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ìn bào zhū luàn
注音ㄐ一ㄣˋ ㄅㄠˋ ㄓㄨ ㄌㄨㄢˋ
解释禁除暴行,诛杀叛乱。
出处汉 贾谊《过秦论》:“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
例子于是乎立之君,付之以生杀之权,使之禁暴诛乱,抑顽恶而扶弱善也。明刘基《郁离子·蛇蝎》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打击犯罪。
感情禁暴诛乱是中性词。
繁体禁暴誅亂
近义禁暴静乱
动物生肖牛,虎,蛇
禁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受得住,耐久:禁受。禁得住。禁不起。弱不禁风。
⒉ 忍耐,制止:不禁笑起来。
禁的拼音:jìn(ㄐ一ㄣˋ)
⒈ 不许,制止:禁止。禁绝。禁书。禁令。禁赌。禁欲。禁锢。
⒉ 法律或习惯上制止的事:犯禁。违禁品。
⒊ 拘押:囚禁。监禁。禁闭。
⒋ 古代称帝王的地方:宫禁。禁苑。禁卫。禁军(古代指保卫京城或宫廷的军队)。
⒌ 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禁地。禁区。
⒍ 避忌:禁忌。
禁字UNICODE编码U+7981,10进制: 31105,UTF-32: 00007981,UTF-8: E7 A6 81。
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禁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ban、bear、imprison、prohibit、restain oneself、stand、taboo
形声:从示、林声
restrict, prohibit, forbid
详细解释◎ 禁的拼音: jīn
〈词性:动〉
(1) 胜任,承受得起 [bear; endure]
不能禁失吾之悲。——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禁久(经久,耐久);禁奈(禁得起,受得起);禁不过(禁不的,禁不起。承受不住,受不了);禁当(担当;承受);禁招(招架;忍受)
(3) 忍住 [restrain oneself; contain oneself (used in negative construction)]。如:不禁痛哭流涕;不禁失笑
(4) 折磨,使受苦 [torment]。如:禁虐(折磨受苦);禁害(损害;折磨)
◎ 禁的拼音: jīn
〈词性:名〉
(1) 腰带 [girdle]。如:禁节儿(筋节,关键)
(2) 另见 jìn
禁不起、禁不住、禁得起、禁得住、禁受
◎ 禁的拼音: jìn
〈词性:名〉
(1) (形声。从示,林声。本义:禁忌)
(2) 同本义 [taboo]
禁,吉凶之忌也。——《说文》
使帅其属而掌邦禁。——《周礼·秋官》。注:“禁所以防奸也。囿人掌囿游之游禁。”
入意而问禁。——《礼记·曲礼》
(3) 又如:禁条(即“禁忌”);禁肉(佛家禁忌肉食);禁忌日(元代制度,以每月初一、初八、十五日、二十三日为四斋日,禁止行刑和宰杀生物,又称“禁忌日”);禁果(犹太教、基督教故事中禁止亚当及其妻夏娃采食的果子)
(4) 监狱 [prison]。如:禁牌(出入监牢的凭证;对禁子的尊称);禁子(禁卒,狱座);禁内(牢内);禁囚(在押犯人)
(5) 帝王宫殿 [court]
天子所居曰禁中。禁中者,门户有禁,非待御者不得入,故曰禁中。——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6) 又如:禁内(宫内);禁外(宫外);禁宫(宫殿);禁闼(宫门。借指皇宫。闼:门);禁省(警卫森严的皇宫)
(7) 禁令;含有禁戒性的规条及法令 [prohibitations]
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8) 又如:开禁(解除禁令);犯禁(违犯禁令);禁典(指朝廷法令);禁罔(张布如网的禁令法律);禁法(禁令,禁条)
(9) 禁咒术 [sorcery]。如:禁架(方士禁呪的法术);禁术(禁架术;禁咒术);禁法(禁术);禁咒(禁祝。相传以真气、符咒等治病邪、克异物,禳灾害的一种法术)
(10) 古代北方少数名族曲名 [Jin-ancient musical piece]。如:禁怽(指古代少数名族的音乐);禁指(古琴的弹奏指法;小手指)
(11) 通“紟”。衣服的结带 [belt to fasten clothes]
其冠绝,其缨禁缓。——《荀子·非十二子》
◎ 禁的拼音: jìn
〈词性:动〉
(1) 禁止;制止 [prohibit]
禁,止也。——《广雅》
严刑重罚以禁之。——《韩非子·奸劫弑臣》
禁先其本者治。——《韩非子·心度》
吏奸而不知禁。——明· 刘基《卖柑者言》
禁人之窥伺者。——清· 黄宗羲《原君》
长号不自禁。——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严禁(严格禁止);查禁(检查禁止);禁治(制止;管住);禁锢善类(禁止正直的人做官与进行政治活动)
(3) 牵制;约束 [pin down]。如:禁步(缀在妇女裙子上的小铃,玎珰有声,以便使走路有节制);禁持(控制,撑持;摆布,纠缠;忍受,承受);禁住(约束住)
