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捷足先登的意思

jiéxiāndēng

捷足先登



拼音jié zú xiān dēng

注音ㄐ一ㄝˊ ㄗㄨˊ ㄒ一ㄢ ㄉㄥ

解释登:方言“得来”的合音。脚步快的先得到。比喻行动敏捷的人优先达到目的。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例子所谓秦人失鹿,捷足先登。(清 叶稚斐《吉庆图传奇 会赴》)

正音“足”,不能读作“zhú”。

辨析见“捷足先得”。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雷厉风行的人。

谜语赛跑冠军;爬山比赛第一名

感情捷足先登是中性词。

近义捷足先得

反义姗姗来迟

英语victory to the swift footed

俄语забежáть вперёд

日语早いもの勝(が)ち

德语als Schnellfüβiger zuerst das Ziel erreichen

造句l'avantage reste au mieux doué(pied léger atteint le sommet le premier)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é   注音  ㄐ一ㄝ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GVH  仓颉  QJLO  郑码  DAXI  四角  55081  结构  左右电码  2212  区位  2961  统一码  6377  笔顺  一丨一一フ一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捷的拼音:jié(ㄐ一ㄝˊ)  

⒈ 战胜:捷音。报捷。捷报。

⒉ 战胜所获:献捷。

⒊ 快,迅速:捷速。捷径(敏捷机巧)。快捷。敏捷。捷足先登。

统一码

捷字UNICODE编码U+6377,10进制: 25463,UTF-32: 00006377,UTF-8: E6 8D B7。

捷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捷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㨗㨩疌插掶

汉英互译

nimble、prompt、triumph、victory

造字法

形声:从扌、声

English

win, victory, triump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捷的拼音: jié  

〈词性:名〉

(1) (形声。从手,疌( jié  )声。本义:战利品)

(2) 同本义 [spoils of war;war trophies]

捷,猎也。军获得也。——《说文》

军得曰捷。——《谷梁传》

六月,齐侯来献 戎捷。——《春秋·庄公三十一年》

(3) 胜利 [victory]

一月三捷。——《诗·小雅·采薇》

(4) 又如:大捷;祝捷大会;首战告捷;捷书;捷书(报告战胜的文书)

(5) 成功 [success]

捷,吾以女为夫人。——《左传·庄公八年》

事若不捷。——《国语·吴语》

词性变化

捷的拼音: jié  

〈词性:形〉

(1) 敏捷;迅速 [quickly]

捷,疾也。——《小尔雅》

夫唯捷径以窘步。——《楚辞·离骚》。注:“疾也。”

则事业捷成。——《荀子·君子》

吴起之智可谓捷矣。——《吕氏春秋·贵卒》

趫捷之徒。——张衡《西京赋》

征夫捷捷。——《诗·大雅·烝民》

搏捷矢。——《庄子·徐无鬼》

得之捷乎?——《列子·汤问》

捷慑逐物。——《后汉书·赵壹传》

捷敏辩给。——《韩非子》

(2) 又如:捷给(言辞敏捷,应对不穷);捷才(才思敏捷的人);捷绸(捷快而稠密);捷巧(敏捷巧妙)

捷的拼音: jié  

〈词性:动〉

(1) 旁出,斜出,抄行近道 [take a bee-line]

待我,不如捷之速也。——《左传·成公二十六年》

不如捷而行也。——《国语·晋语》。注:“旁出为捷。”

(2) 赶上 [overtake;catch sb. up]

岂驾鹅之能捷。——《汉书·扬雄传》

常用词组

捷报、捷报频传、捷径、捷速、捷音、捷足先登

  拼音    注音  ㄗㄨˊ   
部首  足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KHU  仓颉  RYO  郑码  JI  四角  60801  结构  上下电码  6398  区位  5567  统一码  8DB3  笔顺  丨フ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足的拼音:zú(ㄗㄨˊ)  

⒈ 脚: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足迹。足球。足坛。失足。高足(敬辞,称别人的学生)。举足轻重。画蛇添足。

⒉ 器物下部的支撑部分:鼎足。碗足。

⒊ 充分,够量:足月。足见。足智多谋。

⒋ 完全:足以。足色。

⒌ 值得,够得上: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⒍ 增益:以昼足夜。

统一码

足字UNICODE编码U+8DB3,10进制: 36275,UTF-32: 00008DB3,UTF-8: E8 B6 B3。

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mple、as mush as、full、leg、sufficient、foot

