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击鼓鸣金的意思

míngjīn

击鼓鸣金



拼音jī gǔ míng jīn

注音ㄐ一 ㄍㄨˇ ㄇ一ㄥˊ ㄐ一ㄣ

解释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例子击鼓鸣金的做法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不用了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古代军事。

谜语出兵收队

感情击鼓鸣金是中性词。

繁体撃皷鳴金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ㄐ一   繁体    
部首  凵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FMK  五笔98  GBK  仓颉  QU  郑码  BIZI  四角  50772  结构  单一电码  2345  区位  2787  统一码  51FB  笔顺  一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击(擊)的拼音:jī(ㄐ一)  

⒈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击打。击鼓。击中(zhòng  )。击破。击毙。击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击。

⒉ 攻打:击败。击毁。打击。声东击西。

⒊ 碰,接触:撞击。目击。肩摩毂(  )击(亦作“摩肩击毂”)。

统一码

击字UNICODE编码U+51FB,10进制: 20987,UTF-32: 000051FB,UTF-8: E5 87 BB。

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擊撃

汉英互译

attack、beat、bump into、hit、strike out、thrash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trike, hit, beat; attack, figh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击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毄(   )声。本义:敲击,敲打)

(2) 同本义 [beat;hit;strike]

欲以击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肯击缻。

留击柝者。——《资治通鉴·唐纪》

使击柝如故。

援玉 枹兮击鸣鼓。——《楚辞·九歌·国殇》

(3) 又如:击壤(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率力于我何有哉?后因以比喻太平盛世);击节(打拍子);击鞠(击皮球)

(4) 攻击;攻打 [assault;attack]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击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击排(攻击排斥);击排冒没(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击床(击杀于床上)

(6) 碰撞;接触 [come in contact with;bump into]

齐吴傍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7) 又如:击毂摩肩(车碰轮,人摩肩。比喻拥挤,热闹);击冲(撞击);撞击(运动体与别的物体猛然碰上)

(8) 杀;搏杀 [kill;slaughter]

入水击蛟。——《世说新语·自新》

数击杀响马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奋椎左右击。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9) 如:击斩(斩杀);击鲜(宰杀活的牲畜禽鱼,充作美食)

常用词组

击败、击毙、击穿、击打、击打、击发、击鼓、击毁、击剑、击溃、击落、击破、击伤、击水、击铁、击退、击玉敲金、击掌、击针、击中

  拼音    注音  ㄍㄨˇ   
部首  鼓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FKUC  仓颉  GTJE  郑码  BJEX  四角  44147  结构  左右电码  7849  区位  2536  统一码  9F13  笔顺  一丨一丨フ一丶ノ一一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鼓的拼音:gǔ(ㄍㄨˇ)  

⒈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yuè  )。鼓角(jiǎo  )。大鼓。

⒉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⒊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⒋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⒌ 高起,凸出:鼓包。鼓胀。

⒍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统一码

鼓字UNICODE编码U+9F13,10进制: 40723,UTF-32: 00009F13,UTF-8: E9 BC 93。

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鼓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皷鼔

汉英互译

beat、drum、kettle、tambour

相关字词

饱、瘪、泄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drum; beat, top, stri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鼓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   ),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2) 同本义 [drum]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3)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打击乐器);鼓鞞(乐器,分大鼓和小鼓,进军时以励战士);鼓吏(掌鼓的官吏);鼓床(鼓架,鼓座)

(4) 鼓面

鼓长八尺,鼓四尺,中围加三分之一。——《周礼》

(5) 形状、作用、声音像鼓的东西。如:石鼓;耳鼓;蛙鼓

(6) 指鼓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钟磬被敲击之处 [stricken point]

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周礼》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四鼓,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8) 古国名。春秋时鼓国,在今河北省晋县,白狄的一支,为晋国所灭 [Gu state]

(9) 古代量器名。四钧为石,四石为鼓 [Gu, a kind of measure]

献米者操量鼓。——《礼记》

词性变化

鼓的拼音:   

〈词性:动〉

(1) 击鼓进攻 [drum]

鼓,击鼓也。——《说文》

公将鼓之。——《左传·庄公十年》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2) 又如:鼓行(古代作战时,击鼓进兵,鸣钲则止,故称行进为鼓行);鼓险(乘敌军陷入险地时,击鼓攻击)

(3) 泛指敲击, 弹奏 [beat;strike;sound]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上》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又如:鼓腹讴歌(拍着肚皮唱歌。表示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鼓腹含哺(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安乐生活);鼓缶(击缶)

(5) 打开,开启 [open]。如:鼓箧(打开书箱。后用以指勤学);鼓翼(振翼而飞)

(6) 挥动 [brandish]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如:鼓刀(挥动屠刀,杀牲割肉)

(8) 摇动 [row]。如:鼓棹(摇动船桨);鼓楫(即鼓棹)

