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鸠工庀材的意思

jiūgōngcái

鸠工庀材



拼音jiū gōng pǐ cái

注音ㄐ一ㄡ ㄍㄨㄥ ㄆ一ˇ ㄘㄞˊ

解释庀:准备;具备。招集工匠;准备材料。

出处唐 李方郁《修中岳庙记》:“岂可不成耶?遂鸠工庀材,四旬而就。”

例子陶菊隐《记者生活三十年》:“一九二七年,该报购进东邻薛宝润地皮一块,即鸠工庀材,翻造五层楼大厦,一九二八年落成,即今《解放日报》新址。

正音“庀”,不能读作“bì”。

辨形“鸠”,不能写作“鸩”;“庀”,不能写作“庇”。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感情鸠工庀材是褒义词。

繁体鳩工庀材

近义大兴土木、兴师动众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ū   注音  ㄐ一ㄡ   繁体    
部首  鸟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VQYG  五笔98  VQGG  仓颉  KNPYM  郑码  QYRZ  四角  47027  结构  左右电码  7682  区位  8015  统一码  9E20  笔顺  ノフノフ丶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鸠(鳩)的拼音:jiū(ㄐ一ㄡ)  

⒈ 鸟,鸠鸽科部分种类的统称:鸠形鹄面(形容人因饥饿而很瘦的样子)。鸠杖(古代头上刻有鸠形之杖,年始七十者,由政府授给)。

⒉ 聚集:鸠合(亦作“纠合”)。鸠集(亦作“纠集”)。

统一码

鸠字UNICODE编码U+9E20,10进制: 40480,UTF-32: 00009E20,UTF-8: E9 B8 A0。

鸠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鸠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鳩勼䧱䲥

汉英互译

cooer

造字法

形声:从鸟、九声

English

pigeon; collect, assemb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鸠的拼音:

jiū  

〈词性:名〉

(1) (形声。从鸟,九声。本义:鸟名)

(2) 鸠鸽科的鸟的泛称 [dove]

鸠,鹘鸠也。——《说文》

维鸠居之。——《诗·召南·鹊巢》

维鸠盈之。

维鸠方之。

(3) 有“雉鸠”(普通单称鸠)、“祝鸠”、“斑鸠”等,古时说有五种鸠:祝鸠、鸤鸠、爽鸠、雎鸠、鹘鸠,祝鸠和鹘鸠是鸠类,鸤鸠是攀禽类的布谷,爽鸠是鹰类,雎鸠是鹗类。如:鸠鸩(喻指专门诬陷好人的人);鸠杖(刻有鸠形的杖);鸠夺鹊巢(鸠性拙,不善筑巢,往往等鹊筑好巢后夺为己有。常喻指强占他人的地方)

(4) 一种行于沙中的运载工具 [animal-draw vehicle]

水用舟,陆用车,涂用楯,沙用鸠,山用欙。——《吕氏春秋》

(5) 姓

词性变化

鸠的拼音:

jiū  

〈词性:动〉

(1) 聚集,使聚在一起 [gather together]

鸠,聚也。——《尔雅》

共工方鸠僝功。——《书·尧典》。传:“聚也。”

以鸠其民。——《左传·隐公八年》

鸠宗族僮奴。——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鸠工(招集劳工);鸠民(聚集安定百姓);鸠率(聚合率合);鸠采(搜集);鸠聚(聚集)

(3) 使安定 [stabilize]

若鸠楚竟,敢不听命?——《左传·定公四年》

内抚凋残,外鸠离散。——三国魏· 张既《答文帝问苏则》

(4) 通“究”。度量;计算 [measure]

度三林,鸠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常用词组

鸠雏、鸠合、鸠集

  拼音  gōng   注音  ㄍㄨㄥ   
部首  工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3画  
五笔  AAAA  仓颉  MLM  郑码  BI  四角  10102  结构  单一电码  1562  区位  2504  统一码  5DE5  笔顺  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工的拼音:gōng(ㄍㄨㄥ)  