造字法

会意:从口、从止

English

foot; attain, satisfy, en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足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foot]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leg]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词性变化

足的拼音:   

〈词性:形〉

(1) 充实;完备;足够 [enough;complete;ample]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pure]。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prosperous]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足的拼音:   

〈词性:动〉

(1) 使满足 [satisfy]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stop]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complete]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足的拼音:   

〈词性:副〉

(1) 值得 [be worth]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常用词组

足尺、足赤、足够、足迹、足见、足金、足力、足球、足色、足岁、足坛、足下、足兴、足以、足月、足智多谋、足足

  拼音  xiān   注音  ㄒ一ㄢ   
部首  儿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TFQB  仓颉  HGHU  郑码  MBRD  四角  24212  结构  上下电码  0341  区位  4740  统一码  5148  笔顺  ノ一丨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先的拼音:xiān(ㄒ一ㄢ)  

⒈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先前。先期。原先。先驱。先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先觉(jué  )。先见之明。先发制人。

⒉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先人。先世(祖先)。先民。

⒊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先祖。先父。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先烈。先贤。

⒋ 姓。

统一码

先字UNICODE编码U+5148,10进制: 20808,UTF-32: 00005148,UTF-8: E5 85 88。

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先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ancestor、before、deceased、earlier、in advanc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止、从人

English

first, former, previou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先的拼音: xiān  

〈词性:动〉

(1)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2) 同本义 [advance]

先,前进也。——《说文》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九歌·国殇》

恐为操所先。——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争着赶到别人前头)

(4) 尊崇;重视 [attach importance to]

安宁则长庠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史记·本准书》

(5) 又如:先本(重视根本)

(6) 首创;开始 [initiate;begin]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庄子·刻意》

(7) 又如:先志(先立志向);先事(先行其事)

词性变化

先的拼音: xiān  

〈词性:名〉

(1) 当初;先前 [first]

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象先了。——《红楼梦》

(2) 又如:先起头(从前);先来(先前,原来);先日(从前;日前)

(3) 先世;祖先 [ancestry;ancestors]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报任安书》

行莫丑于辱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思厥先祖父。——宋· 苏洵《六国论》

先典攸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先西域人。——明、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先茔在杭(先茔:祖先的坟墓。杭:浙江省杭州市)。——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先陇(祖坟);先陵(帝王祖先的坟墓);先铭(先人的墓志铭)

(5) 前导;前驱 [forerunner;pioneer]

以为民先(先,先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韩非子·五蠹》

行为士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先引(前导);先师(前辈老师);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7) 姓

先的拼音: xiān  

〈词性:形〉

(1) 前,时间或次序在前 [earlier;before]

以先国家之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先相继。——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固先乎吾。——唐· 韩愈《师说》

先天下之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古时的;先前的,先代的 [old;ancient]

[季春之月]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礼记·月令》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战国策·齐策》

(3) 又如:先帝(远古帝王);先王(指上古贤明君王)

(4) 首要,根本 [chief;fundamental]

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庄子·天道》。成玄英疏:“先,本也。”

(5) 又如:先天(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先务(首要的事务)

(6) 上 [super]

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唐· 韩愈《和侯协律咏笋》

(7) 又如:先后(高下,优劣)

(8) 已故的。称呼死者的敬词 [the deceased]

先大母婢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9) 又如:先朝顾命(先帝临终托付);先府君(尊称亡父)

先的拼音: xiān  

〈词性:副〉

指事情、行为发生在前 [earlier;before]

树下先有落叶。——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几欲先走。——《秋声诗自序》

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为坎以先登。——《资治通鉴·唐纪》

常用词组

先辈、先妣、先鞭、先不先、先慈、先达、先大母、先导、先帝遗诏、先睹为快、先发制人、先锋、先父、先公、先汉、先河、先后、先皇、先机、先见、先进、先觉、先君、先君子、先礼后兵、先例、先烈、先令、先露、先买、先民、先母、先期、先前、先遣、先秦、先驱、先热、先人、先人后己、先入为主、先声、先声夺人、先生、先世、先是、先室、先手、先天、先天不足、先天之精、先头、先王、先贤、先小人后君子、先行、先行词,先行句、先行官、先行者、先兄、先严、先引、先斩后奏、先兆、先哲、先知、先知先觉、先祖

