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汲引忘疲的意思

yǐnwàng

汲引忘疲



拼音jí yǐn wàng pí

注音ㄐ一ˊ 一ㄣˇ ㄨㄤˋ ㄆ一ˊ

解释汲引:从井里提水,比喻引荐和提拔人才。引荐和提拔人才而忘记了疲劳。

出处唐 骆宾王《上衮州刺史启》:“汲引忘疲,奖题不倦。”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汲引忘疲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ㄐ一ˊ   
简体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繁体部首  水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IEYY  五笔98  IBYY  仓颉  ENHE  郑码  VYMS  四角  37147  结构  左右电码  3078  区位  2819  统一码  6C72  笔顺  丶丶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汲的拼音:jí(ㄐ一ˊ)  

⒈ 从井里打水:汲水。汲引(a.汲水;b.吸取)。

⒉ 〔汲汲〕形容心情急切、努力追求,如“汲汲于富贵”。

⒊ 姓。

统一码

汲字UNICODE编码U+6C72,10进制: 27762,UTF-32: 00006C72,UTF-8: E6 B1 B2。

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汲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draw water

造字法

形声:从氵、及声

English

draw water from well; imbib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汲的拼音:   

〈词性:动〉

(1) (会意。从水,及声。本义:从井里打水,取水)

(2) 同本义 [draw water]

汲,引水于井也。——《说文》

汲,取也。——《广雅》

可用汲。——《易·井》

而出溉汲。——《吕氏春秋·慎行论》

而谷汲者。——《韩非子·五蠹》

每汲用。——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有泉可汲。——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汲古(钻研古书,如汲水于井);汲水(引水;取水)

(4) 牵引 [pull;drag]

凡任,索约,大汲其版,谓之无任。——《周礼·考工记·匠人》

(5) 引导 [lead;guide]

汲郑伯。——《谷梁传·襄公十年》

(6) 又如:汲善(引人向善)

(7) 引荐;提拔 [recommend]。如:汲扬(汲引,引荐而显扬之)

词性变化

汲的拼音:   

〈词性:形〉

(1) 用同“急”。急剧 [impatient]

不汲汲于富贵。——《汉书·扬雄传》

(2) 又如:汲汲忙忙(十分急迫繁忙);汲汲营营(急迫追求的样子)

(3) 用同“岌” [dangerous]。如:汲汲

汲的拼音:   

〈词性:名〉

(1) 中国县名 [Ji county]。在河南省

(2) 姓

常用词组

汲汲、汲取、汲引

  拼音  yǐn   注音  一ㄣˇ   
部首  弓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XHH  仓颉  NL  郑码  YZI  四角  12200  结构  左右电码  1714  区位  5093  统一码  5F15  笔顺  フ一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引的拼音:yǐn(一ㄣˇ)  

⒈ 拉,伸: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

⒉ 领,招来: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

⒊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引文。引用。援引。

⒋ 退却:引退。引避。

⒌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⒍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引(出殡)。

统一码

引字UNICODE编码U+5F15,10进制: 24341,UTF-32: 00005F15,UTF-8: E5 BC 95。

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引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㧈廴

汉英互译

casue、cite、lead、leave、lure、make、quote、stretch

English

to pull, draw out, attract; to stretc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动〉

(1)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2) 同本义 [draw a bow]

引,开弓也。——《说文》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弓而射。——《淮南子·说林训》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战国策·楚策》

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史记·匈奴列传》

丁壮者,引弦而战。——《淮南子·人间训》

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明· 魏禧《大铁椎传》

(3) 又如:引手(引箭手);引弓(拉弓);引满(拉弓至满)

(4) 拉,牵挽 [draw]

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吕氏春秋·察今》

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车避匿。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引之),拉他(表示好感)。——《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引日(拉转日轮);引手(拉回手);引曳(牵拉)

(6) 延长;延续 [lengthen;continue]

子子孙孙,忽替引之。——《诗·小雅·楚茨》

(7) 又如:引日(拖延时日);引年(延长年寿);引时(迁延时日)

(8) 伸着 [stretch]

引首顾曰。——马中锡《中山狼传》

使者持刀趋前,济引颈待之。——《新唐书·卓行传·甄济》

(9) 又如:引首(伸长头颈,抬起头。形容殷切盼望);引手(伸手);引颈(伸长颈项);引臂(伸臂)

