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ǔ gù shí qīn
注音ㄐ一ㄡˇ ㄍㄨˋ ㄕˊ ㄑ一ㄣ
解释泛指亲戚朋友。
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又不曾相趁着狂朋怪友,又不曾关节做九故十亲。” 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二折:“爹爹也,全不怕九故十亲笑耻。”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亲朋好友。
感情九故十亲是中性词。
繁体九故十親
近义亲朋好友
动物生肖牛,虎,蛇
九的拼音:jiǔ(ㄐ一ㄡˇ)
⒈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九归。
⒉ 泛指多次或多数: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九字UNICODE编码U+4E5D,10进制: 20061,UTF-32: 00004E5D,UTF-8: E4 B9 9D。
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九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玖
nine
象形
nine
详细解释◎ 九的拼音: jiǔ
[数]
(1)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2) 同本义 [nine]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3) 又如:九伯(宋时把痴傻人叫九伯。也写作“九百”);小九九(珠算的乘法口诀;方言中比喻算计);九九(算法名。称一至九每二数相乘之数为九九;九的自乘数);九地(九种土地)
(4) 第九 [ninth]
(5) 可数序列中第八加一的序数。如:九连
(6) 《周易》以阳爻为九
初九,潜龙勿用。——《易·乾》
(7) 泛指多数,数量大 [many]
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墨子九距之。
九令诸侯。——《史记·货殖列传》
宏兹九德。——唐· 魏征《魏郑公文集·谏太宗十思疏》
(8) 又如:九译(言语不通,多次辗转翻译);九华(繁多而色彩缤纷);九盘(形容道路的弯弯曲曲);九采(各诸侯国;各种色彩)。又指极数,凡数之指其极者,皆可称之为九,不必泥于实数。如: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极深暗的地方);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9) 〈词性:形〉 通“久”。时间长 [(of time) long]
黄軦生乎九猷。——《庄子·至乐》。《释文》:九宜为久;久,老也。猷,虫名也。?
食醯黄軦(kuàng 黄軦,虫名)生乎九猷。——《列子·天瑞》
◎ 九的拼音: jiǔ
〈词性:名〉
(1) 九月 [September]
七、八、九三个月
(2) 时令名。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 [the nine-day period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如:今日进九;数九寒天;九尽寒尽。如:九九(自冬至次日起数,每九天为一九,共历八十一日,称为九九)
(3) 古国名 [Jiu state]。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
〈词性:动〉
通“鸠”。纠合,聚集 [gather]
九杂天下之川。——《庄子·天下》
九宾、九重霄、九大行星、九鼎、九宫、九归、九华山、九九归一、九门提督、九牛二虎之力、九牛一毛、九派、九品、九曲回肠、九泉、九死一生、九天、九头鸟、九土、九霄云外、九一八事变、九原、九月、九州、九族
故的拼音:gù(ㄍㄨˋ)
⒈ 意外的事情:事故。变故。故障。
⒉ 原因:缘故。原故。
⒊ 有心,存心:故意。故杀(有意谋杀)。明知故犯。
⒋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故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故人。故乡。故土(故乡)。故园(故乡)。故居。故国(故乡,亦指祖国)。故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故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故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⒌ 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
⒍ 死亡(指人):故去。病故。
⒎ 所以,因此:故此。故而。
⒏ 古同“顾”,反而。
故字UNICODE编码U+6545,10进制: 25925,UTF-32: 00006545,UTF-8: E6 95 85。
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故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雇
reason、cause、hence、therefore、die、former、old、friend、happening、on purpose
新
形声:从攵、古声
ancient, old; reason, because
详细解释◎ 故的拼音: gù
〈词性:名〉
(1) (形声。从攴( pū ),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2) 同本义 [cause;reason]
故,使为之也。——《说文》
又明于忧患与故。——《易·系辞传》
则是无故。——《礼记·礼运》
夫有其故。——《国语·楚语》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史记·李将军列传》
(3) 又如:借故(托故。借口某种原因);无故(没有缘故)
(4) 事;事情 [thing]
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教、 孝景固袭掌故,未遑讲试。——《史记·龟策传》
(5) 又如:细故(细小而值不得计较的事情);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6) 意外或不幸的事变 [accident]
国有故。——《周礼·天官·宫正》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变故(灾难;意外发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损失或灾祸)
(8) 旧识;旧交 [old friend]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一见如故;故贵(旧交与贵人);故义(故交旧友);旧故(旧交);亲故(亲戚故旧)
(10) 特指旧法、旧典、成例 [outmoded conventions]
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庄子·天运》
是时,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汉书·楚元王传》