  拼音  dēng   注音  ㄉㄥ   
部首  癶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WGKU  仓颉  NOMRT  郑码  XSJU  四角  12108  结构  上下电码  4098  区位  2139  统一码  767B  笔顺  フ丶ノノ丶一丨フ一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登的拼音:dēng(ㄉㄥ)  

⒈ 上,升:登山。登车。登门。登天。登台。登场(chǎng   )。登高。登攀。登临。登科。登程。登堂入室。

⒉ 踩,践踏,脚向下用力:登踏。踢登。

⒊ 记载:登记。登报。登载。

⒋ 谷物成熟:登岁(丰年)。五谷丰登。

⒌ 立刻:登时。“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⒍ 进:登崇(进用推崇)。

⒎ 方言,穿:登上靴子。

统一码

登字UNICODE编码U+767B,10进制: 30331,UTF-32: 0000767B,UTF-8: E7 99 BB。

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僜蹬

汉英互译

ascend、mount、publish、record、step on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rise, mount, board, climb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登的拼音: dēng  

〈词性:动〉

(1) (象形。本义:上车)

(2) 同本义 [get on a car]

登,上车也。——《说文》

登,陞也。——《尔雅》

登车则有光矣。——《礼记·玉藻》

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3) 升,上,从下而上 [ascend;mount;scale]

登席不由前。——《礼记·玉藻》。注:“升也。”

欲释阶而登天兮。——《楚辞·惜诵》。注:“上也。”

诞上登于岸。——《诗·大雅·皇矣》

登斯楼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捷足先登;登宝(登基;帝王即位);登筵(登上筵席);登平(上升);登仙(声名直上或升迁高官)

(5) 进献 [offer]

农乃登黍。——《吕氏春秋》

(6) 又如:登隆(进上隆贵的);登仪(进献礼物);登闲(进入马厩);登荐(进献)

(7) 增加 [add]

皆登一焉。——《左传·昭公三年》。注:“加也。”

(8) 又如:登降(增减);登损(增减);登曜(增添光彩)

(9) 成熟;丰收 [rippen]

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孟子·滕文公》

风雨时节,五谷登熟。——《淮南子·览冥》

禾稼登熟。——《越绝书·纪吴王占梦》

(10) 又如:登年(丰年);登秋(秋收);登衍(丰收);五谷丰登

(11) 登记;记载 [enter;record;register]

掌登万民之数。——《周礼·秋官·司民》

(12) 又如:登下(登记与削除);登纪(登记)

(13) 登天,指死 [die]。如:登仙(人死亡的婉辞;成仙人);登真(成仙。称人死亡的婉辞)

(14) 成,引申为定 [become;success]

登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登其夫家之众寡。——《周礼·遂人》

年谷不登。——《礼记·曲礼》

蚕事既登。——《礼记·月令》

不登于器。——《左传·隐公五年》

且不登叛人也。——《左传·襄公元年》

(15) 加封,升任 [confer (a title)]。如:登建(进立,升封);登轴(进任要职)

(16) 进用;选拔 [promote]。如:登用(进用);登臣(进用官吏);登拔(选拔)

(17) 谓科举考试中选 [enroll]

登博学弘词科。——欧阳修《新唐书》

(18) 又如:登龙(登龙门。比喻科举中试);登科发甲(考中进士为“登科”。发甲同登科);登乡荐(考取乡试)

(19) 超过 [surpass]。如:登三(功德登于三王之上)

(20) 踩;踏 [step on;tread]。如:登在窗台上擦玻璃;登锋履刃(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21) 蹲;呆 [squat on the heels]

荆公见屋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毛纸,走去登东。——《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22) 又如:登东(解手。东:东圊,厕所);登坑(蹲茅坑)

(23) 穿 [put on;wear]

(宝玉)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红楼梦》

(24) 又如:登云履(法师做法术时穿的鞋);登上鞋

(25) 上路,登程 [set out;start off on a journey]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词性变化

登的拼音: dēng  

〈词性:名〉

(1) 古代祭器名 [sacrificial vessel]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诗·大雅·生民》

(2) 又如:登豆(泛指祭器和食器)

登的拼音: dēng  

〈词性:形〉

(1) 高 [high]

不哀年之不登。——《国语·晋语》。注:“高也。”

涉三皇之登闳。——《汉书·扬雄传》

(2) 又如:登闳(高远,高大)

登的拼音: dēng  

〈词性:副〉

(1) 即刻 [at once]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登时(马上;立刻);登场(当场);登答(立刻答复)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