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饥饱劳役的意思

bǎoláo

饥饱劳役



拼音jī bǎo láo yì

注音ㄐ一 ㄅㄠˇ ㄌㄠˊ 一ˋ

解释指生活劳苦,食无定时。

出处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三折:“俺哥哥三朝的五日,可便忍饿耽饥,五六日不曾尝着水米,常言道饥饱劳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的生活。

感情饥饱劳役是中性词。

繁体饑飽勞役

近义饥饱劳碌

英语slave all day long with no guarantee against hung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ㄐ一   繁体  飢、饑  
部首  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QNMN  五笔98  QNWN  仓颉  NVHN  郑码  OXQD  四角  27710  结构  左右电码  7382  区位  2802  统一码  9965  笔顺  ノフ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饥(飢饑)的拼音:jī(ㄐ一)  

⒈ 饿:饥饿。饥民。饥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饥餐渴饮。饥寒交迫。饥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饥。

⒉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饥荒。饥馑(灾荒)。

统一码

饥字UNICODE编码U+9965,10进制: 39269,UTF-32: 00009965,UTF-8: E9 A5 A5。

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饥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饑飢

汉英互译

be hungry、famine、starve

相关字词

饿、饱

造字法

形声:从饣、几声

English

hunger, starving; hungry; a fam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饥的拼音:

  

<名,动>

(1) (形声。从食,幾(   )声。本义:荒年,五谷无收)

(2) 同本义 [bad havest]

饑,谷不熟为饑。——《说文》

五谷不熟谓之饥。——《墨子·七患》

降丧饥馑。——《诗·小雅·雨无止》

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数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凶年饥发,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孟子·梁惠王下》

四时不出,天下大饥。——《淮南子·天文》

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汉书·翼奉传》

(3) 又如:饥荒;饥馁(饥饿);饥时得一口(紧要处得人救济,恩德深厚);饥氓(逃荒的人);饥岁(荒年)

(4) [动]∶通“飢”。吃不饱,饿 [hungry;famishing;starving]

黎民不饥不寒。——《孟子·梁惠王上》

宁一月饥,无一旬饿。——《淮南子·说山训》

牛困人饥日已高。——唐· 白居易《卖炭翁》

饥渴而顿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风雨霜露饥寒颠踣。——清· 洪亮吉《治平篇》

(5) 姓

词性变化

饥的拼音:

  

<名,动>

(“飢”与“饑”的区别在于,“飢”指肚子饿,“饑”指饥荒。在先秦不相混同,到后来才逐渐通用。“飢”、“饑”现在均简化为“饥”)

〈词性:动〉

(1) 吃不饱 [hungry;famishing;starving]

飢,饿也。从食,几声。——《说文》

可以乐饥。——《诗·陈风·衡门》。笺:“饥者,不足于食也.”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操军兼以饥疫。——《资治通鉴》

(2) 又如:饥火(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饥殍(饿死的人。同饿莩);饥驱(为饥饿所迫,出外奔波谋生);饥火中烧(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

(3) 通“饑”。荒年,五谷无收 [bad havest]

饥岁之春。——《韩非子·五蠹》

比年不登,人用饥匮。——《后汉书·张奋传》

(4) 古国名 [Ji state]

西伯伐 饥国,灭之。——《史记·殷本纪》

(5) 姓

常用词组

饥毙、饥不欲食、饥不择食、饥餐渴饮、饥饿、饥寒、饥寒交迫、饥荒、饥火烧肠、饥馑、饥民、饥穰

  拼音  bǎo   注音  ㄅㄠˇ   繁体    
部首  饣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NQN  仓颉  NVPRU  郑码  OXRY  四角  27712  结构  左右电码  7394  区位  1705  统一码  9971  笔顺  ノフフノフ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饱(飽)的拼音:bǎo(ㄅㄠˇ)  

⒈ 吃足了,与“饿”相对:饱餐。饱暖。

⒉ 足、充分:饱满。饱和。饱学(学识丰富)。饱含。饱览。饱受。一饱眼福。

统一码

饱字UNICODE编码U+9971,10进制: 39281,UTF-32: 00009971,UTF-8: E9 A5 B1。

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飽飹䭋

汉英互译

be fill、full、plump

相关字词

鼓、饥、饿

造字法

形声:从饣、包声

English

eat heartily; eat one's fil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饱的拼音:

bǎo  

〈词性:形〉

(1) (形声。从食,包声。本义:吃足)

