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径行直遂的意思

jìngxíngzhísuí

径行直遂



拼音jìng xíng zhí suí

注音ㄐ一ㄥˋ ㄒ一ㄥˊ ㄓˊ ㄙㄨㄟˊ

解释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语本《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出处语出《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例子观此可见守节之难,所以朝廷不设再谯之禁,与其慕虚名而贻中冓羞,不若径行直遂之为愈也。清·程麟《此中人语·守节》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办事。

感情径行直遂是中性词。

繁体徑行直遂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ìng   注音  ㄐ一ㄥˋ   繁体    
部首  彳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TCAG  仓颉  HONOM  郑码  OIXB  四角  27212  结构  左右电码  1777  区位  3022  统一码  5F84  笔顺  ノノ丨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径(徑)的拼音:jìng(ㄐ一ㄥˋ)  

⒈ 小路;亦指道路,方法:径道。山径。捷径。途径。大相径庭(相差太远)。

⒉ 直,直捷了当:径直。径流。径情(任性)。径自。

⒊ 数学上指连接圆心和圆周的直线:直径。

统一码

径字UNICODE编码U+5F84,10进制: 24452,UTF-32: 00005F84,UTF-8: E5 BE 84。

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徑迳

汉英互译

pathway

造字法

形声:从彳、声

English

narrow path; diameter; dir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径的拼音:

jīng  

〈词性:动〉

(1) 经过,行经 [pass]

径,过也。——《广雅》

夜径泽中。——《汉书·高帝纪》。按,行也。

(2) 又如:径历(经过);径复(往返,迂回曲折)

词性变化

径的拼音:

jīng  

〈词性:名〉

(1) 南北为径 [northsouthern]。如:径轮(南北之间的长度)

(2) 另见 jìng  

基本词义

径的拼音:

徑、逕 jìng  

〈词性:名〉

(1) (形声。从彳( chì  ),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2) 同本义 [footpath;path]

径,步道也。——《说文》

径,小道也。——《字林》

艮为径路。——《易·说卦》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送丧不由径。——《礼记·曲礼》

行不由径。——《论语》

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庄子·徐无鬼》

夫惟捷径以窘步。——《离骚》

三径就荒。——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径术(径路与沟洫);径路(小路);径逾(本意是逾越堤渠而走。引申为不走正道);径行(小路与大道);径界(小路);径畛(田间道路)

(4) 泛指道路 [road]

塞徯径。——《礼记·月令》。注:“徯径,禽兽之道也。”

皋兰被径兮路斯渐。——《楚辞·招魂》

(5) 又如:径要(必经之要道;要领,精义)

(6) 途径;门路 [means;way]。如:径路(比喻处世行事的途径);径途(途径;门径)

(7) 直径 [diameter]

员径八尺。——《后汉书·张衡传》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8) 又如:径中(指中径,内经);径寸(圆的直径为一寸);径轮(南北的长度,直径);径寸心(寸心。心在胸中占径寸之地,故称)

(9) 在赛跑道上进行的运动(如赛跑或跨栏的比赛项目) [track]。如:径赛

词性变化

径的拼音:

jìng  

〈词性:副〉

(1) 径直;直接 [directly; straightway]

肃径迎之。——《资治通鉴》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径造袁所。——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一直上门来。径,一直,径直。造,到,往。)——《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径捷(直接,便当);径启(直接了当地陈述、启禀);径取(直接出兵夺取);径行(直行,任性而行)

(3) 特地,特意 [specially]

径差潘美…前来聘请赴京授职。—— 罗贯中《风云会》

(4) 通“竟”。即,就 [then]

不过一斗,径醉矣。——《史记·滑稽列传》

径的拼音:

jìng  

〈词性:动〉

(1) 取道 [via;by way of]

夜径泽中。——《史记·高祖本纪》

(2) 经过 [pass through]

