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īng wěi wàn duān
注音ㄐ一ㄥ ㄨㄟˇ ㄨㄢˋ ㄉㄨㄢ
解释比喻头绪极多。
出处汉朝扬雄《法言·问神》:“神心恍惚,经续万方。”
用法作宾语、定语;比喻头绪极多。
谜语丝
感情经纬万端是中性词。
繁体經緯萬端
英语There are wheels within wheels.(wheels within wheels)
动物生肖牛,虎,蛇
经(經)的拼音:jīng(ㄐ一ㄥ)
⒈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经纱。经线。经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
⒉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经。西经。经度。经纬仪。
⒊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经。易经。经书。经卷。经文。经义。经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经。经史子集。黄帝内经。
⒋ 治理,管理:经理。经营。经商。经济。经纪。经天纬地。
⒌ 通过:经过。经历。经验。经手。经办。经年累月。经久不息。
⒍ 禁受:经受。经风雨,见世面。
⒎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经常。经费。荒诞不经。
⒏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经脉。经络。
⒐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经。曾经。
⒑ 缢死,上吊:自经。
⒒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经。经血。
⒓ 古同“京”,数目。
⒔ 姓。
经字UNICODE编码U+7ECF,10进制: 32463,UTF-32: 00007ECF,UTF-8: E7 BB 8F。
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经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經坕経
after、by、classics、scripture、constant、endure、manage、deal in、by way、by way of、via
形声:从纟、声
classic works; pass through
详细解释◎ 经的拼音:
經 jīng
〈词性:名〉
(1) (古字为“巠”。形声。从糸( mì ),表示与线丝有关,巠声。本义: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
(2) 同本义 [warp]
经,织也。——《说文》。按,从丝为经,衡丝为纬,凡织,经静而纬动。
经,经纬以成缯帛也。——《玉篇》
毋失经纪。——《礼记·月令》
经正而后纬成。——刘勰《文心雕龙》
(3) 又如:经布(来回穿梭织布)
(4) 南北纵贯的道路或土地 [longitude]
凡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大戴礼记·易本命》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
(5) 又如:经途(南北向的道路);经涂(南北向的道路)
(6) 常道。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 [principle]
经,常也。——《广雅》
拂经。——《易·颐》
武之美经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王之大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疏:“经者,纲纪之言也。”
经也者,常也;权也者,达经也。——柳宗元《断刑论》
(7) 又如:经权(原则与权宜);经榜(旧时为死者做法事时张贴的榜文);经事(经典规定的常道)
(8) 经典 [classics]
(9) 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
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白虎通·五经》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李白《嘲鲁儒》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治经为博士。——《资治通鉴·汉纪》
执经叩问。——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10) 又如:《道德经》;《十三经》;诵经;引经注典;博古通经
(11) 特指宗教典籍。如:《佛经》;《圣经》;《古兰经》;经纸(写佛经的黄纸);经堂(佛堂);经资(僧道为人诵经得到的钱);经折(折装的佛经小本或用以记事的小本子);经偈(佛经和偈子)
(12) 指某一学科的专门著作。如:《山海经》;《水经》;《茶经》
(13) 月经 [menses;menstruation]。如:痛经;经前;经后;调经;经水;经信(妇女月经)
(14) 中医称经脉,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 [channels]
技经肯綮。——《庄子·养生主》
(15) 又如:经穴;经络
(16) 中国古代图书目录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中指儒家经典及小学(文学、音韵、训诂)方面的书 [Confucianist classics]
诸子及经史。——明· 顾炎武《复庵记》
(17) 中国古地名 [Jing town]。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
(18) 通“径”。小路,途径 [footpath;road]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邪心胜则事经绝,事经绝则祸难生。——《韩非子·解老》
◎ 经的拼音:
經 jīng
〈词性:动〉
(1) 治理 [administer]
经世之条理。——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经邦(治国);经国济民(治理国家,普济万民);经济之才(治理济世的志向);经济之才(经邦济世;治理国家的才干);经维之才(治理国家的才能)
(3) 经过,经历 [go through]
经德不回。——《孟子》
经日乃厌倦。——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经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其所已经者。——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其所未经者。
(4) 又如:经练(经历;经验);经涉(途中跋涉);经经眼(过目;看看);经行(行程中经过);经见(经历和见识);经官起诉(到官府起诉)
(5) 经营;料理 [manage;run]
为夫妇外内,以经二物。——《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经理宇内。——《史记·秦始皇本纪》
经国之大业。——曹丕《典论论文》
