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ué lèi lí qún
注音ㄐㄩㄝˊ ㄌㄟˋ ㄌ一ˊ ㄑㄨㄣˊ
解释绝:越过,越出;类:同类。形容超群出众。指与人群隔绝,脱离尘俗。
出处宋·苏轼《表忠观碑》:“笃生异人,绝类离群,奋挺大呼,从者如云。”
例子明·李贽《复焦弱侯书》:“闻山东李先生向往甚切,有绝类离群之意。”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绝类离群是中性词。
近义出类拔萃、绝群拔类
反义比比皆是
动物生肖牛,虎,蛇
绝(絶)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断:绝种。绝缘。绝嗣。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
⒉ 尽,穷尽:绝命。绝望。绝境。绝棋。气绝。
⒊ 极,极端的:绝妙。绝密。绝壁。绝无仅有。
⒋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绝色。绝技。绝伦。绝唱。绝代。
⒌ 一定的,肯定的:绝对。绝然。
⒍ 越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⒎ 旧体诗的一种体裁:绝句。五绝。
绝字UNICODE编码U+7EDD,10进制: 32477,UTF-32: 00007EDD,UTF-8: E7 BB 9D。
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绝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絕絶㔃㔢
absolutely、desperate、exhausted、hopeless、making no allowance
续
会意:从纟、从色
to cut, sever, break off, terminate
详细解释◎ 绝的拼音:
絶 jué
〈词性:动〉
(1) (会意。从糸( mì ),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2) 同本义 [break off]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3)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4) 引申为断,断绝 [sever;cut off]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 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
绝其望。——《韩非子·主道》
即炉火烧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5) 又如:绝卖(出卖产权;卖掉后再也不许赎回);绝裙(扯断衣襟。指去意坚决,难以挽留);绝祀(断绝祖先的祭祀。比喻国家灭亡,子嗣全无)
(6) 割断;切断 [cut off]
绝头刳服。——《韩非子·内储说上》
今楚国虽小,绝长缩短,犹以数千里。——《战国策·楚策》
七曰绝祭。——《周礼·大祝》。司农注:“不循其本直绝肺以祭也。”
(7) 又如:绝亢(斩断脖子);绝脰(断颈);绝膑(折断膑骨);绝长补短(本指计量国土大小。后常用为截取有余以补不足)
(8) 气息中止;晕死 [die]
抢呼欲绝。——《聊斋志异》
(9) 又如:绝单(狱吏所填写的犯人死亡单子);绝类(灭绝其种类);绝命辞(临死前写的文章)
(10) 断根,无后代 [discontinue]
子绝四。——《论语》。皇疏:“无也。”
(11) 又如:绝业(已经中断的王业);绝绪(没有后代);绝户计(断绝别人子孙后代的计谋)
(12) 横渡;穿越 [cross]
绝江河,横渡过长江黄河。绝,断,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乃绝漳水。——《穆天子传》
丈人渡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注:“过也。”
(13) 又如:绝塞(横渡关塞;渡越边塞);绝漠(穿越沙漠);绝险(越过险阻)
(14) 落 [fall]
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楚辞》
(15) 杜绝;摒弃 [completely eradicate;wipe out]
绝世于良。——《左传·哀公十五年》。注:“犹言弃也。”
(16) 又如:绝弦(断弃琴弦,不再使用);绝学(弃绝学问;抛开学业);绝仁弃义(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
(17) 超过 [surpass]。如:绝后光前(超越古今);绝俗(超出世俗之外);绝才(过人的才能);绝特(超出寻常)
(18) 停止 [stop]
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吕氏春秋·权勋》。注:“止也。”
胞之络脉绝也。——《素问·奇病论》
不能绝也。——《墨子·公输》
夜久语声绝。——唐· 杜甫《石壕吏》
弱者先绝。——[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19) 又如:绝息(停止);绝脉(脉息停止)
(20) 竭;尽 [exhaust]
振乏绝。——
吕氏春秋·季春》。注:“居而无食曰绝。”
江河山川绝而不流。——《淮南子·本经》。注:“竭也。”
绝目尽平原。——鲍照诗。注:“犹尽也。”
(21) 又如:绝力(用尽力气);绝目(极目。尽目力之所及);绝叫(大声呼叫);绝阴(阴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四月戊辰日为绝阴之日,百事不宜)
◎ 绝的拼音:
絶 jué
〈词性:形〉
(1) 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unique;superb;excellent]
绝妙好辞。——《蔡邕题曹娥碑》
(2) 又如:绝学(独到的学问);绝足奔放(喻千里马疾驰);绝才(过人的才能。无人能及的才能);绝手(具有第一等才艺的高手)
