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矜纠收缭的意思

jīnjiūshōuliáo

矜纠收缭



拼音jīn jiū shōu liáo

注音ㄐ一ㄣ ㄐ一ㄡ ㄕㄡ ㄌ一ㄠˊ

解释形容骄傲、急躁、暴戾。

出处《荀子 议兵》:“旁辟曲私之属为化而公,矜纠收缭之属皆为之化而凋。”

例子矜纠收缭,皆急戾之意,故与调和相反。(王念孙《读书杂志 荀子》)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

感情矜纠收缭是贬义词。

繁体矜糾収繚

英语arrogant and irascible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īn qín guān   
注音  ㄐ一ㄣ ㄑ一ㄣˊ ㄍㄨㄢ   
部首  矛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86  CBTN  五笔98  CNHN  仓颉  NHOIN  郑码  XSSX  四角  18227  结构  左右电码  4244  区位  8170  统一码  77DC  笔顺  フ丶フ丨ノノ丶丶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矜的拼音:jīn(ㄐ一ㄣ)  

⒈ 怜悯,怜惜:矜悯(怜悯)。矜惜。矜恤。

⒉ 自尊,自大,自夸:矜夸。矜伐。矜恃。骄矜。

⒊ 庄重,拘谨:矜持。矜重(zhòng   )。

其他字义

矜的拼音:qín(ㄑ一ㄣˊ)  

⒈ 矛柄。

其他字义

矜的拼音:guān(ㄍㄨㄢ)  

⒈ 古同“鳏”。

统一码

矜字UNICODE编码U+77DC,10进制: 30684,UTF-32: 000077DC,UTF-8: E7 9F 9C。

矜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矜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㥤㮗仱矝

造字法

形声:从矛、今声

English

pity, feel sorry for, show sympa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矜的拼音: guān  

〈词性:名〉

(1) 同“鳏”。无妻的老人。也泛指无妻的人 [widower]

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礼记·王制》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诗·小雅·鸿雁》

不侮矜寡。——《诗·大雅·烝民》

养孤老,食常疾,收矜寡。——《管子·幼官》

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史记·五帝本纪》

善者必先乎矜寡孤独。——《说苑·修文》

(2) 又如:矜人(贫苦可怜的人);矜寡(同“鳏寡”)

(3) [动]∶同“瘝”。得病 [illness]

何草不玄,保人不矜。——《诗·小雅》

(4) 另见 jīn;qín  

基本词义

矜的拼音: jīn  

〈词性:动〉

(1) 自夸;自恃 [self-conceited;self-important;singing one’s own praise]

矜,大也。——《广雅》

不矜而庄。——《礼记·表礼》。注:“谓自尊大也。”

不可以矜而祗取忧也。

矜其伐而耻其功。

矜之者何?犹曰莫我若也。——《公羊传·僖公九年》

不敢矜其善。——《韩非子·说疑》

矜功不立。——《战国策·齐策》

以矜气作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以此自矜。——宋· 欧阳修《归田录》

(2) 又如:自矜(自恃);矜功(自夸功勋);矜伐(恃功自夸);矜尚(骄尊夸耀,争出人上);矜饰(骄夸虚饰);矜宠(仗恃有宠而骄)

(3) 怜悯;同情 [take pity on;sympathize with]

矜,惜也。——《小尔雅》

爰及矜人。——《诗·小雅·鸿雁》

矜此劳人。——《诗·小雅·巷伯》

见人之厄则矜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闵也。”

哀矜庶戮之不辜。——《书·吕刑》

予惟率肆矜尔。——《书多士》

矜,惜也。——《小尔雅》

爰及矜人。——《诗·小雅·鸿雁》

矜此劳人。——《诗·小雅·巷伯》

见人之厄则矜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闵也。”

哀矜庶戮之不辜。——《书·吕 刑》

予惟率肆矜尔。——《书多士》

天矜于民。——《书·泰誓》

(4) 又如:矜爱(同情怜爱);矜哀(怜悯爱惜);矜念(怜悯思念);矜愍(矜悯。怜悯;怜惜)

(5) 注重;崇尚 [lay emphasis on;uphold;advocate]

