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荆衡杞梓的意思

jīnghéng

荆衡杞梓



拼音jīng héng qǐ zǐ

注音ㄐ一ㄥ ㄏㄥˊ ㄑ一ˇ ㄗˇ

解释荆:荆山;衡:衡山;杞梓:两种好木材,比喻优秀的人才。比喻南方的优秀人才。

出处《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之秀实,驰英华于早年。”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荆衡杞梓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īng   注音  ㄐ一ㄥ   繁体    
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AGAJ  仓颉  TJLN  郑码  EAEK  四角  42400  结构  左右电码  5427  区位  3003  统一码  8346  笔顺  一丨丨一一ノ丨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荆的拼音:jīng(ㄐ一ㄥ)  

⒈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⒉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⒊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⒋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⒌ 姓。

统一码

荆字UNICODE编码U+8346,10进制: 33606,UTF-32: 00008346,UTF-8: E8 8D 86。

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荆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vitex

造字法

形声、从艹、刑声

English

thorns; brambles; my wife; ca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荆的拼音: jī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

(2) 灌木名。又名楚 [brambles]

荆,楚木也。——《说文》

以牡荆书幡。——《汉书·郊祀志》。注:“作幡柄也。”

白刑堪为履。——《广州记》

(3) 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枝条柔韧,可编筐篮;果实可入药。如:荆榛(有棘刺的灌木丛);荆钗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荆天棘地(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荆花(即紫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4) 荆条。古代用为刑杖 [twigs of the chaste tree]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荆子(荆条作的挞具);荆朴(鞭笞,杖击);荆门(柴门);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荆室(用荆条搭建的屋舍;借指穷苦人家);荆冠(用荆条编的帽子)

(6) 荆山的简称 [Jing mountain]

(7) 又如:荆玉(荆山之玉;喻美质贤才);荆山玉(荆山产的美玉。相传楚卞和得璞玉于荆山);荆襄(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

(8) 古国名 [Jing state]

荆之地。——《墨子·公输》

荆有云梦。

荆有长松。

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

(9) 又如:荆凡(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尸(春秋时楚军阵法名);荆王(楚王);荆巫(荆楚的巫祝);荆吴(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10)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 [Jing prefecture]

正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氏》

荆州之民附 操者。——《资治通鉴》

(11) 又如:荆州瘿(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荆南(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荆扬(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词性变化

荆的拼音: jīng  

〈词性:形〉

(1) 我的,属于我的 [my]——旧时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如:寒荆;老荆;荆人(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妻(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室(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

(2) 贫寒的 [poor]。如:荆柴

常用词组

荆国、荆棘、荆江、荆芥、荆轲、荆门、荆文王

  拼音  héng   注音  ㄏㄥˊ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86  TQDH  五笔98  TQDS  仓颉  HONKN  郑码  OIRG  四角  21221  结构  左中右电码  5899  区位  2666  统一码  8861  笔顺  ノノ丨ノフ丨フ一丨一一ノ丶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衡的拼音:héng(ㄏㄥˊ)  

⒈ 秤杆,泛指秤:衡器。衡镜(借指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衡鉴(衡镜)。

⒉ 称量:衡钧(借指执掌国政之权)。

⒊ 反复思索做出决定,比较评定:权衡。衡情度理。

⒋ 平,对等:平衡。均衡。

⒌ 指北斗星:衡汉(北斗星和银河)。

⒍ 古同“横”,纵横。

统一码

衡字UNICODE编码U+8861,10进制: 34913,UTF-32: 00008861,UTF-8: E8 A1 A1。

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衡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judge、weigh、weighing apparatus

造字法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

English

measure, weigh, judge, consid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衡的拼音: hé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角,从大,行声。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

(2) 同本义。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 [crossbar]

秋而载尝,夏而福衡。——《诗·鲁颂》。毛传:“福衡,设牛角以福之也。”

衡,牛触,横大木其角。——《说文》。徐锴注:“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之也。”

(3) 车辕前端的横木 [croobar]

加之以衡扼。——《庄子·马蹄》。释文:“衡,辕前横木缚轭者也。”

则见其倚于衡也。——《论语·卫灵公》。皇疏:“衡,车衡,轭也。”

枉玉衡于炎火兮。——《楚辞·刘向·九叹·远逝》

(4) 又如:衡辀(车辕与辕前横木);衡轸(辕前横木与车后横木);衡盖(车辕前端的横木和车上的伞盖。亦借指车)

(5) 架在屋梁上或门窗上的横木。即桁条或檩子 [ridgepole]。如: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房屋);衡门(以横木为门的简陋房屋,借指房屋建筑古朴典雅);衡梁(架屋的横梁。比喻重任);衡荜(横木编荜以为门户)

(6) 秤杆,秤 [the graduated arm of a steelyard weighing apparatus]

衡不同于轻重。——《韩非子·扬权》

(7) 又如:衡石(泛指称重量的器物);衡库(称与仓库);衡玑(即天平);衡鉴(衡器和镜子);衡权(称物之具)

(8) 衡阳的简称 [the Hengyang]。如:京广线衡广段

(9) 衡山的简称 [Hengshan Mountain]。此山系五岳之一,在今湖南省中东部

(10) 水名。衡水的省称 [the Hengshui River]

求思望襄澨,叹息对 衡渚。—— 刘义恭《艳歌行》

词性变化

衡的拼音: héng  

〈词性:动〉

(1) 称量 [weigh;measure]

