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揭箧担囊的意思

jiēqièdānnáng

揭箧担囊



拼音jiē qiè dān náng

注音ㄐ一ㄝ ㄑ一ㄝˋ ㄉㄢ ㄋㄤˊ

解释盗窃箱笼等财物。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揭箧担囊是中性词。

繁体揭箧擔囊

近义揭箧探囊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ē qì   注音  ㄐ一ㄝ ㄑ一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JQN  仓颉  QAPV  郑码  DKRY  四角  56027  结构  左右电码  2263  区位  2950  统一码  63ED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一ノフノ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揭的拼音:jiē(ㄐ一ㄝ)  

⒈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揭锅。揭幕。

⒉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揭露。揭发。揭底。揭穿。揭短。揭晓。

⒊ 高举:揭竿而起。

⒋ 标示:揭橥(zhū  )(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揭示。

⒌ 扛,持。

⒍ 姓。

其他字义

揭的拼音:qì(ㄑ一ˋ)  

⒈ 提起衣裳:揭衣涉水。

统一码

揭字UNICODE编码U+63ED,10进制: 25581,UTF-32: 000063ED,UTF-8: E6 8F AD。

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担拮掲搩

汉英互译

expose、show up、take off、tear off、uncover

相关字词

掀、捂、盖

造字法

形声:从扌、曷声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揭的拼音: jiē  

〈词性:名〉

标志 [mark;sign;symbol]

峨嵋为泉阳之揭。—— 郭璞《江赋》

词性变化

揭的拼音: jiē  

〈词性:形〉

(1) 高亢 [roaring]。如:揭天(声音高入天际);揭调(高调);揭孽(很高的样子)

(2) 揭揭 [slender; ride fast]

(3) 修长的样子。

(4) 疾驰的样子。如:车马揭揭

揭的拼音: jiē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曷声。本义:高举)

(2) 同本义 [raise]

揭,高举也。——《说文》

西柄之揭。——《诗·小雅·大东》

修剑揭以低昂。——张衡《思玄赋》

揭其剑。——《战国策·齐策四》

揭竿为旗——汉· 贾谊《过秦论》

两竿夹接。——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揭厉(高举而扬厉之);揭鸡肆赦(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

(4) 肩负;担;扛 [carry]

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庄子·胠箧》

(5) 又如:揭箧(把箱笼扛走;比喻全部抄袭他人文字)

(6) 披露;发表;公布 [announce; publish; disclose]

会闱揭晓,名次群英。——李昌祺《前灯余话》

(7) 又如:揭条(揭桃。揭调,揭露别人的短处);揭旧书(方言。揭老底);揭极(揭发恶性的报告);揭参(揭发弹劾);揭黄(用黄榜公布);揭载(刊登;发表);揭贴(张贴)

(8) 掀起; 拿开 [take off]

揭水指路。——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水浒传》

(9) 又如: 揭白(旧时人死后,请画师给死人画像。首先要揭去死人脸上蒙的白纸,故名);揭地掀天(翻天覆地)

(10) 露出;向上翘 [turn up]

颠沛之揭。——《诗·大雅·荡》

唇揭者甚齿塞。——《战国策》

(11) 借债 [borrow]。如:揭借(借);揭债(借债);揭折(抵偿,折还)

常用词组

揭榜、揭不开锅、揭穿、揭底、揭短、揭发、揭盖子、揭竿而起、揭锅、揭开、揭老底、揭露、揭幕、揭批、揭破、揭示、揭帖、揭晓、揭载

  拼音  qiè   注音  ㄑ一ㄝˋ   繁体    
部首  竹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4画  
五笔86  TAGW  五笔98  TAGD  仓颉  HSKT  郑码  MHBU  四角  88718  结构  上下电码  4640  区位  8370  统一码  7BA7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一一丶ノ一ノ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箧(篋)的拼音:qiè(ㄑ一ㄝˋ)  

⒈ 箱子一类的东西:藤箧。行(xíng   )箧。书箧。箧笥(收藏东西的竹器)。

统一码

箧字UNICODE编码U+7BA7,10进制: 31655,UTF-32: 00007BA7,UTF-8: E7 AE A7。

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箧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rattan box, suitcase, or ca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箧的拼音:

qiè  

〈词性:名〉

(1) 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 [small suitcase]

负箧曳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家书一箧。——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箧衍(竹制的方形箱子;书箧;藤箧);箧笥(收藏文书或衣物的竹箱);箧扇(弃置在箧笥中的扇子。比喻失宠的妇人)

  拼音  dān dàn dǎn   
注音  ㄉㄢ ㄉㄢˋ ㄉㄢˇ   繁体    
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RJGG  仓颉  QAM  郑码  DKA  四角  56010  结构  左右电码  2137  区位  2103  统一码  62C5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担(擔)的拼音:dān(ㄉㄢ)  

⒈ 用肩膀挑:担水。

⒉ 承当,负责:担负。担任。担当。担待(a.原谅;b.担当责任)。担重任。担风险。

其他字义

担(擔)的拼音:dàn(ㄉㄢˋ)  

⒈ 挑东西的用具,多用竹、木做成:扁担。

⒉ 一挑东西:担子。勇挑重担。

⒊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一担等于一百斤。

⒋ 量词,用于成担的东西:一担水。

其他字义

担的拼音:dǎn(ㄉㄢˇ)  