故人矜节行。——贾谊《陈政事疏》

(6) 又如:矜式(尊敬而效法);矜全(爱护成全);矜名(崇尚名声);矜谑(崇尚戏谑)

(7) 另见 guān;qín  

词性变化

矜的拼音: jīn  

〈词性:形〉

(1) (形声。从矛,令声。作从今者误。( qín  )本义:矛柄)

(2) 骄傲 [arrogant;haughty]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聊斋志异》

(3) 又如:矜浮(骄矜浮躁);矜大(骄傲自大);矜物(骄傲而瞧不起别人);矜侉(骄傲自大);矜前(炫夸从前的名声);矜负(高傲而自负)

(4) 端庄;庄重 [sedate;dignified]

君子矜而不争。——《论语》

古之矜也廉

(5) 又如:矜庄(端庄稳重);矜严(庄重威严);矜容(端庄的容态);矜饬(端庄严整);矜厉(庄重严厉);矜肃(庄重严肃)

(6) 谨守,慎重 [careful;prudent]

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汉书·冯参传》

矜行以事君。——《大戴礼记·小辨》。注:“慎也。伪旅獒,不矜细行。”

(7) 又如:矜奋(谨持奋勉);矜峻(谨严);矜裁(拘谨克制);矜炼(谨严而精炼);矜谨(矜持拘谨)

(8) 苦,穷困 [hard;poor]

矜其血气,以规法度。——《庄子》。郭庆藩集释:“矜其血气,犹 孟子言:苦其心志也。矜者,苦也。”

(9) 凶危,危险 [dangerous;ferocious]

曷予靖之,居以凶矜。——《诗·小雅》。毛传:“矜,危也。” 郑玄笺:“居我以凶危之地。”

(10) 急遽,暴躁乖戾 [rapid;irascible]。 如:矜肆(骄纵放肆);矜纠收缭(暴躁乖戾)

(11) 另见 guān;qín  

常用词组

矜持、矜贵、矜矜、矜矜业业、矜惜、矜诩、矜疑、矜重

基本词义

矜的拼音: qín  

〈词性:名〉

(1) (形声。从矛,今声。本义:矛柄) 同本义 [the handle of lance]

徂耰棘矜。——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矛,其柄谓之矜。——《方言》

(2) 另见 guān;jīn  

  拼音  jiū   注音  ㄐ一ㄡ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XNHH  仓颉  VMVL  郑码  ZZI  四角  22100  结构  左右电码  4763  区位  3032  统一码  7EA0  笔顺  フフ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纠(糾)的拼音:jiū(ㄐ一ㄡ)  

⒈ 缠绕:纠缠。纠纷。

⒉ 矫正:纠偏。纠正。

⒊ 集合(含贬义):纠合。

统一码

纠字UNICODE编码U+7EA0,10进制: 32416,UTF-32: 00007EA0,UTF-8: E7 BA A0。

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纠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糾丩

汉英互译

correct、rectify、entangle、gather together

造字法

形声:从纟、声

English

investigate, insp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纠的拼音:

糾、糺 jiū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线丝有关,丩( jiū  )声。本义:三股的绳子)

(2) 同本义 [hinged cord]

纠,绳三合也。——《说文》。按,俗字作糺。单股曰纫,两股曰纠,三股曰纠,亦曰徽。”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3) 又如:纠纆(绳索。纠,二合绳;纆,三合绳)

(4) 姓

词性变化

纠的拼音:

jiū  

〈词性:动〉

(1) 缠绕 [wind]

其笠伊纠。——《诗·周颂·良耜》

何异纠纆。——《汉书·贾谊传》。注:“绞也。”

青纶竞纠。——郭璞《江赋》

纠思心以为纕兮。——《楚辞·悲风歌》。注:“戾也。”

横厉纠纷。——《后汉书·刘琨传》。注:“乱貌。”

福与祸如纠缠。——《鶡冠子》

(2) 又如:纠蓼(互相牵引);纠结(连结);纠纠(缠绕的样子);纠曲(纠结盘曲)

(3) 纠集;集结 [gather;collect]

纠合宗族于成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收离糺散。——《后汉书·荀彧传》。注:“合也。”