(4) 监禁;拘禁 [imprison]。如:囚禁(把人关在监狱里);禁勘(囚禁起来审问);禁锢(监禁);禁推(拘禁犯人并加以推究审问);禁执(拘捕囚禁)
(5) 阻止;限制 [hinder]。如:禁回(阻拦);禁鬼(防鬼);禁限(限制);禁耕(阻止农事);禁遏(禁阻;遏止)
(6) 施禁咒术 [use incantation]。如:禁魇(以禁咒术害人);禁气(以运气法施行禁术)
(7) 储藏 [store up]。如:禁文(秘藏的珍贵文籍);禁帑(指宫内仓库所藏财货);禁财(帝王宫中库藏的钱财);禁库(储藏禁用品的仓库)
◎ 禁的拼音: jìn
〈词性:形〉
(1) 秘密,隐密 [in secret]。如:禁方(秘密的药方);禁府(秘府);禁重(神秘重要)
(2) 御中的;属于帝王的 [imperial]。如:禁庭(朝廷);禁军(皇帝的亲兵);禁钱(皇帝所支用的钱);禁兵(帝王宫中御中的武器;禁兵)
(3) 另见 jīn
禁闭、禁地、禁锢、禁果、禁毁、禁火、禁忌、禁酒、禁绝、禁军、禁例、禁猎、禁令、禁律、禁脔、禁区、禁食、禁书、禁条、禁卫、禁物、禁压、禁押、禁烟、禁夜、禁渔、禁欲、禁运、禁止、禁制、禁子、禁卒、禁阻
暴的拼音:bào(ㄅㄠˋ)
⒈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暴动。暴力。暴涨。暴发。风暴。暴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⒉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暴躁。暴跳如雷。
⒊ 凶恶残酷的:凶暴。暴虐。暴君。暴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暴政。横征暴敛。
⒋ 横蹋,损害:自暴自弃。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⒌ 鼓起来,突出:暴起青筋。
⒍ 徒手搏击:暴虎冯(píng )河(喻有勇无谋)。
⒎ 〔暴露〕显露,如“暴暴无遗”。
⒏ 姓。
暴的拼音:pù(ㄆㄨˋ)
⒈ 同“曝1”。
暴字UNICODE编码U+66B4,10进制: 26292,UTF-32: 000066B4,UTF-8: E6 9A B4。
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暴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㫧㬥㬧曓虣曝
cruel、sudden and violent
会意
violent, brutal, tyrannical
详细解释◎ 暴的拼音: bào
〈词性:动〉
(1) 显露;暴露 [expose]
暴于南荣。——《史记·司马相如传》
今我使二国暴骨。——《左传·宣公十二年》
尸捐不收,骨暴不葬。——《论衡·祸虚》
其所摧败,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2) 又如:暴师(驻扎在野外的军队);暴骸(暴露尸骸);暴骨(暴露尸骨);暴尸(暴露尸骸)
(3) 糟蹋,损害 [spoil]
田不以礼,曰暴天物。——《礼记》
(4) 又如:自暴自弃;以众暴寡;暴殄轻生(肆意践踏,轻视生命);暴殄(残害自然)
(5) 欺凌 [bully and humiliate]
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庄子·盗跖》
(6) 又如:暴陵(欺压凌辱)
(7) 徒手搏[虎] [attack a tiger unarmed]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小雅》
◎ 暴的拼音: bào
〈词性:形〉
(1) 凶恶,残暴 [fierce and brutal]
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2) 又如:暴人(凶恶残暴的人);暴兵(暴虐的军士);暴敌(凶暴的敌人);暴豪(凶暴强横)
(3) 急骤;猛烈 [sudden and violent]
终风且暴。——《诗·邶风·终风》
飘风(暴风)暴雨为民害。——《管子·小问》
(4) 又如:暴雷;暴洪;暴暴(急速兴起的样子);暴水(洪水)
(5) 脾气过分急躁 [hot-tempered]
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虫暴怒。——《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脾气暴;粗暴(鲁莽;暴躁);暴气(暴躁的脾气);暴跳如雷
◎ 暴的拼音: bào
〈词性:副〉
(1) 突然;猝然 [suddenly]
今暴得大名,不祥。——《史记·项羽本纪》
矜(自负)壮士暴死。——唐· 柳宗元《敌戒》
屠暴起。——《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如:暴卒(突然死亡);暴忽(快速;飘忽);暴亡(突然死亡);暴崩(突然死亡);暴富(突然发财)
(3) 急剧地 [rapidly]
(4) 又如:暴跌;暴落;暴习(很快熟悉)
(5) 另见 pù
诛(誅)的拼音:zhū(ㄓㄨ)
⒈ 把罪人杀死:害民者诛。诛灭。诛锄。诛戮。伏诛。
