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计伐称勋的意思

chēngxūn

计伐称勋



拼音jì fá chēng xūn

注音ㄐ一ˋ ㄈㄚˊ ㄔㄥ ㄒㄨㄣ

解释谓计算、称扬自己的功勋。伐,功勋。

出处宋·叶适《故朝散大夫周先生墓志铭》:“不以为高,所求者仁;异彼区区,计伐称勋。”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计伐称勋是中性词。

繁体計伐稱勛

近义计功程劳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ㄐ一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YFH  仓颉  IVJ  郑码  SED  四角  34700  结构  左右电码  6060  区位  2838  统一码  8BA1  笔顺  丶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计(計)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核算:计时。计量(liàng   )。计日程功。

⒉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计。湿度计。

⒊ 主意,策略:计策。计谋。

⒋ 谋划,打算:计划。计议。

⒌ 姓。

统一码

计字UNICODE编码U+8BA1,10进制: 35745,UTF-32: 00008BA1,UTF-8: E8 AE A1。

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idea、plan、calculate、count、meter、stratagem

造字法

会意:从讠、从十

English

plan, plot; strategem; sche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计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言,从十。“言”有数( shǔ  )的意思;“十”是整数,表示事物成一个数目。数数字,所以有计算的意思。本义:算账;总计;计算)

(2) 同本义 [count;compute;calculate]

計,会算也。——《说文》

计数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少也,谓之计数。——《管子·七发》

学书计。——《礼记·内则》

命农计耦耕事。——《礼记·月令》

计亿事。——《国语·郑语》。注:“算也。”

计日而待。——诸葛亮《出师表》

计日以还。——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而计其长。——明· 魏学洢《核舟记》

蹄躈各千计。——《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计会(计算账目;秋后算账;谋划,部署);计口(按人口计算);计度(安排生活用度);算计(估计)

(4) 计较;关心于 [be concerned about]

以六计弊群吏之治。——《周礼·太宰》

主逼畏不敢计。——《资治通鉴》

(5) 又如:计惜(计较与吝惜);计争(计较争执);计功谋利(计较功名,谋求私利);不计报酬

(6) 商议;谋划 [discuss;scheme]

计,谋也。——《广雅》

以能遂疑计恶。——《国语·吴语》。注:“虑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非计久长。

长安君计短。

计之曰。——唐· 柳宗元《三戒》

(7) 又如:计不得售;计处(考虑;谋划);计画(计虑;谋划);计开(列写出来);计事(商议大事);计奏(商议后奏请);计办(商议办理);商计

(8) 考察;审核 [inspect;check;examine and verify]

料敌计险。——《孙子兵法·威王问》

(9) 又如:计勘(审核勘验);计制(审核规格)

词性变化

计的拼音:

  

〈词性:名〉

(1) 算法;算术 [algorithm;arithmetic]。如:计历(算历)

(2) 计簿 [account book]。如:计筹(计簿。记载户口、垦田、钱粮出入之数的簿册)

(3) 呈送计簿的官吏 [official for escorting account books]。如:计节(计吏所持的符节);计车(计吏所乘的车)

(4) 计策;计谋 [plan;stratagem]

计者,事之本也。——《战国策·秦策》

计者,所以定事也。——《韩非子·存韩》

吾计已决。——汉· 刘向《列女传》

计无所出。——晋· 干宝《搜神记》

何以为计。——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计疏(计谋疏失);计智(智谋);缓兵之计;失计;巧计;空城计;苦肉计

(6) 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的仪表 [gage;meter]。如:静电计;体温计;温度计;安培计

(7) 生计,谋生手段 [livelihood]。如:家计

(8) 经济力量;经济开支 [economy]。如:国计民生

(9) 姓

常用词组

计策、计程车、计酬、计出万全、计分、计功受赏、计功行赏、计划、计划、计划经济、计划生育、计件、计较、计量、计谋、计穷力屈、计穷势蹙、计穷途拙、计日程功、计日而待、计日奏功、计入、计上心来、计时、计数、计谋、计算、计算尺、计算机、计议

  拼音    注音  ㄈㄚˊ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86  WAT  五笔98  WAY  仓颉  OI  郑码  NHM  四角  23250  结构  左右电码  0127  区位  2305  统一码  4F10  笔顺  ノ丨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伐的拼音:fá(ㄈㄚˊ)  