(3) 距离远、隔绝难通的 [distant]
殊邻绝党之域。——扬雄《长杨赋》。注:“远也。”
(4) 又如:绝域(极远的地方);绝地(极远的地方);绝垠(极远的地方);绝国(僻远隔绝的邦国);绝徼(极为遥远的地方);绝郡(边远的郡县);绝区(极边远地区)
(5) 缺乏;贫困 [poor]。如:绝乏(缺乏。多指供应短缺)
◎ 绝的拼音:
絶 jué
〈词性:副〉
(1) 绝对;全然 [absolutely]——用在否定词前面
绝无有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绝无踪响。(绝,绝然,绝对,根本。)——《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绝不可能;绝无此意;绝非偶然;绝异(全然不同);绝无(全然没有)
(3) 极,最 [extremely]
黄山绝胜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至险绝处。
(4) 又如:绝少(极少);绝早(极早);绝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足(最快的马。喻千里马)
◎ 绝的拼音:
絶 jué
〈词性:名〉
(1) 绝句 [Chinese four-lined verse with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to each line]。诗体名。亦称“截句”、“断句”。律诗通常有八句,而绝句仅四句,是截取律诗一半而成。如:五绝;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绝诗(即绝句)
王荆公绝句。—— 宋· 洪迈《容斋随笔》
(2) 指食物断绝的穷困者 [hungry poor]
务蓄积,以备乏绝。——《盐铁论》
◎ 绝的拼音:
絶 jué
<语气>
罢了,了 [that's all]
听言绝,我则沉默默腹内忧,都做了虚飘飘心上喜。——元· 孙仲章《勘头巾》
绝版、绝笔、绝壁、绝产、绝唱、绝尘、绝代、绝代佳人、绝倒、绝地、绝调、绝顶、绝对、绝非、绝根、绝后、绝户、绝迹、绝技、绝交、绝经、绝景、绝境、绝裾、绝口、绝粒、绝路、绝伦、绝门、绝密、绝妙、绝灭、绝品、绝棋、绝情、绝然、绝色、绝食、绝世、绝世佳人、绝嗣、绝望、绝无仅有、绝响、绝续、绝学、绝艺、绝育、绝域、绝缘、绝缘体、绝招、绝症、绝种、绝子绝孙
类(類)的拼音:lèi(ㄌㄟˋ)
⒈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类。类群。类别。类书。分类。人类。
⒉ 相似,好像:类似。类同。
类字UNICODE编码U+7C7B,10进制: 31867,UTF-32: 00007C7B,UTF-8: E7 B1 BB。
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類
be similar to、genus、kind、species
形声
class, group, kind, category
详细解释◎ 类的拼音:
類 lèi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頪( lèi )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2) 同本义 [kind;class;type;category]
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说文》
皆守株之类。——《韩非子·五蠹》
无法者以类举。——《荀子·王制》
壹统类。—《荀子·非十二子》
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列子·仲尼》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
亦类此耳。
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类考(学院的科考);类族(事物因习性相近而形成的类别);类神(迷信占卜名词。六壬课中十二个用来判别吉凶的“十二支神”的总称)
(5) 族类 [race]
吾三番擒之而不杀,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三国演义》
(6) 事例;条例 [example;regulations;rules]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通“颣”。缺点,毛病 [fault]
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管子·乘马》
大者大类,小者则治。——《管子·地员》
(8) 古祭名,祭天 [sacrificial rites;offer a sacrifice to heaven]
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书·尧典下》
是类是妈祃,是致是附。——《诗·大雅·皇矣》
◎ 类的拼音:
類 lèi
〈词性:动〉
(1) 相似;像 [resemble;be similar to]
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左传·庄公八年》
不类前人。——《论衡·自纪》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
令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绝类弥勒。——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画虎不成反类犬
(4) 类比;类推 [analogy;reason by]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
(5) 又如:类推
(6) 通“戾”。偏,不平 [bias]
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荀子·不苟》
◎ 类的拼音:
類 lèi
〈词性:副〉
大抵;大都 [generally;in the main;mostly]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
