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戒奢宁俭的意思

jièshēnìngjiǎn

戒奢宁俭



拼音jiè shē nìng jiǎn

注音ㄐ一ㄝˋ ㄕㄜ ㄋ一ㄥˋ ㄐ一ㄢˇ

解释戒:戒除;奢:奢侈;宁:宁可,宁愿;俭:节俭。宁愿节俭,也要戒除奢侈。

出处《论语·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感情戒奢宁俭是中性词。

繁体戒奢寍儉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è   注音  ㄐ一ㄝˋ   
部首  戈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AAK  仓颉  IT  郑码  HME  四角  53400  结构  右上包围电码  2054  区位  2968  统一码  6212  笔顺  一一ノ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戒的拼音:jiè(ㄐ一ㄝˋ)  

⒈ 防备:戒心。戒备。戒严。戒骄戒躁。

⒉ 革除不良嗜好:戒除。戒烟。

⒊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戒刀。戒尺。斋戒。

⒋ 准备:戒途。戒装。

⒌ 古同“界”,界限。

统一码

戒字UNICODE编码U+6212,10进制: 25106,UTF-32: 00006212,UTF-8: E6 88 92。

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bstain from

造字法

会意:从戈、从廾

English

warn, caution, admoni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戒的拼音: jiè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2) 同本义 [guard against]

戒,警也。——《说文》

岂不日戒。——《诗·小雅·采薇》

以三年之戒。——《礼记·曾子问》

基浇能戒之。——《左传·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国语·吴语》

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戒慎(戒备谨慎);戒书(用来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将破晓);戒守(警戒守卫);戒命(禁止某些行为的命令);戒戢(警介禁止);戒诗(自我警戒的诗)

(4) 通“诫”。告诫 [warn]

主人戒宾。——《仪礼·士冠礼》

三保戒团众。——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戒勉(告诫勉励);戒约(告诫约束);戒谕(告诫;训导);戒朝(告诫无将明)

(6) 留神,当心 [be careful;caution]。如:戒口(慎言);戒火(慎于用火);戒谨;戒慎

(7) 预备;准备 [be ready]

既种既戒。——《诗·小雅·大田》

(8) 又如:戒装(准备行装);戒辖(准备车辆)

(9) 登程,出发 [start]。如:戒行(登程,出发上路);戒途(出发,准备上路);戒程(登程,出发上路);戒道(登程,出发上路)

(10) 戒除 [abstrain from;give up;stop]

戒奢以俭。——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1) 又如:戒杀(戒除杀生);戒脱(戒掉);戒绝;戒诗(戒除做诗);戒烟;戒酒

(12) 告请;约请 [invite]。如:戒期(定期);戒速(谓事先告知,再届时邀请);戒食(约期共食;招宴)

(13) 斋戒 [fast]

圣人以此斋戒。——《易·系辞》

戒及宿之曰。——《周礼·太史》

七曰戒。——《礼记·礼器》

词性变化

戒的拼音: jiè  

〈词性:名〉

(1) 警戒之事 [warning]

君子有三戒。——《论语》

(2) 戒指的简称 [ring]。如:钻戒(镶钻石的戒指)

(3) 佛教的教规惩戒。梵语Sila的意译。指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防非止恶的规范 [Buddhist monastic discipline]。如:戒定慧(佛教用语。指持戒、禅定和智慧,为佛家三无漏说);戒体(佛教用语。受戒的比丘内有防非止恶的自治力,而且始终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净)

(4) 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 [style]。如:戒书(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5) 通“界”。界限,分界 [border;limit]

星茀于河戒。——《史记·天官书》

江河为南北两戒。——《新唐书·天文志》

常用词组

戒备、戒尺、戒饬、戒除、戒刀、戒忌、戒骄戒躁、戒酒、戒绝、戒律、戒慎、戒坛、戒条、戒心、戒严、戒严令、戒指

  拼音  shē   注音  ㄕㄜ   
简体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大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DFTJ  仓颉  KJKA  郑码  GDBM  四角  40604  结构  上下电码  1158  区位  4161  统一码  5962  笔顺  一ノ丶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奢的拼音:shē(ㄕㄜ)  

⒈ 用钱没有节制,过分享受:奢侈。奢靡。穷奢极欲。

⒉ 过分的:奢盼。奢求。奢望。

⒊ 夸张:奢言。

统一码

奢字UNICODE编码U+5962,10进制: 22882,UTF-32: 00005962,UTF-8: E5 A5 A2。

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奢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奓㚛

汉英互译

excessive、extravagan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大、者声

English

extravagant, wasteful; exagger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奢的拼音: shá  

〈词性:名〉

(1) 姓

明代有奢崇明

(2) 另见 shē  

基本词义

奢的拼音: shē  

〈词性:形〉

(1) (形声。从大,者声。本义: 奢侈,不节俭)

