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é qīng zì shǐ
注音ㄐ一ㄝˊ ㄑ一ㄥ ㄗˋ ㄕˇ
解释谓保持自身清廉正直。
出处《清史稿·高宗纪》:“以李侍尧、国泰所办贡物过优,皆致罪戾,谕各督抚等惟当洁清自矢,毋专以进献为能。”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洁清自矢是中性词。
繁体潔清自矢
动物生肖牛,虎,蛇
洁(潔)的拼音:jié(ㄐ一ㄝˊ)
⒈ 干净:清洁。整洁。纯洁。洁具。洁癖。
⒉ 廉明,不贪污或指人的品德高尚:廉洁。洁身自好(hào )。
洁字UNICODE编码U+6D01,10进制: 27905,UTF-32: 00006D01,UTF-8: E6 B4 81。
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潔㓗
clean
净
形声:从氵、吉声
clean, purify, pure
详细解释◎ 洁的拼音:
潔、絜 jié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絜( jié )声。本义:干净,清洁。按:“洁”和“潔”本是不同的两个字。“洁”本音念 jí ,是河流名,后来成为“潔”的俗字,现在是“潔”的简化字)
(2) 同本义 [clean;spotless]
鲜而不垢,洁也。——《管子·水地》
姑洗所以脩洁百物。——《国语·周语》
直哉维静絜。——《史记·五帝纪》
为人洁白皙。——《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如:整洁(整齐清洁);清洁(没有尘土,油垢等);洁癖(过分爱清洁的癖性);洁疾(过分爱清洁的特殊行为);洁粢(洁净的黍稷。粢:供祭祀的谷类)
(4) 操行清白,品德高尚 [honest]
联幼清以廉洁兮。——《楚辞·招魂》
以著其洁。——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风霜高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洁操(高尚的操守);洁廉(高洁清廉);洁直(品德高尚正直);圣洁(神圣而纯洁)
(6) 洁白 [white]。如:皎洁(明亮而洁白);洁采(洁白的光彩);洁素(洁白素雅;白净)
(7) [语言]简明;精炼 [concise]。如:洁蠲;洁炼(简洁精炼)
◎ 洁的拼音:
潔 jié
〈词性:名〉
元代民間戏稱和尚为“洁郎”,省稱“洁” [Buddhist monk]
凈扮洁上:“老僧法本,在這普救寺内做長老。”——《西厢記》
◎ 洁的拼音:
潔 jié
〈词性:动〉
(1) 使清洁 [keep clean]。如:洁齋(清洁其居室,敬肅其心靈);洁樽(洗凈酒樽)
(2) 使清白 [clean;clense;preserve purity]
欲洁其身。——《論語.微子》
修身洁行。——《史記.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洁行(使行为高洁);洁己(修養己身)
(4) 分清 [distinguish; draw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夫際会之間,請命乞身,何哉:欲洁去就之分也。——《三国演義》
洁白、洁净、洁身、洁身自好
清的拼音:qīng(ㄑ一ㄥ)
⒈ 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清水。清泉。清流(a.澄澈的水流,如“一股清清”;b.旧时指负有名望,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士大夫)。清澈。清碧。清朗。清新。清醇。月白风清。
⒉ 安静,不烦:冷清。凄清。清闲。清静。清淡。清幽。清谧(宁静)。
⒊ 单纯不杂:清唱。清茶。
⒋ 明白,明晰:清楚。清晰。清醒。清通(文章层次清楚)。清亮。
⒌ 一点不留,净尽:清除。肃清。清剿。清洗。清君侧(清除国君身边的亲信)。
⒍ 整理,查验:清理。清查。清点。清仓。
⒎ 详细登记:清册。清单。
⒏ 公正,廉洁:清廉。清正。清官。清绩。
⒐ 洁净,纯洁:清洁。清爽。冰清玉洁。
⒑ 高洁,高尚的,高明的:清高。清绮。清雅。清操。清介(清高耿直)。清望(清白高尚的声望)。清识(高明的见识)。
⒒ 太平,不乱:清平。清泰。清和。
⒓ 中国朝代名:清代。清宫秘史。
⒔ 姓。
清字UNICODE编码U+6E05,10进制: 28165,UTF-32: 00006E05,UTF-8: E6 B8 85。
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清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圊淸㵙
clear、completely、count、distinct、settle
浑、浊
形声,从青声
clear, pure, clean; peaceful
详细解释◎ 清的拼音: qīng
〈词性:形〉
(1)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2) 同本义。与“浊”相对 [limpid]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清酤(清圣。清酒);清雨(清净的雨);清英(清酒);清茗(清茶)
(4) 清洁;洁净;纯洁 [clean;pure]
京室密清。——张衡《东京赋》
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淮南子·原道》
身中清。——《书·微子》
太清之始也。——《淮南子·本经》
伏清白以死直兮。——《楚辞·离骚》
(5) 又如:清人(纯洁的人);清交(纯洁的交情);清休(纯洁美善);清行(纯洁的品行)
(6) 清明 [clear and bright]
视若清明。——《礼记·玉藻》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荀子·解蔽》。注:“明审也。”
(7) 又如:清化(清明的教化);清治(清明的治绩)
(8) 清凉 [cool]
