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抉瑕摘衅的意思

juéxiázhāixìn

抉瑕摘衅



拼音jué xiá zhāi xìn

注音ㄐㄩㄝˊ ㄒ一ㄚˊ ㄓㄞ ㄒ一ㄣˋ

解释谓刻意挑剔缺点毛病。

出处《东观汉记·陈元传》:“抉瑕摘衅,掩其宏美。”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抉瑕摘衅是中性词。

繁体抉瑕摘釁

近义抉瑕擿衅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ué   注音  ㄐㄩㄝˊ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  RNWY  仓颉  QDK  郑码  DXGD  四角  55080  结构  左右电码  2115  区位  3081  统一码  6289  笔顺  一丨一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抉的拼音:jué(ㄐㄩㄝˊ)  

⒈ 剔出:抉择(挑选)。抉摘(a.抉择;如“抉抉真伪”;b.揭发指摘,如“抉抉弊端”)。抉剔。

统一码

抉字UNICODE编码U+6289,10进制: 25225,UTF-32: 00006289,UTF-8: E6 8A 89。

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抉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左形右声

English

choose, select; gouge, pluck ou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抉的拼音: jué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夬( guài  )声。本义:挑出,挖出)

(2) 同本义 [pickle out;gouge out]

抉,挑也。——《说文》

抉人之口。——《荀子》

抉吾眼。——《史记·伍胥传》

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战国策·韩策二》

(3) 又如:抉目(挖出眼睛);抉眼(挖出眼珠);抉耳(挖清耳朵);抉发(发掘);抉微(谓发掘事物的隐微)

(4) 挑开;撬开 [pry]

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左传·襄公十年》。注:“撅也。”

(5) 又如:抉关(撬开城门或关口的大门);抉拾(古代射箭用具。抉,即扳指,戴于右指上,用以钩弦。拾,即皮护臂)

(6) 挑剔;揭发 [nitpick;expose]。如:抉撾(挑剔;揭发);抉破(揭破,戳破);抉露(揭露)

(7) 掰,用手指使分开 [break off with the fingers and thumb]

那半个一人抉一块儿,分着吃了。——《新儿女英雄传》

(8) 挑选;选取 [choose]

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郢州孟亭记》

(9) 又如:抉剔(摘取剔出);抉撾(抉择;择取);抉摘(选取,揭发);抉搜(搜求挑取);抉挑(挑动)

词性变化

抉的拼音: jué  

〈词性:名〉

扳指 [thimble]。古代射箭时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

百夫抉拾。——《国语·吴语》

矰弋抉拾。——《周礼·缮人》

常用词组

抉剔、抉择、抉摘

  拼音  xiá   注音  ㄒ一ㄚˊ   
简体部首  王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3画  
繁体部首  玉部  
五笔  GNHC  仓颉  MGRSE  郑码  CXXX  四角  17147  结构  左右电码  3838  区位  7206  统一码  7455  笔顺  一一丨一フ一丨一一フ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瑕的拼音:xiá(ㄒ一ㄚˊ)  

⒈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瑕玷。瑕垢。瑕疵。

⒉ 空隙:瑕隙。瑕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⒊ 古同“霞”。

统一码

瑕字UNICODE编码U+7455,10进制: 29781,UTF-32: 00007455,UTF-8: E7 91 95。

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瑕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defect、flaw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王、声

English

flaw in gem; fault, defec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瑕的拼音: xiá  

〈词性:名〉

(1) (形声。从玉,叚( xiá  )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2) 同本义 [red flaw]

瑕,玉小赤也。——《说文》

赤瑕驳榮。——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

江珠瑕英。——左思《蜀都赋》

深瑕而泽。——《考工记·弓人》

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瑕不掩瑜。——《礼记·聘义》

(3) 又如:瑕适(玉上的斑痕。比喻缺失)

(4) 比喻人或事物显露出来的缺陷、缺点或小毛病 [defect]

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左传·闵公元年》

善言无瑕讁。——《老子》

德音不瑕。——《诗·豳风·狼跋》

弃瑕录用。——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5) 又如:瑕瑜(比喻人的短处和长处)

(6) 裂缝;罅隙 [gap]

凡相胶…深瑕而泽,紾而博廉。——《周礼》

(7) 又如:瑕缝(裂缝;裂隙)

(8) 引申为空虚、空子 [loophole;opportunity]

攻坚则韧,乘瑕则神。——《管子》

(9) 又如:瑕隙(可乘的间隙,嫌隙)?