(2) 同本义 [luxurious;extravagant]

奢,张也。——《说文》。徐灏曰:“奢者侈靡放纵之义。故曰‘张’,言其张大也。”

奢言淫乐而显侈靡。——司马相如《子虚赋》

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

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韩非子·十过》

反俭曰奢,言夸大于人也。——《太平御览》引《说文》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唐· 杜牧《阿房宫赋》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奢尚(奢侈的风尚);奢欲(奢侈的欲望);奢绮(奢侈华丽);奢薄(风俗奢侈,人情,浇薄);奢阔(奢侈阔绰);奢愿(过分的愿望);奢溢(奢侈过制);奢僭(奢侈逾礼);奢佚(骄奢放纵)

(4) 过分 [excessive]

欲起一台,以为奢费而不作。——《潜夫论·俘侈》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唐·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5) 出色;美好 [fine]

玉面添娇舞态奢。——唐· 刘禹锡《和乐天柘枝》

(6) 又如:奢遮煞(好到顶点;充其量)

词性变化

奢的拼音: shē  

〈词性:动〉

(1) 夸张,夸大 [exaggerate;magnify]

光夫人 显改 光生的时所造茔制,而更奢大之。——《汉书·宣帝纪》

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陆机《文赋》

(2) 胜过 [surpass]

彼肆人之男女,丽美奢乎许史。——《文选·张衡·西京赋》

(3) 另见 shá  

常用词组

奢侈、奢侈品、奢华、奢丽、奢靡、奢盼、奢求、奢望

  拼音  níng nìng zhù   
注音  ㄋ一ㄥˊ ㄋ一ㄥˋ ㄓㄨˋ   繁体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PSJ  仓颉  JMN  郑码  WDAI  四角  30201  结构  上下电码  1337  区位  3694  统一码  5B81  笔顺  丶丶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宁(寧)的拼音:níng(ㄋ一ㄥˊ)  

⒈ 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

⒉ 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

⒊ 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

⒋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

⒌ 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其他字义

宁(寧)的拼音:nìng(ㄋ一ㄥˋ)  

⒈ 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

⒉ 岂,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⒊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宁唯是。

⒋ 姓。

其他字义

宁的拼音:zhù(ㄓㄨˋ)  

⒈ 贮藏;积聚。同“贮”。

⒉ 久立。同“伫”。

⒊ 大门与屏风之间。

统一码

宁字UNICODE编码U+5B81,10进制: 23425,UTF-32: 00005B81,UTF-8: E5 AE 81。

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佇寧貯甯寍寕寜寗㝕

汉英互译

peaceful、rather、tranquil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calm, peaceful, serene; health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宁的拼音:

寍、寧 níng  

〈词性:形〉

(1) (本作“寍”。从宀( mián  ),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后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本读 zhù  ,是“贮”的本字。本义:安宁,平安)

(2) 同本义 [peaceful]

寍,安也。——《说文》。经传皆以寧为之。

三日康寧。——《书·洪范》

惟若寧侯。——《考工记·梓人》

归寧乃邦。——《仪礼·觐礼》

身欲寧。——《礼记·月令》

鸡狗不得宁。——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宁汝于斯。——清· 袁枚《祭妹文》

幸宁心哉。——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3) 又如:心神不宁;宁吉(安宁吉祥);宁息(安宁平静);宁和(安宁和平);宁泰(安宁太平);宁康(安宁康乐)

(4) 安定 [stable]。如:宁一(安定统一);宁止(安乐);宁平(安定太平);宁昌(安定昌盛);宁居(安居);宁殷(安定富庶);宁晷(安定的时刻)

(5) 平静;宁静 [quiet]

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西游记》

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三国演义》

(6) 又如:宁贴(妥贴,妥当);宁晏(平静;安定);宁俗(使民风宁静和睦);宁极(宁静至极之性);宁息(安宁;平静)

词性变化

宁的拼音:

níng  

〈词性:动〉

(1) 已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也泛指省亲 [visit one’s own parents]

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2) 又如:宁省(探望年长的亲属);宁亲(省亲);宁觐(返里省亲)

(3) 使安定 [stablize]。如:宁人(安定民众);宁内(安定国内);宁民(安民,使人民安定);宁神(安定其心神);宁家(使家庭安定);宁乱(平息灾祸战乱);宁亲(使父母安宁);宁边(使边境安定)

(4) 守父母之丧 [mourn]

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汉书·哀帝纪》

(5) 又如:宁丧还家;宁告(古代官吏告假奔丧);宁考(亡父)

(6) 安心 [settle down]。如:宁奈(忍耐);宁耐(忍耐);宁心(安心;耐心);宁候(安心等待);宁业(安心从事其所为之业);宁意(使之安心)

(7) 返回,回 [go back]

干连的人,尽数保放呆家。——《水浒传》

(8) 如:宁家(回家)