(6) 又如:经催(负责催收租税);经划(经营筹划);经画(经营筹划);经量(清查丈量,经营规划);经账(旧时出卖田产时,写明田产的亩数、边界、价格等内容的账单)
(7) 量度;筹划 [measure;plan]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诗·大雅·灵台》
古者经井田。——《盐铁论·相刺》
(8) 又如:经治(筹划治理);经远(长远谋划);经筭(筹划谋算)
(9) 上吊,缢死 [hang]
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灵王经而死。——《公羊传·昭公十三年》
经其颈于树枝。——《史记·田单传》
(10) 又如:经死(上吊而死)
◎ 经的拼音:
經 jīng
〈词性:形〉
(1) 正常;经常 [normal;regular;ordinary]
其语闳大不经。——《史记》
(2) 又如: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经用(经常用度);经惯(老练,有经验);经赋(常规赋税)
(3) 另见 jìng
经办、经编、经部、经产妇、经常、经典、经度、经费、经风雨见世面、经管、经过、经籍、经纪、经纪人、经济、经济犯罪、经济规律、经济合同、经济基础、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经久、经久不衰、经久不息、经卷、经理、经历、经略、经略、经纶、经络、经年、经年累月、经期、经纱、经商、经师、经始、经世、经手、经首、经受、经售、经书、经水、经天纬地、经痛、经纬、经纬度、经纬仪、经文、经线、经销、经心、经行、经学、经血、经验、经义、经意、经营、经用、经由、经院、经传、经子
◎ 经的拼音:
經 jìng
〈词性:动〉
(1) 纺织,把纤维拧成纱 [spin]
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韩非子》
叔叔伯伯来经布,廿五个筒子满一车。——《中国歌谣资料》
(2) 〈词性:方〉∶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 [comb the yarn in order to make it warp threads]。如:经纱
(3) 另见 jīng
纬(緯)的拼音:wěi(ㄨㄟˇ)
⒈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与“经”相对:纬线。纬纱。经纬。
⒉ 地理学上指在地面上的与赤道平行的线:纬度。
⒊ 东西的横路:纬陌。
⒋ 行星的古称:纬星。
⒌ 书名:古七纬(指中国汉代以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书)。
⒍ 编织:纬萧(用蒿草编成帘子)。
纬字UNICODE编码U+7EAC,10进制: 32428,UTF-32: 00007EAC,UTF-8: E7 BA AC。
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纬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緯
abb、latitude、woof
形声:从纟、韦声
woof; parallels of latitude
详细解释◎ 纬的拼音:
緯 wěi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mì ),韦声。本义:织横纱)
(2) 同本义 [weave weft]
纬,织横丝也。——《说文》
恃纬萧而食者。——《庄子·列御寇》。释文:“织也。”
(3) 又如:纬萧(用蒿草编织窗帘子)
(4) 缠捆,系束 [tie]。如:纬狗(拴狗)
(5) 组织 [organize]。如:纬文(安排组织文章)
(6) 治理 [administer]。如:纬世(治理天下。同经世、治世);纬武经文(指人文武兼备,有治世之才);纬地经天(治理国家)
◎ 纬的拼音:
緯 wěi
〈词性:名〉
(1) 纬纱;织物的横丝 [weft],它与经纱交叉,从一匹布的织边到织边。与“经”相对。如:纬经(犹经纬。纵横交错);纬编针织物
(2) 东西向的道路或土地。与南北向的“经”相对 [latitude]
凡地东西为纬。——《大戴礼记·易本命》
正督经纬。——《周髀算经》
(3) 又如:纬途(古代都城内的东西大道)
(4) 行星的古称 [planet]
五纬相汁。——《西京赋》。注:“五星也。”
(5) 又如:纬象(星象);纬星(行星的总称)
(6) 琴徽,系琴弦的绳子 [cord]
挟人筝而弹纬。——《楚辞·愍命》。王逸注:“纬,张弦也”。
(7) 地理学上所假想为地球上与赤道平行的南北分度线。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以南的叫南纬 [latitude]
国中九经九纬。——《周礼·考工记·匠人》
(8) “纬书”的简称。神学附会儒家经典的书 [Wei book]。如:纬谶(纬书与“论语谶”、“河图”、“洛书”等谶文的合称);纬候(纬书与《尚书中候》的合称。亦为纬书的通称);纬术(纬书之学);纬图(纬书图谶之类的统称);纬说(纬书的学说)
(9) 古筝上的弦 [string]。如:弹纬(弹弦)
纬度、纬纱、纬书、纬线
万(萬)的拼音:wàn(ㄨㄢˋ)
⒈ 数目,十个一千:万户侯(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后泛指高官)。
⒉ 喻极多:万物。万方(a.指全国和世界各地;b.指姿态多种多样)。日理万机。气象万千。
⒊ 极,很,绝对:万万。万幸。
⒋ 姓。
万(萬)的拼音:mò(ㄇㄛˋ)
⒈ 〔万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万字UNICODE编码U+4E07,10进制: 19975,UTF-32: 00004E07,UTF-8: E4 B8 87。
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萬
a great number、by all means、myriad、ten thousand
形声
详细解释◎ 万的拼音: Mǒ
另见 wàn
万俟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名〉
(1)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 虫名。蝎。[scorpion]
万,虫也。——《说文》
(3) [数词]∶千的十倍;十个一千 [ten thousand]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 元稹《遣悲怀》
(4)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5) 古代的一种舞名 [the name of an ancient dance]。如:万舞(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亦泛指舞蹈)
(6) 古州名 [Wan prefecture]
(7) 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8) 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9) 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10) 县名 [Wan county]。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北岸。三国吴置羊渠县,蜀汉改南浦县,元入万州,明改万县