走卒类士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类比、类别、类乎、类兰若、类名、类人猿、类书、类似、类同、类推、类型
离(離)的拼音:lí(ㄌ一ˊ)
⒈ 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⒉ 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 )。离职。离异。离间(jiàn )。支离破碎。
⒊ 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
⒋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⒌ 古同“罹”,遭受。
⒍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⒎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⒏ 姓。
离字UNICODE编码U+79BB,10进制: 31163,UTF-32: 000079BB,UTF-8: E7 A6 BB。
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离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離魑
away、independent of、leave、off、part from、without
合、即、留
形声
详细解释◎ 离的拼音:
離 lí
〈词性:名〉
(1) (形声。从隹( zhuī ),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2) 同本义 [Chinese oriole]
离,离黄仓庚也。——《说文》
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易·说卦》
离则配禹。——《颜氏家训》
流離之子。——《诗·邶风·旌丘》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3) 长离,传说中的凤鸟,比喻有才华的人 [a legendary bird]
双鸾游兰渚,二离扬清晖。——傅长虞《赠何劭王济》
(4) 八卦之一,象征火 [fire]
离,为火,为日。——《易·说卦》
(5) 通“缡”。古代女子出嫁时系的佩巾 [scarf]
申佩离以自思。——《汉书·外戚传》
(6) 通“螭”。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dragon without horn]
如虎如罴,如豺如离。——《史记·周本纪》
(7) 通“樆”。山棃 [rowan]
桂椒栏,檗离朱杨。——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
(8) 通“蓠”。香草 [sweetgrass]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楚辞·离骚》
(9) 姓
◎ 离的拼音:
離 lí
〈词性:动〉
(1) 离假借为“剺”。离开;离别 [part;leave each other]
正大夫离居。——《诗·小雅·雨无止》
少小离家老大回。——《回乡偶书》
今当远离。——诸葛亮《出师表》
离臣虏之劳。——《韩非子·五蠹》
离城三里。——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离吾乡七百里。——清· 袁枚《祭妹文》
离离原上草……萋萋满别情。——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 又如:脱离(离开);偏离(离开正道);离了母(离了谱;失去本来面目);离人(与亲人分别的人);离恨(离别的愁恨);离格儿(出格);离了眼(看花了眼);离丧(指亲人死亡)
(3) 分散,离散。跟 “合”相对[decentralize]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论语·季氏》
不愿离而离。——清· 林觉民《与妻书》
约从离衡。——汉· 贾谊《过秦论》
(4) 又如:离合(分合;聚散);离聚(分和合);离鹤(失群的鹤);离会(指两国君主相会,而彼此意见不一致,不能定是非善恶)
(5) 假借为“罹”。遭受 [suffer from]
雉离于罿。——《诗·王风·兔爰》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6) 又如:离骚(遭遇到忧患);离恨天(遭逢恨事之天);离尤(遭受罪愆);离殃(遭受,罹祸)
(7) 割取 [cut]
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礼记·少仪》
(8) 又如:离肺(割去肺脏)
(9) 断绝;判别 [distinguish]
一年离经辨志。——《礼记·学记》
(10) 又如:离经(离析经书的文句章节);离辞(离析辞句)
(11) 违背,背离 [violate;go against]
失法离令。——《商君书·画策》
众叛亲离。——《左传》
(12) 又如:离上(背叛君上);离次(离弃职守);离判(弃去形体,超越形躯);离志(异心,背离的心志)
(13) 距离;相距 [be apart from;be at a distance from]
只是小人家离得远了。——《水浒传》
(14) 又
离这里还有多少路。
(15) 罗列,陈列 [enumerate]
夜峰何离离,明日落石底。——李贺《长歌续短歌》
(16) 又如:离离(罗列的样子)
(17) 经历 [experience]
载离寒暑。——《诗·小雅·小明》
离一二旬,则人畜弃捐旷野而不反(返)。——《汉书·西域传上》
(18) 缺少 [lack;be short of]。如:离不得(少不了,不免);发展科技,离不了人才;差不离(差不多)
(19) 通“丽”。附丽,附着 [attach oneself to;depend on]
六五之言,离王公也。——《易·离》
月离于毕,俾滂沱也。——《诗·小雅·渐渐之石》
◎ 离的拼音:
離 lí
[数]
(1) 二,两;双 [two]
离坐离立,无往参焉。——《礼记·曲礼上》