衡,加重于其一旁,必捶。——《孟子·惠王上》

犹衡之于轻重也。——《礼记·经解》。注:“衡,称也。”

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庄子·胠箧》

(2) 衡量;评定 [judge;evaluate]

衡之于左右。——《淮南子·主述训》

(3) 又如:衡文(品评文章,指主持科举考试);衡定(评定);衡校(品评考核);衡鉴(品评,鉴别)

(4) 横亘,横贯 [lie across]。如:衡流(横穿水流);衡游(谓横渡)

(5) 违逆 [disobey]。如:衡命(违逆命令);衡道(违背道义)

(6) 铨选 [select]。如:衡才(铨选人才);衡尺(喻铨选人才的官职);衡铨(铨衡,铨选);衡综(谓考核铨选官吏)

衡的拼音: héng  

〈词性:形〉

(1) 横行;蛮横。通“横” [rude and unreasonable]。如:衡行(横行。不循正道而行);衡击(横行劫击。谓抢劫。衡,通“横”)

(2) 横。与“纵”相对 [traverse]

衡,横也。——《广雅》

衡门之下。——《诗·陈风·衡门》。传:“衡门,横木为门。”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倚一衡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如:衡陈(横向排列);横纵(纵横);衡缩(纵横)

(4) 平正 [fair]。如;衡言(平正之言);衡虚(平正而清虚);衡仪(公平的法则)

(5) 同“横”,梗塞、不顺 [block]

衡于虑。——《孟子·告子下》

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

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荀子·致仕》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汉· 贾谊《论积贮疏》

衡流而方羊。——《左传·哀公十七年》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礼记·檀弓上》

以能合从,又善连衡。——《荀子·赋》

非有分于纵横之党。——《韩非子·五蠹》

常用词组

衡量、衡门深巷、衡宇

  拼音    注音  ㄑ一ˇ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SNN  仓颉  DSU  郑码  FYY  四角  47917  结构  左右电码  2630  区位  7229  统一码  675E  笔顺  一丨ノ丶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杞的拼音:qǐ(ㄑ一ˇ)  

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杞人忧天(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简称“杞忧”)。

⒉ 姓。

统一码

杞字UNICODE编码U+675E,10进制: 26462,UTF-32: 0000675E,UTF-8: E6 9D 9E。

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杞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㠱梩檵

造字法

形声:从木、己声

English

willow; medlar tree; a small feudal state (Qi)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杞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己声。本义:木名,枸杞)

(2) 同本义。茄科,落叶小灌木。浆果卵圆形,红色。果实、根皮(地骨皮)可入药 [Chinese wolfberry]

杞,枸杞也。——《说文》

南山有杞。——《诗·小雅·南山有台》

我有圃生之杞乎。——《左传·昭公十二年》

千村万落生荆杞。——唐· 杜甫《兵车行》

(3) 又如:杞狗(谓枸杞所化之犬);杞楠(二木名。杞与楠,皆佳木)

(4) 古国名 [Qi state]。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445年为楚所灭

常用词组

杞人忧天

  拼音    注音  ㄗˇ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SUH  仓颉  DYTJ  郑码  FSE  四角  40941  结构  左右电码  2737  区位  7287  统一码  6893  笔顺  一丨ノ丶丶一丶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梓的拼音:zǐ(ㄗˇ)  

⒈ 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梓器(棺材)。梓宫(皇帝的棺材)。

⒉ 治木器:梓人(古代制造器具的木工)。梓匠。

⒊ 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木板:付梓(把稿件交付排印)。梓行(xíng   )。

⒋ 指故里:梓里。桑梓。

⒌ 姓。

统一码

梓字UNICODE编码U+6893,10进制: 26771,UTF-32: 00006893,UTF-8: E6 A2 93。

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梓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杍榟

汉英互译

catalpa

造字法

形声:从木、辛声

English

catalpa ovata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梓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宰省声。本义:木名,即梓树)

(2) 同本义 [Chinese catalpa]。一种原产中国的梓树属落叶乔木,高6—9米,叶对生,宽卵形,先端尖。大的圆锥花序,顶生,黄白色,略带紫色斑点,蒴果长丝状,种子扁平,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木器用

梓,楸也。——《说文》

树之榛栗,椅、桐、梓、漆。——《诗·鄘风·定之方中》

江南出楠梓。——《史记·货殖列传》

(3) 又如:美国梓;海地梓;四川梓

(4) 制作木器的人 [woodworker]

攻木之工,轮、舆、弓、炉、匠、车、梓。——《周礼·考工记》

(5) 又如:梓人(古代木工的一种);梓匠(两种木工。梓,梓人,造器具;匠,匠人,主建筑);梓师(古代梓人之长);梓器(木工所制的器具)

(6) 雕刻印书的木版 [printing blocks]

闻以华严合论梓行,此希有功德也。—— 张居正《答奉常陆五台书》

(7) 又如:梓人(指印刷业的刻版工人);梓行(刻版印行);梓刻(雕版,表示书将印行)

(8) 故乡的代称。桑梓的简称 [native place] 因为古代宅旁常栽的树,是梓和桑

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

(9) 如:梓里(故乡);梓乡(故乡)

(10) 姓

词性变化

梓的拼音:   

〈词性:动〉

(1) 刻板,付印 [print]

故归梓删去。——宋应星《天工开物序》

(2) 又

其友涂伯聚为之梓行。

(3) 又如:付梓(付印)

常用词组

梓里、梓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