纠合俊杰披奸猖。——王安石《开元行》

(4) 又如:纠办(收集,备办);纠合(联络,联合);纠勒(聚集统率);纠会(会合);纠约(纠合约集)

(5) 矫正 [rectify]

以纠邦国。——《周礼·大司马》。注:“犹正也。”

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

纠之以政。——《左传》

(6) 又如:纠劾(审查,弹劾);纠举(纠正举发);纠谬(纠正错误);纠绳(纠正惩处);纠错(纠正错误)

(7) 督察 [supervise]

以五刑纠万民。——《周礼·大司寇》

凡宫之纠禁。——《周礼·小宰》

贪利纠譑之名。——《荀子·富国》

(8) 又如:纠弹(纠察弹劾);纠案(检举监察);纠发(纠察举发);纠逖(督察惩治)

(9) 检举 [accuse]

纠之以政。——《左传·昭公六年》。注:“举也。”

恐见纠擿。——《明史》

访缉纠诘。——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纠拾(揭发检举);纠问(纠举问罪);纠发(举发);纠慝(惩处邪恶);纠驳(纠举驳正)

(11) 拧 [twist]。如:纠他的脸

常用词组

纠察、纠察、纠缠、纠纷、纠葛、纠合、纠结、纠集、纠偏、纠正、纠众

  拼音  shōu   注音  ㄕㄡ   
简体部首  攵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攴部  
五笔  NHTY  仓颉  VLOK  郑码  ZIMO  四角  28740  结构  左右电码  2392  区位  4253  统一码  6536  笔顺  フ丨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收的拼音:shōu(ㄕㄡ)  

⒈ 接到,接受:收发。收信。收支。收讫。收益。

⒉ 藏或放置妥当:这是重要东西,要收好了。

⒊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收割。收成。麦收。

⒋ 招回:收兵。收港。

⒌ 聚,合拢:收容。收理。收集。

⒍ 结束:收尾。收煞。收盘。

⒎ 逮捕,拘押:收捕。收监。收押。收审。

⒏ 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收束。收心。收伏(亦作“收服”)。

统一码

收字UNICODE编码U+6536,10进制: 25910,UTF-32: 00006536,UTF-8: E6 94 B6。

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收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㧃収敊

汉英互译

accept、control、draw in、harvest、income、receive、stop、draw in

相关字词

支、发、放、送、种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gather together, collect; harve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收的拼音:

shōu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收( jiū  )声)

(2) 同本义 [arrest]

收,捕也。——《说文》

女反收之。——《诗·大雅·瞻卬》。传:“拘收也。”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武,而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收领(捉拿);收系(逮捕下狱);收付(拘捕罪犯,交付办案);收考(拘捕考问);收夷(捕杀);收劾(拘捕弹劾);收案(拘捕案问);收掩(收捕);收执(捉拿);收禁(拘押监禁);收领(拘禁)

(4) 收拾;收取 [receive;accept;accomodate]

收,取也。——《广雅》

收以奔褒。——《国语·郑语》。注:“取也。”

勤者有事则收之。——《礼记·玉藻》。疏:“谓敛持在手。”

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战国策·齐策》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古来白骨无人收。——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收发报;收信;收什(收拾);收局(收拾局面);收捉(方言。收拾;修建);收略(收拾;安排);收解(当铺收进的抵押品)

(6) 聚集;收集 [gather;collect]

收,敛也。——《小尔雅》

我其收之。——《诗·周颂·维天之命》。传:“聚也。”

既蜡而收。——《仪记·郊特牲》。注:“谓收敛积聚也。”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宋· 王安石《伤仲永》

(7) 又如:收括(聚集;约束);收藉(聚集;收集)

(8) 收容;接受 [take in;admit into]

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9) 又如:收小的(接生);收管(接收囚犯后签的回执)

(10) 收获;收割 [harvest;reap]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11) 又如:收田(收割农田的作物)

(12) 使中断、停顿或终止 [stop]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3) 又如:收功(止息功能);收泪;收科(收场;圆场);收逢(收场;罢休);收煞(收场;结局);收成结果(送上死路);收驩(停止作乐);收声(止声;销声);收计(关闭清点)

(14) 征收 [collect;levy taxes]