昔赵衰以壶飱从,径,馁而弗食。——《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 郦道元《水经注》

(3) 另见 jīng  

常用词组

径道、径迹、径庭、径向、径直、径自

  拼音  háng xíng   注音  ㄏㄤˊ ㄒ一ㄥˊ   
部首  行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86  TFHH  五笔98  TGSH  仓颉  HOMMN  郑码  OI  四角  21221  结构  左右电码  5887  区位  4848  统一码  884C  笔顺  ノノ丨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行的拼音:háng(ㄏㄤˊ)  

⒈ 行列:字里行间。罗列成行。

⒉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

⒊ 步行的阵列。

⒋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行。

⒌ 某些营业所:银行。花行。商行。

⒍ 行业:同行。各行各业。

⒎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行棉袄。行几针。

其他字义

行的拼音:xíng(ㄒ一ㄥˊ)  

⒈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

⒉ 出外时用的:行装。行箧。行李。

⒊ 流通,传递:行销。风行一时。

⒋ 从事:进行。

⒌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

⒍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

⒎ 实际地做:行礼。行医。行文。

⒏ 可以:不学习不行。

⒐ 能干:你真行。

⒑ 将要:行将毕业。

⒒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行(“金”、“木”、“水”、“火”、“土”)。

⒓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行。

⒔ 汉字字体的一种:行书。

⒕ 姓。

统一码

行字UNICODE编码U+884C,10进制: 34892,UTF-32: 0000884C,UTF-8: E8 A1 8C。

行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行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travel、do、all right、O.K.、capable、row、soon

相关字词

止、言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go; walk; move, travel; circul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名〉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3)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line;row]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5)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the ranks]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6) 队伍,军队 [army]

陈胜、 吴广皆次当 行。——《史记·陈涉世家》

必能使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行阵(军队行列);行阵和睦(指军队协调团结);行首(军队的行列);行阵(行伍。旧指军队)

(8)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trade;profession;line of business]

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干装修水管这一行;你干哪一行?;行计(行业);行户(行业,妓院;商户)

(10) 营业机构;商行 [business firm]。如:行铺(商行店铺);行货(货物;特指坏货,劣货;隐语指男性生殖器);行户(宋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

(11) 排行 [seniority among brothers and sisters]。如:你行几,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12) 辈分 [generation]

丈人行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行次

(14) 引申表示多数 [-s;-es]。如:和尚行;僧尼行

词性变化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动〉

(1) 连续贯穿 [run through]

以次贯行,固执无违。——《汉书》

(2) 用长的针脚将棉衣等活计连缀起来为行。也作“绗” [quilt]。如:行棉袄;行棉被

行的拼音: háng  

〈词性:代〉

(1) 这里 [here]——表示处所

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西厢记》

(2) 那里 [there]——表示处所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彦《风流子》

(3) 另见 hàng;héng;xíng  

常用词组

行帮、行辈、行当、行道、行规、行行出状元、行话、行会、行几、行家、行距、行列、行列式、行情、行商、行市、行伍、行业、行阵、行子

基本词义

行的拼音: hàng  

〈词性:形〉

(1) 刚强 [bold]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 另见 háng;héng;xíng  

常用词组

行板、行卜、行步、行部、行藏、行车、行成、行成于思、行程、行船、行刺、行动、行都、行房、行歌、行宫、行贾、行好、行贿、行将、行将就木、行劫、行经、行径、行军、行乐、行礼、行李、行猎、行令、行路、行旅、行牧且荛、行囊、行骗、行聘、行期、行乞、行腔、行窃、行取、行人、行若无事、行色、行色匆匆、行善、行商、行尸走肉、行时、行使、行驶、行事、行市、行书、行署、行头、行为、行为不端、行文、行星、行刑、行刑队、行凶、行医、行吟、行营、行远自迩、行御史台、行云、行云流水、行灶、行者、行政、行之有效、行止、行志、行舟、行装、行状、行踪、行走、行走

  拼音  zhí   注音  ㄓˊ   
部首  目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FHF  仓颉  JBMM  郑码  EDLC  四角  40102  结构  上下电码  4160  区位  5417  统一码  76F4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直的拼音:zhí(ㄓˊ)  