离,丽也。——《易·离卦》
(2) 又
明两作离。
盖取诸离。——《易·系辞下》
离不言会。——《公羊传·桓公五年》。注:“二国会曰离。”
则不敢正坐离立。——《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3) 又如:离立(并立)
◎ 离的拼音:
離 lí
〈词性:形〉
通“俪”。成双,成对 [paired]
父母存不养,出离者几何人?——《管子·问》
宿离不贷。——《礼记·月令》
离别、离不开、离尘、离愁、离队、离贰、离格儿、离宫、离合、离合的神光、离合器、离婚、离间、离解、离经叛道、离境、离绝、离开、离鸾、离谱,离谱儿、离奇、离弃、离群、离群索居、离任、离世、离题、离亭、离违、离析、离乡背井、离校生、离心、离心力、离休、离异、离忧、离辙、离职、离子、离子键
群的拼音:qún(ㄑㄨㄣˊ)
⒈ 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岛。群山。群书。群芳。群居。群落(luò )。群集。群雕。群蚁附膻(许多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喻臭味相投的人趋炎附势,追逐私利)。
⒉ 众人:群众。群情。群雄。群策群力。群威群胆。
⒊ 量词,用于成群的人或物:一群孩子。
群字UNICODE编码U+7FA4,10进制: 32676,UTF-32: 00007FA4,UTF-8: E7 BE A4。
群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群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羣䭽
bevy、caboodle、clot、cluster、covey、f lock、gang、group、horde、knot、swarm、throng、troop
形声:从羊、君声
(same as U+7FA3 羣) group, crowd, multitude, mob
详细解释◎ 群的拼音:
羣 qún
〈词性:名〉
(1)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crowd;group]
群,辈也。——《说文》
兽三为群。——《国语·周语》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三百维群。——《诗·小雅·无羊》
大夫不掩群。——《礼记·曲礼》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故近者聚而为群。——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群才(有才能的人们);群生(一切生物);群立(站立在人群中);群有(佛教指众生或万物);群儿(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群品(万事万物;佛教指众生)。也指其他动物相聚而成的集体。又如:猪群;马群;大鱼群
(4) 朋辈 [friends]。如:群好(互相亲善的人们);群季(诸弟);群朋(互相依附,结为党与);群流(同辈);群萃(同类;侪辈)
(5) 百姓 [common people]。如:群元(指人民、百姓);群口铄金(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影响的强大或比喻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
(6) 集团,社会集体 [group]
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唐· 柳宗元《封建论》
(7) 又如:群法(社会法则);群治(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群俗(社会风尚)
(8) 泛指多数 [majority]
(9) 指人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礼记》
(10) 指事物
猎者张罗,百兽群拢,或得或失。——《论衡》
◎ 群的拼音: qún
〈词性:量〉
用于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 [herd;group;flock]。如:一群天鹅;一群野火鸡;一群白蚁
◎ 群的拼音: qún
〈词性:动〉
(1) 聚集;会合,联合 [assemble;gather together]
而群天下之英杰。——《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以避群害。——明· 李渔《闲清偶寄·种植部》
群聚而笑。——唐· 韩愈《师说》
群怪聚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群而不党(聚集在一起,却不结党);群曲(合唱的曲子。大多为一人引端,众人和声);群行(结队而行);群萃(事业相同的人集聚在一起);群处(成群地相处)
(3) 随俗 [comply with covention]
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数子。——《后汉书》
◎ 群的拼音: qún
〈词性:形〉
(1) 众多 [in crowds;in flocks;in groups]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赵王悉召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以孤羊投群狼。——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群士(众官,百官;众学士);群有(指万物);群司(百官,众官。同群士);群枉(众多奸邪的小人);群英(众多有才能的人);群从(指众子侄辈)
群策群力、群丛、群岛、群芳、群芳争艳、群飞、群婚、群集、群架、群居、群聚、群口词、群龙无首、群氓、群魔乱舞、群牧判官、群起攻击、群轻折轴、群情、群情激昂、群山、群生、群书、群体、群雄、群言堂、群英会、群众、群众团体、群众运动、群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