下》。注:“猎较者,田猎较夺禽兽。”
大车不较。——《史记·田完世家》。索隐:“较者,校量也。”
不敢与较。——《聊斋志异·促织》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宋· 苏洵《六国论》
较死为苦。——清· 林觉民《与妻书》
较前此之仳离。——《广东军务记》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2) 又如:较射(比较射技);较赛(比赛胜负);较艺(较量技艺);较估(比较估计);较量(比较衡量)
(3) 计较 [haggle over]。如:较正(计较;争论);较名(计较声名地位);较计(计较)
(4) 痊愈 [fully recover from an illness;be fully recovered]。如:较可(疾病减轻;痊愈);较痊(痊愈)
(5) 用同“校”
(6) 考核;检验 [check]。如:较阅(校阅);较对(校对核对);较覆(考核审查)
(7) 校勘,校订 [collate]。如:较正(校正;辩驳);较讹(校正错误)
(8) 辩驳,较证 [dispute]。如:较议(驳议);较论(论说;谈论;分辩;争论);较正(辩论是非)
(9) 差,减轻 [lighter]。如:较好(亦作“较痊”。病情减轻);较可(亦作“效可”。病情减轻,病愈)
(10) 通“角”。竞逐 [contend]
鲁人猎较, 孔子亦猎较。——《孟子·万章下》。 赵岐注云:“猎较者,田猎相较夺禽兽,得之以祭,时俗所尚,以为吉祥
(11) 又如:较力(角力;比武);较猎(比赛谁打猎收获多);较竞(竞逐);较对(竞争对抗);较逐(角逐,竞争追求)
◎ 较的拼音:
較 jiào
〈词性:形〉
(1) 通“皎”。明显 [obviously;conspicuously]
较,明也。——《广雅》
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史记·伯夷传》
白气较然。——《汉书·谷永传》
(2) 又如:较炳(较著。较明。显著明白);较然(明显的样子);较言(明白说明);较明(明显;明白);较近(明显切近)
(3) 正直 [honest]
鹄之言较,较者直也。射所以直己志。——《仪礼·大射仪》
较兮。——《书·大传》。注:“谓直道者也。”
◎ 较的拼音:
較 jiào
〈词性:副〉
略,稍为 [a little;slightly;comparatively]。如:较别(特殊,特别);较亲(准确);较胜(准确;明白);水平较高;较约(概略);较略(大概;大体);较差
瘦的拼音:shòu(ㄕㄡˋ)
⒈ 体内含脂肪少,肌肉不丰满,与“胖”、“肥”相对:瘦溜(“溜”读轻声)。瘦弱。瘦小。瘦削。瘦俏。瘦长(cháng )。瘦瘪。消瘦。清瘦。瘦骨嶙峋。
⒉ 衣服鞋袜等窄小:这条裤子太瘦了。
⒊ 细削,单薄:字小而瘦。
⒋ 土地瘠薄:瘦瘠。
⒌ 遒劲有骨力:书贵瘦硬。水清石瘦。
瘦字UNICODE编码U+7626,10进制: 30246,UTF-32: 00007626,UTF-8: E7 98 A6。
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痩膄
emaciated、lankness、lean、poor、thin、tight、thinness
肥、胖
形声:从疒、叟声
thin, emaciated, lean; meager
详细解释◎ 瘦的拼音: shòu
〈词性:形〉
(1) (形声。从疒( chuáng ),叟声。从疒,表明与疾病有关。本义:肌肉不丰满)
(2) 同本义 [thin;skinny;slender]。与“胖”、“肥”相对
瘦,臞也。——《说文》。
毁瘠羸瘦。——《孝经》
久则瘦臞腐败。——《周礼·廛人》注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瘦怯(瘦弱;瘦削);瘦怯怯(瘦弱的样子);瘦亭亭(亦作“瘦棱楼”。十分瘦削的样子);瘦岩岩(纤细瘦削的样子);瘦恹恹(瘦厌厌。形容瘦弱消瘦);瘦伶伶(形容瘦的样子);瘦伶仃(十分瘦弱的样子);瘦客(消瘦衰弱之人);瘦悴(消瘦憔悴);瘦容(消瘦的容的样子)
(4) 细小;不茁壮 [tight;small]
落松满地金钗瘦,远树黏天菌子孤。——杨万里《刘村渡》
(5) 又如:瘦硬(细瘦而坚硬);瘦果(干果的一种,比较小。如白头翁,向日葵等)
(6) [土地]瘠薄,不肥沃 [not fertile]
水肥应返钓,田瘦合归犁。——宋· 叶适《戴肖望挽词》
(7) 又如:瘦薄(犹瘠薄。土地不肥沃);瘦田(瘠薄之田)
(8) 形容削直、突兀 [steep;sharp]