⒈ 不弯曲:直线。直角。直径。直立。直截了当。直觉(jué  )。直观。

⒉ 把弯曲的伸开:直起腰来。

⒊ 公正合理:是非曲直。理直气壮。耿直。正直。

⒋ 爽快,坦率:直爽。直率(shuài  )。直谏。直诚。直言不讳。

⒌ 一个劲儿地,连续不断:一直走。直哭。

⒍ 竖,与“横”相对:不要横着写,要直着写。

⒎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至下。

⒏ 姓。

统一码

直字UNICODE编码U+76F4,10进制: 30452,UTF-32: 000076F4,UTF-8: E7 9B B4。

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直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rank、just、straight、vertical

相关字词

曲、弯、横

造字法

会意:从十、从目

English

straight, erect, vertic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从L( yǐn  ),从十,从目。 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2) 同本义 [straight]

直,正见也。——《说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劝学》

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左传·襄公七年》

木曰曲直。——《书》

巽为绳直。——《易·说卦》

先定准直。——《礼记·月令》

争高直指。——吴均《与朱元思书》

中通外直。——宋· 周敦颐《爱莲说》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

斫直删密。

(4) 又

锄其直。

(5) 又如:直线;直路;笔直;直迫(直直愎愎。直直劈劈。直搭直。直截了当);直橛橛(身体挺得直直的);直隆隆(高而直起);直堑(直的沟渠);直缕(形容直直挺挺,形容笔直或僵直的样子);直坦坦(笔直而平坦)

(6) 竖。与“横”相对 [vertical]。跟地面垂直的

直栏横槛。——唐· 杜牧《阿房宫赋》

(7) 又如:直上直下;直升机

(8) 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 [honest;fair]

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韩非子·五蠹》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直道而行。——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居正惮瑞峭直。——《明史》

(9) 又如:直辞(正直的言辞);直声(正直之言);直质(正直朴实的资质);直信(正直诚实);直言正色(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10) 直爽 [frank;straightforward]

哥哥是口直心快射粮军。——《元曲选》

(11) 又如:心直口快;直势(耿直坦率);直性子(性情直爽的人);直人(直爽的人;正直的人);直心眼(指人的心地直率)

(12) 正 [due]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13) 又如:直南(正南);直北(正北);直准(正则)

(14) 正当,有理 [appropriate;correct;right]

师直为壮,曲为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词性变化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副〉

(1) 径直,一直 [directly]

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史记·李将军列传》

直抵其城。——《资治通鉴·唐纪》

直进罾步。——《广东军务记》

(2) 又

直至初六。

直诘袁曰。——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直书就和(径直写成了一首和诗);直律律(直接;径直);直乃(简直就是);直叙(直接叙述);直解(直接领悟);直抵(一直到达)

(4) 故意 [intentionally]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圮下。——《汉书·张良传》

直堕其履圯下。——《史记·留侯世家》

(5) 竟然 [unexpectedly]

何物老魅,直尔大胆,致坏箧子。——《聊斋志异》

而直为此廪廪也。(直:竟。为:造成。廪廪:通懔懔,危惧的样子。)——汉· 贾谊《论积贮疏》

(6) 又如:直如此(竟然这样);直恁(竟然如此;竟然这样)

(7) 只;仅仅 [only]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无由进之耳。——《荀子·礼论》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以为不能。——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直见爱甚。——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8) 又如:直当的(仅仅够得上;只值);直好(只得;只好)

(9) 简直 [absolutely;literally]

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庄子·秋水》

直可惊天地。——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0) 通“特”&X({tè})。单单,单独[only;alone]

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直立而不胜。——《荀子·不苟》

直堕其履圮下。——《史记·留侯世家》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动〉

(1) 伸直;挺直 [straighten]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2) 又如:直身(伸直的身躯);直直腰儿;把铁丝直一直;直脚(伸腿,死去);直屡屡(挺直)