(10) 牵连;攀供 [involve in]

果引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11) 又如:引附(攀附);引逮(株连捕)

(12) 引导 [guide]

引之表仪。——《左传·文公六年》

(13) 又如:引转(扭转;转回);引风吹火(引风助火势。喻指煽风点火,加重事态);引商刻羽(指讲究声律、造诣很深,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

(14) 带领 [lead]

复夜引兵。——《资治通鉴·唐纪》

(15) 又如:引奏(向帝王禀告、上书);引领(带领);引线(告密、引路捕人者)

(16) 引决、自尽 [suicide]

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文选·潘岳·寡妇赋》

(17) 又如:引决(自杀);引诀(引决);引药(服毒自杀)

(18) 援引 [cite]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引入上谕中。——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9) 又如:引喻失义(援引例证以明理而失去大义);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

(20) 荐举 [recommend]

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21) 又如:引援(推举;引荐);引预(引荐,使之参与)

(22) 招致 [incur]

必亲引问。——《资治通鉴·唐纪》

(23) 又如:引纳(招致接纳);引惹(招惹)

(24) 执持 [hold]。如:引杖(持杖);引杯(举杯。指喝酒)

(25) 退避 [retreat]

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

(26) 又如:引避(引退,回避);引遁(退却,逃走)

(27) 选用 [elect]。如:引贤(选用贤才)

(28) 吸引 [attract]

引入黄婆洞。——《广东军务记》

(29) 又如:引类呼朋(呼引同类);引狗入寨(比喻主动把敌人或坏人引进来);引流(导引水流)

(30) 辞职 [resign]。如:引老(告老。年老辞官);引去(离去;退去)

(31) 举起;竖起 [lift]

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战国策·燕策》

(32) 又如:引耳(竖着耳朵);引饮(举杯而饮)

(33) 承认 [recognize]

权引咎责躬。——《三国志·吴志》

(34) 又如:引伏(服罪);引过(承认过失);引罪(承认罪过)

(35) 延请 [send for]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史记·魏公子列传》

(36) 取过来,拿出 [take;get;get sth.out]

引佩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引壶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词性变化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名〉

(1) 引车前行的皮带 [leather strap for pulling cart]

縣縣常以结引驰外为务。——《荀子·王霸》。注:“引,读为靷。靷,引轴之物。”

属引。——《仪礼·既夕礼》。注:“引,所以引柩车,在轴遁曰绋。”

执引者三百人。——《周礼·大司徒》

(2) 卷首语;序言 [forward]。如:小引

(3) 乐曲体裁之一,有序奏之意 [prelude]

故聆曲引者,观法于节奏。——马融《长笛赋》

(4) 又如:引辞(宋元戏曲演唱时第一支曲子的泛称,用以引起剧情)

(5) 指商人运销货物的凭证 [license]

令客人赴官请引,自于茶园买茶…——《宣和遗事》

(6) 又如:引行公店(盐商联合经营的机构);盐引;茶引

(7) 通行执照 [pass]

央李员外衙门上下打点使用了钱,见了大严,给引还乡。——《警世通言》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形〉

长久 [long]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水经注》

引的拼音: yǐn  

〈词性:量〉

长度单位 [formerly, a measure of distance]。古代以十丈为一引。今为市引的简称。1公里=30引

常用词组

引爆、引别、引柴、引产、引车、引出、引导、引得、引逗、引渡、引而不发、引狗入寨、引鬼上门、引吭高歌、引号、引河、引火、引火烧身、引见、引荐、引进、引经据典、引咎、引决、引来、引狼入室、引力、引领、引流、引起、引桥、引擎、引人入胜、引人注目、引入、引入、引入迷途、引商刻羽、引蛇出洞、引申、引胜、引首、引手、引述、引水、引水入墙、引头、引退、引文、引嫌、引线穿针、引信、引言、引以为戒、引用、引诱、引语、引玉之砖、引喻、引喻失义、引着、引证、引锥刺股、引子

  拼音  wàng   注音  ㄨㄤˋ   
简体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心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YNNU  仓颉  YVP  郑码  SHWZ  四角  00331  结构  上下电码  1808  区位  4592  统一码  5FD8  笔顺  丶一フ丶フ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忘的拼音:wàng(ㄨㄤˋ)  

