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就事论事的意思

jiùshìlùnshì

就事论事



拼音jiù shì lùn shì

注音ㄐ一ㄡˋ ㄕˋ ㄌㄨㄣˋ ㄕˋ

解释就:按照。指按照事情本身来评论是非得失。也指只评事情的现象;不涉及事情的本质和做事的指导思想。

出处宋 杨时《杨龟山集 荆州所闻》:“孟子与人君言,皆所以扩其善心,而革其非,不止就事论事。”

例子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鲁迅《且介亭集文二集 “题未定”草》)

正音“论”,不能读作“lún”。

辨形“事”,不能写作“是”。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歇后语打葫芦说葫芦

感情就事论事是贬义词。

繁体就事論事

近义避实就虚

英语consider something as it stands

俄语рассуждáть о деле вне его связи с объективным обстоятельством

日语事実そのものについて論ずる

造句considérer qch. tel qu'il est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iù   注音  ㄐ一ㄡˋ   
部首  尢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86  YIDN  五笔98  YIDY  仓颉  YFIKU  郑码  SJKG  四角  03912  结构  左右电码  1432  区位  3045  统一码  5C31  笔顺  丶一丨フ一丨ノ丶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就的拼音:jiù(ㄐ一ㄡˋ)  

⒈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⒉ 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⒊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

统一码

就字UNICODE编码U+5C31,10进制: 23601,UTF-32: 00005C31,UTF-8: E5 B0 B1。

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就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complish、already、as much as、at once、come near、move towards、with

相关字词

便、即、去、避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just, simply; to come, go to; to approach, nea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动〉

(1) (会意。京尤会意。“京”意为高,“尤”意为特别。本义:到高处去住)

(2) 同本义 [move to highland]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孔广居注:“京,高丘也。古时洪水横流,故高丘之异于凡者人就之。”

(3) 靠近;走近;趋向 [come close to;move towards]

就,即也。——《广韵》

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礼记·曲礼》

不就利,不违害。——《庄子·齐物论》

不知就先,不知就后。——《庄子·大宗师》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庄子·天地》

夫子休就舍。——《庄子·说剑》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去故乡而就远兮。——《楚辞·九章·哀郢》

还来就菊花。——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持就火炀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就童子试。——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就书(前往从学);就利(趋利,求利);就第(归回宅第;回家);就和(接近)

(5) 归于 [belong to;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ce]

处工就官府,处商就井市。——《国语》

(6) 又如:就化(归顺,向化);就班(按次序归位);就款(归顺臣服)

(7) 担任;开始从事 [assume the office of]。如:去就(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就列(就位。任职);就事(就职);就田(从事耕种)

(8) 下;搭着吃 [go with]。如:炒鸡蛋就饭;就菜;花生仁就酒

(9) 完成;成功 [accomplish]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瞬息可就。——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某业所就。——清· 黄宗羲《原君》

(10) 又如:就亲(成就婚事,成亲);就名(成就功名)

(11) 终,尽 [end]。如:就命(去死;毕命)

(12) 迁就;将就 [accommodate oneself to; suit; fit; yield]

刑罚不审则有辟就。——《管子》

(13) 又如:半推半就;牵就;就着(就便;顺便);就滑(随便;方便)

(14) 受;被 [-ed by]。如:就戮(受戮,被杀);就缚(受绑,受擒);就封(受封);就决(受死刑)

(15) 登上;开始,启 [ascend;start]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史记·刺客列传》

(16) 又如:就道(上路);就涂(上路,动身)

词性变化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副〉

(1) 立刻,马上 [right now;right away]。如:春天就要来了

(2) 和…一样早 [as early as]。如:今天早晨雨就停了

(3) 一…就… [as soon as]。如:他下课后就到图书馆去了

(4) 只,仅仅 [only]。如:就你一个来吗?

(5) 事实正是如此 [right on]。如:工具就在房里,你自己找吧!

(6) 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without…there can be no]。如:不斗争就不能前进

就的拼音: jiù  

〈词性:介〉

(1) 在 [in; at ;on]。如:就理(内情)

(2) 从 [from]

就其不忘一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就中

(4) 组成介词结构,引进所要说明的对象或范围,常跟后面的“说”、“看”、“而论”等相呼应 [according to]。如:就字面上看

就的拼音: jiù  

<语气>

(1) 偏偏 [simply]。如:你不让我干,我就要干!

