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寄迹山林的意思

shānlín

寄迹山林



拼音jì jì shān lín

注音ㄐ一ˋ ㄐ一ˋ ㄕㄢ ㄌ一ㄣˊ

解释隐居山林间,不过问世事。

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回:“虽欲寄迹林泉,不但不敢,亦且不忍。”

例子他自退出政界后,寄迹山林,专心写作。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隐居。

感情寄迹山林是中性词。

繁体寄跡山林

近义寄迹林泉

英语lodge in the mountains and wood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ㄐ一ˋ   
部首  宀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PDSK  仓颉  JKMR  郑码  WDAJ  四角  30621  结构  上下电码  1376  区位  2836  统一码  5BC4  笔顺  丶丶フ一ノ丶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寄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怀。寄意。

⒉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虫。

⒊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寄信。寄钱。

⒋ 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子。

统一码

寄字UNICODE编码U+5BC4,10进制: 23492,UTF-32: 00005BC4,UTF-8: E5 AF 84。

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depend on、entrust、mail、post、send

造字法

形声:从宀、奇声

English

send, transmit, mail; rely 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寄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宀( mián  ),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2) 同本义 [live away from home;visit]

寄,托也。——《说文》

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仪礼·丧服》传

可以寄百里之命。——《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 又如:寄籍(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寄庄(在外地买地设庄,收租)

(4) 委托,托付 [entrust]

令可以寄政。——《国语·齐语》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倚南窗以寄傲。——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寄命(委以重任;生命如寄旅,因此比喻短暂的生命);寄付(委托;托付);寄任(指所委托的重要责任;托付重任)

(6) 依赖;依附 [depend on]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白居易《有木诗》

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与兹乡。——黄景仁《洞庭行赠大归包川》

(7) 又如:寄命(寄身;托身);寄口(依靠别人生活)

(8) 寄放;寄存 [deposit]

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南史·江淹传》

(9) 又如:寄包(寄存行李;喻指寄宿);寄物(寄存的东西;寄托某件物品作为凭证)

(10) 寄托 [place (hope,etc.) on]

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

先王寄理于竹帛。——《韩非子·安危》

(11) 又如:寄怀(寄托情志;用真诚的心意待人);寄意(寄托情意)

(12) 托人递送 [transmit;send;post;mail]

女寄言于母。——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3) 又如:寄声(托人口头传达问候);寄外(妻子寄信或他物给丈夫);寄言(寄语、带信);寄奉(敬词。谓通过邮递奉呈)

词性变化

寄的拼音:   

〈词性:形〉

非亲生的——指亲属 [adopted]。如:寄儿;寄爹;寄娘;寄女;寄名(旧时迷信将儿童拜在他人名下做义子,叫寄名)

寄的拼音:   

〈词性:名〉

(1) 人物名 [name]

寄伪儿啼。(区寄假装像小孩子的啼哭。儿,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像小孩子似的。)——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翻译官。古代称翻译东方民族语言的官吏 [translator]。如:寄象(古代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寄鞮(古代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常用词组

寄辞、寄存、寄存处、寄存器、寄递、寄顿、寄发、寄放、寄怀、寄籍、寄迹、寄居、寄名、寄母、寄情、寄人篱下、寄生、寄生虫、寄生生活、寄食、寄售、寄宿、寄宿生、寄托、寄养、寄予、寄语、寄寓、寄主、寄住

  拼音    注音  ㄐ一ˋ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YOPI  仓颉  YYLC  郑码  SNOW  四角  30303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19  区位  2803  统一码  8FF9  笔顺  丶一ノ丨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迹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脚印:踪迹。足迹。血迹。笔迹。

⒉ 物体遗留下的印痕:印迹。

⒊ 前人遗留下的事物:古迹。实迹。

⒋ 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迹且至臣家”。

⒌ 据实迹考知:“迹汉功臣,亦皆割符世爵”。

统一码

迹字UNICODE编码U+8FF9,10进制: 36857,UTF-32: 00008FF9,UTF-8: E8 BF B9。

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蹟跡脔䢌䟱

汉英互译

mark、remains、ruins、trace、vestige

造字法

形声:从辶、亦声

English

traces, impressions, footprint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迹的拼音:

跡、蹟   

〈词性:名〉

(1) 同本义 [footmark]

赵主父令工施钩梯而缘 播吾(山名),刻疏人迹其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 又如:浪迹天涯;人迹(人的足迹);人迹罕至;迹蹈(重复走过的路);迹状(行迹);迹响(踪迹和声响)

