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吉丢古堆的意思

diūduī

吉丢古堆



拼音jí diū gǔ duī

注音ㄐ一ˊ ㄉ一ㄡ ㄍㄨˇ ㄉㄨㄟ

解释形容浪涛冲击的声音。

出处

感情吉丢古堆是中性词。

繁体吉丟古堆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ㄐ一ˊ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FKF  仓颉  GR  郑码  BJVV  四角  40601  结构  上下电码  0679  区位  2810  统一码  5409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吉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好,有利的,幸福的,与“凶”相对:吉利。吉祥。逢凶化吉。吉光片羽(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

⒉ 吉利的日子:择吉。

⒊ 善,贤,美:吉人(善良,有才德的人)。吉人天相。

⒋ 中国吉林省的简称:吉剧。

⒌ 姓。

统一码

吉字UNICODE编码U+5409,10进制: 21513,UTF-32: 00005409,UTF-8: E5 90 89。

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姞桔

汉英互译

auspicious、dexter、lucky、propitiou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士

English

lucky, propitious, goo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吉的拼音:   

〈词性:形〉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兵器,下象盛放兵器的器具。合起来表示把兵器盛放在器中不用,以减少战争,使人民没有危难。本义:吉祥;吉利)

(2) 同本义 [lucky]

吉,善也。——《说文》

礼义顺祥曰吉。——《周书·武顺》

安贞吉。——《易·坤》

吉哉。——《书·皋谟》

文王当兴,赤雀适来;…吉物动飞而圣遇也。——《论衡·初禀》

(3) 吉服(古代祭祀时穿的礼服);吉帖(婚帖,庚帖);吉谶(预示吉祥的隐语或图记);吉羊(吉利祥瑞。古代器物上多铭刻“吉羊”二字。羊,古祥字);吉卜(吉利的卜兆);吉幸(吉利幸运);吉征(幸运的征兆)

(4) 善;美 [good]

吉事先近日。——《礼记·曲礼》

令月、吉日。——《仪礼·士冠礼》

吉礼大祝。三曰吉祝,五曰吉拜。——《周礼·大宗伯》

吉人之辞寡。——《易·系辞》

吉日兮辰良。——屈原《东皇太一》

(5) 吉士(古时对男子的美称。引申指大华优美之人);吉灵即溜(形容身段灵活);吉吉抖抖(弯曲成串的样子)

词性变化

吉的拼音:   

〈词性:名〉

(1) 朔日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month]。如:吉月(农历每月初一)

(2) 婚礼,通常包括伴随的庆祝活动 [wedding]。如:吉席(婚礼);吉期

(3) 古代祭祀鬼神的礼仪。为五礼(吉、凶、宾、军、嘉)之一 [sacrificial rites]。如:吉巳(古礼,皇后于每年季春三月之巳日躬亲蚕桑之事,其日卜须吉,故称“吉巳”);吉典(吉礼之仪典);吉服(古祭祀时所著之服)

(4) 古州名 [Ji prefecture]。隋置。唐、五代、宋、清因之。在今江西省吉安市

(5) 象声词。如:吉蹬蹬(马蹄声);吉丁(金属玉器清脆的碰击声);吉丁当(金属玉器等物碰击或折断声);吉丁丁珰(器物撞击的响声);吉丢古堆(形容波涛汹涌澎湃的声音);吉丁疙疸(坑洼不平的样子)

常用词组

吉剧、吉利、吉林、吉期、吉庆、吉人天相、吉日、吉日良辰、吉时、吉他、吉祥、吉祥物、吉星、吉凶、吉兆

  拼音  diū   注音  ㄉ一ㄡ   繁体    
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FCU  仓颉  HGI  郑码  MBZS  四角  2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0016  区位  2210  统一码  4E22  笔顺  ノ一丨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丢的拼音:diū(ㄉ一ㄡ)  

⒈ 失去,遗落:丢失。丢人。丢盔卸甲。

⒉ 放下,抛开:丢弃。丢卒保车(  )。

统一码

丢字UNICODE编码U+4E22,10进制: 20002,UTF-32: 00004E22,UTF-8: E4 B8 A2。

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丢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ose、put aside、thro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壬、从厶

English

discar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丢的拼音: diū  

〈词性:动〉

(1) 丢失;遗失 [lose;mislay]。如:丢脱(丧失);丢帽落鞋(形容紧急匆忙的样子)

(2) 抛弃;撇开 [throw]。如:丢却(抛弃;除却;舍去);丢搭(糟蹋;抛弃;放开);丢下笆儿弄扫帚(形容有做不完的事情)

(3) 用眼色暗示 [wink]。如:丢风撒脚(卖弄撒野)

(4) 搁置 [lay aside]。如:丢番(放倒);技术丢久了就生疏了

(5) 遗留 [leave over]

我一生是个无用的人,一块土也不曾丢给你们。——《儒林外史》

(6) 使出;施展 [display]。如:丢门户(摆开架势);丢开解数(放开手脚;使出手段解数:架势;花招);丢抹(打扮;又作“丢丢抹抹”,“抹丢”。指羞臊)

常用词组

丢丑、丢掉、丢份儿、丢魂失魄、丢荒、丢尽脸面、丢车保帅、丢盔卸甲、丢脸、丢眉丢眼、丢眉弄色、丢面子、丢弃、丢人、丢人现眼、丢三落四、丢失、丢失、丢手、丢心落肠、丢心落意、丢眼、丢眼色、丢置、丢卒保车

