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截镫留鞭的意思

jiédèngliúbiān

截镫留鞭



拼音jié dèng liú biān

注音ㄐ一ㄝˊ ㄉㄥˋ ㄌ一ㄡˊ ㄅ一ㄢ

解释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后用为对离职官吏表示挽留惜别的套语。亦省作“截镫”。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

例子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姚元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吏泣拥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截镫留鞭是中性词。

繁体巀鐙畱鞭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é   注音  ㄐ一ㄝˊ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  FAWY  仓颉  JIOG  郑码  EHNI  四角  4325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2066  区位  2956  统一码  622A  笔顺  一丨一ノ丨丶一一一丨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截的拼音:jié(ㄐ一ㄝˊ)  

⒈ 割断,弄断:截断。截开。截取。截面。

⒉ 量词,段:一截儿木头。

⒊ 阻拦:截住他。截留。截击。截获。

⒋ 到一定期限停止:截止。

统一码

截字UNICODE编码U+622A,10进制: 25130,UTF-32: 0000622A,UTF-8: E6 88 AA。

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ut

造字法

形声:从戈、雀声

English

cut off, stop, obstruct, inters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截的拼音:

jié  

〈词性:动〉

(1)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2) 同本义 [cut;sever]

巀,断也。——《说文》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

海外有截。——《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

不如截而行。——《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

截胫剖心。——《晋书·石季龙截记》

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世说新语·方正》

截趾适屦。——《后汉书·荀爽传》

(3) 又如:截头(尽头);截替(取代);截齐(齐截);截发留宾(截发剉荐。指竭尽全力招待客人)

(4) 拦阻;阻挡 [bar;block;stop]

截春山以北。——《穆天子传》。注:“犹阻也。”

径截辎重。——李华《吊古战场文》

(5) 又如:截没(截留吞没);截阻(拦阻);截途(当道,拦路);截杀(拦住攻杀);截拿(截拦捉拿);截拔(截留调拔);截战(拦住厮杀)

(6) 直渡;跨越 [ferry]

(7) 购买 [buy]

怕无布绢,将现钱去长街上铺内截。——元· 宫天挺《范张鸣黍》

(8) 了结 [close;end]

钱给了不要紧,该多少我明儿还你就截了。——清· 刘鹗《老残游记》

(9) 又如:截了(结了);截日(即日)

(10) 斩齐;整齐 [neat]。如:截齐(形容非常整齐);截头(齐头);截截(整齐的样子)

词性变化

截的拼音: jié  

〈词性:量〉

指物体截断后的片断、部分 [piece; part; slice]。如:半截砖;一截木头;上半截

常用词组

截道、截断、截夺、截获、截击、截流、截留、截面、截取、截然、截瘫、截尾、截肢、截止、截止时间、截爪、截至、截住

  拼音  dèng   注音  ㄉㄥˋ   繁体    
部首  钅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7画  
五笔  QWGU  仓颉  OPNOT  郑码  PXJU  四角  82718  结构  左右电码  6989  区位  7975  统一码  956B  笔顺  ノ一一一フフ丶ノノ丶一丨フ一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镫(鐙)的拼音:dèng(ㄉㄥˋ)  

⒈ 挂在马鞍两旁的铁制脚踏:马镫。镫骨(听骨之一,形状像马镫)。

统一码

镫字UNICODE编码U+956B,10进制: 38251,UTF-32: 0000956B,UTF-8: E9 95 AB。

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镫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钅、登声

English

lamp; a kind of cooking vess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镫的拼音:

dèng  

〈词性:名〉

(1) 古代盛熟食器皿 [cooker]

镫,锭也。从金,登声。——《说文》。按,即登也。古用瓦,后世范金为之,又制此字。”

执醴授之,执镫。——《礼记·祭统》。注:“镫,豆下跗也。”

(2) 马镫 [stirrup]

镫,鞍镫。——《广韵》

(3) 古同“灯” [lamp;light]

兰膏明烛,华镫错些。——《楚辞·招魂》

常用词组

镫子

  拼音  liú   注音  ㄌ一ㄡˊ   
部首  田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QYVL  仓颉  HHW  郑码  RHYK  四角  77602  结构  上下电码  3966  区位  3384  统一码  7559  笔顺  ノフ丶フノ丨フ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留的拼音:liú(ㄌ一ㄡˊ)  

⒈ 停止在某一个地方:停留。留学。留任。留级。留步。留守。留驻。

⒉ 注意力放在上面:留心。留神。留意。

⒊ 不忍舍弃,不忍离去:留连。留恋。

⒋ 不使离开:留客。留宿。挽留。拘留。

⒌ 接受:收留。

⒍ 保存:保留。留存。留别。留念。留后路。

统一码

留字UNICODE编码U+7559,10进制: 30041,UTF-32: 00007559,UTF-8: E7 95 99。

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榴㽞畄畱

汉英互译

ask sb. to stay、grow、leave、remain、stay

相关字词

去、离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stop, halt; stay, detain, kee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留的拼音:

liú  

〈词性:动〉

(1) (会意。从田,从丣,丣亦( yǒu  )声。从“田”,表示停留的地方。本义:停留,留下)

(2) 同本义(停止在某一处所,含有不动的意思) [stay]