收租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收田租亩四升。——曹操《抑兼并令》

收取其钱得数百万。——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15) 又如:收租;收税

(16) 收回;收缴 [get back]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汉· 贾谊《过秦论》

(17) 又如:收掌(科举考试的办事人员。外收掌负责收卷;内收掌负责把试卷分给各房房官)

(18) 收藏;保存 [store]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战国策·燕策》

(19) 占取 [control]

秦将 王翦破 赵,虏 赵王,尽收其地。——《战国策·燕策》

(20) 收回;收复 [recapture]

攻大泽乡,收而攻 蕲。——《史记·陈涉世家》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词性变化

收的拼音: shōu  

〈词性:名〉

(1) 收获;收成 [harvest;crop]

其能耕者不过百,百亩之收不过百担。——晁错《论贵粟疏》

(2) 又如:丰收;欠收;颗粒无收

(3) 收藏品 [collections]

燕、 赵之收藏。—— 杜牧《阿房宫赋》

(4) 收入 [money received;receipts;income]。如:收支

(5) 车箱底部四面的横木,即车轸 [log]

(6) 夏代冠名 [crown]

帝尧者…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史记·五帝本纪》

常用词组

收报、收编、收兵、收藏、收场、收成、收词、收存、收冬、收发、收方、收服,收伏、收复、收割、收工、收购、收回、收获、收集、收监、收缴、收据、收看、收口、收揽、收礼、收理、收敛、收殓、收留、收拢、收录、收录机、收罗、收买、收纳、收盘、收讫、收清、收秋、收容、收入、收审、收生、收尸、收拾、收受、收束、收缩、收摊子、收条、收听、收尾、收文、收悉、收降、收效、收心、收押、收养、收益、收音机、收载、收支

  拼音  liáo   注音  ㄌ一ㄠˊ   繁体    
部首  纟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  15画  
五笔  XDUI  仓颉  VMKCF  郑码  ZGKK  四角  24196  结构  左右电码  4933  区位  7152  统一码  7F2D  笔顺  フフ一一ノ丶丶ノ丨フ一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缭(繚)的拼音:liáo(ㄌ一ㄠˊ)  

⒈ 绕,缠绕:缭绕。缭乱。

⒉ 用针线缝缀:缭缝(fèng   )。缭贴边。

统一码

缭字UNICODE编码U+7F2D,10进制: 32557,UTF-32: 00007F2D,UTF-8: E7 BC AD。

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缭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wind round, rap around, bi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缭的拼音:

liáo  

〈词性:动〉

(1) (形声。从糸(   ),表示与丝有关尞( liáo  )声。本义:缠绕)

(2) 同本义 [wind round]

缭,缠也。——《说文》

再缭四寸。——《礼记·玉藻》。疏:“绕也。”

弗缭。——《仪礼·乡饮酒礼》。注:“犹紾也。”

肠纷纭以缭转兮。——《楚辞·怨思》

缭之兮杜衡。——屈原《九歌·湘夫人》

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余里。——《后汉书》

(3) 又如:缭肘(即“镣ń”。囚禁犯人的脚镣、手铐);缭绕(缠绕);缭纠(缠绕相连貌)

(4) 围绕;绕道而行 [make a detour]

矜纠收缭之属。——《荀子·议兵》。注:“缭绕,言委曲也。”

每一门内,四缭连屋。——《聊斋志异·金和尚》

(5) 又如:缭曲(迂回曲折;婉转含蓄);缭眺(谓声清而长)

(6) 祭祀名 [offer a sacrifice to]

八月缭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以手纵持肺本,循之至于末,乃绝以祭也。”

(7) 又如:缭祭(周礼九祭之一。祭以左手纵持肺根,右手取肺尖,缭绕使断,取以为祭,故称)

(8) 缝纫法之一。用针斜着缝缀 [stitch]。如:缭衣缝;缭贴边

(9) 假借为“撩”。撩乱,纷乱 [disorder;wind]

缭乱边愁听不尽。——唐· 王昌龄《从军行》

词性变化

缭的拼音:

liáo  

〈词性:名〉

(1) 用以固定船帆的绳索 [sail rope]。如:帆缭;缭手

(2) 另见 lǎo;liǎo  

常用词组

缭乱、缭绕

矜纠收缭: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