(11) 又如:蹈常袭故;故典(典故);故语(典故成语);故祀(按惯例举行的祭祀);故套(陈规俗套)
(12) 先,祖先 [ancestors]。如:故训(先代留下的法则。古训);故业(指祖上传下的基业);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13) 旧的事物 [the stale]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4) 又如:吐故纳新
(15) 通“诂”( gǔ )。以今言解释古代语言文字或方言字义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训故举大谊而已。——《汉书·儒林传》
并作周官解故。——《后汉书·贾逵传》
◎ 故的拼音: gù
〈词性:形〉
(1) 原来。旧时的 [ancient;old;former]
故,旧也。——《广韵》
反故居些。——《楚辞·招魂》
乐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传·昭公十三年》
所谓故国者。——《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吕氏春秋·察今》
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轩东故尝为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故步(旧时行步的方法);故地(旧有的属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旧药方);故吏(原有属吏);故林(从前栖息的树林);故式(古旧的仪式)
(3) 通“古”( gǔ )。时代久远 [long long ago;ages ago]
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 故的拼音: gù
〈词性:动〉
(1) 死亡 [die]
前年赵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小说·穷马固遭际卖鎚媪》
(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亲或母亲死亡);故鬼(旧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
(3) 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故的拼音: gù
〈词性:副〉
(1) 故意,存心 [deliberately;on purpose]
广故数言欲亡。——《史记·陈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则固请。——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2) 又如:故故(故意;屡屡;常常);故违(有意违抗);故推(故意推托);故靳(故意吝惜。靳:吝惜);故纵干咎(有意纵容罪犯而触犯法令)
(3) 同“固”,原来,本来 [first;originally]
程不识故与 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史记·李将军列传》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4) 仍,还是 [still]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资治通鉴》
(5) 通“胡”( hú )。何,何故 [why]
公将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6) 又如:故为(何故如此)
◎ 故的拼音: gù
<连>
(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关系
夫秦无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记·留侯世家》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战国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 故的拼音: gù
〈词性:代〉
〈词性:方〉∶这;那 [this; that]。如:故歇(这时候);故号(这种);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故步自封、故此、故城、故道、故第、故地、故典、故都、故而、故宫、故国、故伎、故伎重演、故家子弟、故迹、故交,故旧、故旧不弃、故居、故里、故弄玄虚、故人、故世、故事、故事片、故态复萌、故土、故我、故乡、故业、故意、故意杀人、故友、故园、故宅、故障、故辙、故知、故址、故纸堆、故作、故作端庄、故作姿态
十的拼音:shí(ㄕˊ)
⒈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⒉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⒊ 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十字UNICODE编码U+5341,10进制: 21313,UTF-32: 00005341,UTF-8: E5 8D 81。
十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十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什拾
decade、ten、topmost
指事
ten, tenth; complete; perfect
详细解释◎ 十的拼音: shí
[数]
(1)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后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2) 同本义 [ten]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牌:门牌);十地(佛教称菩萨修行渐近于佛的十种境界);十生九(死的歇后语);十方地面(庙宇。佛教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上下);十方常住(寺庙。佛教认为“不变”为常住。寺庙是不变的,故称);十有九就(十成之中有九成可望成功)
(4) 指十分;十份 [topmost]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又如:十一(十分之一);十半(十分之五)
(6) 表示约数。犹言十来个 [about ten]
辱十城之虚寿,奄咸阳以取隽。——《文选·潘岳·西征赋》
(7) 特指十倍 [tenfold]。如:十伯(十倍百倍)
(8) 序数的第十位 [tenth]
请以赵十五城为 秦王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9) 又如:十五删(诗韵中上平声第十五个韵目);十四寒(诗韵中上平声第十四个韵目);十三元(依据《佩文诗韵》“元”字列在上平声第十三位,故称)
◎ 十的拼音: shí
〈词性:形〉
(1) 表示多;齐全;完备 [many;full;complete]
九十其仪。——《诗·豳风·东山》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礼记·大学》
