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ù kǔ mǐ zāi
注音ㄐ一ㄡˋ ㄎㄨˇ ㄇ一ˇ ㄗㄞ
解释解脱苦难,消除灾祸。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救苦弭灾是中性词。
繁体捄苦弭災
动物生肖牛,虎,蛇
救的拼音:jiù(ㄐ一ㄡˋ)
⒈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救济。救命。救护。救国。救难(nàn )。救灾。救药。救正(补救匡正)。救死扶伤。救困扶危。
⒉ 终止:濯以救热。
救字UNICODE编码U+6551,10进制: 25937,UTF-32: 00006551,UTF-8: E6 95 91。
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勼㤹捄
help、rescue、salvage、save、succour
形声:从攵、求声
save, rescue, relieve; help, aid
详细解释◎ 救的拼音:
捄 jiù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2) 同本义 [prohibit;hinder]
救,止也。——《说文》
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周礼·司救》注
使之相救。——《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孟子·离娄下》
(3) 又如:救止(阻止;纠正);救祸(消除祸乱);救灭(扑灭);救熄(亦作“救息”。扑灭);救扑(扑灭)
(4) 援救别人 [rescue;bring off;save]
救,助也。——《广雅》
扶服救之。——《礼记·檀弓》
匍匐救之。——《孔子闲居》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设法筹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救我圣主。
足下欲救。
(5) 又如: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多指神仙超度之事);救落(救助;说情;救护)
(6) 治疗 [treat]
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吕氏春秋·劝学》
(7) 又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
(8) 纠正 [correct]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礼记》
(9) 又如:救正(纠正);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
(10) 求助于人 [ask sb. to come to the rescue]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请救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奉命求救。——《资治通鉴》
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1) “捄”
(12) 另见 jū
救兵、救场、救国、救护、救护车、救荒、救活、救活、救火、救火车、救火扬沸、救急、救济、救驾、救命、救日、救生、救生、救生圈、救生艇、救生衣、救世主、救死、救死扶伤、救亡、救星、救恤、救应、救援、救灾、救治、救助、救转
苦的拼音:kǔ(ㄎㄨˇ)
⒈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苦。苦胆。苦瓜。
⒉ 感觉难受的:苦境。苦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苦闷。含辛茹苦。吃苦耐劳。苦恼。
⒊ 为某种事所苦:苦雨。苦旱。苦夏。苦于(①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②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⒋ 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口婆心。刻苦。苦心孤诣。
⒌ 使受苦:那件事可苦了你啦!
苦字UNICODE编码U+82E6,10进制: 33510,UTF-32: 000082E6,UTF-8: E8 8B A6。
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瘔
bitter、hard、hardship、suffer from、suffering
甘、乐、甜
形声:从艹、古声
bitter; hardship, suffering
详细解释◎ 苦的拼音: gǔ
〈词性:形〉
(1) 通“盬”。粗劣 [coarse]。如:苦盐(粗盐,颗粒盐);苦功(粗工艺);苦事(粗制滥造)
(2) 另见 kǔ
◎ 苦的拼音: kǔ
〈词性:名〉
(1) (形声。从艸,古声。本义:苦菜)
(2) 同本义,即“荼” [bitter edible plant]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3)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賈(苦菜)
(4) 病;病痛 [illness;disease]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5)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
◎ 苦的拼音: kǔ
〈词性:形〉
(1) 苦味,跟“甘”、“甜”相对。古称“五味”之一 [bitter]
谁为荼苦。——《诗·邶风·谷风》
而凡味之似苦,亦命为苦。——《广雅》
以苦养气。——《周礼·疡医》。注:“火味也。”
苦胜辛。——《素问·五运行大论》
则苦雨数来。又,苦者人所恶。故甘苦为物之美恶,亦为人之爱恶。——《礼记·月令》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 刘基《苦斋记》
(2) 又
其味皆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
李以苦存。
(3) 又如:苦瓠子(苦瓜。喻指受苦人);苦艳艳(苦味浓浓的);苦行(在寺院专事劳作的净人,即未出家的人);苦口师(指茶);苦荼(苦茶,苦茗。即茶)
(4) 痛苦;困苦 [pain;suffering]
其毒大苦。——《诗·小雅·小明》
妇啼一何苦。——唐· 杜甫《石壕吏》
俾困苦不可忍。——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5) 又如:苦厄(苦难;厄运);苦主(命案中被害者的家属);苦脑子(命苦;可怜;苦命人;可怜的人);苦滴滴(形容人十分痛苦);苦淹淹(苦恹恹,苦厌厌。形容非常痛苦、悲惨);苦孜孜(痛苦悲切)
(6) 刻苦 [hard]
盖以苦学力文所致。——白居易《与元九书》。又如:苦读
(7) 劳苦;辛苦 [assiduous;hardworking]
母氏劳苦。——《诗·邶风·凯风》
辨其功苦。——《管子·小筐》。注:“谓滥恶。”
辨其苦良。——《周礼·典妇功》
从师苦而欲学之功也。——《吕氏春秋·诬徒》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8) 又如:苦节(艰苦卓绝、守志不谕的节操);苦绷苦拽(不辞辛苦,东拼西凑)
