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鲸吞蛇噬的意思

jīngtūnshéshì

鲸吞蛇噬



拼音jīng tūn shé shì

注音ㄐ一ㄥ ㄊㄨㄣ ㄕㄜˊ ㄕˋ

解释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出处清·鲁一同《秦论》:“秦人一出其师以挠山东,诸侯莫能支,鲸吞蛇噬,不及百年,天下席卷而入于秦矣。”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感情鲸吞蛇噬是贬义词。

繁体鯨吞虵噬

近义鲸吞虎噬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īng   注音  ㄐ一ㄥ   繁体    
部首  鱼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QGYI  仓颉  NMYRF  郑码  RSJK  四角  20196  结构  左右电码  7650  区位  3008  统一码  9CB8  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丶一丨フ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鲸(鯨)的拼音:jīng(ㄐ一ㄥ)  

⒈ 生长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形状像鱼,胎生,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体长可达三十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肉可食,脂肪可以做油(俗称“鲸鱼”):鲸吞。鲸鲵(即“鲸”,喻凶恶的人)。

统一码

鲸字UNICODE编码U+9CB8,10进制: 40120,UTF-32: 00009CB8,UTF-8: E9 B2 B8。

鲸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鲸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鯨䲔

汉英互译

whale

造字法

形声:从鱼、京声

English

wha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鲸的拼音:

jīng  

〈词性:名〉

(形声。从鱼,京声。本义:鲸鱼) 同本义 [whale]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外形如大鱼,体长可达30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前肢形成鳍,后肢完全退化,尾巴变成尾鳍,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肉可食,脂肪可制油,用于医药和其他工业。如:蓝鲸;抹香鲸;长须鲸;鲸文(古代钱币名。汉时所铸,上面有鱼形,亦称轻影钱)

词性变化

鲸的拼音:

jīng  

〈词性:形〉

大;巨大 [big;huge]。如:鲸川(大江、大河);鲸浪(巨浪);鲸浦(大海;鲸海);鲸寇(大盗);鲸钟(古大钟);鲸谿(大海);鲸猾(大猾徒);鲸舟(大船);鲸音(洪亮之声)

常用词组

鲸波、鲸吞、鲸鱼、鲸仔

  拼音  tūn   注音  ㄊㄨㄣ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GDKF  仓颉  MKR  郑码  AGJ  四角  10608  结构  上下电码  0691  区位  4544  统一码  541E  笔顺  一一ノ丶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吞的拼音:tūn(ㄊㄨㄣ)  

⒈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

⒉ 兼并,侵占:吞没(  )。吞并。吞蚀。吞占。

统一码

吞字UNICODE编码U+541E,10进制: 21534,UTF-32: 0000541E,UTF-8: E5 90 9E。

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吞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吴呑

汉英互译

annex、gulp、swallo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口、天声

English

swallow; absorb, annex, engulf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吞的拼音: tūn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2) 同本义 [devor;swallow]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鳝鱼

(4) 吞并,消灭掉 [annex]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楚辞·天问》

吞二周。——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吞楼(侵吞);吞夺(侵吞掠夺);吞据(吞并,占据);吞声忍气(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吞声忍泪(形容强忍悲伤);吞声饮恨(抱恨无言);吞哀(隐忍悲伤)

(6) 容纳 [contain]

吞若云梦者八九。——司马相如《子虚赋》

(7) 忍受 [suffer]

气断声吞。——《聊斋异·促织》

(8) 又如:吞恨

词性变化

吞的拼音: tūn  

〈词性:形〉

痴呆 [dull-witted]

灯窗苦吟,寒酸撒吞。——汤显祖《牡丹亭·腐叹》

常用词组

吞并、吞剥、吞服、吞金、吞灭、吞没、吞声、吞声饮气、吞声饮泣、吞食、吞噬、吞吐、吞吞吐吐、吞咽、吞云吐雾、吞占、吞舟

  拼音  shé yí   注音  ㄕㄜˊ 一ˊ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  JPXN  仓颉  LIJP  郑码  IWRR  四角  53112  结构  左右电码  5748  区位  4163  统一码  86C7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丶丶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蛇的拼音:shé(ㄕㄜˊ)  

⒈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其他字义

蛇的拼音:yí(一ˊ)  

⒈ 〔委(wěi   )蛇〕见“委2”。

统一码

蛇字UNICODE编码U+86C7,10进制: 34503,UTF-32: 000086C7,UTF-8: E8 9B 87。

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它虵

汉英互译

snake、serpent

造字法

形声:从虫、它声

English

sna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蛇的拼音:

shé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 同本义 [snake;serpent]

蛇,它或从虫。——《说文》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4) 象征国君、君子等 [emperor;gentleman]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snake]。如:蛇年(即巳年)

词性变化

蛇的拼音: shé  

〈词性:形〉

(1)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snaky; snakey]。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2) 另见   

常用词组

蛇管、蛇口蜂针、蛇茄、蛇拳、蛇鼠横行、蛇蝎、蛇行、蛇影杯弓、蛇足

基本词义

蛇的拼音:   

(1) ——见“委蛇”( wēiyí  )

(2) 另见 shé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  16画  
五笔  KTAW  仓颉  RHMO  郑码  JMOO  四角  68018  结构  左右电码  0896  区位  4241  统一码  566C  笔顺  丨フ一ノ一丶ノ一丶一丨ノ丶ノ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噬的拼音:shì(ㄕˋ)  

⒈ 咬,吞:噬肤(a.喻犯罪受刑的人;b.喻关系亲近)。噬贤(嫉害贤能)。噬啮。吞噬。噬脐莫及。

统一码

噬字UNICODE编码U+566C,10进制: 22124,UTF-32: 0000566C,UTF-8: E5 99 AC。

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噬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唑齛

汉英互译

bite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bite; gnaw; snap 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噬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口,筮( shì  )声。本义:咬)

(2) 同本义 [bite]

噬,嗂也。喙也。——《说文》

噬嗑食也。——《易·杂卦》

国狗之瘈,无不噬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欋杀援筮(噬)。——《考工记·梓人》

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唐· 柳宗元《三戒》

康乃甘心鹰犬,搏噬善类,其罪又浮于高拱。——《明史·海瑞传》

(3) 又如:噬指(畏惧地咬着手指头);噬脐(自己用嘴咬肚脐,够不着。比喻后悔不及);噬犬,噬狗(凶猛咬人的狗);噬搏(咬啮搏击)

(4) 吞 [devour;swallow]

竟横噬于虎口。——潘岳《西征赋》

(5) 如:噬肥混赖(占了便宜还耍赖);噬攫(侵吞掠夺)

词性变化

噬的拼音: shì  

〈词性:助〉

无义

彼君子兮,噬肯适我?——《诗·唐风·有杕之杜》

常用词组

噬脐、噬脐何及、噬食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