⒈ 同“掸”。

统一码

担字UNICODE编码U+62C5,10进制: 25285,UTF-32: 000062C5,UTF-8: E6 8B 85。

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揭撣擔笪

汉英互译

dan、picul

造字法

形声:从扌、旦声

English

carry, bear, underta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担的拼音:

dān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詹声。本义:用肩挑)

(2) 同本义 [carry on a shoulder pole]

儋,何也。从人,詹声。以背曰负,以肩曰儋。——《说文》。字亦作“擔”。

担,负也。——《字林》

担囊行取薪。——曹操《苦寒行》

负书担橐。——《战国策·秦策一》

(3) 又如:肩不能担,手不能提;担戴(肩挑头顶)

(4) 背负 [carry on one's back]。如:担簦(背着伞)

(5) 承当,承担 [take upon]

吾担悲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6) 又如:分担(担负一部分);担承(承担);担扶(担当;扶助);担杜(有能力承担责任的人);担干系(担干纪。负责任)

(7) 另见 dàn  

常用词组

担保、担不是、担沉重,担沉重儿、担承、担待、担当、担负、担搁、担架、担惊、担惊受怕、担名,担名儿、担任、担受、担心、担忧、担子

基本词义

担的拼音:

dàn  

〈词性:名〉

(1) 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 [carrying pole and the loads on it]

负担荷以丈尺兮。——《楚辞·哀时命》。注:“荷曰担。”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2) 又如:挑担;担仗(行李担子。亦作“担脚”,“担杖”);担头(货担两头;一挑东西);货郎担

(3) 轿子 [sedan]。如:担舆(肩舆)

(4) 肩负的责任 [burden;load]。如:重担(沉重的担子,比喻繁重的责任)

词性变化

担的拼音:

dàn  

〈词性:量〉

(1) 中国重量单位。旧制一百斤为一担,今以百市斤为一市担 [a unit of weight (=50 kilograms)]

但闻行路吟新诗,不叹举家无担石。——李颀《别梁鍠》

(2) 用于计成挑的东西 [a load of]。如:一担柴;两担米

(3) 另见 dān  

常用词组

担担面、担子

  拼音  náng nāng   注音  ㄋㄤˊ ㄋㄤ   
简体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19画  总笔画  22画  
繁体部首  衣部  
五笔  GKHE  仓颉  JBRRV  郑码  AJER  四角  50732  结构  上下电码  0926  区位  3650  统一码  56CA  笔顺  一丨フ一丨丶フ丨フ一丨フ一一一丨丨一ノフ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囊的拼音:náng(ㄋㄤˊ)  

⒈ 口袋:药囊。探囊取物。囊空如洗。囊括。

⒉ 〔囊生〕藏语,中国西藏农奴主家的奴隶。亦称“朗生”。

⒊ 像口袋的东西:胆囊。胶囊。囊肿。

其他字义

囊的拼音:nāng(ㄋㄤ)  

⒈ 〔囊膪〕猪的乳部肥而松软的肉。

⒉ 〔囊揣〕a.虚弱,懦弱;b.同“囊膪”。

统一码

囊字UNICODE编码U+56CA,10进制: 22218,UTF-32: 000056CA,UTF-8: E5 9B 8A。

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囊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rsa、purse、theca、vesica、vesicle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bag, purse, sack; put in ba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囊的拼音: nāng  

另见 náng  

常用词组

囊揣、囊膪

基本词义

囊的拼音: náng  

〈词性:名〉

(1) (形声。大篆字形象两头扎起的口袋。本义:有底的口袋)

(2) 同本义 [bag;pocket]

囊,橐也。——《说文》

括囊。——《易·坤》。疏:“所以贮物。”

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传:“小曰橐,大曰囊。”

所载不过囊衣。——《汉书·王吉传》。注:“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药囊提轲。——《战国策·燕策》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马中锡《中山狼传》

置书囊中。——唐· 李朝威《柳毅传》

锥之处囊中。——《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盛以锦囊。——宋· 欧阳修《伶官传·序》

(3) 又如:囊橐(口袋;代指财物);囊空羞涩(兜内无钱);囊橐充盈(腰包钱足);囊橐萧瑟(口袋中无钱);囊锥露颖(比喻显露才华);囊中术(指智谋);囊辎(行李);囊底(袋子里面);囊空(袋中无钱);囊涩(身无分文);囊书(囊中书札)

(4) 像口袋的东西 [anything bag-shaped]。如:胆囊;肾囊;囊缩(阴囊收缩)

词性变化

囊的拼音: náng  

〈词性:动〉

(1) 用口袋装 [bag up]

策蹇驴,囊图书。——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

试再囊之。

(3) 又如:囊米(装入口袋的米);囊琴(装琴入袋);囊载(装入囊中运走);囊扑(把人装入袋中打死);囊土(以袋盛土)

(4) 覆盖;蒙住 [cover]

布囊其口。——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囊吞(囊括蚕食);囊首(用袋蒙头致死);囊奏(囊封,封事);囊括四海(统一全国;包罗天下)

(6) 另见 nāng  

常用词组

囊空如洗、囊括、囊中物、囊肿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