⒈ 个人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工资收入为生的劳动者:工人。工人阶级。工农联盟。

⒉ 制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事业:工业。工业革命。

⒊ 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工作。工厂。竣工。

⒋ 工作量:记工。这个工程需要三十个工。

⒌ 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工儿。工夫(a.本领,造诣,亦作“功夫”;b.时间)。工力。

⒍ 细致,精巧:工巧。工整。工笔(中国画技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

⒎ 〔工尺(chǐ  )〕中国古代一种记谱符号体系,有十个字: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相当于简谱的5671234567。“工”相当于“3”。

⒏ 善于,长于:工书善画。工于心计。

统一码

工字UNICODE编码U+5DE5,10进制: 24037,UTF-32: 00005DE5,UTF-8: E5 B7 A5。

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工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labour、man-day、project、skill、work、worke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labor, work; worker, labor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工的拼音: gōng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2) 同本义 [carpenter's square]

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说文》

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3) 工匠;工人。古代对从事各种技艺的劳动者的总称;现代为工人和工人阶级的总称 [craftsman;worker]

凡攻木之工七。——《考工记·总目》

五日工事之式。——《周礼·天官·大宰》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唐· 韩愈《师说》

得赵人 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战国策·赵策》

(4) 又如:矿工;临时工;工农联盟;工民(古代从事工艺的人)

(5) 古代特指乐官或乐人 [musicians]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6) 又如:工师(乐师);工瞽(古代乐官)

(7) 古代特指女工 [woman worker]。如:工容(女工和容貌);工德(指妇工)

(8) 官吏;职事 [official;duty]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剩,便备用,使雕琢文来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荀子·王制》

(9) 又如:工部大堂(工部尚书。大堂:明清时对中央各院、部、司长官的恭维称谓);工正(古官名。主管工艺之事);工师(古代官名。掌管百工);工官(周礼官名。属冬宫。汉代时负责工艺、器械、武器制造等);工尹(官名。掌管百工及官营手工业)

(10) 工夫;技术 [skill]。如:工细楼台(工笔细画的楼台);工伎(技艺方术);工用(技艺和使用);工架(戏曲演员表演时的身段和姿势);做工;唱工

(11) 工地;工作场所 [building;post]。如:工地;工棚

(12) 工程 [engineering]。如:工功(工程);工要(工程重要之处);竣工

(13) 工业 [industry]。如:工商业;工业品;工机(古时指纺织业)

(14) 工作;生产劳动 [work;productive labor]。如:做工;上工;工食(工钱;伙食费);工顾钱(雇佣人所付的工钱);工银(工薪,工金,工钱,工资。均为工作、劳动的报酬)

(15) 工作量 [amount of work]。如:工时

(16) 工日,一人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劳动量,由一个假设的平均人日构成的一种单位 [manday]。如:这项工程需两千个工

(17) 用于人的姓氏后作为“工程师”的简称 [engineer]。如:张工,李工

(18) 传统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 [note of musical scale]。如:工尺谱

(19) 通“功”

(20) 劳绩,功绩 [feat;achievement]

凡师不工则助牵王车。——《周礼·春官》

(21) 又如:天工(很大的功劳)

(22) 成效 [result;effect]

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韩非子·五蠹》

词性变化

工的拼音: gōng  

〈词性:形〉

(1) 精巧,精致 [delicate]

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韩愈《进学解》

此非兵力之精,非计之工也。——《战国策·魏策》

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既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邪?——明· 侯方域《马伶传》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 姜夔《扬州慢》

(2) 又如: 工奇(精巧奇特);工捷(精熟敏捷);工楷(工整的楷书);工绮(精致华丽)

工的拼音: gōng  

〈词性:动〉

(1) 擅长;善于 [be good at]

工文学者非所用。——《韩非子·五蠹》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乐府诗集·上山采蘼芜》

