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荆棘满途的意思

jīngmǎn

荆棘满途



拼音jīng jí mǎn tú

注音ㄐ一ㄥ ㄐ一ˊ ㄇㄢˇ ㄊㄨˊ

解释荆棘遍地。喻世道艰难。

出处元·任昱《上小楼·隐居》:“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

例子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你与我同向生的路上走去吧,不怕那儿就是荆棘满途!”

用法作宾语、补语、定语;比喻前进路上困难重重。

感情荆棘满途是中性词。

繁体荆棘滿途

近义荆棘塞途

英语a path beset with difficulties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īng   注音  ㄐ一ㄥ   繁体    
部首  艹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AGAJ  仓颉  TJLN  郑码  EAEK  四角  42400  结构  左右电码  5427  区位  3003  统一码  8346  笔顺  一丨丨一一ノ丨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荆的拼音:jīng(ㄐ一ㄥ)  

⒈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⒉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⒊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⒋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⒌ 姓。

统一码

荆字UNICODE编码U+8346,10进制: 33606,UTF-32: 00008346,UTF-8: E8 8D 86。

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荆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vitex

造字法

形声、从艹、刑声

English

thorns; brambles; my wife; ca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荆的拼音: jīng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刑声。本义:一种灌木)

(2) 灌木名。又名楚 [brambles]

荆,楚木也。——《说文》

以牡荆书幡。——《汉书·郊祀志》。注:“作幡柄也。”

白刑堪为履。——《广州记》

(3) 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枝条柔韧,可编筐篮;果实可入药。如:荆榛(有棘刺的灌木丛);荆钗裙布(荆枝作钗,粗布为裙。指妇女朴素或贫寒的服饰);荆天棘地(遍地荆棘。比喻艰险困厄的境地);荆花(即紫荆花,比喻兄弟昆仲同枝并茂)

(4) 荆条。古代用为刑杖 [twigs of the chaste tree]

肉袒负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荆子(荆条作的挞具);荆朴(鞭笞,杖击);荆门(柴门);荆革(荆条皮鞭。鞭笞用的刑具);荆室(用荆条搭建的屋舍;借指穷苦人家);荆冠(用荆条编的帽子)

(6) 荆山的简称 [Jing mountain]

(7) 又如:荆玉(荆山之玉;喻美质贤才);荆山玉(荆山产的美玉。相传楚卞和得璞玉于荆山);荆襄(泛指古荆州及襄阳郡地区);荆岑(荆山。泛指古楚国境内的高山)

(8) 古国名 [Jing state]

荆之地。——《墨子·公输》

荆有云梦。

荆有长松。

荆人欲袭 宋。——《吕氏春秋·察今》

(9) 又如:荆凡(西周时代的荆国(楚国)和凡国);荆尸(春秋时楚军阵法名);荆王(楚王);荆巫(荆楚的巫祝);荆吴(春秋时的楚国与吴国。后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10) 古九州之一荆州的简称 [Jing prefecture]

正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氏》

荆州之民附 操者。——《资治通鉴》

(11) 又如:荆州瘿(古代流行于荆州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荆南(荆州一带。亦泛指南方);荆扬(荆州和扬州。亦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词性变化

荆的拼音: jīng  

〈词性:形〉

(1) 我的,属于我的 [my]——旧时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如:寒荆;老荆;荆人(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妻(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室(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

(2) 贫寒的 [poor]。如:荆柴

常用词组

荆国、荆棘、荆江、荆芥、荆轲、荆门、荆文王

  拼音    注音  ㄐ一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GMII  五笔98  SMSM  仓颉  DBDB  郑码  FLFL  四角  55992  结构  左右电码  2765  区位  2812  叠字  二叠字拆字  两个朿  统一码  68D8  笔顺  一丨フ丨ノ丶一丨フ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棘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酸枣树,茎上多刺;泛指有刺的苗木:荆棘。棘手(喻事情难办)。棘刺。棘针。

⒉ 针形的刺:棘皮动物。

⒊ 古同“戟”,兵器。

统一码

棘字UNICODE编码U+68D8,10进制: 26840,UTF-32: 000068D8,UTF-8: E6 A3 98。

棘字由两个朿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棘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horn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jujube tree; thorns, brambl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棘的拼音:   

〈词性:名〉

(1) (会意。从二-朿(   )。“朿”是“刺”的本字。两个“朿”字并排立着,表示棘树多刺,是矮小而成丛莽的灌木。本义:丛生的小枣树)

(2) 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有刺。果实较枣小,味酸,种子、果皮、根可入药 [sour jujube]

棘,小枣丛生者。——《说文》

實于丛棘。——《易·坎》

园有棘。——《诗·魏风·园有桃》

伐棘枣以为矜。——《淮南子·兵略》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陆龟蒙《吴宫怀古》

(3) 又如:棘薪(指酸枣树已长成薪柴)

(4) 泛指有芒刺的草木 [bramble]

攀草牵棘。——《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虫伏棘根。——《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荆棘丛生;披荆斩棘;棘针科(有棘刺的植物,荆棘丛);棘匕(枣木做的饭匙。匕:饭勺或羹匙);棘楚(即荆棘。有芒刺的草木)