⒉ 责罚:诛意(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讹定罪状)。口诛笔伐。
⒊ 责求:诛求无已(一味索取,没有止境)。
诛字UNICODE编码U+8BDB,10进制: 35803,UTF-32: 00008BDB,UTF-8: E8 AF 9B。
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诛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誅㦵
kill、put to death
形声:从讠、朱声
execute, kill, put to death; punish
详细解释◎ 诛的拼音:
誅 zhū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
(2) 同本义 [reproach]
诛,讨也。——《说文》
诛,代。诛犹责也。——《白虎通》
诛以驭其过。——《周礼·太宰》
诛求无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齿路马有诛。——《礼记·曲礼》。注:“罚也。”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理,曹其首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汉· 桓宽《盐铁论·本议》
(3) 又如:诛放(责斥其罪并予以放逐);诛远(斥退疏远);诛惩(声讨惩处);诛心(揭露、指责人的用心)
(4) 杀戮。夺去生命[kill]
立诛杀曹无伤。——《史记·项羽本纪》
(5) 又
诛有功之人。
不诛之则为乱。——《吕氏春秋·慎行论》
广德素闻 超在 鄯善诛灭虏使,大惶恐。——《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宋· 欧阳修《朋党论》
不当诛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诛论(以罪论死);诛流(杀戮和流放);诛害(杀害);诛赦(杀戮与赦免)
(7) 治罪,惩罚 [punish]
诛严不为戾。——《韩非子·五蠹》
(8) 又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
(9) 又
而诛罚不必其后也。
故卒不加诛。——汉· 刘向《列女传》
原情定过,赦事诛意。——《后汉书·霍胥传》
(10) 又如:诛意(惩罚、制裁其心意。指加罪于人,不论其事迹、行事,只寻究其动机或心意);诛恶(惩治作恶者);诛率(惩治首恶)
(11) 要求;索取 [ask for]
诛屡于徒人费,弗得。——《左传·庄公八年》
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资治通鉴》
诛求无时。——《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2) 又如:诛敛(搜刮财货,横征暴敛);诛求无厌(勒索、榨取没有满足的时候);诛攫(需索攫取)
(13) 讨伐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下无倍畔之心,下无诛伐之志。——汉· 贾谊《治安策》
(14) 又如:诛暴讨逆(讨伐凶恶叛逆的人);诛国(被讨伐的国家);诛讨(讨伐);诛叛(讨伐叛逆)
(15) 铲除 [eliminate;uproot]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屈原《卜居》
(16) 又如:诛茅(剪除茅草)
(17) 记述 [record and narrate]
吾以为古之善者则诛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
诛暴讨逆、诛除、诛锄、诛锄异己、诛尽杀绝、诛戮、诛灭、诛求、诛求无厌、诛求无已、诛杀、诛心之论
乱(亂)的拼音:luàn(ㄌㄨㄢˋ)
⒈ 没有秩序:乱套。紊乱。凌乱。
⒉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乱世。政乱。平乱。乱邦不居。
⒊ 混淆:乱伦。败常乱俗。
⒋ 任意随便:乱吃。乱跑。
⒌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乱。
⒍ 横渡:乱流。
⒎ 治理:乱臣。
⒏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乱曰。
乱字UNICODE编码U+4E71,10进制: 20081,UTF-32: 00004E71,UTF-8: E4 B9 B1。
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亂釠乿
in disorder、in confusion、chaos、promiscuity、random、turmoil
治
原为会意
confusion, state of chaos, revolt
详细解释◎ 乱的拼音:
亂 luàn
〈词性:动〉
(1)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2) 同本义 [put silk in order]
