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掎挈伺诈的意思

qièzhà

掎挈伺诈



拼音jǐ qiè sì zhà

注音ㄐ一ˇ ㄑ一ㄝˋ ㄙˋ ㄓㄚˋ

解释抓住人家过错,等待机会来陷害。

出处《荀子·富国》:“有掎挈伺诈,权谋倾覆,以相颠倒,以靡敝之。”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抓小辫子。

感情掎挈伺诈是中性词。

繁体掎挈伺詐

近义掎挈司诈

英语seize on somebody's mistakes and wait for an opportunity to frame him up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ㄐ一ˇ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DSK  仓颉  QKMR  郑码  DGAJ  四角  54021  结构  左右电码  2224  区位  6265  统一码  638E  笔顺  一丨一一ノ丶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掎的拼音:jǐ(ㄐ一ˇ)  

⒈ 拖住,牵引:掎止(从后截获)。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

⒉ 发射:“机不虚掎”。

⒊ 古同“倚”,支撑。

统一码

掎字UNICODE编码U+638E,10进制: 25486,UTF-32: 0000638E,UTF-8: E6 8E 8E。

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掎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扌、奇声

English

drag aside, pull; drag one foo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掎的拼音:   

〈词性:动〉

(1) [从旁或从后]用力拉住,拖住 [drag]

掎,偏引也。从手,奇声。——《说文》

伐木掎矣。——《诗·小雅·小弁》

诸戎掎之。——《左传·襄公十四年》。疏:“言戾其足也。”

掎止晏莱焉。——《国语·鲁语》。注:“从后曰掎。”

躬掎禄曰。——《汉书·息夫躬传》。注:“从后引之也。”

昔秦失其鹿, 刘季遂而掎之。——《汉书·叙传》

(2) 又如:掎汩(犹牵动);掎拔(提引而出;挺拔);掎鹿(拉着鹿);掎裳连袂(牵裙连袖)

(3) 发射 [shoot]

机不虚掎。——班固《西都赋》

(4) 牵制,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pin down]。如:掎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掎掣(牵制);掎挈(牵制)

(5) 指摘 [censure]

孔子西行不到 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韩愈《古鼓歌》

(6) 又如:掎挈(掎契。指摘);掎夺(指摘摈弃)

常用词组

掎摭

  拼音  qiè   注音  ㄑ一ㄝˋ   
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DHVR  仓颉  QHQ  郑码  CIYM  四角  57502  结构  上下电码  2173  区位  7492  统一码  6308  笔顺  一一一丨フノ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挈的拼音:qiè(ㄑ一ㄝˋ)  

⒈ 用手提着:提挈。提纲挈领。

⒉ 带,领:挈带。挈眷。扶老挈幼。

⒊ 古同“锲”,刻。

统一码

挈字UNICODE编码U+6308,10进制: 25352,UTF-32: 00006308,UTF-8: E6 8C 88。

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挈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ake along

造字法

形声:下形上声

English

assist, help, lead by ha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挈的拼音: qiè  

〈词性:名〉

通“契”。契约,书契 [contract]

今内史稻田租挈重。——《汉书·沟洫志》

书挈所录帝王遗事。——卫觊《魏受禅表》

词性变化

挈的拼音: qiè  

〈词性:动〉

(1) (形声。本义:提起)

(2) 同本义 [lift]

挈,县持也。——《说文》

挈,提也。——《广雅》

若挈裘领。——《荀子·劝学》

挈壶氏。——《周礼》

班白不提挈。——《礼记·王制》

信挈其手。——《汉书·韩信传》

龙尾车者,河滨挈水之器也。——《农政全书》

(3) 又如:挈瓶(谓提瓶汲水);挈领(提起衣领);提纲挈领;挈壶(悬壶);挈辔(县辔)

(4) 带领 [take along]

挈国之辞也。——《谷梁传·宣公十一年》

挈其妻子以奔曹。——《谷梁传·襄公二十七年》

元兵哨马报知蛮子 海牙,他便挈兵而待。——《英烈传》

挈家侨居邑东。——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西游记》

(5) 又如:挈家(携家带眷);挈累(携带家室);挈眷(携带家眷);挈囊(古代尚书携带的紫色袷囊称挈囊,因而也称掌文书之官为挈囊);挈带(带领);挈引(带领引导);挈领(带领)

(6) 提携 [promote]

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灭燕易矣。——《汉书》

(7) 又如:挈带(提携);挈扶(提携扶助);挈提(提携,扶植);挈维(提携护持);挈携(提携;携带);挈持(扶持)