(3) 伸雪[冤屈] [redress (an injustice)]

妾虽死不敢诉也,而天使见之,为直其冤。——苏轼《子姑神记》

(4) 面对着,当 [confront;face;in face of]

马各直其算。——《礼记·投壶》

前列直斗口三星。——《史记·天官书》

武库正直其墓。——《史记·樗里子甘茂传》

魏之武卒,不可以直 秦之锐士。——《汉书·刑法志》

[主人]立阼阶下,直东序西面。——《仪礼·士冠礼》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5) 遇,碰上 [meet]

管教他灵山会里直着个有缘人。——汤显祖《南柯记·宫训》

(6) 当值,轮值,轮班[take turn;in turn]

王民为侍中,直于省内。—— 房玄龄《晋书》

直使送之。——《战国策·齐策三》。注:“直,当日直使也。”

(7) 又如:直内(内廷值班的人);值月(当值某月);直房(值班室)

(8) 担任 [undertake;assume the office of]

宋孝武使直华林学省。—— 李延寿《南史》

(9) 价值相当于 [be worth]

为皮币,直四十万。——《史记·平淮书》

岂闻一绢直万钱?——杜甫《惜昔诗》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名〉

(1) 价值;代价 [value;worth]

爰得我直。——《诗·魏风·硕鼠》

象床之直千金。——《战国策·齐策三》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 白居易《卖炭翁》

昂其直。——《聊斋志异·促织》

(2) 又

高其直。

(3) 工钱 [pay;salary]

受若直,怠若事。——柳宗元《送薛存义之任序》

直的拼音: zhí  

<连>

(1) 即使 [even;even if]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池州送孟迟先辈》

(2) 又如:直饶(即使)

直的拼音: zhí  

〈词性:介〉

当…时候 [as;at that time]

直夜溃围南出。——《史记·项羽本纪》

常用词组

直笔、直播、直布罗陀海峡、直肠、直肠子、直陈、直尺、直达、直达列车、直捣、直到、直道而行、直瞪瞪、直盯盯、直发人、直感、直根、直勾勾、直挂、直观、直话、直谏、直僵僵、直角、直角尺、直角三角形、直接、直接宾语、直截、直截了当、直径、直撅撅、直觉、直觉性、直来直去、直愣愣、直立、直立茎、直溜溜、直流电、直馏、直眉瞪眼、直取、直上直下、直射、直升、直升机、直省、直视、直抒己见、直属、直率、直爽、直挺、直挺挺、直通通、直系、直系亲属、直辖、直辖市、直线、直心眼儿、直性,直性儿、直性子、直言、直言不讳、直译、直至

  拼音  suì   注音  ㄙㄨㄟˋ   
简体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  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UEPI  仓颉  YTPO  郑码  UAGW  四角  38303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59  区位  4376  统一码  9042  笔顺  丶ノ一ノフノノノ丶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遂的拼音:suì(ㄙㄨㄟˋ)  

⒈ 顺,如意:遂心。遂愿。

⒉ 成功,实现:未遂。功成名遂。

⒊ 于是,就:服药后头痛遂止。

⒋ 通达:“何往而不遂”。

⒌ 进,荐:“不能退,不能遂”。

统一码

遂字UNICODE编码U+9042,10进制: 36930,UTF-32: 00009042,UTF-8: E9 81 82。

遂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遂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satisfy、succeed、then

造字法

形声:从辶、

English

comply with, follow along; thereup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遂的拼音: suí  

(1) —如“半身不遂”( bànshēn-bùsuí  )(身体一侧发生瘫痪)

(2) 另见 suì  

基本词义

遂的拼音: suì  

〈词性:动〉

(1) (形声。从辵( chuò  ))

(2) 同本义 [escape]

遂,亡也。——《说文》

(3) 行,往 [go]

遂,往也。——《广雅·释诂一》

不能遂。——《易·大壮》

遂贤良。——《礼记·月令》

(4) 又如:遂行(通行;顺适地进行)

