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é yuán dù pèi
注音ㄐ一ㄝˊ ㄩㄢˊ ㄉㄨˋ ㄆㄟˋ
解释犹拦驾。语本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出处语出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例子以凡干圣人之所议,望先生无截辕杜辔之虞。发函一披,则万国幸甚。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截辕杜辔是中性词。
繁体巀轅杜轡
动物生肖牛,虎,蛇
截的拼音:jié(ㄐ一ㄝˊ)
⒈ 割断,弄断:截断。截开。截取。截面。
⒉ 量词,段:一截儿木头。
⒊ 阻拦:截住他。截留。截击。截获。
⒋ 到一定期限停止:截止。
截字UNICODE编码U+622A,10进制: 25130,UTF-32: 0000622A,UTF-8: E6 88 AA。
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擮
cut
形声:从戈、雀声
cut off, stop, obstruct, intersect
详细解释◎ 截的拼音:
巀 jié
〈词性:动〉
(1) (形声。从戈,雀声。本义:断绝,切断)
(2) 同本义 [cut;sever]
巀,断也。——《说文》
截彼淮浦,王师之所。——《诗·大雅·常武》。笺:“就王师而断之。”
海外有截。——《诗·商颂·长发》。笺:“截,整齐也。”疏:“截者,斩断之义,故为齐也。”
不如截而行。——《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截。”
截胫剖心。——《晋书·石季龙截记》
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世说新语·方正》
截趾适屦。——《后汉书·荀爽传》
(3) 又如:截头(尽头);截替(取代);截齐(齐截);截发留宾(截发剉荐。指竭尽全力招待客人)
(4) 拦阻;阻挡 [bar;block;stop]
截春山以北。——《穆天子传》。注:“犹阻也。”
径截辎重。——李华《吊古战场文》
(5) 又如:截没(截留吞没);截阻(拦阻);截途(当道,拦路);截杀(拦住攻杀);截拿(截拦捉拿);截拔(截留调拔);截战(拦住厮杀)
(6) 直渡;跨越 [ferry]
(7) 购买 [buy]
怕无布绢,将现钱去长街上铺内截。——元· 宫天挺《范张鸣黍》
(8) 了结 [close;end]
钱给了不要紧,该多少我明儿还你就截了。——清· 刘鹗《老残游记》
(9) 又如:截了(结了);截日(即日)
(10) 斩齐;整齐 [neat]。如:截齐(形容非常整齐);截头(齐头);截截(整齐的样子)
◎ 截的拼音: jié
〈词性:量〉
指物体截断后的片断、部分 [piece; part; slice]。如:半截砖;一截木头;上半截
截道、截断、截夺、截获、截击、截流、截留、截面、截取、截然、截瘫、截尾、截肢、截止、截止时间、截爪、截至、截住
辕(轅)的拼音:yuán(ㄩㄢˊ)
⒈ 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辕马。车辕。驾辕。南辕北辙。
⒉ 旧时指军营、官署的外门,借指衙署:辕门。行(xíng )辕。
辕字UNICODE编码U+8F95,10进制: 36757,UTF-32: 00008F95,UTF-8: E8 BE 95。
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辕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轅
thill
形声:从车、袁声
axle; magistrate's office; surname
详细解释◎ 辕的拼音:
轅 yuán
〈词性:名〉
(1) (形声。从车,袁声。本义:车辕子,车前驾牲口的直木)
(2) 同本义 [shafts of a cart]
辕,辀也。——《说文》。按,大车、柏车、羊车皆左右两木,曰辕,其形直。一牛在辕间;田车、兵车、乘车皆居中。一木穹隆而上,曰辀,其形曲。
今夫大车之辕挚,其登又难,既克其登,其覆车也必易。——《考工记·辀人》
凡为辕,三其轮崇。——《周礼·考工记·车人》
令尹南辕返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3) 又如:辕轭(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车子)辕缚(指辂木。因其缚于辕上,故名)
(4) 古代帝王外出止宿时,于险阻处置车为屏藩,又仰两车使辕对峙如门,称辕门 [outer gate(of a commander's or emperor's temporary residence)formed by two carriages]
置旃以为辕门。——《谷梁传·昭公八年》
设车宫辕门。——《周礼》
(5) 又如:辕垣(官署)
(6) 后指军营之门或行馆,即长官战场司令部或官方的衙署 [office of magistrate]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三国演义》
城中有何新闻?抚军在辕否?——沈浮《浮生六记》