(8) 通“契”。刻 [carve]

旦算祀于挈龟。——《汉书·叙传上》

(9) 通“洯”。刀刻 [carve;engrave]

廷尉挈令。——《汉书·张汤传》

常用词组

挈挈

  拼音  sì cì   注音  ㄙˋ ㄘˋ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NGK  仓颉  OSMR  郑码  NYAJ  四角  27220  结构  左右电码  0136  区位  4337  统一码  4F3A  笔顺  ノ丨フ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伺的拼音:sì(ㄙˋ)  

⒈ 观察,侦候:窥伺。伺机。伺察。伺应(yìng   )(等候响应)。

其他字义

伺的拼音:cì(ㄘˋ)  

⒈ 〔伺候〕a.在人身边供使唤;b.照料饮食起居(“候”均读轻声)。

统一码

伺字UNICODE编码U+4F3A,10进制: 20282,UTF-32: 00004F3A,UTF-8: E4 BC BA。

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伺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䙾司

汉英互译

wait、watch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serve, wait upon, attend; exam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伺的拼音:   

另见   

常用词组

伺候

基本词义

伺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司声。本义:候望,探察)

(2) 同本义 [spy]

伺,候望也。——《说文新附》

其后阁下位益尊,伺侯于门墙者日益进。——唐· 韩愈《与陈给事书》

(3) 如:伺候(等候;服侍;衙役);伺觇(窥探);伺闲(窥测时机)

(4) 观察 [inspect]

伺,视也。——《方言十》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又如:伺察(观察;侦察);伺望(守望;察看);伺漏(察看刻漏)

(6) 守候,等待 [wait]

伺,候也。察也。——《字林》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三国 魏· 邯郸淳《笑林》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7) 又如:伺便(等待方便的时机);伺晨(等待天明);伺应(待机策应)

(8) 对待 [treat with]

父牵车为业,伺小三如奴,偶不称意,便叱詈。——徐珂《清稗类钞》

(9) 另见   

常用词组

伺机、伺隙

  拼音  zhà   注音  ㄓㄚ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YTHF  仓颉  IVOS  郑码  SMID  四角  38711  结构  左右电码  6094  区位  5309  统一码  8BC8  笔顺  丶フノ一丨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诈(詐)的拼音:zhà(ㄓㄚˋ)  

⒈ 欺骗,用手段诓骗:欺诈。诈骗。诈取。诈财。诈哄。尔虞我诈。诈语(骗人的话)。

⒉ 假装:诈死。诈降。

⒊ 古同“乍”,突然。

统一码

诈字UNICODE编码U+8BC8,10进制: 35784,UTF-32: 00008BC8,UTF-8: E8 AF 88。

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诈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heat、pretend、swindle

造字法

形声:从讠、乍声

English

cheat, defraud, swindle; tri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诈的拼音:

zhà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2) 同本义 [blackmail;cheat;swindle]

诈,欺也。——《说文》

诈,伪也。——《尔雅》

匿行曰诈。——《荀子·脩身》

有掎挈伺诈。——《荀子·富国》

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吕氏春秋·义赏》

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吕氏春秋·务本》

相如度 秦王特以诈佯为予 赵城,实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禽兽之变诈。——《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诈端(讹诈的理由);诈掯(敲诈勒索);诈哄(欺骗);诈伪(欺骗);诈力(诈术与暴力);诈人(专务诈欺作伪的人)

(4) 假装;冒充 [feign;pretend]

诈自称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乃诈称公子。

诈云欲降。——《资治通鉴》

(5) 又如:诈酒三分醉(喝酒不多却装做醉酒);诈使命(假使节;伪装的使节);诈允(假装允诺);诈狂(假装颠狂);诈死(假装死去);诈痴不颠(假装痴呆)

(6) 用语言试探,诱使对方露真情 [sound out]

谁不知道李十太爷是能事的!把我一诈,就吓毛了!——《红楼梦》

(7) 又如:他是拿话诈我

词性变化

诈的拼音:

zhà  

〈词性:形〉

(1) 体面;俊俏 [handsome]

打扮的身子儿诈,准备着云雨会巫峡。——《西厢记》

(2) 矜夸;神气 [cocky]

只待要弄柳拈花,马儿上扭捏着身子儿诈。——元· 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3) 不诚实;虚伪 [false; sham]

先诈力而后仁义。——贾谊《过秦论》

常用词组

诈唬、诈冒、诈骗、诈晴、诈取、诈尸、诈降、诈语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