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九垓八埏的意思

jiǔgāiyán

九垓八埏



拼音jiǔ gāi bā yán

注音ㄐ一ㄡˇ ㄍㄞ ㄅㄚ 一ㄢˊ

解释垓:通“陔”,重,层;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极高处;埏:边际;八埏:指边际远之地。指天地的终极之处,即天涯海角。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畅九垓,下坼八埏。”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九垓八埏是中性词。

近义天涯海角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ǔ   注音  ㄐ一ㄡˇ   
简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2画  
繁体部首  乙部  
五笔  VTN  仓颉  KN  郑码  QY  四角  40017  结构  单一电码  0046  区位  3037  统一码  4E5D  笔顺  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九的拼音:jiǔ(ㄐ一ㄡˇ)  

⒈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⒉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统一码

九字UNICODE编码U+4E5D,10进制: 20061,UTF-32: 00004E5D,UTF-8: E4 B9 9D。

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ine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n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九的拼音: jiǔ  

[数]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nine]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ninth]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many]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词性:形〉 通“久”。时间长 [(of time) long]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  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词性变化

九的拼音: jiǔ  

〈词性:名〉

(1) 九月 [September]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the nine-day period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Jiu state]。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词性:动〉

通“鸠”。纠合,聚集 [gather]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常用词组

九宾、九重霄、九大行星、九鼎、九宫、九归、九华山、九九归一、九门提督、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毛、九派、九品、九曲回肠、九泉、九死一生、九天、九头鸟、九土、九霄云外、九一八事变、九原、九月、九州、九族

  拼音  gāi   注音  ㄍㄞ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  FYNW  仓颉  GYVO  郑码  BSZO  四角  40182  结构  左右电码  0993  区位  5982  统一码  5793  笔顺  一丨一丶一フノ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垓的拼音:gāi(ㄍㄞ)  

⒈ 荒远之地,一方广大区域:垓埏(极远的地方)。“天子居九垓之田”。垓极(荒远之外)。

⒉ 界限:垓坫(边界)。重(chǒng   )垠累(lěi   )垓(重重的限制)。

⒊ 古代数名,指一万万。

⒋ 古同“陔”,层,阶次。

⒌ 指战场、陆地:垓心(战地中心)。

统一码

垓字UNICODE编码U+5793,10进制: 22419,UTF-32: 00005793,UTF-8: E5 9E 93。

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垓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畡該陔姟

造字法

形声:从土、亥声

English

border, boundary, fronti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垓的拼音: gāi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亥声。本义:八极之内的广大土地)

(2) 同本义 [octapole land]

垓,兼该八极地也。——《说文》。字亦作畡。

天子居九垓之田。——《国语·周语》

设于无垓坫之宇。——《淮南子·俶真》。注:“垓坫,垠堮也。”

上畅九垓,下埏八埏(yán  八方极远之地)。——《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道出一原,通九门,散六衢,设于无垓坫之宇——《淮南子·俶真》

(3) 又如:垓埏(天地的边际);垓坫(边际);垓极(荒远之处)

(4) 域;界限 [domain;limit]

重垠累垓。——扬雄《卫尉箴》

(5) 数词。古代数目名,10 8 [one hundred million]

京垓年岁之中,每每员舆(指地球)正不知几移几换而成此最后之奇。——[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6) 又如:京垓(旧说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指亿万年悠长岁月);垓垓(形容杂草丛生的样子);垓垓攘攘(极多而纷乱)

(7) 战地,阵地 [battlefield;front]

天罗地网漫山布,齐举刀兵大会垓。——《西游记》

(8) 通“陔”。台阶,级层 [flight of steps leading up to a house]

三垓上列,四陛旁升。——《北齐书·祭祀志》

常用词组

垓心

  拼音    注音  ㄅㄚ   
部首  八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2画  
五笔  WTY  仓颉  HO  郑码  OA  四角  80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360  区位  1643  统一码  516B  笔顺  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八的拼音:bā(ㄅㄚ)  

⒈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统一码

八字UNICODE编码U+516B,10进制: 20843,UTF-32: 0000516B,UTF-8: E5 85 AB。

八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八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捌丷

汉英互译

eigh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ight; all around, all sid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八的拼音:   

〈词性:动〉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part;leave each other]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 江、 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词性变化

八的拼音:   

[数]

(1) 七加一的和 [eight]

八,数也。——《玉篇》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左传·襄公九年》

八眉者,如八字。——《尚书大传》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八音克谐。——《书·舜典》

秦王复击 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八世。——《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

(2) 又如:八音(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的质材所制);八拜(古代世交子弟对长辈的礼节,后世将异姓结为兄弟亦称八拜)

(3) 常表次第,即第八 [the eighth (8th)]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

(4) 又如:八世;八年

常用词组

八拜之交、八宝菜、八宝饭、八宝山、八宝箱、八倍、八辈子、八边形、八表、八不挨、八成、八成,八成儿、八德、八斗才、八方、八方呼应、八分、八竿子打不着、八哥、八股、八卦、八卦掌、八卦阵、八行书、八行纸、八荒、八级工、八级工资制、八角、八节、八九不离十、八路军、八面锋、八面光,八面见光、八面玲珑、八面山、八面威风、八旗、八十千、八抬大轿、八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桌、八月节、八字、八字步,八字步儿、八字胡,八字胡儿、八字脚、八字没见一撇,八字没一撇、八字眉、八字帖儿

  拼音  yán shān   注音  一ㄢˊ ㄕㄢ   
简体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9画  
繁体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  FTHP  仓颉  GNKM  郑码  BMIY  四角  42141  结构  左右电码  1007  区位  5979  统一码  57CF  笔顺  一丨一ノ丨一フ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埏的拼音:yán(一ㄢˊ)  

⒈ 地的边际。

⒉ 墓道:埏道。埏隧。埏闼(墓道的门)。

其他字义

埏的拼音:shān(ㄕㄢ)  

⒈ 用水和(huó ㄏㄨㄛˊ  )土:埏埴(“埴”,土;和泥制作陶器,引申为陶冶、培育的意思)。埏揉(反复捶击、踩踏制作陶器的黏土,引申为反复修改、锤炼诗文)。埏稾(培育)。

统一码

埏字UNICODE编码U+57CF,10进制: 22479,UTF-32: 000057CF,UTF-8: E5 9F 8F。

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埏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土、延声

English

a boundary, a lim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埏的拼音: yán  

〈词性:名〉

墓道 [path leading to a tomb;tomb passage]。如:埏门(墓门);埏道(墓道。通入墓穴的路,上不盖土)

九垓八埏: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