(2) 表示决意或意图 [would]。如:今天天气这么好,我就要去

就的拼音: jiù  

<连>

表示假设或让步关系,相当于“假如”、“即使” [if]。如:就让(即使;就算)

常用词组

就伴、就便,就便儿、就餐、就道、就地、就范、就根儿、就合、就歼、就教、就近、就就、就里、就木、就聘、就擒、就寝、就请、就让、就任、就食、就使、就势、就事、就事论事、就是、就是、就是、就手,就手儿、就算、就位、就席、就刑、就许、就绪、就学、就要、就业、就医、就义、就枕、就诊、就正、就职、就中、就坐,就座、就座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部首  亅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GKVH  仓颉  JLLN  郑码  DJXB  四角  50007  结构  上下电码  0057  区位  4234  统一码  4E8B  笔顺  一丨フ一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事的拼音:shì(ㄕˋ)  

⒈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⒉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⒊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⒋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⒌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⒍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⒎ 服侍:事父母。

统一码

事字UNICODE编码U+4E8B,10进制: 20107,UTF-32: 00004E8B,UTF-8: E4 BA 8B。

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㕝亊叓

汉英互译

accident、affair、be engaged in、business、job、matter、work、case、thing

造字法

形声:从史、之省声

English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government post]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post;duty;powers of office]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occupation]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matter;thing;business;affair;job;work]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achievements]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accident]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intercourse]。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allusion]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condition;state]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词性变化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侍奉;供奉 [serve;wait upon]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be engaged in]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enslave]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pursue]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administer]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appoint]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量〉

件;副 [piece]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常用词组

事败垂成、事半功倍、事倍功半、事必躬亲、事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端、事功、事故、事过境迁、事后诸葛亮、事迹、事假、事件、事理、事例、事略、事前、事情、事权、事儿、事实、事实婚、事实上、事事、事势、事态、事体、事危累卵、事务、事务所律师、事务员、事物、事项、事业、事宜、事由、事与愿违、事在人为、事主

  拼音  lùn lún   注音  ㄌㄨㄣˋ ㄌㄨㄣˊ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YWXN  仓颉  IVOP  郑码  SORR  四角  38712  结构  左右电码  6158  区位  3459  统一码  8BBA  笔顺  丶フノ丶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论(論)的拼音:lùn(ㄌㄨㄣˋ)  

⒈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⒉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⒊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⒋ 看待:一概而论。

⒌ 衡量,评定:论罪。论功行赏。

⒍ 按照:论件。论资排辈。

⒎ 姓。

其他字义

论(論)的拼音:lún(ㄌㄨㄣˊ)  

⒈ 古同“伦”,条理。

⒉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

⒊ 古同“抡”,挑选。

统一码

论字UNICODE编码U+8BBA,10进制: 35770,UTF-32: 00008BBA,UTF-8: E8 AE BA。

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论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etermine、discuss、in terms of、ism、statement、talk about、theory

造字法

形声:从讠、仑声

English

debate; discuss; discour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论的拼音:

lún  

〈词性:名〉

(1) 《论语》的简称 [Analects of Confucius]。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 另见 lùn  

常用词组

论语

基本词义

论的拼音:

lù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仑( lún  )声。本义:评论,研究。引申为“议论”)

(2) 议论, 分析和说明事理 [discuss;talk about]

论,议也。——《说文》

论理也,次也。——《论语序集解》

坐而论道。——《周礼·考工记》。注:“谓谋虑治国之政令也。”

臣请论其故。——《史记·张仪传》

留连论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与蒙论议。——《资治通鉴·汉纪》

每与臣论此事。——诸葛亮《出师表》

十几人论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3) 又如:论道(讲论治国道术);论黄数黑(议论是非曲直);论冒(相当于八股文中的“破题”,有“开宗明义”之意)

(4) 思;思考 [think carefully; ponder over]

论之思之,至于再三。——《汉书·王莽传》

(5) 衡量;评定 [judge; weigh; assess; evaluate]

论其刑赏。——诸葛亮《出师表》

闻言必熟论。——《吕氏春秋·慎行论》

(6) 又如:论功行赏

(7) 评论;辩析 [review;argue]

相国论河套。——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8) 又

已而论河套。

(9) 又如:论思(论辩思虑);论理(论说道理);论口(争论;斗嘴)

(10) 判罪;判决 [punish;decide on sb.'s punishment]

会论虞常。——《汉书·李广苏建传》

袁溥论 瑞。—— 清· 张廷玉《明史》

舒华论瑞迂。——《明史》

(11) 又如:论囚(判刑);论输(论其罪而罚其役)

(12) 考虑;顾及 [consider; give consideration to]

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鲁迅《彷徨·祝福》

(13) 又如:论平(考虑公正平和)

(14) 较量 [have a contest]

我与一百斤大刀,却与那先生论么?——《三国志平话》

(15) 控告,举报 [charge;accuse]

那里有令史勾结强贼理,如今世上媳妇论丈夫的稀。——元· 李致远《还牢末》

(16) 凭借 [rely on;by means of]

想相如凭舌剑压 秦国,论胆量完璧而回,乃股肱忠烈之士。——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

(17) 说;陈述 [mention;regard]

无论魏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弃者无论。——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论天下事。——《资治通鉴》

(18) 又

又不可论。

(19) 又如:相提并论;又当别论

(20) 按照,依照 [according to;by]。如:鸡蛋论斤卖;论件;论天;论月发工资;论功行赏;论万(成千上万)

(21) 研究 [research; study]

论世之事。(论,研究、探讨。)——《韩非子·五蠹》

(22) 又如:论演(研究阐发);论道经邦(研究治国之道,以治理好国家);论思(研究思想)