  拼音    注音  ㄍㄨˇ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DGHG  仓颉  JR  郑码  EDJ  四角  40600  结构  上下电码  0657  区位  2537  统一码  53E4  笔顺  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古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古代。古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古典。古风。古训。古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⒉ 古体诗的简称:五古(五言古诗)。七古(七言古诗)。

⒊ 姓。

统一码

古字UNICODE编码U+53E4,10进制: 21476,UTF-32: 000053E4,UTF-8: E5 8F A4。

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古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ge-old、ancien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十、从口

English

old, classic, anci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古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2) 同本义 [ancient times]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 务光是也。—— 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古器(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古代乐器);古货(古代货币);古贤(古代贤人)

(4) 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 [books or orthodoxies of ancient sages]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宽至雒阳,复从 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汉书·丁宽传》

(5) 又如:仿古;考古;拟古;怀古;古义(古书的义理);古谊(古代典籍之义理);古逸(指未加纂辑的古诗文等)

(6) 古人 [the ancients]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诗·郑风·女曰鸡鸣序》

(7) 又如:古老上人(古人);古义(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古节(古人立身的节操);古谊(古贤人之风义)

(8) 天 [Heaven]

天为古。——《周书·周祝》

曰若稽古。——《书·尧典》

其于中古乎。——《易·系辞传》

(9) 又如:古帝(指天帝);古后(先王,前代帝王)

(10) 古体诗的简称 [form of pre-Tang poetry]。如:古风(古体诗。每篇字数不拘,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讲平仄,用韵亦较自由);五言古;七言古

(11) 古巴的简称 [Cuba]。如:中古建交

(12) 象声词。如;古剌剌(旗子飘动或甩鞭的声响);古鲁鲁(古鹿鹿。形容物体转动;也指腹内肠子蠕动或液体喷出的声响);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断涌出的声响)

词性变化

古的拼音:   

〈词性:形〉

(1) 久远;古老 [ancient;age-old] ——用来指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古,久也。——《玉篇》

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古训是式。——《诗·大雅·烝民》

今之于古也。——《吕氏春秋·长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唐· 杜牧《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承湘南亲友》

(2) 又如:古文明;古王朝;古堡(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古渡(古老的渡口);古始(远古);古礼(古时的礼制)

(3) 质朴 [simple]。如:古穆(古朴凝重);古峭(古朴端肃;古朴简劲);古健(古朴雄健);古常(古朴寻常)

(4) 奇特,不同凡俗;执拗 [strange]

(5) 又如:古执(固执。古板执拗);古董(方言。比喻顽固守旧的人);古涩(形容文句古奥难读)

(6) 旧,原来 [old;former]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古诗十九首》

常用词组

古奥、古板、古北区、古刹、古厝、古代、古代、古道、古道热肠、古典、古董、古都、古方,古方儿、古风、古怪、古冠、古国、古话、古画、古籍、古记、古迹、古今、古今中外、古井无波、古劲、古旧、古来、古兰经、古老、古里古怪、古历、古貌古心、古朴、古气、古腔古调、古钱、古人、古色古香、古尸、古诗、古时、古式、古书、古玩、古往今来、古为今用、古文、古文字、古文字学、古物、古昔、古稀、古训、古雅、古谚、古意、古音、古远、古语、古筝、古装、古拙

  拼音  duī   注音  ㄉㄨㄟ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FWYG  仓颉  GOG  郑码  BNI  四角  40115  结构  左右电码  1018  区位  2249  统一码  5806  笔顺  一丨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堆的拼音:duī(ㄉㄨㄟ)  

⒈ 累积在一起的东西:堆栈。堆房。土堆。

⒉ 累积在一起,聚积在一起:堆积。堆放。堆垒。堆摞。堆砌。

⒊ 量词,用于成堆的物或成群的人:一堆人。

统一码

堆字UNICODE编码U+5806,10进制: 22534,UTF-32: 00005806,UTF-8: E5 A0 86。

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㕍㢈垖塠

汉英互译

caboodle、heap、pile、stack

造字法

形声:从土、隹声

English

heap, pile, crowd; pile u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堆的拼音: duī  

〈词性:名〉

(1) (象形。从土,隹( zhuī  )声。本义:土堆)

(2) 土墩,沙墩或水中聚集的礁石 [heap pile;hillock;mound]

逾陇堆兮渡漠。——《楚辞·疾世》

激堆埼。——司马相如《上林赋》

呼水中沙堆为墠。——《尔雅·释水》注

(3) 又如:堆阜(小丘);堆埼(曲折的岸边)——多用于地名。如:滟滪堆(在四川长江中);双堆集(在安徽)

(4) 常为排列的整齐有序的叠堆 [stack]。如:草堆;柴火堆;堆云(形容密集众多);堆堆(久久不动的样子;形容累积得很多的样子)

词性变化

堆的拼音: duī  

〈词性:动〉

(1) 堆积 [pile up;heap up]

堆,聚土。——《说文》

(2) 又如:堆堵(堆积堵塞);堆绢(堆纱花。用彩绢制成花鸟人物形状,缀附于屏障上);堆山塞海(形容财物极为丰富);堆红(漆器上所堆成的朱色花纹);堆案(累积案头。指积压很多文书)

堆的拼音: duī  

〈词性:量〉

(1) 用来计量成堆的东西 [heap]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又如:一堆垃圾;一堆谷子

常用词组

堆冰、堆叠、堆垛、堆房、堆放、堆肥、堆谷场、堆焊、堆积、堆集、堆集如山、堆金积玉、堆聚、堆垒、堆内、堆砌、堆土、堆笑、堆栈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