宁的拼音:

níng  

〈词性:名〉

(1) 南京的别称 [another name for Nanjing]。如:沪宁线

(2)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 [the short for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如:陕甘宁边区

(3) 姓

有宁越、 徐尚、 苏秦、 杜赫之属为之谋。—— 汉· 贾谊《过秦论》

(4) 另见 nìng  

常用词组

宁靖、宁静、宁谧、宁日、宁帖、宁馨儿

基本词义

宁的拼音:

寕、寜、甯 nìng  

<连>

(1) 宁可;宁愿 [rather;would rather]

宁,愿词也。——《说文》

宁适不来。——《诗·小雅·伐木》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宁赴常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不逊也宁固。——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宁斩吾头。——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宁请汝先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宁个(宁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词性变化

宁的拼音:

nìng  

〈词性:副〉

(1) 岂;难道 [could there be]

子宁不来。——《诗·郑风·子衿》

(2) 又

子宁不嗣音。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宁不哀哉。——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宁止不避。——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宁知此为归骨所。——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宁渠(难道;如何);事之可怪,宁有逾此

宁的拼音:

寧、甯 nìng  

〈词性:名〉

(1) 姓

(2) 另见 níng  

常用词组

宁可、宁肯、宁缺毋滥、宁死不屈、宁愿

基本词义

宁的拼音: zhù  

〈词性:动〉

(1) 贮藏;积聚。本作“宁”。后作“贮” [store]

宁,办积物也。象形。——《说文》。按,与貯略同。

惠风伫芳于阳林,醴泉涌溜于阴渠。——《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唐· 李善注:“‘伫’与‘宁’同。”

(2) 久立。后作“佇、竚”,简化为“伫” [stand for a long while]

天子当宁而立。——《礼记·曲礼》

位宁有官司之典。——《国语·楚语》

以人君门外有正朝,视朝则于此宁立故耳。——江永《乡党图考》

(3) 又如:宁僚(同朝任职的官僚)

词性变化

宁的拼音: zhù  

〈词性:名〉

(1) 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 [space between the throne screen and door]

门屏之间谓之宁。——《尔雅》。李注:“正门内两塾间。” 孙注:“门内屏外君视朝所宁立处也。”

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礼记》

(2) 又如:宁位(帝王视朝时所居之位)

(3) 另见 níng;nìng  

  拼音  jiǎn   注音  ㄐ一ㄢˇ   繁体    
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WWGI  五笔98  WWGG  仓颉  OOMM  郑码  NOBV  四角  28219  结构  左右电码  0313  区位  2883  统一码  4FED  笔顺  ノ丨ノ丶一丶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俭(儉)的拼音:jiǎn(ㄐ一ㄢˇ)  

⒈ 节省,不浪费:俭省。俭朴。勤俭。克勤克俭。

⒉ 贫乏,歉收:俭月。俭岁。俭腹(腹中空虚,喻知识贫乏)。

统一码

俭字UNICODE编码U+4FED,10进制: 20461,UTF-32: 00004FED,UTF-8: E4 BF AD。

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俭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儉倹

汉英互译

frugal、thrift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亻、佥声

English

temperate, frugal, economic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俭的拼音:

jiǎn  

〈词性:形〉

(1) (形声。从人,佥( qiān  )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2) 同本义 [be cautious about;keep watch over]

俭,约也。——《说文》

君子以俭德避难。——《易·否象传》

俭德之共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恭俭下人。——司马迁《报任安书》

(3) 又如:俭貌(态度谦逊);俭退(俭约谦让);俭然(自谦的样子)

(4) 节俭,节省 [thrifty;frugal;economical]

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难二》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国语·鲁语上》

俭素为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以俭为美。

以俭相诟病。

由俭入奢易。

(5) 又如:俭克(勤俭而能克制);俭礼(俭约的礼仪);俭德(俭约的品德);俭戚(俭约而悲伤)

(6) 贫乏;贫苦 [poor]

时岁荒民俭。——《后汉书》

(7) 又如: 俭贫(贫乏);俭乏(贫乏,生活困难);俭腹(腹中空虚。喻指知识贫乏)

(8) 歉收 [bad-harvest]

丰则籴,俭则粜。——房玄龄《晋书》

荆扬稻收俭薄。——《后汉书·陈忠传》

(9) 又如:俭年(歉收的年景);俭时(歉收的时日);俭岁(荒年;歉收的年岁)

(10) 薄;少 [thin]

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礼记》

(11) 又如:俭率(俭薄);俭葬(薄葬);俭薄(犹言微薄)

(12) 通“险”。险要 [strategicauy located and difficult of access]

俗险而百姓不一。——《荀子·富国》

惠而不俭,直而不径。——《大戴礼·曾子立事篇》

不兴险行以徼幸。——《大戴礼·曾子本孝篇》

常用词组

俭腹、俭朴、俭省、俭约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