⒈ 不记得,遗漏:忘记。忘却。忘怀。忘我。忘情。忘乎所以。

统一码

忘字UNICODE编码U+5FD8,10进制: 24536,UTF-32: 00005FD8,UTF-8: E5 BF 98。

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forget、neglec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心、亡声

English

forget; neglect; miss, om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忘的拼音: wàng  

〈词性: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2) 同本义 [forget]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4) 玩忽,怠忽 [negllect;trifle with;idle]

夙夜不敢忘怠。——唐· 韩愈《潮州祭神文》

(5) 通“亡”。逃亡;遗失;灭亡 [flee;lost;perish]

乐隤心其如忘。——《文选·陆机·叹逝赋》

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书·大诰》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秦风·终南》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

今日不为,明日忘贷。——《管子·乘马》

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汉书·武五子传》

(6) 舍弃 [give up]。如:忘私(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忘身(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忘命(不怕死;竭尽全力);忘倦(专注于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却疲倦);忘劳(不感觉劳累;不知疲倦);忘想(不关心,不去想)

(7) 无,没有 [not have]。如:忘翼(谓不飞去);忘机瓮(比喻没有机心)

常用词组

忘本、忘掉、忘恩、忘恩负义、忘乎所以、忘怀、忘机、忘记、忘年交、忘其所以、忘情、忘却、忘我、忘形、忘性

  拼音    注音  ㄆ一ˊ   
部首  疒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0画  
五笔86  UHCI  五笔98  UBI  仓颉  KDHE  郑码  TXI  四角  0014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4006  区位  3803  统一码  75B2  笔顺  丶一ノ丶一フノ丨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疲的拼音:pí(ㄆ一ˊ)  

⒈ 身体劳累的感觉:疲乏。疲倦。疲劳。疲惫。疲敝。精疲力尽。

⒉ 懈怠,不起劲:疲塌。疲软。

统一码

疲字UNICODE编码U+75B2,10进制: 30130,UTF-32: 000075B2,UTF-8: E7 96 B2。

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疲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㔥罷

汉英互译

exhausted、tired、weary

造字法

形声:从疒、皮声

English

feel tired, be exhausted; wea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疲的拼音:   

〈词性:形〉

(1) (形声。从疒,皮声。病字旁念 chuáng,  据甲骨文,象人躺在床上害病的样子。以它作形旁的字一般与疾病有关。本义:疲乏;困倦)

(2) 同本义 [tired]

疲,劳也。——《说文》

疲,乏也。——《玉篇》

苶然疲役。——《庄子·齐物论》

疲马之死也。——《淮南子·俶真》

士民疲病于内。——《韩非子·初见秦》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资治通鉴》

(3) 又如:精疲力尽;疲敝(疲乏困苦);疲玩(疲塌轻忽);疲曳(疲弱困顿,比喻年老);疲钝(疲倦困顿);疲顽(疲困倦怠);疲匮(疲累困乏);疲弊(困苦穷乏,是疲敝);疲人(疲困之人);疲耗(困顿耗损);疲匮(劳累穷乏);疲羸(困苦穷乏)

(4) 衰老;衰弱 [weak; in poor health]

以疲马犬羊为币。——《管子·小筐》。注:“谓瘦也。”

(5) 又如:疲癃(衰老龙钟或有残疾的人);疲冗(衰弱无能);疲劣(衰弱恶劣);疲羸(衰弱)

(6) 厌倦 [be bored with]

我自乐此,不为疲也。——《后汉书·光武帝纪》

词性变化

疲的拼音:   

〈词性:动〉

(1) 停止 [stop]

余欣秦土,忽有此经。…载玩载咏,欲疲不能,遂佐对校。—— 晋· 道安《鞞婆沙序》

(2) 疲软 [slump;weaken]。如:橡胶期货交易在疲了一阵之后,收盘时又稍稍坚稳了一点

(3) 衰败;凋敝 [decline;depressed]。如:疲暮(暮年;衰老);疲老(衰老);疲瘵(凋敝);疲罢(疲敝,衰败)

常用词组

疲惫、疲敝、疲病、疲怠、疲顿、疲乏、疲倦、疲困、疲劳、疲累、疲软、疲弱、疲塌、疲于奔命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