宋, 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工于心计;工于书画

常用词组

工本、工笔、工兵、工厂、工场、工潮、工尺、工程、工程兵、工程师、工党、工地、工读、工读学校、工段、工房、工分、工蜂、工夫、工夫茶、工会、工价、工架,功架、工间、工件、工匠、工交、工具、工具书、工具箱、工绝、工竣、工科、工课、工力、工力悉敌、工料、工龄、工农兵学员、工农联盟、工棚、工期、工钱、工巧、工区、工人、工人阶级、工人运动、工日、工伤、工商联、工时、工事、工头、工细、工效、工薪、工休、工序、工业、工业革命、工业国、工业化、工业区、工蚁、工艺、工艺品、工友、工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运、工贼、工致、工种、工装、工资、工字钢、工字梁、工作、工作服、工作量、工作面

  拼音    注音  ㄆ一ˇ   
部首  广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86  YXV  五笔98  OXV  仓颉  IP  郑码  TGRR  四角  00212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1640  区位  6647  统一码  5E80  笔顺  丶一ノ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庀的拼音:pǐ(ㄆ一ˇ)  

⒈ 治理:“内朝,子将庀季氏之政焉”。

⒉ 具备:庀工(具备动工条件,开始动工)。

统一码

庀字UNICODE编码U+5E80,10进制: 24192,UTF-32: 00005E80,UTF-8: E5 BA 80。

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庀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䚰䚹庇比

造字法

形声:从广、匕声

English

to prepare; to regulate to hand up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庀的拼音:   

〈词性:动〉

(1) 具备;备办 [have;possess;prepare]。如:庀材(备齐材料);庀役(雇用工匠);庀工(召集工匠,开工);庀徒(聚集工匠、役夫)

(2) 治理,办理 [administer]。如:庀事(办事)

(3) 通“庇”(   )[shelter]

(4) 庇护

我实不能御楚,又不能庀 郑。——《左传》

(5) 遮蔽

[大竹]覆用之即可当瓦,可庀风雨。——《太平寰宇记》

  拼音  cái   注音  ㄘㄞˊ   
部首  木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SFTT  仓颉  DDH  郑码  FDM  四角  44900  结构  左右电码  2624  区位  1836  统一码  6750  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材的拼音:cái(ㄘㄞˊ)  

⒈ 木料,泛指一切原料或资料:材料。教(jiào   )材。素材。题材。就地取材。

⒉ 能力,资质:材干(gàn   )。大材小用。因材施教(jiào  )。

⒊ 棺木:寿材。

统一码

材字UNICODE编码U+6750,10进制: 26448,UTF-32: 00006750,UTF-8: E6 9D 90。

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材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aterial、timber

造字法

形声:从木、才声

English

material, stuff; timber; tal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材的拼音: cái  

〈词性:名〉

(1) (形声。从木,才声。本义:木材,木料)

(2) 同本义 [timber]

材,木梃也。——《说文》

五曰材贡。——《周礼·太宰》

驾而乘材。——《国语·晋语》。注:“横木也。”

无所取材。——《论语》。郑注:“无所取于桴材。”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庄子·人间世》

材朴委积兮。——《楚辞·九章·怀沙》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木材;材器(材木与器物)

(4) 泛指原料、材料 [material]

饬化八材。——《周礼·太宰》。注:“珠、象、玉、石、木、金、革、羽也。”

其材足以备器用。——《左传·隐公五年》

献材于殡门外。——《仪礼·士丧礼》。注:“明器之材。”

(5) 又如:钢材;器材;木材;就地取材

(6) 资料 [data;material]。如:教材;题材;素材

(7) 人的体貌 [posture and facial features]。如:身材(身体的高矮和胖瘦)

(8) 资质;本能 [aptitude]。如:蠢材(笨家伙);因材施教

(9) 棺木 [coffin]。如:寿材;材铺(棺材店)

(10) 通“才”。才能,能力 [ability;capacity]

任官惟材,左右惟其人。——《书·咸有一德》

士脩身功材。——《管子·五辅》。注:“材谓艺能。”

(11) 通“财”。财物 [property;belongings]

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墨子·公孟》

知务本禁末之为多材也。——《荀子·君道》

材伎之士。——《荀子·王制》

常用词组

材积、材料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