(9) 煽动,鼓动 [agitate;arouse]。如:鼓令(鼓动,怂恿);鼓合(鼓动;挑动);鼓弄(鼓动;挑拨);鼓唇摇舌(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

(10) 激发 [rouse;pluck up]。如:鼓舞;鼓励

(11) 拍打;振动 [flap;shake]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12) 又如:鼓翼(振翅而飞);鼓掌

(13) 凸起,涨大 [bulge]。如:鼓腹(凸起肚子,后用以比喻饱食而闲暇无事);鼓颊(鼓起腮帮。形容忙着说话)

(14) 扇动 [fan]。如:鼓风

常用词组

鼓板、鼓吹、鼓槌、鼓捣、鼓点、鼓点子、鼓动、鼓风、鼓风机、鼓风炉、鼓鼓囊囊、鼓惑、鼓角、鼓劲、鼓揪、鼓励、鼓溜溜、鼓楼、鼓膜、鼓破众人捶、鼓气、鼓秋、鼓舌、鼓师、鼓室、鼓手、鼓书、鼓腾腾、鼓凸、鼓外圈、鼓舞、鼓乐、鼓噪、鼓掌、鼓胀、鼓胀胀、鼓铸

  拼音  míng   注音  ㄇ一ㄥˊ   繁体    
部首  鸟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KQYG  五笔98  KQGG  仓颉  RPYM  郑码  JRZ  四角  67027  结构  左右电码  7686  区位  3589  统一码  9E23  笔顺  丨フ一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鸣(鳴)的拼音:míng(ㄇ一ㄥˊ)  

⒈ 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⒉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⒊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⒋ 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统一码

鸣字UNICODE编码U+9E23,10进制: 40483,UTF-32: 00009E23,UTF-8: E9 B8 A3。

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ng、ring、sing、toll

English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鸣的拼音:

míng  

〈词性:动〉

(1)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 同本义 [chirp]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 泛指发声 [sound]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 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 震惊 [astonish]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 越甲鸣吾君。—— 唐· 王维《老将行》

(7) 申告 [redress]

重者鸣官究治。——明· 祁彪佳诗

(8) 言说;称说 [say]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9) 闻名,著称 [be well-known]

以其技鸣。——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10) 又如:以文鸣江东

(11) 〈词性:形〉 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bright]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常用词组

鸣鞭、鸣不平、鸣笛、鸣镝、鸣放、鸣凤、鸣鼓而攻之、鸣叫、鸣金、鸣锣开道、鸣禽、鸣声、鸣声上下、鸣谢、鸣冤

  拼音  jīn   注音  ㄐ一ㄣ   
部首  金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QQQ  仓颉  C  郑码  PA  四角  80109  结构  上下电码  6855  区位  2980  统一码  91D1  笔顺  ノ丶一一丨丶ノ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金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金。金子。金笔。

⒉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金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⒊ 钱:现金。基金。挥金如土。

⒋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金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金声(a.钲声;b.钟声)。金鼓(锣鼓)。

⒌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⒍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金兰(友情深)。金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金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金城汤池。

⒎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金鱼。金乌(太阳)。金龟。金丝猴。

⒏ 中国朝代名:金代。

⒐ 姓。

统一码

金字UNICODE编码U+91D1,10进制: 37329,UTF-32: 000091D1,UTF-8: E9 87 91。

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金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d、golden、aurum、yellow metal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ld; metals in general; mone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金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人(表示覆盖),从土,从二。从“土”,表示藏在地下;从“二”,表示藏在地下的矿物。本义:金属)

(2) 金属的通称或金属总名 [metal]

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埋不生衣,百錬不轻,从革不违,西方之行,生于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说文》

西南之美者,有华山之金石焉。——《尔雅·释地》

系于金柅。——《易·妒》

惟金三品。——《书·禹贡》。注:“铜三色也。”

项掣金锁。——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五金(指金、银、铜、铁、锡,泛指金属);白金(铂的通称;古代指银子);金背(镜子);金钥(门销或金属门环、门闩);金荷(金属制成的荷叶状独台);金铺(本指门上衔接门环部分的带有虎头等花纹的装饰物,亦指门环);金钟(金属酒杯)

(4) 金属的制品,可省称为金 [metal ware]

(5) 刀、剑、箭等兵器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 又如:金吾(手执的铜制仪仗棒);金革;金翅(兵舰名);金猊(用金属铸成狻猊状的香炉);金钩(刀名);金创,金伤(为兵器所创的伤痕)

(7) 刑具。如:金印(在流放犯人脸上刺的字)

(8) 印;虎符。如:金紫(秦·汉时丞相所用金印紫绶的简称);金爵(指金印紫绶的爵位);金虎符(古时发兵符信);金窠(金印。窠,指其空白处)