(5) 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fulfill]

他年如遂隐,五老是知音。—— 唐· 李中碧《庐山》

王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6) 又如:遂怀(遂愿);遂隐(满足隐遁的愿望);遂初(旧时辞去官职,实现隐退的本愿)

(7) 顺利地完成;成功 [succeed]

上无乏用,百事乃遂。——《礼记·月令》

四者无一遂。——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令遂前功。——《后汉书·班超传》

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明· 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遂初(辞官归隐,达到原来的愿望);遂过(促成过失);遂志(实现志愿;满足愿望);遂事(成就事业;完成某事);遂功(成功。建立功业)

(9) 推荐或举荐 [recommend]。如:遂贤(荐举贤能之士);遂能(荐举贤能之士);遂良(荐举贤良之士);遂材(荐举才能之士);遂举(进举,进用)

(10) 通达 [understand]

此其垦田,足以食其民;都邑遂路,足以处其民。——《商君书·箅地》

(11) 又如:遂达(通达)

(12) 表明 [make known]。如:遂威(展示威力)

(13) 生长 [grow]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淮南子·修务》

(14) 又如:遂长(生长;成长);遂字(生长,成长)

(15) 养育 [bring up]。如:遂成(养成;成就);遂生(养生);遂滋(养育;滋养)

(16) 顺从,如意 [be obedient to]。如:天遂人愿;遂罪(顺受其罪);遂过(顺成过失;掩饰过失)

(17) 顺应;符合 [comply with]。如:不遂;遂非(顺着过错去做而不改悔);遂性(顺应本性)

(18) 决断 [make a decision]

春秋之义亡遂事, 汉家之法有矫制。——《汉书·冯奉世传》

(19) 又如:遂事(决断事情);遂疑(决疑)

(20) 因循,拖拉 [procrastinate]。如:遂迷不悟(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21) 延续 [continue]。如:遂哀(哀而不止)

(22) 坠落,往下沉。通“坠”( zhuì  )[fall]

震遂泥。——《易·震》

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墨子·法仪》

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荀子·修身》

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荀子·王制》

(23) 又如:遂失(坠失;废弛);遂亡(坠亡;废弛)

词性变化

遂的拼音: suì  

〈词性:名〉

(1) 道路 [road]

使开阶立遂。——《春秋演孔圆》。宋均注:“道也。”

禽夫差于干遂。——《史记·苏秦传》。索隐:“遂者,道也。”

(2) 又如:遂路(道路)

(3) 射者穿的臂衣 [dress for hunters]

袒决遂。——《仪礼》

(4) 田间排水的小沟 [furrow]

凡诒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周礼·地官·遂人》

(5) 《注》:“遂,广深二尺”。又,遂人,周代官名,地官之属。

(6) 水道 [water course]

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可以涉水而过的路);亡人好独。——《荀子·大略》

遂的拼音: suì  

〈词性:副〉

(1) 就;于是 [then, there upon]。多用于书面语

赵王于是遂遣 相如奉璧西入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齐侯游于 姑棼,遂田于贝丘。——《左传·庄公八年》

如不能守以终表,则遂取以来。——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贾于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又如:遂尔(于是;就);遂乃(于是,就);伤者经过包扎抢救,流血遂止;因天气恶劣,郊游计划遂告落空

(3) 竟然 [to one's surprise]

若遂不改,方思仆言。——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4) 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到底 [after all;in the final]

曹操比于 袁绍,则 名微而众寡,然 操遂能克 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5) 尽;完全 [to the full]。如:遂夜(终夜)

遂的拼音: suì  

〈词性:形〉

(1) 顺利的 [smooth;unhindered]

可遂破也。——《资治通鉴》

小儿辈遂已破贼。

(2) 已成,终了 [finished]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

(3) 久 [long]。如:遂古(往古,远古);遂往(以往的错误)

(4) 另见 suí  

常用词组

遂心、遂心如意、遂愿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