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记忆犹新的意思

yóuxīn

记忆犹新



拼音jì yì yóu xīn

注音ㄐ一ˋ 一ˋ 一ㄡˊ ㄒ一ㄣ

解释犹:还;仍然。对过去的往事仍然刻记得清清楚楚;好像刚刚发生一样。形容印象极其深刻。

出处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跋章南举千藁》:“多识其士,友去之数十年,犹记忆如新相知;今屈指故友存者十无一二。”

例子恭王因为皇帝的告戒,记忆犹新,在这些加官进爵的事上,要避把持的嫌疑。(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正音“犹”,不能读作“yōu”。

辨形“犹”,不能写作“尤”、“忧”。

辨析记忆犹新和“历历在目”;都有“非常清楚地记得往事”的意思。但记忆犹新偏重在记忆像新的一样;“历历在目”偏重在对过去事情的再现。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对过去的事记得清。

谜语莫怀古

感情记忆犹新是中性词。

繁体記憶猶新

近义历历在目、言犹在耳

反义时过境迁、浮光掠影

英语be still fresh in one's memory

俄语свежó в пóмяти(всё ещё хорошо помнится)

日语はっきりした記憶

德语etwas noch frisch in Erinnerung haben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ㄐ一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5画  
五笔  YNN  仓颉  IVSU  郑码  SYY  四角  37717  结构  左右电码  6068  区位  2839  统一码  8BB0  笔顺  丶フ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记(記)的拼音:jì(ㄐ一ˋ)  

⒈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

⒉ 把事物写下来:记录。记功。记者。

⒊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游记。日记。大事记。

⒋ 符号,标识(zhì  ):印记。标记。记号。

⒌ 古时的一种公文:奏记。笺记。

⒍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胎记。

⒎ 量词,指打一下:给他一记耳光。

统一码

记字UNICODE编码U+8BB0,10进制: 35760,UTF-32: 00008BB0,UTF-8: E8 AE B0。

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ar in mind、mark、notes、record、remember、write down、keep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讠、己声

English

record; keep in mind, rememb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记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己声。本义:记住)

(2) 同本义 [remember;bear in mind]

记,疏也。——《说文》

记,识也。——《广雅》

记有成。——《礼记·内则》

记间之学。——《礼记·学记》

凡所经履,莫不暗记。——《后汉书·应奉传》

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吾记天圣中。——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望中犹记。——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记混了;记错了;切记;牢记;铭记;记不清;记省(回忆,记忆);记心(记在心上,常用于叮嘱);记念(挂心;惦念);记忆(记在心里)

(4) 记载,记录 [record;write down]

记,书也。——《广雅》

宫之奇果谏,记曰。——《公羊传·僖公二年》。注:“史记也。”

受记考事。——《汉书·张敞传》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文天祥《<指南录> 后序》

览则省记。——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姚鼐记之。—— 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摘记(摘要记录);笔记(用笔记录);手记(亲手记录);记言(记录言论)

词性变化

记的拼音:

  

〈词性:名〉

(1)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 [note]。如:记书(传记及诸家之书);游记;日记;杂记;摘记

(2) 按时间顺序记述历史史实或事件 [chronicle]。如:大事记;史记;记传(历史传记);记牒(史册;文字记录);记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史策的府署)

(3) 标志,记号 [mark]

仓廒内自有官司封记。——《水浒传》

(4) 又如:标记;以红色为记;记色(凭据;证据)

(5) 胎记 [birthmark]

生那儿时,脊背下有一搭红记。——《警世通言》

(6) 又如:他身上有块记

(7) 古时的一种公文 [accounts]。如:奏记;残记。又指记述或解释典章制度的文字。如:十三经中的《周礼·考工记》和《礼记》

(8) 印章 [seal]

正其名,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9) 又如:戳记;图记;钤记;记室(官名。掌管章表书记文檄)

(10) 记叙文,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 [a written narration]。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

记的拼音:

  