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3) 治理 [administer]
予有乱臣十人。——《论语》
(4) 又如:乱政(治理政务;干扰、败坏政治)
(5) 扰乱;打乱;使乱 [disturb; trouble]
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沽名乱政。——清· 张廷玉《明史》
与江水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6) 又如:乱行(打乱了的行列);乱目(扰乱视觉);乱神(扰乱心神)
(7) 淫乱,玩弄 [be sexually promiscuous with; dally with]
始乱之,终弃之。——元稹《会真记》
(8) 又如:乱失(淫乱放荡)
(9) 败坏;破坏 [ruin;corrupt;undermine]
坏法乱纪。——《礼记·礼运》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10) 又如:乱家(伦常败坏的家庭);乱俗(败坏风俗);乱纪(败坏法纪)
(11) 违反 [violate]。如:乱嗣(违反宗法社会谪长继承(制度))
(12) 混淆 [confuse]。如:乱实(混淆事实);乱名(混淆名称)
(13) 为丧事奔忙 [be busy rushing about]
他父亲死了,我在他家帮着乱了几日
(14) 烦乱 [be annoyed (vexed)]
当时曹操心乱,不能稳睡。——《三国演义》
(15) 又如:乱志(烦乱的心志)
(16) 横渡 [ferry across]
乱于河。——《书·禹贡》
(17) 昏乱;迷乱 [lose consciousness]
酒乱其神也。——《荀子》
(18) 又如:乱行(昏乱的行为);乱命(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乱性(迷乱心性);乱朝(昏乱的朝廷)
◎ 乱的拼音:
亂 luàn
〈词性:形〉
(1) 混乱;无秩序 [disorderly;in confusion;confused]
视其辙乱。——《左传·庄公十年》
人影散乱。——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群莺乱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又如:乱法(混乱的法令);乱纪(混乱的时代);乱哄(混乱;吵闹);乱松松(头发散乱蓬松的样子);乱人(违背正道或制造混乱的人)
(3) 混杂,杂 [mixed]
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韩非子》
(4) 又如:乱烘烘(纷杂混乱的样子);乱葬地(乱葬岗,乱葬埂。旧时埋葬无主尸体和死去的穷人的地方)
◎ 乱的拼音:
亂 luàn
〈词性:副〉
(1) 随意,随便;任意 [arbitrarily]
乱罚无罪,杀无辜。——《书·无逸》
(2) 又如:乱背弓空(意借债);乱开玩笑;乱吃;乱出主意;乱跑;乱说乱动
(3) 很,非常 [very]。如:乱有面子
◎ 乱的拼音:
亂 luàn
〈词性:名〉
(1) 叛乱;动乱;不安定 [an armed rebillion;unrest]
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禹以治, 桀以乱。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
吴民之乱。——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
大阉之乱。
桀纣暴乱。——《韩非子·五蠹》
乱者四应。——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避乱江东。——《资治通鉴》
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4) 又如:乱邦(动乱的国家);乱危(动乱;不安定);乱法(引起国家动乱);乱萌(动乱的苗头);乱言(作乱的话);乱逆(叛乱,叛逆);乱贼(叛乱);乱谋(叛乱的阴谋);乱党(旧时当政者对叛逆集团或其成员的称谓)
(5) 淫乱的事,男女胡乱的性交 [promiscuity]
欲与乱,以止其口。——《汉书·衡山王传》
(6) 又如:乱气(淫乱之气);乱族(家族内部的淫乱);乱孽(淫乱邪恶)
(7) 危害;祸乱 [calamity]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霍光传》
(8) 又如:乱首(祸乱的开端);乱根(祸乱的根源);乱萌(祸乱的苗子);乱祸(祸乱)
(9) 乐章的尾声叫做乱 [codo of movement]。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也叫乱
乱曰。——《楚辞·屈原·涉江》
乱兵、乱臣、乱臣贼子、乱打、乱点鸳鸯、乱放、乱飞、乱纷纷、乱坟岗、乱搞、乱哄哄、乱乎、乱交、乱砍、乱了套、乱伦、乱麻麻、乱民、乱蓬蓬、乱七八糟、乱人耳目、乱世、乱说、乱谈、乱弹琴、乱套、乱腾、乱腾腾、乱葬岗子、乱糟糟、乱真、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