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掎裳连袂的意思

chángliánmèi

掎裳连袂



拼音jǐ cháng lián mèi

注音ㄐ一ˇ ㄔㄤˊ ㄌ一ㄢˊ ㄇㄟˋ

解释裙子牵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形容人多。

出处宋·刘从义《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服靓妆,继日以掎裳连袂。”

用法作宾语、定语;形容人多。

感情掎裳连袂是中性词。

繁体掎裳連袂

近义掎裳连襼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ㄐ一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DSK  仓颉  QKMR  郑码  DGAJ  四角  54021  结构  左右电码  2224  区位  6265  统一码  638E  笔顺  一丨一一ノ丶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掎的拼音:jǐ(ㄐ一ˇ)  

⒈ 拖住,牵引:掎止(从后截获)。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⒉ 发射:“机不虚掎”。

⒊ 古同“倚”,支撑。

统一码

掎字UNICODE编码U+638E,10进制: 25486,UTF-32: 0000638E,UTF-8: E6 8E 8E。

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掎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扌、奇声

English

drag aside, pull; drag one foo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掎的拼音:   

〈词性:动〉

(1) [从旁或从后]用力拉住,拖住 [drag]

掎,偏引也。从手,奇声。——《说文》

伐木掎矣。——《诗·小雅·小弁》

诸戎掎之。——《左传·襄公十四年》。疏:“言戾其足也。”

掎止晏莱焉。——《国语·鲁语》。注:“从后曰掎。”

躬掎禄曰。——《汉书·息夫躬传》。注:“从后引之也。”

昔秦失其鹿, 刘季遂而掎之。——《汉书·叙传》

(2) 又如:掎汩(犹牵动);掎拔(提引而出;挺拔);掎鹿(拉着鹿);掎裳连袂(牵裙连袖)

(3) 发射 [shoot]

机不虚掎。——班固《西都赋》

(4) 牵制,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pin down]。如: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掎掣(牵制);掎挈(牵制)

(5) 指摘 [censure]

孔子西行不到 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韩愈《古鼓歌》

(6) 又如:掎挈(掎契。指摘);掎夺(指摘摈弃)

常用词组

掎摭

  拼音  cháng shang   注音  ㄔㄤˊ ˙ㄕㄤ   
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IPKE  仓颉  FBRYV  郑码  KOSR  四角  9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5951  区位  4149  统一码  88F3  笔顺  丨丶ノ丶フ丨フ一丶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裳的拼音:cháng(ㄔㄤˊ)  

⒈ 〔裳裳〕光明。

⒉ 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其他字义

裳的拼音:shang(˙ㄕㄤ)  

⒈ 〔衣裳〕衣服。

统一码

裳字UNICODE编码U+88F3,10进制: 35059,UTF-32: 000088F3,UTF-8: E8 A3 B3。

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kirt

造字法

形声:从衣、尚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裳的拼音: ch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

(2) 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skirt worn by a woman or man in ancient China]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裳元吉。——《易·坤》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制芰荷 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楚辞·离骚》

整顿衣裳起敛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4) 泛指衣服 [dress]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木兰诗》

(5) 又如: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6) 另见 shɑng  

基本词义

裳的拼音: shɑng  

(1) ——用于“衣裳”

(2) 另见 cháng  

  拼音  lián   注音  ㄌ一ㄢˊ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LPK  仓颉  YKQ  郑码  HEW  四角  34305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47  区位  3312  统一码  8FDE  笔顺  一フ一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连(連)的拼音:lián(ㄌ一ㄢˊ)  

⒈ 相接: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lěi   )牍。

⒉ 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

⒊ 就是,既使,甚至于:连我都不信。

⒋ 联合:外连东吴。

⒌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连长。

⒍ 姓。

⒎ 古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

⒏ 古同“链”,铅矿。

统一码

连字UNICODE编码U+8FDE,10进制: 36830,UTF-32: 00008FDE,UTF-8: E8 BF 9E。

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mpany、connect、join、link、even、in succession、including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join, connect; continuous; eve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名〉

(1) (会意。从辵( chuò  ),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2) 同本义 [man-drawn carriage]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太后]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affinity;relationship by marriage]

[吕嘉]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company]。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conjunction]

(7) 古州名 [Lian prefecture]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fragrant thoroughwort (Eupatorium fortunei )]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lead ( plumbum )]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a mandrawn carrriage]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词性变化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动〉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link;joint connect]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in succession;one after another;repeatedly]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involve;implicate]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ally oneself with;join;unite]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gain simultaneous]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include]。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介〉

(1) 自;从 [from]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together]。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形〉

(1) 艰难 [hard]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full]。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连的拼音:

lián  

〈词性:副〉

连续;多次 [continuously]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连的拼音:

lián  

<连>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even]。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常用词组

连比、连璧、连鬓胡子、连城之璧、连词、连带、连抵其隙、连队、连发、连罚、连杆、连亘、连拱、连贯、连贯性、连锅端、连合、连衡、连环、连环画、连枷、连接、连襟、连累、连理、连连、连络、连袂、连绵、连忙、连蒙带骗、连年、连辟公府不就、连篇、连篇累牍、连翘、连橇、连任、连日、连声、连手、连手、连书、连署、连锁、连天、连通、连通器、连同、连系词、连线、连宵、连写、连续、连夜、连用、连载、连珠、连珠炮、连缀、连字符、连坐

  拼音  mèi   注音  ㄇㄟˋ   
简体部首  衤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PUNW  仓颉  LDK  郑码  WTXG  四角  35280  结构  左右电码  5927  区位  8139  统一码  8882  笔顺  丶フ丨ノ丶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袂的拼音:mèi(ㄇㄟˋ)  

⒈ 衣袖,袖口:张袂(张开衣袖)。联袂(手拉着手,结伴)。分袂(离别)。

统一码

袂字UNICODE编码U+8882,10进制: 34946,UTF-32: 00008882,UTF-8: E8 A2 82。

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袂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English

sleev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袂的拼音: mèi  

〈词性:名〉

(1) (形声。从衣,夬( guài  )声。本义:衣袖) 同本义 [sleeve]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楚辞·九歌湘夫人》

攘袂群起。——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袂接肩摩(形容人多);袂云汗雨(极言行人之多);袂裾(襟袖)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