(9) 贫穷 [poor]
苦,穷也。——《广雅》
(10) 又如:苦哈哈(非常穷的人);苦混混(穷人);苦胎(对穷人的蔑称);苦尽甘来(苦日子结束,好日子到来);苦日子
◎ 苦的拼音: kǔ
〈词性:动〉
(1) 困扰;困辱 [perplex;puzzle]
长史自不欲苦物。——《世说新语·赏誉》
(2) 又如:苦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所使用的计策);苦恨(苦恼);苦煎(形容身心备受折磨)
(3) 使困苦,困于 [cause sb. suffering]
不苦一民。——《战国策·秦策》。注:“劳也。”
纳至忠甚苦。——《汉书·谷永传》。注:“劳也。”
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列子·汤问》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若辈得无苦贫乎。——明· 崔銧《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苦热(苦于炎热;酷热);苦饥(困于饥饿;很饿)
(5) 恨,怨嫌 [hate]
人苦不知足。——《后汉书·岑彭传》
(6) 又如:苦竹哀丝(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苦毒(痛恨)
◎ 苦的拼音: kǔ
〈词性:副〉
(1) 竭力;尽力 [painstakingly;energetically;hard]
杨朗苦谏不从。——《世说新语·识鉴》
何必劳神苦思。——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苦死(拼命,极力);苦虑(苦思冥想);苦谏(苦心竭力地规劝)
(3) 甚,很。表示程度 [very]
帝遂召武子苦责之。——《世说新语·方正》
(4) 又如:苦爱(酷爱);苦会(很会)
(5) 幸好,幸亏 [fortunately;luckily]
这孟州城是个小去处,那土城苦不甚高。——《水浒传》
苦艾、苦熬、苦不唧,苦不唧儿、苦差、苦差事、苦楚、苦处、苦大仇深、苦胆、苦杕、苦迭打、苦干、苦根、苦工、苦功、苦瓜、苦果、苦海、苦寒、苦活,苦活儿、苦尽甘来、苦境、苦口、苦口婆心、苦苦、苦苦哀求、苦况、苦劳、苦力、苦楝、苦闷、苦命、苦难、苦恼、苦情、苦趣、苦肉计、苦涩、苦参、苦事、苦水、苦思、苦思冥想、苦痛、苦头、苦味、苦笑、苦心、苦心孤诣、苦心经营、苦行、苦行赎罪、苦刑、苦役、苦因、苦斋、苦战、苦中作乐、苦衷、苦竹、苦主
弭的拼音:mǐ(ㄇ一ˇ)
⒈ 平息,停止,消除:弭除。弭谤(止息诽谤)。弭患。弭兵(平息战争)。
⒉ 安抚,安定:内弭父兄,外抚诸侯。
⒊ 顺服:弭从。
⒋ 弓末的弯曲处。
⒌ 姓。
弭字UNICODE编码U+5F2D,10进制: 24365,UTF-32: 00005F2D,UTF-8: E5 BC AD。
弭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弭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㥝彌
形声:从弓、耳声
stop, desist, end, quell
详细解释◎ 弭的拼音: mǐ
〈词性:名〉
(1) (形声。从弓,耳声。本义:角弓,末端用骨做装饰的弓)
(2) 同本义 [horn bow]
弭,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说文》。按,以骨饰两头,不缴束,不漆。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3) 弓梢的弯曲处 [bow-bent point]
象引鱼服。——《诗·小雅·采薇》
桦皮装弓,两端骨弭。——《南史》
(4) 又如:弭头(弓的下端)
◎ 弭的拼音: mǐ
〈词性:动〉
(1) 止息;中断 [stop;put down;remove]
不可弭忘。——《诗·小雅·沔水》
祸至今未弭。——《国语·周语下》
众不可弭。——《国语·晋语二》
于是乎弭其百苛。——《国语·楚语下》
子其弭口无言。——《战国策·秦策二》
吾能弭谤矣。——《国语·周语上》
(2) 又如:弭息(平息,止息);弭兵(息兵;停止战争);弭戢(止息,收敛);弭节(驻节,停车;少停);弭宁(平息)
(3) 顺从 [submit to]
城邑莫不望风弭从。——《后汉书》
(4) 又如:弭耳受教(驯服;服帖);弭从(服从,顺从)
(5) 消除 [remove]
春招弭,以除疾病。——《周礼·春官·男巫》
(6) 又如:弭盗无方(除盗无方);弭患无形(在祸患尚未形成之前就予以消除);弭难(消除灾难)
(7) 通“敉”。安抚,安定 [subjugate]
春招弭以除疾病。——《周礼·春官·男巫》
弭除、弭乱
灾的拼音:zāi(ㄗㄞ)
⒈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灾。火灾。灾难(nàn )。灾害。灾患。
⒉ 个人的不幸遭遇:招灾惹祸。幸灾乐祸。破财消灾。
灾字UNICODE编码U+707E,10进制: 28798,UTF-32: 0000707E,UTF-8: E7 81 BE。
灾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灾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災烖
calamity、disaster、personal misfortune
会意:从宀、从火
calamity, disaster, catastrophe
详细解释◎ 灾的拼音:
災、烖、菑 zāi
〈词性: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2) 同本义 [fire as a disaster]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3)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4) 灾害,祸患 [disaster;calamity;catastrophe]
大烖。——《周礼·司服》。注:“水火为害。”
祸烖杀礼。——《周礼·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国有大故天烖。——《周礼·大祝》。注:“疫疠水旱也。”
灾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灾降戾。(戾:猛,凶)——《国语·周语》
(5) 又如:灾晦(灾祸;恶运);灾燀(灾祸;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受灾(遭受灾害);灾殃(灾难);灾兵(战争的灾难);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灾时(灾变的时间);灾疚(祸患疾苦);灾毒(祸患);灾故(灾患);灾魔(祸患;灾难)
(6) 罪恶 [crime]
灾,纪也。——《谷梁传》。范宁注:“灾,谓罪恶;纪,治理也。”
◎ 灾的拼音: zāi
〈词性:动〉
(1) 伤害,使受灾害 [injury]
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论衡》
(2) 焚烧 [burn]
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汉书》
(3) 另见 zī
灾变、灾害、灾患、灾荒、灾祸、灾民、灾难、灾年、灾情、灾区、灾星、灾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