(3) 留下的印子 [mark]

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痕迹;血迹;笔迹;墨迹

(5) 前人留下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 [remains]

故平公之迹不可明也。——《韩非子·难一》

(6) 又如:古迹;胜迹;古城墙的遗迹;史迹;迹相(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7) 通“绩”。功劳 [achievement;merit]

如是则其迹长矣。——《荀子·正名》

词性变化

迹的拼音:   

〈词性:动〉

(1) 追踪;追寻 [shadow]

逻者见之,知非其国人也,迹其所憩执之。——岳珂《桯史》

(2) 又如:迹察(寻迹察访);迹盗(跟踪查捕盗贼);迹访(寻访)

(3) 遵循 [follow]。如:迹附(追随)

常用词组

迹象

  拼音  shān   注音  ㄕㄢ   
部首  山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MMMM  仓颉  U  郑码  LL  四角  22770  结构  单一电码  1472  区位  4129  统一码  5C71  笔顺  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山的拼音:shān(ㄕㄢ)  

⒈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峦。山川。山路。山头。山明水秀。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⒉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⒊ 形容大声:山响。山呼万岁。

⒋ 姓。

统一码

山字UNICODE编码U+5C71,10进制: 23665,UTF-32: 00005C71,UTF-8: E5 B1 B1。

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hill、mountain、jebel

造字法

象形:像山峰绵延之形

English

mountain, hill, pea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anything in the shape of a mountain]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the Five mountains]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gable wall]。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storey of a bar]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hermitage]。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mound]。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a small bundle of straws,etc.,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如:蚕上山了

(13) 姓

词性变化

山的拼音: shān  

〈词性:形〉

(1) 大,巨大 [big]。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hoarse]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my rustic]。如:山妻(隐士之妻)

常用词组

山隘、山坳、山包、山胞、山崩地裂、山崩钟应、山不转路转、山茶、山产、山场、山川、山丛、山村、山道年、山地、山顶、山顶洞人、山东、山洞、山阿、山风、山峰、山腹、山旮旯儿、山冈、山高海深、山高皇帝远、山高水长、山高水低、山高水险、山歌、山根、山沟、山谷、山海关、山河、山洪、山回路转、山货、山脊、山涧、山脚、山径、山口、山岚、山梁、山林、山陵、山岭、山路、山麓、山峦、山脉、山毛榉、山峁、山帽云、山门、山盟海誓、山明水秀、山南海北、山坡、山墙、山清水秀、山穷水尽、山丘、山泉、山人、山水、山塘、山体、山头、山洼、山弯、山窝、山坞、山西、山系、山峡、山险、山乡、山响、山魈、山崖、山阳、山羊胡子、山肴、山摇地动、山药蛋、山野、山阴、山雨欲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山芋、山岳、山寨、山珍海味、山庄、山子、山陬海澨、山嘴

  拼音  lín   注音  ㄌ一ㄣ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SSY  仓颉  DD  郑码  FFVV  四角  44990  结构  左右电码  2651  区位  3354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木  统一码  6797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林的拼音:lín(ㄌ一ㄣˊ)  

⒈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泽;b.喻丛集的处所)。

⒉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林。艺林。碑林。儒林。

⒊ 姓。

统一码

林字UNICODE编码U+6797,10进制: 26519,UTF-32: 00006797,UTF-8: E6 9E 97。

林字由两个木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ircles、forest、woods、Lin

造字法

会意:从二木

English

forest, grove;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林的拼音: lín  

〈词性:名〉

(1)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2) 同本义 [forest;grove;woods]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 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3)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林中树木交错,形容众多)

(4) 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secluded place]

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5) 又如:林木(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林下人(退隐之人。林,指退隐之地);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6) 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circle]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林府(事物众多之处);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8) 郊外,野外 [surbur]。如:林坰(郊野。野外称林,林外称垌)

(9) 林业 [forestry]。如: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

(10) 姓

词性变化

林的拼音: lín  

〈词性:形〉

(1) 众多的样子 [various]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贞符》

(2) 又如:林戈(如林之多。极言其多);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常用词组

林薄、林逋、林产、林产品、林场、林丛、林带、林地、林霏开、林冠、林海、林壑、林觉民、林林、林林总总、林莽、林木、林农、林区、林涛、林网、林务员、林下、林业、林荫道、林语堂、林缘、林苑、林子

寄迹山林: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