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ù sǐ fú wēi
注音ㄐ一ㄡˋ ㄙˇ ㄈㄨˊ ㄨㄟ
解释救护生命垂危者,照顾危亡者。
出处唐 张鷟《龙筋凤髓判 左右骁卫》:“重人贱畜,往哲之嘉猷;救死扶危,明王之盛事。”
用法作定语、宾语、分句;多指医生的职责。
感情救死扶危是中性词。
繁体捄死扶危
近义救死扶伤
动物生肖牛,虎,蛇
救的拼音:jiù(ㄐ一ㄡˋ)
⒈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救济。救命。救护。救国。救难(nàn )。救灾。救药。救正(补救匡正)。救死扶伤。救困扶危。
⒉ 终止:濯以救热。
救字UNICODE编码U+6551,10进制: 25937,UTF-32: 00006551,UTF-8: E6 95 91。
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救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勼㤹捄
help、rescue、salvage、save、succour
形声:从攵、求声
save, rescue, relieve; help, aid
详细解释◎ 救的拼音:
捄 jiù
〈词性:动〉
(1) (形声。从攴( pū ),轻轻敲击,求声。本义:止;禁止;阻止)
(2) 同本义 [prohibit;hinder]
救,止也。——《说文》
救,犹禁也。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周礼·司救》注
使之相救。——《周礼·大司徒》。注:“救,救凶灾也。”
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孟子·离娄下》
(3) 又如:救止(阻止;纠正);救祸(消除祸乱);救灭(扑灭);救熄(亦作“救息”。扑灭);救扑(扑灭)
(4) 援救别人 [rescue;bring off;save]
救,助也。——《广雅》
扶服救之。——《礼记·檀弓》
匍匐救之。——《孔子闲居》
民困而不知救。——明· 刘基《卖柑者言》
设法筹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救我圣主。
足下欲救。
(5) 又如:解救(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救穷(救济穷困);救度(救拔并使脱离苦难,多指神仙超度之事);救落(救助;说情;救护)
(6) 治疗 [treat]
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吕氏春秋·劝学》
(7) 又如:急救(紧急救治);救药(医疗救治。也用来比喻挽救、补救);救病(治病);救疾(救治病人;治病);救疗(救治;医治)
(8) 纠正 [correct]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礼记》
(9) 又如:救正(纠正);救弊(匡除纠正弊害);救奢(纠正奢靡);救过(纠正过失)
(10) 求助于人 [ask sb. to come to the rescue]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请救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奉命求救。——《资治通鉴》
百千求救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11) “捄”
(12) 另见 jū
救兵、救场、救国、救护、救护车、救荒、救活、救活、救火、救火车、救火扬沸、救急、救济、救驾、救命、救日、救生、救生、救生圈、救生艇、救生衣、救世主、救死、救死扶伤、救亡、救星、救恤、救应、救援、救灾、救治、救助、救转
死的拼音:sǐ(ㄙˇ)
⒈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
⒉ 不顾生命: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
⒊ 固执,坚持到底:死心塌地。死卖力气。
⒋ 无知觉:睡得死。
⒌ 不活动,不灵活:死结。死理。死板。
⒍ 不通达:死胡同。死路一条。
⒎ 过时,失去作用:死文字。
⒏ 极,甚:乐死人。
死字UNICODE编码U+6B7B,10进制: 27515,UTF-32: 00006B7B,UTF-8: E6 AD BB。
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死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尸
die、end up、meet one's death、pass away
生、活
会意
die; dead; death
详细解释◎ 死的拼音: sǐ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 è ),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 同本义 [die;decease;expire;pass away; beyond]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死却(死去;死掉);死不残(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还魂(死去活来);死费尽残(半死不活);死数里算帐(离死期不远);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国君)
(4)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lay down one’s life for]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死义(为信守节义而死);死难;死节(以一死保全节操);死士(誓死效劳之士)
(6) 穷,尽 [end]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建《吊王将军墓》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
(7) 拼死,拼命 [risk one’s life;to the death]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战国策·秦策》
上欲陵死战,召 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汉书·李广传》
(8) 又如:死战:死守;死杀(死命拼杀)