清有余也。——《吕氏春秋·有度》
其候清切。——《素问·五常正大论》。注:“大凉也。”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清风徐来。——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清快(清凉爽快);清风明月(清凉的风,明亮的月);清宫(清凉的宫室);清室(清凉的屋室);清软(清凉柔和)
(10) 清冷,凄清 [chilly]
渌水荡漾清猿啼。——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清角吹寒。——宋· 姜夔《扬州慢》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11) 清平;太平 [peaceful and orderly]
当纣之时,居 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孟子·万章下》
(12) 又如:清世(清平盛世);清夷(清平安定)
(13) 寂静 [quiet]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4) 清雅高尚 [morally lofty or upright]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
(15) 又如:清修如鹤(指人品高洁);清立(清高特立);清抗(清高超拔)
(16) 清白 [fair]
正直清廉而谦者,宜歌风。——《史记·乐书》
(17) 又如:清廉(清白廉洁);清心涂胆(心地清白,肝胆可照);清洁(贞洁);清操(清白的操守);清臣(志行清白的人)
(18) 清静;恬静 [quiet]
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淮南子》
(19) 又如:清淡天和(清净淡泊,远离尘世);清冲(恬静淡泊);清佚(清静安逸)
(20) 清正 [clear and upright]
清徽雅量,众议攸归。——《晋书·殷浩等传论》
吴郡张融,清抗绝俗,虽王公贵人,视之傲如也。——《南史》
(21) 又如:清耿耿(清正耿直);清抗(清高正直);清良(清正贤良);清忠(清正忠诚);清徽(清正的风操。高雅的谈吐);清劲(清正刚直)
(22) 清廉 [honest and upright]
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书·舜典》
少嗜学,履尚清鲠。——《新唐书·赵宗儒传》
(23) 又如:清鲠(清廉鲠直):清俭(清廉俭朴);清头(清廉);清己(以清廉之德要求自己);清公(清廉公正)
(24) 清香、清馨、清醇 [delicate fragrance]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25) 无余 [without residue]
六月之内交清。——《广东军务记》
(26) 清雅 [elegant]。如:清微淡远(清雅深远;雅静悠远);清而不寒(清雅而不寒怆);清古(清雅古朴);清吟(清雅吟诵);清旨(清雅美好);清坐(清雅的席位)
(27) 通“精”。纯粹 [pure]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管子·轻重己》
其气不清则欲瞑。——《灵枢·大惑论》
◎ 清的拼音: qīng
〈词性:名〉
(1) 朝代名 [the Qing Dynasty]。公元1616—1911年,满族人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所建。初名后金,1636年改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滤去酒糟的甜酒 [rice wine]
(3) 又如:清酌庶羞(祭祀用酒和众多佳肴)
(4) 通“圊”。粪槽,厕所 [latrine]
修採清,易道路。——《荀子·王制》
(5) 姓
◎ 清的拼音: qīng
〈词性:动〉
(1) 清理 [liquidate]。如:清定(清理考核);清宫(清理宫室);清剔(清理除去);清仓(清理仓库);清产核资(清理财产,核定资金)
(2) 清除 [clear]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汉书·晁错传》
(3) 又如:清跸(帝王出行时清除道路,禁止行人;也作属某人管辖,不受别人侵扰的地盘,含敬意);清革(清除);清烟道
(4) 付款结 [帐] [settle]。 如: 帐清了吗
(5) 数 [count]。如:清一清行李的件数
清白、清兵、清仓查库、清册、清茶、清查、清偿、清唱、清澈、清晨、清澄、清除、清楚、清楚、清脆、清单、清淡、清党、清道、清道夫、清点、清队、清炖、清风、清风劲节、清风明月、清风两袖、清福、清高、清稿、清歌、清歌妙舞、清官、清规、清规戒律、清贵、清寒、清河、清华、清寂、清剿、清教徒、清洁、清净、清静、清静无为、清酒、清君侧、清客、清口、清旷、清朗、清冷、清理、清涟、清廉、清凉、清亮、清冽、清凌凌、清泠、清迈、清门、清明,清明节、清明、清盼、清贫、清平世界、清漆、清清、清癯、清趣、清泉、清热、清润、清嗓、清扫、清赏、清神、清瘦、清刷、清爽、清水、清水冷灶、清水衙门、清算、清谈、清汤寡水、清天、清甜、清退、清玩、清望官、清晰、清晰度、清洗、清闲、清闲自在、清乡、清香、清晓、清心、清心寡欲、清新、清馨、清醒、清醒、清雅、清雅绝尘、清扬、清样、清野、清一色、清议、清逸、清音、清音、清幽、清油、清誉、清越、清约、清运、清早、清账、清账、清真、清真寺、清正、清秩、清浊同流
自的拼音:zì(ㄗˋ)
⒈ 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满。自诩。自馁。自重(zhòng )。自尊。自谦。自觉(jué )。自疚。自学。自圆其说。自惭形秽。自强不息。
⒉ 从,由:自从。自古以来。
⒊ 当然: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灭。放任自流。