⒈ 砍:伐树。砍伐。

⒉ 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诛笔伐。

⒊ 自夸:伐善(夸自己的好处)。伐智。不矜不伐。

统一码

伐字UNICODE编码U+4F10,10进制: 20240,UTF-32: 00004F10,UTF-8: E4 BC 90。

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傠瞂

汉英互译

cut down、strike

造字法

会意:从亻、从戈

English

cut down, subjugate, atta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伐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2) 同本义 [kill]

伐,击也。——《说文》

伐,杀也。——《广雅》

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宋· 苏辙《太白山祈雨词》

(3) 又如:伐祭(砍头祭天);伐杀(杀戮)

(4) 砍伐 [hack;fell;cut down]

伐竹取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卖炭翁》

(5) 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烧炭);伐薪(砍柴)

(6) 讨伐,进攻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attack]

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其后秦伐 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季氏将伐 颛臾。——《论语·季氏》

(7) 又如:口诛笔伐;伐叛(讨伐叛逆);伐罪吊民(讨伐有罪的君主,抚慰受难的百姓)

(8) 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brag about]

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不伐己功,不矜己能。——《史记·淮阴侯列传》

(9) 又如:伐智(夸耀自己的才智);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伐功矜能(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伐德(自夸其德)

(10) 败坏,损伤 [damage]

重被猛术。国本必伐。——宋· 秦观《治势下》

(11) 又如:伐性(危害身心);伐命(残害性命);伐生(残害生命)

(12) 打破、挫败 [defeat;frustrate;baffle]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孙子·谋攻》

(13) 敲击 [knock]

征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14) 又如:伐鼓(敲鼓);伐梆(敲打梆子)

(15) 引申为开凿 [dig]

乃伐山石,刻之日月。——唐· 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

(16) 批评,责备 [criticize;blame]

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礼。—— 王充《论衡·问孔》

(17) 又如:口诛笔伐

词性变化

伐的拼音:   

〈词性:名〉

(1) 通“阀”。功劳,功业 [merit]

晋侯使 却至献 楚捷于 周,与 单襄公语,骤称其伐。——《左传·成公十六年》。 杜预注:伐,功也。

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汉书·车千秋传》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史记·项羽本纪》

北救赵而西却 秦,此五霸之伐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2) 如:伐阅(功绩和资历)

(3) 畎上高土 [ridge soil]

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周礼》

常用词组

伐柯、伐木、伐檀、伐罪

  拼音  chēng chèn chèng   
注音  ㄔㄥ ㄔㄣˋ ㄔㄥˋ   繁体    
部首  禾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TQIY  仓颉  HDNF  郑码  MFRK  四角  27992  结构  左右电码  4468  区位  1938  统一码  79F0  笔顺  ノ一丨ノ丶ノ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称(稱)的拼音:chēng(ㄔㄥ)  

⒈ 量轻重:称量(liáng   )。

⒉ 叫,叫做:自称。称呼。称帝。称臣。称兄道弟。

⒊ 名号:名称。简称。称号。称谓。职称。

⒋ 说:声称。称快。称病。称便。

⒌ 赞扬:称道。称许。称颂。称赞。

⒍ 举:称兵。称觞祝寿。

其他字义

称(稱)的拼音:chèn(ㄔㄣˋ)  

⒈ 适合:称心。称职。相称。匀称。对称。

其他字义

称(稱)的拼音:chèng(ㄔㄥˋ)  

⒈ 同“秤”。

统一码

称字UNICODE编码U+79F0,10进制: 31216,UTF-32: 000079F0,UTF-8: E7 A7 B0。

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稱爯偁穪

汉英互译

call、name、say、weigh up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call; name, brand; address; s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èn  

〈词性:动〉

(1) 符合,相当 [fit;match;suit]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宋· 王安石《伤仲永》

薄罚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韩非子·王蠹》

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对称;相称;称合(相当);称任(称职,犹胜任);称位(与职位相符)

(3) 另见 chēng;chèng  

常用词组

称身、称体裁衣、称心、称心如意、称愿、称职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ēng  

〈词性:动〉

(1) (形声。从禾,爯( chēng  )声。( chèng  )本义:称量物体轻重的器具。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秤”。又指称量)

(2) 测定重量[weigh]

苦称量之不审兮。——《楚辞·惜誓》。注:“称所以知轻重。”