(9) 固守;抱着不放 [cling to]。如:心还没死;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 死的拼音: sǐ
〈词性:形〉
(1) 死板,不灵活 [fixed;dead;stagnant]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白居易《画竹歌》
(2)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画(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死规矩;死教条;死口(不可改变的话);死格(死板的格式);死办法;死临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
(3) 不可调和的 [implacable;deadly]。如:死对头;死敌;死雠仇(死对头)
(4) 不能通过的 [impassable;closed]。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5) 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fast]
与顿丘 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北齐书·宋游道传》
(6) 又如:死扣儿;窗子钉死了;死结;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实心实意);死桩(死木头;木头疙瘩)
(7) 表示爱怜的 [dear]。如:死丫头,你快过来
(8) 无用的。詈词 [useless]。如:死狗;死公;死货(无用的人);死老头子
◎ 死的拼音: sǐ
〈词性:副〉
(1) 甚;极 [extremely;do death]
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 杨文奎《儿女团圆》
(2) 又如:死急(极其急迫);死要面子;高兴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高兴死了
◎ 死的拼音: sǐ
〈词性:名〉
(1) 死刑 [capital punishment]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尸体 [corpse]
生拘白乞而问 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汉遣使三辈至 唐居,求 谷吉等死。——《汉书·陈汤传》
安所求子死?——《汉书·尹赏传》
(3) 主,主管 [chief;in charge of]
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
死巴、死巴巴、死板、死报、死背、死不瞑目、死不足惜、死产、死沉、死沉沉、死城、死党、死当、死得其所、死地、死点、死对头、死而复生、死而后已、死而无悔、死而无怨、死光、死鬼、死河、死胡同、死缓、死灰、死灰复燃、死活、死记硬背、死忌、死寂、死键、死角、死劲儿、死静、死库容、死牢、死里逃生、死力、死路、死面、死灭、死命、死难、死脑瓜骨、死脑筋、死皮赖脸、死气沉沉、死囚、死球、死去活来、死伤、死伤相枕、死尸、死事、死守、死手、死数、死水、死说活说、死死平平、死胎、死头、死亡、死亡线、死无对证、死无葬身之地、死巷、死心、死心塌地、死心眼儿、死信、死刑、死讯、死因、死硬、死有余辜、死于非命、死战、死仗、死账、死者、死症、死中求生、死罪
扶的拼音:fú(ㄈㄨˊ)
⒈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搀扶。扶正。扶老携幼。
⒉ 帮助,援助:扶养。扶植。扶危济困。
⒊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扶梯。沙发扶手。
⒋ 姓。
扶字UNICODE编码U+6276,10进制: 25206,UTF-32: 00006276,UTF-8: E6 89 B6。
扶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扶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㚘榑
help sb. up、support with hand
形声:从扌、夫声
support, help; protect; hold on
详细解释◎ 扶的拼音: fú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2) 同本义 [support with the hand]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车至门扶。——《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
遂扶以下。——《左传·宣公二年》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扶绰(搀扶,扶托);扶策(扶助,搀扶);扶掖(搀扶;扶助);扶挈(以手搀扶);扶将(搀扶)
(4) 扶持;护持 [support;shield and sustain]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5) 又如:扶树(扶持培植);扶舁(扶持;搀扶);扶舁(护持扛抬);扶倾(扶持倾危的建筑物);扶拨(扶持倾斜);扶卫(扶持卫护)
(6) 通“辅”。辅助;帮助 [assist;help]
扶,佐也。——《说文》
若扶梁伐 赵。——《战国策·宋策》
求太老爷拘拿凶犯,以扶善良。——《红楼梦》
(7) 又如:扶政(辅佐政事);扶携(扶助提携);扶奖(辅助)
(8) 护送 [escort]。如:扶灵;扶柩;扶丧(扶送灵枢)
(9) 靠近 [be closed to]
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挟疏。——《韩非子·杨权》
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宋· 鲍照《拟古八首》
(10) 又如:扶疏(枝叶茂密,高低疏密有致)
(11) 攀缘 [creep]
扶摇抮抱羊角而上。——《淮南子·本纪》。注:“攀也。”
(12) 又如:扶服(伏在地上爬行);扶伏(伏地爬行);扶匐(伏地爬行)
(13) 勉力撑持[病、醉时的肢体] [in spit of;raise]。如:扶疾;扶羌(带病);扶同诖误(被牵连而做错了事)
(14) 沿,顺 [along]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15) 又如:扶向路(沿着原来的路)