〈词性:量〉

张开手掌迅速厉害地一击,掴 [slap]。如:一记耳光

常用词组

记仇、记得、记分、记分册、记工、记功、记挂、记过、记号、记恨、记录、记录、记录片,纪录片、记名、记取、记认、记认、记实、记实小说、记事、记述、记下、记性、记叙、记叙文、记忆、记忆力、记忆犹新、记游、记载、记者、记住

  拼音    注音  一ˋ   繁体    
部首  忄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NNN  仓颉  PN  郑码  UYDA  四角  97010  结构  左右电码  2011  区位  5068  统一码  5FC6  笔顺  丶丶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忆(憶)的拼音:yì(一ˋ)  

⒈ 回想,想念:回忆。追忆。忆苦思甜。

⒉ 记得,记住:记忆。记忆犹新。

统一码

忆字UNICODE编码U+5FC6,10进制: 24518,UTF-32: 00005FC6,UTF-8: E5 BF 86。

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忆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call、recollect

造字法

形声:从忄、乙声

English

remember, reflect upon; memor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忆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心,意声。本义:思念,回想)

(2) 同本义 [recall]

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还思建邺水,终忆 武昌鱼。—— 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

(3) 又如:忆想(回想)

(4) 留在记忆中;记住 [remember]

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梁书》

汝忆否。——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忆记(记忆);忆识(记忆)

(6) 回忆 [think of]

能不忆江南。—— 唐· 白居易《忆江南》

常用词组

忆昔抚今

  拼音  yóu   注音  一ㄡˊ   繁体    
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QTDN  五笔98  QTDY  仓颉  KHIKU  郑码  QMGR  四角  43212  结构  左右电码  3730  区位  5144  统一码  72B9  笔顺  ノフノ一ノ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犹(猶)的拼音:yóu(一ㄡˊ)  

⒈ 相似,如同:犹如。过犹不及。

⒉ 尚且:犹且。犹自。困兽犹斗(喻濒于失败的人,虽走投无路还要顽强抵抗)。

⒊ 〔犹豫〕迟疑不决。

⒋ 〔犹疑〕迟疑。

⒌ 仍然,还(hái   ):犹然。记忆犹新。

统一码

犹字UNICODE编码U+72B9,10进制: 29369,UTF-32: 000072B9,UTF-8: E7 8A B9。

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犹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尤猶

汉英互译

just as、like、still

造字法

形声:从犭、尤声

English

like, similar to, just like, a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犹的拼音:

yóu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2)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a kind of monkey]

猶,愑属。——《说文》。字亦作猷。

犹如麂,善登木。——《尔雅》

犹,五尺大犬也。——《释文》引《尸子》

犹,兽名也。——《颜氏家训·书证》

犹与未决。——《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

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水经注》

(3) 犬子 [son of dog]

犹,《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集韵》

词性变化

犹的拼音:

yóu  

〈词性:动〉

(1) 如同。好比 [like]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墨子·公输》

梁肉之与糠糟。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

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犹子(如同儿子);犹父(如同父亲);犹龙(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犹言(好比说;等于说);过犹不及

(3) 踌躇疑惧[shilly-shally]

心犹嶑而狐疑。——《离骚》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老子》

(4) 又如:犹预(犹与。犹夷。犹豫);犹犹(迟疑不决)

(5) 通“猷”。谋画 [grand plan]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犹来无弃。——《诗·魏风·陟岵》

王犹充塞。——《荀子·议兵》

犹的拼音:

yóu  

〈词性:副〉

(1) 还;仍然 [still;yet]。多用于书面语

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余寒犹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不说犹可,一说他反而更有意见了;此事他犹不知,何况我呢?;记忆犹新

(3) 太 [too]。如:犹薄;犹厚

常用词组

犹大、犹且、犹如、犹若、犹尚、犹太教、犹太人、犹疑、犹豫、犹之、犹自、犹子

  拼音  xīn   注音  ㄒ一ㄣ   
部首  斤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五笔  USRH  仓颉  YDHML  郑码  SUFP  四角  02921  结构  左右电码  2450  区位  4834  统一码  65B0  笔顺  丶一丶ノ一一丨ノ丶ノノ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新的拼音:xīn(ㄒ一ㄣ)  

⒈ 刚有的,刚经验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相对:新生。新鲜。新奇。新贵。新绿。新星。新秀。新闻。新陈代谢。