(7) 又如:辕门抄(清朝督抚官署抄寄属下州、府、县的公文或情报。后改为木板印刷)
(8) 车 [cart]。如:辕下(车下);辕辙(车迹);辕议(车夫的议论。泛指街谈巷议)
(9) 犁辕 [shaft of a plough]。如:辕长(犁辕的长度)
(10) 古地名 [Yuan village]。在今山东省禹城县境内
(11) 姓 [surname]。春秋陈有辕涛涂
辕骡、辕马、辕门
杜的拼音:dù(ㄉㄨˋ)
⒈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
⒉ 阻塞(sè ),堵塞(sè ):杜绝。杜塞(sè )。杜门谢客,防微杜渐。
⒊ 〔杜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
⒋ 姓:杜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杜字UNICODE编码U+675C,10进制: 26460,UTF-32: 0000675C,UTF-8: E6 9D 9C。
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杜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prevent、shut out、stop
形声:从木、土声
stop, prevent; restrict; surname
详细解释◎ 杜的拼音: dù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土声。本义:杜梨,棠梨,一种木本植物)
(2) 同本义 [birch-leaf pear]
杜,甘棠也。——《说文》。按:“牡曰棠,牝曰杜。”
杜树大者插五枝。——《齐民要术》
(3) 姓
◎ 杜的拼音: dù
〈词性:动〉
(1) 堵塞 [stop]
杜,塞也。——《小尔雅·广诂》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大司马》。注:“杜塞使不得与邻国交通。”
(2) 又如:杜耳恶闻(塞住耳朵不愿听);杜隔(阻塞隔离);杜闭(堵塞,关闭);杜禁(堵塞)
(3) 关门,封闭 [close]。
杜乃护王。——《书·费誓》。注:“闭也。”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强公室,杜私门。——《史记·李斯列传》
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汉书·王陵传》。 颜师古注:杜,塞也,闭塞其门也。
塞隘杜津。——《汉书·叙传》
(4) 又如:杜口(闭口不说);杜门却扫(关闭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杜门晦(屏)迹(关闭大门,隐匿自己的踪迹)
(5) 杜绝,制止 [break off]。如:杜心(绝望);杜谏(谏止;制止);杜弊(杜绝作弊);杜弃(拒绝,屏弃);杜遏(禁绝,阻止)
(6) 冲击 [impact]
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满则后推前,地下则平行,地高即控,杜曲则捣毁,杜曲激则跃。——《管子·度地》
(7) 拒绝[refuse]。如:杜黜(排斥,黜退)
杜弊清源、杜甫、杜甫草堂、杜渐防萌、杜渐防微、杜鹃、杜鹃啼血、杜绝、杜康、杜口裹足、杜口结舌、杜门、杜门不出、杜门谢客、杜牧、杜塞、杜宇、杜仲、杜撰
辔(轡)的拼音:pèi(ㄆㄟˋ)
⒈ 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辔头。鞍辔。按辔徐行。
辔字UNICODE编码U+8F94,10进制: 36756,UTF-32: 00008F94,UTF-8: E8 BE 94。
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辔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轡㘘
bridle
会意
bridle of horse, reins
详细解释◎ 辔的拼音:
轡 pèi
〈词性:名〉
(1) (会意。从丝,从軎。从丝,与绳索有关。軎: wèi ,套在车轴末端的金属制圆筒状物,上有穿口,用以纳辖。本义: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2) 同本义 [reins]
辔,马縻也。——《说文》
执辔如组。——《诗·邶风·简兮》
执策分辔。——《礼记·曲礼》。疏:“御马索也。”
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
或揽辔寒帷。——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辔勒(控制马的缰绳和口勒);辔衔(马缰绳和马嚼子);辔策(御马的缰绳和马鞭);辔靷(御马的缰绳和引车前行的皮带)
(4) 借指马 [horse]。如:辔兜(马的头盔)
(5) 牵;驾驭 [lead]。如:辔马(牵马;驭马)
(6) 喻法令 [law]。从辔(遵循法令)
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