(2) 同本义。与“饥”相对 [have eaten one's fill]

饱,厌也。——《说文》

饱,满也。——《广雅》

既醉既饱。——《诗·小雅·执竞》

乐岁(丰年)终身饱。——《孟子·梁惠王上》

食不饱,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生为之饱。——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酒足饭饱;饱食暖衣(吃得饱,穿得暖。比喻生活富裕安乐)

(4) 充足,多 [full]

有学饱而才馁,有才富而学贫。——《文心雕龙·事类》

(5) 又如:饱参(参悟真理甚多)

词性变化

饱的拼音:

bǎo  

〈词性:动〉

(1) 饱满 [plump;full]。如:谷粒很饱

(2) 满足 [satisfy]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诗·大雅·既醉》

(3) 又如:一饱眼福;饱德(饱足以德,备受德惠)

饱的拼音:

bǎo  

〈词性:副〉

足足地 [fully;to the full]。如:饱餐一顿

常用词组

饱餐、饱尝、饱读、饱嗝儿、饱含、饱和、饱经沧桑、饱经风霜、饱经忧患、饱览、饱满、饱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饱受、饱学、饱眼福、饱以老拳、饱绽、饱胀

  拼音  láo   注音  ㄌㄠˊ   繁体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APLB  五笔98  APER  仓颉  TBKS  郑码  EWYM  四角  44427  结构  上下电码  0525  区位  3245  统一码  52B3  笔顺  一丨丨丶フ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劳(勞)的拼音:láo(ㄌㄠˊ)  

⒈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劳动。劳力。劳逸。功劳(功业,成绩)。按劳分配。

⒉ 辛苦,辛勤:劳苦。劳顿(劳累困顿)。劳瘁(劳累病苦)。劳碌(事情多而辛苦)。劳心。疲劳。烦劳。任劳任怨。

⒊ 劳动者的简称:劳工(旧时指工人)。劳资。

⒋ 用力:劳苦功高。勤劳。徒劳无功。

⒌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慰劳。劳军(慰劳军队)。

⒍ 姓。

统一码

劳字UNICODE编码U+52B3,10进制: 21171,UTF-32: 000052B3,UTF-8: E5 8A B3。

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劳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勞労

汉英互译

fatigue、put sb. to the trouble of、service、work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labor, toil, do manual wor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劳的拼音:

láo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焱( yàn  ),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夜间劳作。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

(2) 同本义 [work hard]

是犹推舟于陆地,劳而无功。——《庄子》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3) 又如:劳心焦思(苦思苦想);劳民(劳役人民);劳民动众(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劳师(使军队劳累;劳军)

(4) 烦劳;麻烦 [put sb. into the trouble of]

劳各位等了许久,兄弟非常抱歉。——巴金《家》

(5) 又如:劳尊(表示客气的敬词。劳驾);劳扰(烦劳打扰)

(6) 慰劳[辛苦的人] [express one's appreciation]

公劳之日。——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莫我肯劳。——《诗经·魏风·硕鼠》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孟子·滕文公上》

(7) 又如:劳农(慰勉农耕);劳赐(慰劳赏赐);劳兵(慰劳军队)

(8) 耗损 [exhaust]。如:劳费(耗费人力、精力或财力);劳毁(耗费,损坏);劳怯(虚弱之症)

(9) 忧愁;愁苦 [worried]

实劳我心。——《诗·邶风·燕燕》

(10) 又如:劳人(劳苦忧伤之人);劳结(郁结。指积在心中的忧思)

(11) 通“捞”。夺取 [capture;seize;wrest;take by force]

牺牲不劳,则牛马育。——《管子·小匡》《方言》注:“捞,取也。古无捞字,借劳为之。”

词性变化

劳的拼音:

láo  

〈词性:形〉

(1) 劳累,疲劳 [fatigue]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劳其筋骨。——《孟子·告子下》

历农亩之劳。——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五蠹》

(2) 又如:劳碌(劳苦忙碌);劳佚(劳苦与安佚);劳倦(劳累疲倦);劳烦(劳累麻烦);劳竭(疲劳枯竭)