(2) 又如:十郎八当(落花流水,七零八落);十变五化(变化多端);十亲九眷(众多亲戚);十相具足(十分美貌);十相俱足(娇妻美妾俱全);十数(十多;十几,表示众多);十荡十决(多次冲击均能破敌);十万(数目。又形容数量极多);十恶五逆(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十尧(圣人众多);十朋(许多朋友);十有八九(绝大多数)
(3) 通“什”。杂 [miscellaneous]。如:十锦;十样锦(有各种不同花纹的织锦)
十八般武艺、十八层地狱、十八开、十八罗汉、十不闲莲花落、十不闲儿、十步芳草、十成九稳、十滴水、十冬腊月、十恶不赦、十二分、十二指肠、十番鼓、十方、十分、十风五雨、十行俱下、十家锅灶九不同、十进对数、十进制、十里无真言、十魔九难、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十拿九稳、十年寒窗、十年九不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全、十全十美、十三经、十三太保、十三辙、十生九死、十室九空、十四行诗、十万八千里、十万火急、十羊九牧、十一、十一月、十月、十月革命、十月怀胎、十指连心、十字镐、十字架、十字街、十字街头、十字军、十字路口、十足
亲(親)的拼音:qīn(ㄑ一ㄣ)
⒈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⒉ 婚姻:亲事。
⒊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⒋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⒌ 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⒍ 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
⒎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
亲(親)的拼音:qìng(ㄑ一ㄥˋ)
⒈ 〔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亲字UNICODE编码U+4EB2,10进制: 20146,UTF-32: 00004EB2,UTF-8: E4 BA B2。
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亲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親媇
benignity、for oneself、parent、relative
疏
原为形声
relatives, parents; intimate the hazel nut or filbert tree a thorny tree
详细解释◎ 亲的拼音:
親 qīn
〈词性:形〉
(1) (形声。从见,亲( shēn )声。“见”与“至”义相通。本义:亲爱)
(2) 同本义 [dear;beloved;intimate]
亲,至也。从見,亲声,字亦作儭。——《说文》
亲,近也。——《广雅》
同人亲也。——《易·杂卦》
亲者属也。——《礼记·大传》
人之亲其兄之子。——《孟子》。注:“爱也。”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韩非子·爱臣》
我有亲父兄。——《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我有亲父母。
(3) 又如:亲父(生父);亲爹(亲父);姑表亲;亲如一家;亲心(亲爱之心;父母爱护子女之心);亲厚(亲爱并加以厚待)
(4) 亲密。与“疏”相对 [close;intimate]
王无亲臣矣。——《孟子·梁惠王下》
(5) 又如:亲臣(亲近可信的臣下);亲懿(亲密的朋友。同亲友);亲比(亲近依靠);亲附(亲近附从);亲幸(皇帝或国君对臣子的宠爱)
(6) 准,准确 [accurate]
搭上弓弦,觑的杨志较亲,望后心再射一箭。——《水浒全传》
(7) 又如:亲切(准确;真切)
(8) 通“新”。更新 [renew;replace]
亲臣进而故人退。——《韩非子·亡徵》
(9) 通“辛”。艰苦 [bitter;intensive]
体五道之亲苦。——《王妙晖等造像记》
◎ 亲的拼音:
親 qīn
〈词性:名〉
(1) 父母。也单指父亲或母亲 [parent]
亲,父母也。——《礼记·奔丧》注
冯公子有亲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见其亲。——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双亲;亲心(父母亲爱护子女之心;子女思念双亲之心);亲丧(父母之丧)
(3) 泛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 [blood or marriage relation]
亲,九族。——《左传·昭公十四年》注
禄勋,合亲,任良。——《左传·昭公十四年》
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洛阳亲友如相问。——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诗
(4) 又如:亲难转债(亲人之间难于借债。比喻愈是亲人愈难求得帮助);亲党(亲属);亲契(亲朋);亲识(亲朋等熟识者)
(5) 亲密的、可靠的人 [close person]
轻则失亲。——《左传·僖公五年》。注:“党援也。”
(6) 又如:亲兵;亲失(失其所应当亲近的人);亲委(宠信);亲习(亲近熟悉的人);亲渥(情分深厚的人)
◎ 亲的拼音:
親 qīn
〈词性:副〉
(1) 亲自,亲身 [in person]
亲枉车骑。——《史记·魏公子列传》
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亲见忠烈。——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亲往颐和园。——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亲秉旄钺(亲自统率军队);亲炙(亲见);亲迎(古代婚姻六礼之最后一礼。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亲任(亲自担任)
◎ 亲的拼音:
親 qīn
〈词性:动〉
(1) 亲近;接近 [be close to]
无亲陈王者。——《史记·陈涉世家》
无使土亲肤。——《孟子·公孙丑下》
诸侯亲之。——《国语·晋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不能离死命而去亲他主。——《韩非子·用人》
(2) 又如:亲傍(亲近;套近乎);亲香(亲炙。亲热)
(3) 用嘴唇或脸、额接触(人或物),表示喜爱亲切 [kiss]。如:她亲了亲孩子;亲他妻子的嘴唇和婴儿的脸蛋
(4) 另见 qìng
亲爱、亲本、亲笔、亲兵、亲串、亲代、亲丁、亲房、亲故、亲和力、亲驾、亲近、亲旧、亲眷、亲口、亲历、亲邻、亲临、亲密、亲睦、亲昵、亲朋、亲戚、亲切、亲热、亲如手足、亲善、亲上成亲、亲身、亲生子女、亲事、亲手、亲疏、亲疏贵贱、亲属、亲体、亲痛仇快、亲王、亲吻、亲狎、亲信、亲兄弟、亲眼、亲谊、亲迎、亲友、亲缘、亲在、亲征、亲知、亲炙、亲自、亲族、亲嘴
◎ 亲的拼音:
(1) 親 qìng
(2) 另见 qīn
亲家、亲家公、亲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