路转山腰未足移,水清石瘦便能奇。——宋· 苏轼《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
(9) 又如:瘦石(峭削之石);瘦筇(指手杖。筇竹,节高干细,可作手杖);瘦脊(山势尖削);瘦鹤(即鹤。以其嘴长直、脚细长故云)
(10) 字体细而有力 [small and forceful]。如:瘦劲;瘦健(书法字形细长而挺拨有力)
◎ 瘦的拼音: shòu
〈词性:动〉
消损;减少 [become thin;reduce]。如:瘦减(减缩);瘦癯(干缩)
瘦瘪、瘦长、瘦长子、瘦高挑儿、瘦骨嶙峋、瘦猴似的、瘦瘠、瘦劲、瘦精精、瘦牛、瘦俏、瘦缺、瘦弱、瘦小、瘦削、瘦子
量的拼音:liáng(ㄌ一ㄤˊ)
⒈ 用器物计算东西的多少或长短:用尺量布。用斗量米。车载斗量。量体温。
⒉ 估量:思量。打量。
量的拼音:liàng(ㄌ一ㄤˋ)
⒈ 旧指测量东西多少的器物,如斗、升等。
⒉ 能容纳、禁受的限度:酒量。气量。胆量。度量。
⒊ 数的多少:数量。质量。降雨量。限量供应。
⒋ 估计,审度:量力。量入为出。
量字UNICODE编码U+91CF,10进制: 37327,UTF-32: 000091CF,UTF-8: E9 87 8F。
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mete、quantity、quantum、capacity、estimate、measure
质
形声
measure, quantity, capacity
详细解释◎ 量的拼音: liáng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用量器计算容积或长度)
(2) 同本义 [measure]
量,称轻重也。——《说文》。段注:“称者,铨也。汉志曰:量者,所以量多少也。衡权者,所以均物平轻重也。此训量为称轻重者,有多少斯有轻重,视其多少可辜搉其重轻也,其字之所以从重也。”
苦称量之不审也兮。——《楚辞·惜誓》
为之斗斛以量之。——《庄子·胠箧》
不量凿而正枘兮。——《楚辞·离骚》
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3) 又如:比量(不用尺而用手、绳、棍等大概地量一量;比试);量柴头数米角比喻做事小气吝啬,斤斤计较;量地(丈量土地);量酒(量酒人,量酒博士。都指酒店中接待顾客的伙计);量珠(以斗量明珠以买侍妾。后指纳妾为量珠之聘);量视(衡量;看待)料量(计量);量校(以量器测定校核)
(4) 衡量,酌量 [calculate;estimate]
事君者量而后入。——《礼记·少仪》。注:“量其事意合成否。”
量功名日,分财用,平板干。——《左传》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苏洵《六国论》
进步未可量。——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度德量力。——《三国志·诸葛亮传》
量敌之众寡。——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5) 又如:量移(被贬谪在边远地方的官员遇大赦时酌量移到京郊)
量
(6) 通“緉”。双 [pair]
未知一生当箸几量屐?——《世说新语·雅量》
(7) 另见 liàng;liang
量杯、量程、量尺寸、量度、量规、量计、量角器、量具、量瓶、量器、量体裁衣、量体温、量体重、量筒
◎ 量的拼音: liàng
〈词性:名〉
(1) 量器,计算物体容积的器具,如斗斛一类的容器 [measuring instruments of capacity]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左传》
(2) 又如:量度(测量容量和长度的标准);量鼓(古量器名。量可知斗斛之数;鼓是量器名)
(3) 数量;数目 [quantity]。如:产量(产品的总量);少量(比较少的数量和分量);量度(事物在数量上、程度上的变化);量数(即数量)
(4) 度量;器量 [tolerance]
上(皇上)少有大量。——李延寿《南史》
(5) 又如:量窄(气量狭小);量浅(器量狭小);量气(气量);量识(识量,器量见识)
(6) 容量,容受事物的限度 [capacity]
唯酒无量,不及乱。——《论语·乡党》
(7) 又如:酒量;饭量;容量;量中(指满足一定数额)
(8) 由某一化学试验结果所得到的并用来表示被试验物质特征的数值 [number]。如:脂肪油的含碘量
(9) 标准;规格 [standard;specifications]
黄金者,用之量也。——《管子·乘马》