(3) 辛苦;费力 [industrious]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 又如:劳谦(勤劳谦虚);劳谦日昃(恭谨勤劳,直到太阳偏西);劳劳扰扰(忙忙碌碌)

劳的拼音:

láo  

〈词性:名〉

(1) 劳绩,小功 [meritorious deed]

奉厚而无劳。——《战国策·赵策》

又口舌为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如:劳伐(功劳,功绩);劳效(功效;功绩);劳烈(劳绩;功业)

(3) 泛称一般的操作,工作 [work]。如:劳作(劳动;工作);劳事(劳动操作之事);劳烈(劳绩;功业)

(4) 劳动者 [labor]。如:劳资关系;劳歌(劳动者之歌)

(5) 疾病 [ill;deases]。如:劳复(大病初愈,气血尚虚,若劳累过度,容易复发)

(6) 通“耢”。摩田农具 [farm implement used to level the ground]

劳亦再遍。——《齐民要术·耕田》

常用词组

劳保、劳瘁、劳动、劳动力、劳动模范、劳动强化、劳动者、劳顿、劳而无功、劳乏、劳改、劳改农场、劳工、劳绩、劳驾、劳教、劳军、劳苦、劳苦功高、劳劳、劳累、劳力、劳力、劳民伤财、劳模、劳神、劳师、劳务、劳心、劳役、劳逸、劳之、劳资、劳作

  拼音    注音  一ˋ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TMCY  五笔98  TWCY  仓颉  HOHNE  郑码  OIQX  四角  27247  结构  左右电码  1763  区位  5059  统一码  5F79  笔顺  ノノ丨ノ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役的拼音:yì(一ˋ)  

⒈ 服兵务,从军:从役。现役。

⒉ 战事:战役。

⒊ 服劳力之事:劳役。徭役。

⒋ 使唤:役使。奴役。

⒌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统一码

役字UNICODE编码U+5F79,10进制: 24441,UTF-32: 00005F79,UTF-8: E5 BD B9。

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ttle、labour、servant、service、use as a servan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ervice; a servant, laborer; to serv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役的拼音:   

〈词性:动〉

(1)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 shū  )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2) 同本义 [serve in the army]

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说文》

若起野役。——《周礼·遂人》

听政役以比居州长。——《周礼·小宰》

行役之事。——《周礼·师田》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

弃政而役,非其任也。——《国语》

(3) 又如:役夫(服役的人);役民(服役的人);役卒(服役的人)

(4) 役使,驱使 [use as a servant]

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5) 又如:役车(供役用的车);役徒(服工役的人);役属(使隶属于己而役使之);役养(役使;役使休养);役法(为法令所役使);役物(役使外物为我所用);役令(役使,驱遣)

词性变化

役的拼音:   

〈词性:名〉

(1) 劳役 [labor]

兵久不辍,民困于役。——《三国志》

(2) 又如:役丁(服劳役者);役作(工役劳作);役所(役作的处所);役庸(用以代替力役的赋税)

(3) 服劳役的人 [laborer]

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左传》。 孔颖达疏:役谓共官力役,帅今之丁也

(4) 仆人 [servant]

汝辈幼小,家贫无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南史》

虽留下几户穷民,只好奔走官差,那有空役等雇。——《京本通俗小说》

(5) 门生,弟子 [follower]

儒家之徒董无心,墨家之役缠子,相见讲道。——《论衡》

(6) 事情 [affair]

为此役也,子若以君命赐之,其已。——《左传》。杜预注:役,事也

(7) 事件 [accident]

鸿门之役,微项伯几殆。——宋· 陈亮《酌古论一》

(8) 士卒,服兵役的人 [soldier]

寡人帅不腆吴国之役,遵汶之上。——《国语》。 韦昭注:“役,兵也。”

(9) 职责,职分 [duty]

万物各有役,吾生何所营。——宋· 陆游《晓赋》

(10) 战斗;战争 [fight;battle;war]

秦穆公伐 郑之役,考之《左传》,其谏而止之,哭而送其子者,独 蹇叔而已。—— 金· 王若虚《史记辨惑二》

(11) 又如:台儿庄之役

(12) 差役 [runner or bailiff in a feudal yamen]

宰悦,免成役。——《聊斋志异·促织》

常用词组

役龄、役使、役畜

饥饱劳役: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