畱,止也。——《说文》

令之留于酸枣。——《战国策·秦策》

灵连蜷兮既留。——《楚辞·云中君》

风气留其处。——《素问·虐论》

乃令张良留谢。——《史记·项羽本纪》

城入赵而璧留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留五百人。——《资治通鉴·唐纪》

雪上空留。——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留像于馆。——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逗留(暂时停留);留舍(留宿);留住(对城市年轻人的泛称);留居(保守,维持现状。停住,居留);留身(宋代大臣朝见,请求退朝时独留面奏机宜);留客住(一种头上装有倒钩的长枪)

(4) 使不离开;挽留 [ask sb. to stay]

廷椽起矣。状 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史记·滑稽列传》

昔子瑜在 柴桑时, 孔明来 吴,孤欲使 子瑜留之。——《三国演义》

(5) 又如:留行(挽留,使不离去);留款(挽留款待);留欢(留客欢宴);留饮(留客宴饮;留下宴饮)

(6) 引申为扣留 [detain;arrest]

赵高因留所赐 扶苏玺书。——《史记·李斯列传》

因留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匈奴留 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7) 又

汉亦留之。

武留 匈奴。

(8) 又如:留系(拘押,拘留);留身(拘留人身);留碍(阻碍,障碍)

(9) 保存;遗留 [reserve;leave]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又如:留头(旧习。女孩幼时剃发,逐渐长大时开始蓄发,叫“留头”);留存(存留,保存);留取(留存)

(11) 滞留;拖延;搁置 [be detained;delay;suspend]

无留居。——《庄子·山水》。注:“滞守之谓。”

宿留海上。——《汉书·郊祀志》。注:“有所须待也。”

(12) 又如:留中(留于宫中不发。皇帝将臣下的奏章留在宫中,不批复不交议);留事(积压的公务);留连(耽搁;拖延);留时(延误时日)

(13) 留心 [be careful;take care]。如:留神方便(注意机会);留目(注目,注视);留盼(顾念,留意观看)

(14) 驻军 [station]。如:留田(屯田);留屯(驻军屯田)

(15) 留守 [stay behind to take care of things]。如:留戌(驻守);留后(留守,留台)

(16) 通“流”。水流动 [flow]

留动而生物。——《庄子·天地》

(17) 通“镏”。杀 [kill]

贤不可威,能不可留。——《管子·侈靡》

(18) 姓

词性变化

留的拼音: liú  

〈词性:形〉

(1) 长久 [long]

留,久也。——《尔雅》

悉数之乃留。——《礼记·儒行》。注:“久也。”

(2) 又如:留年(延年。亦指长寿);留瘦(中医指久病而体瘦)

(3) 尽,全 [whole]。如:留日(整天;终日)

常用词组

留白、留班、留别、留步、留成,留成儿、留传、留存、留待、留都、留饭、留芳百世、留芳千古、留后路、留话、留级、留军壁邺、留空、留兰香、留连、留连论诗、留连忘返、留恋、留门、留难、留念、留情、留取丹心照汗青、留任、留神、留声机、留守、留宿、留题、留尾巴、留心、留学、留学生、留言、留洋、留一手、留遗、留意、留饮、留影、留用、留余地、留职、留置、留中、留种、留驻、留作

  拼音  biān   注音  ㄅ一ㄢ   
部首  革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8画  
五笔86  AFWQ  五笔98  AFWR  仓颉  TJOMK  郑码  EEKO  四角  41546  结构  左右电码  7267  区位  1762  统一码  97AD  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ノ丨一丨フ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鞭的拼音:biān(ㄅ一ㄢ)  

⒈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鞭杆。鞭长莫及。

⒉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扑。鞭责。鞭策。

⒊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

⒋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鞭。竹节鞭。

⒌ 编连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统一码

鞭字UNICODE编码U+97AD,10进制: 38829,UTF-32: 000097AD,UTF-8: E9 9E AD。

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courge

造字法

形声:从革、便声

English

whip; whip; string of firecracker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鞭的拼音: biān  

〈词性:名〉

(1) (形声。从革,便声。本义:皮制的马鞭)

(2) 同本义 [leather-thonged whip] 泛指鞭子

鞭,驱也。——《说文》

其左执鞭弭。——《国语·晋语》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左传·宣公十五年》

北市买长鞭。——《乐府诗集·木兰诗》

骏马不劳鞭。——唐· 李白《赠友人》

(3) 又如:鞭影(马鞭的影子。后以比喻警戒策勉);鞭镫(马鞭与马镫);鞭弭(马鞭和弓)

(4) 竹根 [root of bamboo]

新鞭暗入庭,初长两三茎。——张蠙《新竹》

(5) 又如:鞭笋(植物名。指竹子的根茎生长于地下);鞭茁(初生的鞭笋)

(6)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 [pointer]。如:教鞭

(7) 古代一种兵器 [a kind of weapon]。如:三棱鞭;钢鞭;九节鞭

词性变化

鞭的拼音: biān  

〈词性:动〉

(1) 打马。泛指鞭打 [whip]

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2) 又如:鞭牛(鞭打春牛以示迎春);鞭石(用鞭击石);鞭草(以鞭击草);鞭楚(用黄荆木条鞭打人)

(3) 古刑名。鞭笞罪人的刑罚 [lash]

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曰。——《史记·伍子胥列传》

(4) 又如:鞭尸(以鞭抽打尸体。指严厉责罚已死的罪人);鞭墓(即鞭尸);鞭刑(古时用鞭子抽打犯人的刑法)

常用词组

鞭策、鞭长莫及、鞭笞、鞭春、鞭打、鞭打快牛、鞭痕、鞭炮、鞭辟入里、鞭挞、鞭责、鞭子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