(11) 倍 [fold]
悲苦之怀,必万常人。——宋· 苏轼《与滕达道二十三首》
(12) 姓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形〉
(1) 极言其多 [myriad;multitudinous]
高万仞。——《列子·汤问》
万里赴戎机。——《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万几(指全国政务);万人敌(能敌万人的兵法或谋略);万生院(动物园);万乘(万辆马车);万机(万几);万仞(形容极高);万年草料(骂人话。饮食寿命);万国(各方诸侯。引申为全国各地;天下);万寿圣节(皇帝的生日);万剐凌迟(剐刑。将人断肢割喉,剔肉离骨);万乘之躯(指天子;帝王)
(3) 极言各不相同 [various]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韩愈《荐士》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又如:万化(各种变化);万劫(种种灾难);万殊(各不相同。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
◎ 万的拼音:
萬 wàn
〈词性:副〉
(1) 绝对;一定 [absolutely;certainly]。如:万无(绝无)
(2) 另见 mò
万安、万般、万变不离其宗、万不得已、万代千秋、万端、万恶、万方、万分、万夫不当、万夫莫当、万福、万感、万古、万古长青、万古流芳、万贯、万贯家财、万汇、万机、万家灯火、万家之侯、万箭穿心、万箭攒心、万劫不复、万金油、万籁、万籁俱寂、万类、万里长城、万里长征、万里无云、万历、万流景仰、万缕千丝、万马奔腾、万马齐喑、万民、万目睽睽、万难、万能、万年、万年历、万念俱灰、万千、万全、万全之策、万儿八千、万人空巷、万人之敌、万神、万乘、万世、万事、万事不求人、万事大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万事通、万寿无疆、万水千山、万死、万死不辞、万岁、万万、万无一失、万物、万向节,万向接头、万象、万象更新、万幸、万一、万有引力、万丈、万丈高楼从地起、万钟、万众、万众一心、万状、万紫千红
端的拼音:duān(ㄉㄨㄢ)
⒈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丽。端然。端庄。端秀。端静。端坐。
⒉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zhòng )。品行不端。
⒊ 事物的一头:端的(dì )(a.事情的经过,底细;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称“端底”)。端倪。端详。事端。争端。
⒋ 用手很平正地拿:端盆。端碗。端茶。把问题端出来说清楚。
⒌ 姓。
端字UNICODE编码U+7AEF,10进制: 31471,UTF-32: 00007AEF,UTF-8: E7 AB AF。
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端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耑
end、extrenity
形声:左形右声
end, extreme; head; beginning
详细解释◎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形〉
(1) (形声。从立,耑( duān )声。本义:站得直)
(2) 同本义 [straight]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3)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4) 端正。引申为正直 [upright;proper]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 贾谊《治安策》
(5)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名〉
(1)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end]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3) 首;顶端 [top]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宋· 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4) 开头 [beginning]。如:发端;开端
(5) 征兆 [omen]。如:端兆(端倪;迹象)
(6) 头绪 [main threads]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三国志·郭嘉传》
(7) 又如:端序(头绪;条理)
(8) 边际 [limit]。如:端涯(边际)
(9) 思绪;心绪 [train of thought]。如:端忧(闲愁;深忧)
(10) 事由;原委 [cause]
祸集非无端。——西晋· 陆机《君子行》
(11)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12) 借口 [pretext]。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如:借端;无端闹事
(13) 项目;种类 [kind]。如: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14) 周代礼服 [a kind of gown]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15) 又如: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16) 办法 [approaches;ways;means]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动〉
(1) 详审 [look sb. up and down]。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2) 手平举拿物 [hold sth. level with both hands]。如: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 流露 [speak out]。如: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 端的拼音: duān
〈词性:副〉
(1) 确实;果真 [really;indeed;if indeed]。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2) 究竟;到底 [after all;in the end]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醉醒石》
端底、端的、端点、端方、端方、端架子、端接、端节、端静、端丽、端量、端木、端倪、端凝、端平、端然、端日、端梢、端视、端午节,端五节、端线、端相、端详、端详、端秀、端绪、端雅、端砚、端阳、端由、端月、端整、端正、端直、端庄、端子、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