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ué guài zhī tán
注音ㄐㄩㄝˊ ㄍㄨㄞˋ ㄓ ㄊㄢˊ
解释谲怪:怪诞。荒诞不稽的言论。
出处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康回倾地,夷羿彃日,木夫九首,土伯三日,谲怪之谈也。”
例子谲怪之谈不可信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荒诞不稽的言论。
感情谲怪之谈是贬义词。
繁体譎恠之談
近义无稽之谈
反义言之凿凿
动物生肖牛,虎,蛇
谲(譎)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欺诈,玩弄手段:谲诈(奸诈)。诡谲(a.奇异多变;b.离奇古怪;c.诡诈,狡诈)。狡谲。
谲字UNICODE编码U+8C32,10进制: 35890,UTF-32: 00008C32,UTF-8: E8 B0 B2。
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谲字收录于 现通表 。
譎憰噊
形声:左形右声
cunning, crafty, sly, wily
详细解释◎ 谲的拼音:
譎 jué
〈词性:动〉
(1) 欺骗;诈骗 [cheat;swindle]
譎,权诈也。——《说文》
譎,欺也。——《广雅》
而奸臣犹有所谲其辞矣。——《韩非子·定法》
此人臣之所以谲主便私也。——《韩非子·孤愤》
(2) 又如:谲主(欺诳主上);谲诳(欺诈诳骗);谲数(诈术)
(3) 通“决”。判断,判别 [judge]
若夫谲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儒效》
◎ 谲的拼音:
譎 jué
〈词性:形〉
(1) 诡诈 [crafty;cunning]
晋文公谲而不正。——《论语》
(2) 又如:谲计(奸计;诡计);谲怪(诡谲狡诈);谲数(诡谲的权术);谲诡(怪异;变化多端)
(3) 怪异 [strange]
瑰异谲诡。——张衡《东京赋》
瑰姿谲起。——傅毅《舞赋》
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王符《潜夫论》
(4) 又如:谲怪(奇特怪异);谲觚(奇诡不正);谲诡(怪诞,变化莫测);谲诡不经(荒唐离奇而不合常理。也称怪诞不经)
(5) 婉曲。尤指谏劝时,不直言过失而隐约其词的 [indirect]。如:谲谏(托辞委婉,不直指过失的劝谏)
谲诈
怪的拼音:guài(ㄍㄨㄞˋ)
⒈ 奇异,不平常:怪诞(离奇古怪)。怪事。怪物。怪讶。怪圈(quān )。怪话。怪异。奇形怪状。
⒉ 惊奇:大惊小怪。怪不得。
⒊ 传说中的妖魔之类:鬼怪。妖怪。
⒋ 性情乖僻或行为异样的人:怪癖(古怪的癖好)。怪僻(古怪)。
⒌ 很,非常:怪好的天气。
⒍ 怨,责备:不怪你。怪罪。怪怨。
怪字UNICODE编码U+602A,10进制: 24618,UTF-32: 0000602A,UTF-8: E6 80 AA。
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怪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恠
monster、bewildering、wonder at、blame、odd、queer、strange、quite、rather
形声:从忄、圣声
strange, unusual, peculiar
详细解释◎ 怪的拼音:
恠 guài
〈词性:形〉
(1) (形声。从心,圣( kù )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bewildering;odd;strange;fantastic]
怪,异也。——《说文》
诡于众而突出曰怪。——《论衡·自纪》
铅松怪石。——《书·禹贡》
苟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经·中山经》
见怪物——《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水经注·三峡》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怪伟(奇特雄伟);怪物相(奇异的样子;轻蔑、难堪的脸色);怪迂(怪异而不切实际);怪谲(怪异任性)
◎ 怪的拼音: guài
〈词性:名〉
(1) 妖精,鬼物 [devil]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土之怪为獖羊。——《博物志》
山高必有怪。——《西游记》
(2) 又如:鬼怪;妖怪;精怪;神怪(神仙与鬼怪);魔怪(妖魔鬼怪)
◎ 怪的拼音: guài
〈词性:动〉
(1) 责怪 [blame]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怪责(责怪);怪恨(责怪怨恨);怪嗔(嗔怪,对别人的言语行为表示不满);怪得(怪底;怪的。难怪,怪不得)
(3) 惊异;觉得奇怪 [wonder]
民怪之,莫敢徒。——《史记·商君列传》
予怪而问之。——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怪底(惊怪,惊疑);怪怖(惊异恐惧);怪疑(骇异;惊异疑惑);怪慑(惊异害怕)
◎ 怪的拼音: guài
〈词性:副〉
[口] 很,非常 [quite; very]——用在形容词、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表示程度很深。如:这口箱子怪沉的;经常打扰您,怪不好意思的;怪厉害的;怪似(十分相像);怪热(很热);怪冷(很冷)
怪不得、怪不得、怪诞、怪诞不经、怪道、怪话、怪杰、怪里怪气、怪秘、怪模怪样、怪念头、怪癖、怪僻、怪气、怪人、怪声怪气、怪胎、怪味、怪物、怪相、怪讶、怪样、怪异、怪异、怪异、怪罪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㞢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谈(談)的拼音:tán(ㄊㄢˊ)
⒈ 说,对话:谈天。谈心。谈论。谈话。谈判。谈吐。恳谈。洽谈。漫谈。谈笑风生。
⒉ 言论,听说的话:笑谈。无稽之谈。传为美谈。
⒊ 姓。
谈字UNICODE编码U+8C08,10进制: 35848,UTF-32: 00008C08,UTF-8: E8 B0 88。
谈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谈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談
chat、dicuss、talk
道、讲、说、叙
形声:从讠、炎声
talk; conversation; surname
详细解释◎ 谈的拼音:
談
( tán )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炎声。本义:说,谈论)
(2) 同本义 [talk]
谈,语也。——《说文》。字亦作谭。
不敢戏谈。——《诗·小雅·节南山》
三日不谈。——《庄子·天运》
宏为人谈笑多闻。——《汉书·公孙宏传》
坐谈问之。——《战国策·齐策》
不假仆一二谈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谈笑而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女子毋多谈。——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谈笑自若;谈聚(相聚在一起尽情交谈);谈会(聚在一起谈论);洽谈(接洽商谈);座谈(不拘形式地讨论);谈天(谈论天文)
(4) 相处融洽 [get along]。如:他俩谈得来
(5) 称赞 [praise]
那个将军不喝采,那个把我不谈羡?——元·佚名《飞刀对箭》
(6) 又如:谈荐(称赞和推荐)
◎ 谈的拼音:
談 tán
〈词性:名〉
所说的话,言论 [what is said or talked about]。如:奇谈(令人奇怪的言论);言谈(谈话的内容和态度);谈交(言谈之交);谈功(言谈的功夫)
谈柄、谈不上、谈锋、谈何容易、谈虎色变、谈话、谈论、谈论风生、谈判、谈情说爱、谈说、谈天、谈天说地、谈吐、谈笑、谈笑风生、谈笑自若、谈心、谈兴、谈言微中、谈助、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