⒉ 性质改变得更好,与“旧”相对:改过自新。推陈出新。

⒊ 不久以前,刚才:新近。

⒋ 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新时代。新社会。新观念。新思维。

⒌ 称结婚时的人或物:新娘。新郎。新房。

⒍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⒎ 姓。

统一码

新字UNICODE编码U+65B0,10进制: 26032,UTF-32: 000065B0,UTF-8: E6 96 B0。

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新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new、fresh、newly

相关字词

旧、老、陈、故

造字法

形声:从斤、亲声

English

new, recent, fresh, mode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动〉

(1)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2) 砍伐树木 [fell (trees)]

新,取木也。——《说文》

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3) 更新,使之新 [renew;make new]

如何新畬。——《诗·周颂·臣工》

旧染污俗,咸与唯新。——《书·胤征》

(4) 又如:新民(使民更新);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长出的树梢)

词性变化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形〉

(1) 初次出现。与“旧”相对 [new]

于彼新田。——《诗·小雅·采芑》

宴尔新昏。——《诗·邶风·谷风》

新台有洒。——《诗·邶风·新台》

谁家新燕啄春呢。——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变易新声。——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故日新。——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新夷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新板洋钱(指清代机铸的雕有龙形图案的银元);新发子硎(喻初入学的学生);新文(新闻;新鲜事儿;过分追求新奇的文章;时文)

(3) 新洁;新鲜;清新 [fresh]

新鲜自求珍。——扬雄《太玄·务》

柳色新。——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如镜之新。——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新鲜衣服(新鲜洁净的衣服);新莺出谷(形容鸟鸣悦耳);新切(清新而贴切);新句(诗文中清新优美的语句);新光(新鲜的光彩);新米(指本年新收获的米)

(5) 开始的 [original;beginning]

必为新圣笑矣。——《韩非子·五蠹》

(6) 又如:新年下(农历新年;春节);新元(新春元旦);新吉(农历元旦);新年新岁(农历春节期间);新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新阳(初春)

(7) 结婚或结婚不久 [new-married]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唐· 杜甫《佳人》

(8) 又如:新妇(新结婚的女子);新官(新郎。亦称“新官人”);新姑娘(刚结婚或结婚不久的女子);新娘子(新娘);新婚燕尔(极言新婚欢乐。燕,宴,安乐的样子)

(9) 没有用过的 [new]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佚名《古艳歌》

(10) 又如:新笔

(11) 新近;刚刚 [newly;recently]

太后新用事。——《战国策·赵策》

刘表新亡。——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新来与世界为缘。——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2) 又如:新霁(新晴);新军(新投充的兵);新化(新经教化);新立(新登上君位);新好(新结交的好友)

新的拼音: xīn  

〈词性:名〉

(1) 指刚收获的粮食或蔬菜等 [the grain or vegetable harvested recently]

天子尝新。——《礼记》

(2) 朝代名 [Xin Dynasty]。汉王莽初封新都侯,初始元年(公元八年)代汉称帝,国号新,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更始元年(公元23年)为绿林农民起义军所灭

(3) 柴薪。后作“薪” [firewood]

百姓斩木艾新而各取富焉。——《马王堆汉墓帛书》

(4) 新的人或事物 [new;new people or things]

温故而知新。——《论语》

即其新。——唐· 韩愈《原毁》

不图其新。

(5) 姓

常用词组

新安江、新兵、新潮、新陈代谢、新仇旧恨、新春、新房、新风、新丰鸿门、新妇、新寡、新贵、新欢、新婚、新纪元、新记录、新技术、新加坡、新嫁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交、新居、新剧、新郎、新浪潮、新貌、新苗、新年、新娘、新篇章、新奇、新巧、新区、新人、新人新事、新任、新生、新生儿、新石器时代、新式、新事物、新手、新书、新唐书、新天地、新亭对泣、新文化运动、新文学、新闻、新禧、新鲜、新鲜事儿、新兴、新星、新型、新秀、新学、新雅、新异、新意、新颖、新雨、新月、新张、新正、新政、新知、新址、新制、新妆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