(9) 犁铧头

耜广五寸,二耜为耦。——《周礼》

(10) 钏、镯一类妆饰品

金银华美之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11) 又如:金步摇(女子的首饰名);金粉(妇女妆饰用的花钿和铅粉);金雀(妇女装饰用的头钗)

(12) 化学元素名。金子 [gold] 一种延性展性非常好的黄色三价和一价金属元素,产状主要为独立存在的自然金,但也存在于如针碲金银矿或叶碲矿等少数矿物中;大多数化学品对它不起作用,但遇到氯气和王水会受浸蚀;为增加硬度或改变颜色供商业上应用(如金币、首饰、金牙)而加入铜、银、锌、镉及其它金属熔成合金

得遗金。——《后汉书·列女传》

指金于野。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

(13) 又如:赤金(纯金);金篦儿(一种篦子状的金首饰);金钗客(妓女的讳称);金绳(古代封禅仪式中用的金线);金赀(金银财宝)

(14) 钱财;货币 [money]

金五百斤。——《战国策·齐策四》

所赐金帛。——汉· 刘向《列女传》

橐金数千。——清· 张廷玉《明史》

输不必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5) 又如:金粟(钱与米);金罚(以金钱赎罪的处罚法);金选(古代用来赎罪的罚金。也称“金铢”);金财(金钱财货)

(16) 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 [gong]。如:鸣金收兵;金声(钲声。代表止兵之意);金鼓(金钲和鼓);金钲(乐器名。镯铙之类)

(17) 铜 [copper]。如:金铎(古代军中所用的铜铃);金茎(铜柱。为擎承露盘之用);金壶(古时的计时器。即铜壶);金翟(铜铸的人像。同金狄,铜狄)

(18) 月 [moon]。如:金蟾(月的别名);金兔(月光);金波(形容月光浮动。也指月光)

(19) 太阳 [sun]。如:金锣(比喻太阳);金燧(古代利用日光取火的一种器具);金鸦(金乌。太阳)

(20) 水银 [mercury]。如:金泥(古代封禅之礼。以水银和金粉为泥,用来封玉牒);金丹(道士用金石炼制而成的药)

(21) 星名。金星的简称 [Venus]

金、水二星,行速而不经天。——《隋书·天文志》

(22) 朝代名 [Jin dynasty]。公元1115年—1234年,共历九帝,统治中国北部120年。由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创建,建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南),先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等地,后在蒙古和宋的联合进攻下灭亡

(23) 古州名 [Jin prefecture]。治所在今陕西省安康县

(24) 古代货币单位

请献十金。——《墨子·公输》

购子头千金。——晋· 干宝《搜神记》

易之以写金。——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25) 姓

词性变化

金的拼音: jīn  

〈词性:形〉

(1) 金黄色,亚麻色,尤用指头发 [golden]

浮光跃金。——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青项金翅。——《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金象(金色本相);金缕(金色丝线);金兽(门环上的金色衔环);金蚕(金色的蚕);金蛇(金色的小蛇);金蛾(金色的蛾形图案);金凤(金色的凤凰)

(3) 比喻尊重、贵重 [respectful;noble]。如:乌金墨玉;金榜留名;金诺(对他人守信不渝的美称);金言(珍贵、宝重的言辞;佛陀的教言为金言);金交(比喻友谊深厚)

(4) 比喻坚固;攻不破的或无懈可击的 [impregnable]。如:金阵(坚固的兵阵);金城;金汤;金堤(形容堤防的巩固)

(5) 比喻声音美妙 [shows voice is nice]

(6) 富贵 [rich and noble]。如:金宫(华美的宫室);金穴(极富贵的人家)

(7) 皇帝的,天子的 [imperial]。如:金貂(汉以后皇帝侍臣的冠饰);金箓(天帝的诏书)

常用词组

金榜、金榜题名、金笔、金币、金碧辉煌、金不换、金灿灿、金蝉脱壳、金城、金疮、金达莱、金殿、金饭碗、金风、金刚、金刚砂、金刚石、金刚钻、金戈铁马、金工、金瓜、金光灿烂、金龟子、金贵、金华、金黄、金婚、金匠、金交椅、金经、金科玉律、金口玉言、金库、金块珠砾、金矿、金兰、金莲、金镂鞍、金缕玉衣、金牛山遗址、金瓯无缺、金牌、金钱、金钱豹、金人、金融、金融寡头、金融机构、金融家、金融资本、金嗓子、金色、金沙江、金闪闪、金圣叹、金石、金石为开、金石之交、金属、金丝猴、金汤、金田起义、金条、金童玉女、金柝、金文、金屋藏娇、金无足赤、金溪、金星、金言、金钥匙、金银首饰、金银台、金鱼、金玉良言、金元、金圆券、金针、金针度人、金枝玉叶、金子、金字塔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