(16) 通“浮”。在水上泛行 [go about in boat]
管子有扶舟之士五万人,以待战于 曲菑。——《管子·轻重甲》
(17) 通“抚”。抚养,培育 [foster;raise]
芒卯之妻五子,后母慈惠仁义,扶养假子。——《列女传》
◎ 扶的拼音: fú
〈词性:名〉
(1) 旁,旁侧 [side]。如:扶枝(旁枝)
(2) 古代妇女肃拜行礼的一种动作 [solemn courtesy 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
拜,于妇人为扶自抽扶而上下也。——《释名》
(3) [量]∶古代长度计算单位。相当于四指并列的宽度 [fourfinger width]
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韩非子》
(4) 姓
扶病、扶持、扶将、扶栏、扶老携幼、扶贫、扶弱抑强、扶桑、扶手、扶梯、扶危济困、扶摇、扶摇直上、扶掖、扶正、扶植
危的拼音:wēi(ㄨㄟ)
⒈ 不安全: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nàn )。危如累(lěi )卵。
⒉ 损害:危害。危及。
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⒋ 使人惊奇的:危言耸听。
⒌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有道,危言危行”。
⒍ 指人临死:病危。垂危。
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⒏ 姓。
危字UNICODE编码U+5371,10进制: 21361,UTF-32: 00005371,UTF-8: E5 8D B1。
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危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厃
danger、dying、endanger、high、proper
安
会意
dangerous, precarious; high
详细解释◎ 危的拼音: wēi
〈词性: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腿骨节形。人站在山崖上,表示很高。本义:在高处而畏惧)
(2) 同本义 [phobia in high place]
危,在高而惧也。——《说文》
决危而美名者。——《鬼谷子》。注:“山高也。”
榣木不生危。——《国语·晋语》。注:“高险也。”
高而不危。——《孝经》。郑注:“殆也。”
(3) 恐惧;忧惧 [fear]
窃为君危之。——《战国策·西周策》
(4) 又如:人人自危;危心(心存戒惧);危怖(恐惧不安);危栗(恐惧战栗);危气(气馁;危惧);危悚(危悰,危惧);危视(惊视);危睇(俯视而感到惊恐)
(5) 威胁,摧败 [threaten]
能危山东者,强 秦也。——《战国策·齐策一》
(6) 使危险;伤害;损伤 [injure]
今先生之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韩非子·问田》
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孟子·梁惠王上》
(7) 又如:危国(危害国家)
(8) 败亡,灭亡 [be defeated;perish]
魏必危。——《战国策·秦策四》
(9) 怀疑,疑虑 [doubt]
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吕氏春秋·明理》
◎ 危的拼音: wēi
〈词性:形〉
(1) 高[high]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唐· 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断壁危楼。——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危楼(高楼);危巧(高峻而精巧);危邪(高而偏斜);危岑(高峻的山峰);危砌(高墙);危柯(高枝);危亭(耸立于高处的亭子);危冠(古时的高冠);危台(高台)
(3) 危险; 危难 [dangerous;perilous]
法不信,则君行危矣。——《韩非子·有度》
亡弗不能存,危弗能安。——《韩非子·十过》
危而不持。——《论语·李氏》
安危不可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危急存亡。
(4) 又如:危地(危险的地方);危急存亡之秋(危险急迫到了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危道(危险的措施);危行(危险的行动);危危(极其危险);危困(危急困穷);危脆(危险脆弱)
(5) 很陡峭的 [precipitous]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 王维《过香积寺》
(6) 又如:危径(险峻的山路);危狭(险峻狭窄);危峭(高峻峭拔);危峨(高峻的山岭);危峰(高峻的山峰);危崖(高峻的悬崖);危朗(高峻而开朗);危峦(险峻的山峦);危壁(陡峭的山崖)
(7) 特指人将死 [dying]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素问》。王冰注:“危者,言其近死犹有生者也。”
(8) 又如:病危;垂危
(9) 绷得紧;强劲 [tight]
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危弓为之安矢。——《周礼》
(10) 端正 [upright]
危然处其所而反其性。——《庄子》
(11) 又如:危坐(端坐;正坐)
(12) 不正 [not straight]
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荀子》
◎ 危的拼音: wēi
〈词性:名〉
(1) 屋脊 [ridge (of a roof)]
痤( 范痤)因上屋骑危。——《史记·魏世家》
(2) 艰难困苦 [difficulties and hardships]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
(3) 姓
◎ 危的拼音: wēi
〈词性:副〉
几乎;差点儿 [almost]
我危得之。——《汉书》。颜师古注: 孟康曰:“危,殆也。我殆得为天子也。”
危辞耸听、危殆、危笃、危而不持、危害、危机、危急、危境、危局、危难、危迫、危如累卵、危若朝露、危途、危亡、危亡关头、危险、危象、危言、危言耸听、危言危行、危言正色、危在旦夕、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