(3) 又如:称物(衡量物之多少,轻重);称亭(称量平正);称验(过称检验)。泛指衡量、揣度。又如:称体裁衣(比喻按照实际来办理);称斤约两(比喻权衡得失);称功(衡量功劳,与功绩相比)

(4) 叫做;称呼;号称;把…说成 [call]

称帝而治。——《战国策·秦策》

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清· 侯方域《马伶传》

(5) 又如:自称;通称;称名(称呼名字);称作(叫做);统称(总起来叫);称讳(称呼名字);称孤(称王,称帝)

(6) 述说;声称 [say]

旄期称道不乱者。——《礼记·射义》

知其不足称也。——《国语·晋语》

手把文书口称敕。——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项燕。——《史记·陈涉世家》

(7) 又如:口称(口头上说);宣称(声称)

(8) 举起 [raise]

称彼兕觥。——《诗·豳风·七月》

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书·收誓》

元祀惟称。——张衡《东京赋》。注:“皆训举也。”

(9) 又如:称觥(举杯祝酒);称觞(举杯敬酒)

(10) 称赞,赞扬 [praise]

禹称善人,不善人远。——《左传·宣公十六年》

使人高贤称誉己者,心之力也。——《淮南子·人间》

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汉书·刘向传》

将军向宠…晓畅军事,尝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出师表》

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11) 又如:称扬(称赞,赞许);称赏不已(连连称赞);称奖(称赞夸奖)

(12) 举事,领兵造反 [start an uprising]

敢行称乱。——《书·汤誓》

而称兵以害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不可以称兵。——《吕氏春秋·孟春》

(13) 又如:称乱(举兵作乱)

(14) 举荐[recommend]

繁称文辞,天下不治。——《战国策·秦策》

(15) 又如:称贤(举用贤能);称荐(举荐)

词性变化

称的拼音:

chēng  

〈词性:名〉

(1) 称呼。称谓 [title]。如:尊称;敬称;谦称;卑称;爱称;美称;昵称

(2) 名称 [name]。如:俗称;别称;统称;简称;职称;美称

(3) 另见 chèn;chèng  (秤)

常用词组

称霸、称便、称兵、称病、称臣、称贷、称道、称帝、称孤道寡、称号、称呼、称快、称量、称赏、称述、称颂、称叹、称王称霸、称为、称谓、称贤荐能、称羡、称谢、称兄道弟、称雄、称许、称引、称誉、称赞

基本词义

称的拼音:

chèng  

〈词性:名〉

(1)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steelyard]

称,铨也。——《说文》

角斗称。——《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

(2) 又如:过称(用秤量)

(3) 另见 chèn,chēng  

  拼音  xūn   注音  ㄒㄨㄣ   繁体    
部首  力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KMLN  五笔98  KMET  仓颉  ROKS  郑码  JLYM  四角  64827  结构  左右电码  8113  区位  4911  统一码  52CB  笔顺  丨フ一丨フノ丶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勋(勛)的拼音:xūn(ㄒㄨㄣ)  

⒈ 特殊功劳:勋章。勋业(功勋和事业,如“不朽的勋勋”)。功勋。

统一码

勋字UNICODE编码U+52CB,10进制: 21195,UTF-32: 000052CB,UTF-8: E5 8B 8B。

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勋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勛勲勳

汉英互译

merit、meritorious service

造字法

原为形声

English

meritorious deed; merits; ran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勋的拼音:

勛、勲 xūn  

〈词性:名〉

(1) (形声。小篆字作“勲”,从力,熏声。古文从力,员声。本义:特别大的功劳)

(2) 同本义 [exploit;meritorious service]

勲,能成王功也。从力,熏声,古文員声。——《说文》

勲,功也。——《尔雅》

王功曰勲。——《周礼·司勲》

圣有谟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勋功有章。——《尹宙碑》

追思嘉勋,实不可忘。——《三国志·郭嘉传》

策勋十二转。——《乐府诗集·木兰诗》

勋重于当世。——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勲。——《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3) 又如:勋胤(功勋的后代);勋垂竹帛(功勋载入史册,流传后世);勋力(功劳);勋旧(有功勋的故旧大臣)

(4) 奖章 [medal]。如:授勋

(5) 勋官 [nobility]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汉书·百官公卿表序》

(6) 又如:勋卫(侍卫的官);勋要(达贵显要);勋附(帝王家族及近臣)

(7) 姓

常用词组

勋带、勋绩、勋爵、勋劳、勋章

计伐称勋: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