⒋ 假如: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自字UNICODE编码U+81EA,10进制: 33258,UTF-32: 000081EA,UTF-8: E8 87 AA。
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自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from、since、oneself、self
象形像鼻形
self, private, personal; from
详细解释◎ 自的拼音: zì
〈词性: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 同本义 [nose]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3) 始;开头 [beginning]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4) 起源 [origin]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5) 又如:自顷(近来)
◎ 自的拼音: zì
〈词性:代〉
(1) 自己,自我;本身 [self;oneself;one’s own]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
自比于人。(“人”指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估计;“得”,指圆满得到;“之”,代援赵的具体措施。)——《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自己疏远。濯,通“浊”。淖(nào )泥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陋:见闻少,知识浅薄。而:转折连词,可是,却。谨护其失: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失:过错。)——清· 刘开《问说》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自戕(戕害自己;自杀);自呈(自首;认罪);自敝(自己困败);自各儿(自己);自凛(自身寒微);自引(自行引退;自杀)
◎ 自的拼音: zì
〈词性:介〉
(1) 由;从 [from;since]
自,从也。——《广雅》
自天右之。——《易·大有》
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自李唐以来。—— 宋· 周敦颐《爱莲说》
自张柴村。——《资治通鉴·唐纪》
感觉何自起。——蔡元培《图画》
自南海还。——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自从(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
(3) 在;于 [at;in]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诗·小雅》
(4) 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
◎ 自的拼音: zì
〈词性:副〉
(1) 自然,当然 [naturally]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
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自见异物。——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宋· 沈括《梦溪笔谈》
自有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自恁(自然;径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
(3) 本是;本来 [originally;at first]
人之死生自有长短,不在操行善恶也。——汉· 王充《论衡》
小人自姓崔名 宁,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京本通俗小说》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乐府诗集》
(4) 又如:自可(本来可以);自性(个性;本性);自合(自应;本该);自恁(本当)
(5) 仍旧,依然 [remain the same;as before]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阁》
(6) 亲自 [personally;in person]
早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自抱持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自往临视。—— 晋· 干宝《搜神记》
自将三千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自鞫(亲自审讯罪犯)
(8) 别自、另外 [besides;in addition]
一板已自布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 自的拼音: zì
<连>
(1) 假如,苟。与“非”连用 [if]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2) 又如:自这般(假如像这样)
(3) 即使,虽 [even if]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礼记·檀弓》
(4) 却,可是 [but]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记梦》
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水浒传》