(10) 又如:量度(计量多少和长短的标准)
(11) 抱负 [aspiration;ambition]
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12) 才华 [brilliance;talent]
刘备以 亮有殊量。——《三国志》
◎ 量的拼音: liàng
〈词性:动〉
(1) 估量;揣度 [estimate]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诗》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2) 又如:量入为出;忖量;量抹(量视。轻视,蔑视);量人(衡量长短,以至苛责于人);量才称职(审量人的才能,授予适当的职务)
(3) 料想 [think of]
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如:量度(量忖。思量,考虑);量他不敢来
(5) 另见 liáng;liang
量才录用、量词、量腹、量纲、量力、量力而行、量入为出、量刑、量子、量子力学
◎ 量的拼音: liang
(1) ——见“打量”( dǎliang );“掂量”( diāngliang )
(2) 另见 liáng;liàng
肥的拼音:féi(ㄈㄟˊ)
⒈ 含脂肪多的,与“瘦”相对:肥肉。肥胖。肥缺(指收入多的官职)。肥硕(a.大而肥胖;b.果实大而饱满)。肥马轻裘。
⒉ 土质含养分多的:肥沃。肥美(a.肥沃;b.肥壮、丰美)。
⒊ 能增加田地养分的东西(如粪、豆饼、化学配合剂等):肥料。肥力。
⒋ 使田地增加养分:肥田。
⒌ 指衣服鞋袜等宽大,与“瘦”相对:肥大。肥瘦儿。
肥字UNICODE编码U+80A5,10进制: 32933,UTF-32: 000080A5,UTF-8: E8 82 A5。
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fat、large、loose、rich
胖、沃、瘦、薄
会意:从月、从巴
fat, plump, obese; fertile
详细解释◎ 肥的拼音: féi
〈词性:形〉
(1) (会意。从肉,本义:脂肪多)
(2) 同本义 [corpulent;fat]
肥,多肉也。——《说文》
坚土之人肥。——《大戴礼记·易本命》
瞻肥瘠。——《礼记·月令》
吾牲牷肥。——《左传·桓公六年》。服注:“牛羊曰肥。”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肥猪;肥肉(喻指有钱的人);肥腻(含油脂多的食物;油脂多);肥汉(肥胖的男子)
(4) 引申为肥沃 [fertile]
不爱珍器重肥饶之地。——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这块地肥极了;肥衍(土地肥沃);肥饶(肥沃富饶)
(6) 茁壮,粗大 [sturdy;stout]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 张志和《渔歌子》
(7) 又如:肥茂(肥壮茂盛);肥茁(肥壮);肥润(肥壮润泽);肥泽(肌肉丰润)
(8) 富裕 [rich]。如:肥强(富饶强盛)
(9) 衣服又宽又大 [loose]。如:伙穿一条裤子都嫌肥;肥大
(10) 赚钱又不费力 [lucrative]。如:肥秩(收入丰厚的官位)
◎ 肥的拼音: féi
〈词性:动〉
(1) 使土地肥沃 [fertilize]
掩地表亩,剌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荀子·富国》
(2) 使发财 [enrich]。如:肥己
(3) 通“非”( fēi )。责难 [censure;blame]
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 晋国黜之。——《列子·黄帝》
◎ 肥的拼音: féi
〈词性:名〉
(1) 肥料 [fertilizer]。如:田里肥足,仓里谷足;肥分
(2) 不正当的财物 [illgotten wealth]。如:暗中分肥
(3) 油脂 [fat]
干其皮,中作肥。——《齐民要术》引《南方记》
(4) 古国名 [Fei state]。春秋时狄人所建,后为晋所灭。故都在山西省昔阳县东
秋八月壬午,灭肥。——《左传·昭公十二年》
(5) 姓
肥肠、肥大、肥厚、肥料、肥美、肥胖、肥缺、肥实、肥硕、肥田粉、肥头大耳、肥沃、肥鲜、肥效、肥皂、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