(6) 解剖结构上的一种刺状突起或齿状突起 [spina]。如:额棘;髂棘

(7) 四轴海绵骨针,其中辐肋等长或近于等长 [calthrops]

(8) 通“戟”。古代兵器名。合戈矛为一体,可以直刺与横击 [halberd]

子都拔棘以逐之。——《左传·隐公十一年》

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礼记·明堂位》

(9) 又如:棘门(宫门。即戟门。古代帝王宿处门口武士执戟或插戟于地守卫,称棘门)

(10) 中国地名 [Ji capital]

(11) 春秋鲁国的都城,在今山东省肥城县南

(12) 春秋楚国的都城,在今河南省永城县南

(13) 姓

词性变化

棘的拼音:   

〈词性:形〉

(1) 棱角整饬,锋刃锐利 [sharp]

仁失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诗·小雅·斯干》

(2) 办事艰难 [hard]

[尧曲]语其艰棘,未有如斯之甚也。—— 唐· 刘知几《史通》

(3) 通“亟”。急切,急迫 [urgently;earnestly]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诗·大雅·文王有声》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诗·小雅·采薇》

(4) 通“瘠”。瘦弱;土地不肥沃 [barren;lean]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诗·桧风·素冠》

凡耕之大方……棘者欲肥,肥者欲棘。——《吕氏春秋·任地篇》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

常用词组

棘刺、棘手、棘突

  拼音  mǎn   注音  ㄇㄢˇ   繁体  滿  
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IAGW  仓颉  ETMB  郑码  VEOO  四角  34127  结构  左右电码  3341  区位  3490  统一码  6EE1  笔顺  丶丶一一丨丨一丨フ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满(滿)的拼音:mǎn(ㄇㄢˇ)  

⒈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满足。满意。充满。饱满。美满。满腔热血。琳琅满目。满载而归。

⒉ 到了一定的限度:满员。满月。不满周岁。

⒊ 骄傲,不虚心:自满。志得意满。

⒋ 十分,全:满世界(到处)。满堂灌。满天飞。满园春色。

⒌ 使满,斟酒:满上一杯酒。

⒍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满族。满文。满汉全席。

⒎ 姓。

统一码

满字UNICODE编码U+6EE1,10进制: 28385,UTF-32: 00006EE1,UTF-8: E6 BB A1。

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满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滿満

汉英互译

full、completely、expire、fill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fill; full, satisfi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满的拼音:

滿 mǎn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 同本义 [filled;full of;packed]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4) 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expire;reach the limit]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6) 通“懑”。烦闷 [be depressed and discontended]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词性变化

满的拼音:

滿 mǎn  

〈词性:形〉

(1) 饱满;丰满 [full;plump;be plump and fat]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2) 郁闷,闷塞不畅 [gloomy]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3) 全,整个 [whole]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 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5) 自满 [conceited and self-satisfied]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6) 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7) 特指月圆 [full]。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满的拼音:

滿 mǎn  

〈词性:名〉

(1) 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the Man nationality]

(2) 姓

满的拼音:

滿 mǎn  

〈词性:副〉

很——表示程度 [very]。如:满对;满高兴

常用词组

满不在乎、满城风雨、满打满算、满登登、满舵、满额、满帆、满腹经纶、满腹牢骚、满贯、满怀、满怀、满口、满口之乎者也、满脸生花、满满当当、满满登登、满门、满门抄斩、满面、满面春风、满目、满盘、满盘、满期、满腔、满腔热忱、满清末造、满人、满山遍野、满身、满师、满堂彩、满堂灌、满堂红、满天、满天飞、满意、满盈、满园春色、满员、满月、满载、满载而归、满洲、满足、满足、满族、满嘴、满座、满坐寂然

  拼音    注音  ㄊㄨˊ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WTPI  五笔98  WGSP  仓颉  YOMD  郑码  ODMW  四角  38309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34  区位  4530  统一码  9014  笔顺  ノ丶一一丨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途的拼音:tú(ㄊㄨˊ)  

⒈ 道路:路途。途径。旅途。长途。坦途。日暮途穷。前途。

统一码

途字UNICODE编码U+9014,10进制: 36884,UTF-32: 00009014,UTF-8: E9 80 94。

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途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涂澤

汉英互译

road、route、way

相关字词

道、路

造字法

形声:从辶、余声

English

way, road, path, journey; cour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途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辵( chuò  ),余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way;road;rout]

途,道也。——《广韵》

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尔雅·释宫》

当途梧邱。——《尔雅·释邱》

而不利说途也。——《战国策·齐策》

经途九轨。——张衡《东京赋》

长揖当途人。——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仁义之途。——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无速其途。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途轨(路途);途辙(路上之车迹);途毙(因贫病冻饿而死在道路上);途说(道途之说);途陌(道路);途水(取道水路);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

(4) 生涯,经历。仕途 [career]。如:宦途;前途远大;途穷(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5) 职位 [position]

时辈多得途,亲朋屡相敕。——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6) 途径;路子 [way;method]

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盐铁论·本议》

(7) 又如:途程(方法,办法);途途是道(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常用词组

途程、途次、途经、途径、途中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