(5) 因为,由于 [because]
自我致冠,敬慎不败也。——《易·需》
◎ 自的拼音: zì
〈词性:动〉
(1) 用 [use;employ]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
(2) 是 [be;really]
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自爱、自傲、自拔、自白、自报公议、自报家门、自暴自弃、自卑、自卑感、自备、自贬、自便、自播、自不量力、自裁、自惭、自惭形秽、自测、自称、自成一家、自乘、自持、自吹自擂、自从、自打、自大、自得、自动、自渎、自发、自费、自焚、自封、自奉、自负、自负盈亏、自甘堕落、自高自大、自告奋勇、自割、自个儿、自耕农、自供、自豪、自后、自毁、自毁、自激、自己、自己个儿、自己人、自给、自给自足、自家、自家人、自荐、自交、自矜、自禁、自尽、自刭、自净、自救、自疚、自咎、自居、自觉、自觉性,自我意识性、自决、自绝、自掘坟墓、自控、自苦、自夸、自郐以下、自愧不如、自来、自来红、自来水、自理、自力、自力更生、自立、自恋、自量、自料、自流、自流井、自留、自留畜、自留地、自律、自卖自夸、自满、自明、自鸣得意、自命、自命不凡、自欺欺人、自弃、自洽、自谦、自遣、自谴、自强不息、自轻自贱、自取灭亡、自取其咎、自然、自然地理学、自然对数、自然而然、自然科学、自燃、自认、自如、自若、自杀、自伤、自上而下、自身、自生自灭、自食其果、自食其力、自食其言、自始至终、自适、自视、自恃、自是、自首、自赎、自说自话、自述、自私、自讼、自诉、自讨苦吃、自投罗网、自外、自为、自卫、自慰、自刎、自问、自我、自习、自下而上、自相残杀、自相矛盾、自小,自小儿、自新、自信、自行、自行车、自省、自修、自诩、自序、自炫、自旋、自选、自寻、自言自语、自养、自以为然、自以为是、自缢、自营、自用、自由、自由下落、自由主义、自娱、自愈、自圆其说、自愿、自怨自艾、自在、自赞、自责、自找、自知、自知之明、自治、自治区、自治县、自治州、自制力、自重、自主、自主权、自助、自助餐、自专、自传、自转、自装、自足、自罪、自尊、自作多情、自作自受、自尊心
矢的拼音:shǐ(ㄕˇ)
⒈ 箭:流矢。弓矢。有的(dì )放矢。矢镞。
⒉ 誓:矢志不渝(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⒊ 正直:矢言(正直的言论)。
⒋ 陈列:“公矢鱼于棠”。
⒌ 施布:“矢其文德”。
⒍ 古代投壶(一种娱乐活动)用的筹。
⒎ 古同“屎”,粪便。
矢字UNICODE编码U+77E2,10进制: 30690,UTF-32: 000077E2,UTF-8: E7 9F A2。
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矢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笶
arrow、swear
象形
arrow, dart; vow, swear
详细解释◎ 矢的拼音: shǐ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镝括羽之形。本义:箭)
(2) 同本义。以竹为箭,以木为矢 [arrow]
矢又谓之箭。——《释名》
矢,弓弩矢也。——《说文》
掌六弓、四弩、八矢法。——《周礼·司弓矢》
矢,箭也。——《广雅》
嗑得金矢,解得黄矢。——《易·噬》
疾如锥矢。——《战国策·齐策》
侍投则拥矢。——《礼记·少仪》
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矢以柘若棘。——《大戴礼记·投壶》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汉· 贾谊《过秦论》
入于太亩,还矢先王。——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飞矢;矢石(箭和礧石。古代守城的武器);矢人(造箭的工匠);矢如雨下(箭像雨一样射来。极言其多);矢房(箭袋);矢书(战争中用箭射至敌方的文字);矢干(箭杆);矢锋(箭的尖端);矢镝;矢镞(箭头);矢刃(箭和刀。泛指兵器)
(4) 古代投壶用的筹码 [counter]
主人奉矢。——《礼记·投壶》
(5) 又如:矢跃(谓投壶时筹从壶中跳了出来。亦泛指投壶活动)
(6) 几何学名词。弧弦之半径 [diameter]
值弧与弦之半曰矢。——清· 戴震《句股割圜记上》
(7) 通“屎”。人或动物排出的粪便 [excrement]
杀而埋之马矢之中。——《左传·文公十八年》
以筐盛矢。——《庄子·人间世》
是人也,所谓以孤父之戈钃牛矢也。——《荀子·荣辱》
顷之,三遗矢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毛泽东《送瘟神》
◎ 矢的拼音: shǐ
〈词性:动〉
(1) 通“誓”。发誓 [swear]
永矢弗谖。——《诗·卫风·考槃》
夫子矢之曰……《论语·雍也》
遗风令歌,永矢不愃。——《汉·平舆令薛君碑》
(2) 又如:矢孤介(誓守清高不随世俗的品格);矢素志(立誓实现自己的夙愿);矢慎矢勤(立誓谨慎和勤勉);矢棋(棋艺高明的人);矢日(指着太阳发誓);矢心不二(立誓无二心);矢死(誓死);矢志不渝(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矢盟(立誓);矢誓(立誓;盟誓);矢忠
(3) 通“施”。施行 [carry out]
矢其文德,洽此四国。——《诗·大雅·江汉》
书曰:公矢鱼于棠。——《左传·隐公五年》
(4) 又如:矢谋(施行计谋)
(5) 陈述 [state]
皋陶矢厥谟。——《书·大禹谟》
(6) 又如:矢心(陈示衷心)
(7) 陈列 [display]
公矢鱼于棠。——《春秋·隐公五年》
◎ 矢的拼音: shǐ
〈词性:形〉
(1) 直;正直,端正 [right]
矢,直也。——《广雅》
其直如矢。——《诗·小雅·小东》
捍矢言而不纳。——潘岳《西征赋》
(2) 又如:矢节(正直守节);矢夫(正直之臣);矢言(正直之言;直言,直说)
矢不虚发、矢尽兵穷、矢口、矢量、矢死不二、矢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