(23) 通“抡”。选择 [select]

权节其用,论比协材。——《国语·齐语》

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管子·五辅》

(24) 通“纶”。治理 [manage]

云雷屯,君子以经论。——《易·屯》

屡陈时政,经论治体。——《三国志·魏书·任苏杜郑仓传》

词性变化

论的拼音:

lùn  

〈词性:名〉

(1) 主张;学说 [theory]

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论语·先进》

余不妄,独持迂论。——徐光启《甘薯疏序》

(2) 又如:相对论;原子论;方程论

(3) 议论文 [commentary]

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一理者也。——《文心雕龙·论说》

(4) 又如:《六国论》;《过秦论》

(5) 通“伦”。伦理 [ethics;moral principles]

於论鼓钟!——《诗·大雅·灵台》

(6) 姓

(7) 另见 lún  

常用词组

论辩、论处、论敌、论点、论调、论断、论功行赏、论及、论今说古、论据、论理、论理、论理、论理学、论难、论述、论说、论说、论说文、论坛、论题、论文、论战、论争、论证、论资排辈、论罪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部首  亅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GKVH  仓颉  JLLN  郑码  DJXB  四角  50007  结构  上下电码  0057  区位  4234  统一码  4E8B  笔顺  一丨フ一フ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事的拼音:shì(ㄕˋ)  

⒈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⒉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⒊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⒋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⒌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⒍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⒎ 服侍:事父母。

统一码

事字UNICODE编码U+4E8B,10进制: 20107,UTF-32: 00004E8B,UTF-8: E4 BA 8B。

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㕝亊叓

汉英互译

accident、affair、be engaged in、business、job、matter、work、case、thing

造字法

形声:从史、之省声

English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形声。从史,之省声。史,掌管文书记录。甲骨文中与“吏”同字。本义:官职)

(2) 同本义 [government post]

事,职也。——《说文》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事宦(仕宦。事通“仕”)

(4) 引申为职守;政事;事务 [post;duty;powers of office]

事,勤也。——《尔雅》

为政事庸力行务。——《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在君为政,在臣为事。”

事蚤济也。——《礼记·乐记》

事至佚而功。——《荀子·王霸》。注:“任也。”

陉山之事。——《战国策·秦策》。注:“役也。”

公侯之事。——《诗·召南·采蘩》

王事多难。——《诗·小雅·出车》

赵太后新用事, 秦急攻之。——《战国策·赵策》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事分(职分;名分)

(6) 职业 [occupation]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

(7) 事情 [matter;thing;business;affair;job;work]

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

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天下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清· 周容《芋老人传》

(8) 又如:事不过三(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事头(事因,事由;事情);事因(因由,事情来由);事苗(事情的根源);事机(时机;事情成功的机会);事有分定(凡事情总有定数);事在呼吸(比喻事情临近眼前,情况非常紧急);事序(事情的条理、秩序)。亦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天子无事。——《谷梁传》。范宁注:“事谓巡守、崩葬、兵革之事。”

(9) 事业 [achievements]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0) 又如:事绩(业绩,重大的成就);事济(事业完成)

(11) 事故,事件 [accident]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上》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宋· 苏轼《教战守》

(12) 又如:事款则圆(遇事要从长计议,才能圆满解决)

(13) 交媾、性交 [intercourse]。如:房事不宜多

(14) 典故;故事 [allusion]

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清· 袁枚《祭妹文》

(15) 情况,情形 [condition;state]

论战斗之事,则缩颈而股栗。——宋· 苏轼《教战守》

(16) 又如:事色(情况,情势)

词性变化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侍奉;供奉 [serve;wait upon]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又如:事君;事师;事奉(供奉;侍奉);事上(事奉尊长);事畜(侍奉父母,养育妻子);事亲(侍奉父母)

(3) 做,从事 [be engaged in]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

(4) 又如:无所事事;不事生产;事本(从事本业);事力(从事体力劳动);事行(做事;行事)

(5) 使用;役使 [enslave]

不事而自然谓之性。——《荀子·正名》。注:“事任使也。”

备承事也。——《国语·鲁语下》

坐事国人过律。——《史记·傅靳蒯成传》

尚安事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6) 又如:事役(劳役);事智(运用智慧);事用(使用;应用)

(7) 奉行 [pursue]

今管仲不务尊主明法,而事增宠益爵。——《韩非子》

(8) 治理;办理 [administer]

齐、 魏得地葆利,而详事下吏。——《战国策》

(9) 任用 [appoint]

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墨子》

事的拼音: shì  

〈词性:量〉

件;副 [piece]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常用词组

事败垂成、事半功倍、事倍功半、事必躬亲、事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端、事功、事故、事过境迁、事后诸葛亮、事迹、事假、事件、事理、事例、事略、事前、事情、事权、事儿、事实、事实婚、事实上、事事、事势、事态、事体、事危累卵、事务、事务所律师、事务员、事物、事项、事业、事宜、事由、事与愿违、事在人为、事主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