(10) 带红色的玉 [red jade]

于近则有瑕英菌芝,玉石江珠。——扬雄《蜀都赋》

词性变化

瑕的拼音: xiá  

〈词性:动〉

(1) 指出缺点、毛病。引申为怪罪 [blame]

惟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左传》

(2) 又如:瑕訾

常用词组

瑕不掩瑜、瑕疵、瑕玷、瑕瑜互见

  拼音  zhāi   注音  ㄓㄞ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  14画  
繁体部首  手部  
五笔86  RUMD  五笔98  RYUD  仓颉  QYCB  郑码  DSUL  四角  50027  结构  左右电码  2298  区位  5310  统一码  6458  笔顺  一丨一丶一丶ノ丨フ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摘的拼音:zhāi(ㄓㄞ)  

⒈ 采取,拿下:采摘。摘取。摘桃子。摘除。

⒉ 选取:摘要。摘录。摘编。文摘。摘引。寻章摘句。指摘(挑出缺点)。

⒊ 借:摘兑。东摘西借。

统一码

摘字UNICODE编码U+6458,10进制: 25688,UTF-32: 00006458,UTF-8: E6 91 98。

摘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摘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啇擿

汉英互译

cull、pack、plunk、select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扌、商声

English

pluck, pick; select; specif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摘的拼音: zhāi  

〈词性:动〉

(1)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啻( chì  )声。本义:用手采下或取下)

(2) 同本义 [pick;pluck;take off ]

摘,摭果树实也。——《说文》

摘,取也。——《广雅》

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新唐书·承天皇帝传》

以摘之。——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摘而藏之。——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又如:摘胆剜心(形容杀人者的凶残);摘肩儿(摘下肩上的担子);摘青(谓果实等未成熟即采摘);摘瓜抱蔓(喻一扫而空);摘桃子(比喻坐享其成);摘棉花;摘苹果

(4) 除去,去掉 [remove]

过了三天再不去,叫人来摘门下瓦。——《儒林外史》

(5) 又如:把灯泡摘下来;摘帽(脱下帽子);摘头(除去头上首饰);摘不开(摆脱不了)

(6) 摘录 [take passages]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唐· 李贺《南国》

(7) 又如:摘句(摘录文章诗歌之句);摘钞(择要抄录);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 调拨 [allocate]。如:摘那(调拨);摘拨(调派)

(9) 〈词性:方〉∶借 [borrow]。如:摘了几个钱救急;摘钱(因急用而临时告借)

常用词组

摘编、摘抄、摘除、摘登、摘记、摘借、摘录、摘取、摘要、摘译、摘引

  拼音  xìn   注音  ㄒ一ㄣˋ   繁体    
部首  血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TLUF  五笔98  TLUG  仓颉  HTFQ  郑码  MLUB  四角  29150  结构  左右电码  5881  区位  4838  统一码  8845  笔顺  ノ丨フ丨丨一丶ノ一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衅(釁)的拼音:xìn(ㄒ一ㄣˋ)  

⒈ 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衅钟。衅鼓。

⒉ 缝隙,感情上的裂痕,争端:衅隙。衅端(争端)。挑衅。寻衅。

⒊ 以香熏身:衅浴。

统一码

衅字UNICODE编码U+8845,10进制: 34885,UTF-32: 00008845,UTF-8: E8 A1 85。

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衅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ispute、quarrel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consecrate sacrificial vessels by smearing blood; rif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衅的拼音:

xìn  

〈词性:动〉

(1) (会意。从爨省,爨( cuàn)  ,灶。从酉( yǒu  ),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

(2) 同本义 [sacrifice with blood]

釁,血祭也。——《说文》

隋衅。——《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

大师掌衅祈号祝。——《周礼·小祝》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车甲衅而藏之府库。——《礼记·乐记》

将以衅钟。——《孟子》

衅鼓旗甲兵。——《吕氏春秋·慎大》

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

缚之,杀以衅鼓。——《韩非子》

(3) 又如: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杀牲取血以祭社神);衅鼓(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4) 涂 [smear]

比至,三衅、三浴之。——《国语》。韦昭注:“以香涂身曰衅。”

(5) 又如:衅尸(古代丧礼以鬯酒涂尸);衅浴(用芳香涂身后沐浴以除秽恶。引申为认真研究,用精取宏);衅鬯(涂尸的香酒)

词性变化

衅的拼音:

xìn  

〈词性:名〉

(1) 缝隙;裂痕 [crack]

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左传·宣公十二年》。 孔颖达疏:“衅是间隙之名。今人谓瓦裂龟裂皆为衅。”

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后汉书·律历志上》

(2) 又如:衅会(有衅可乘的时机)

(3) 祸患;祸乱 [calamity]

夫功全则誉显,业谢则衅生。——《后汉书》

(4) 又如:衅首(祸乱之首);衅逆(叛乱);衅辱(蒙祸受辱);衅累(祸患与事端的牵连);衅祸(祸乱)

(5) 罪过 [crime]

衅门子弟不得居宿卫近侍之官。——《通志》

(6) 又如:衅情(罪情,罪恶的用心);衅恶(罪恶);衅稔恶盈(罪大恶极);衅故(罪情,罪行)

(7) 过失 [fault]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左传·庄公十四年》

(8) 又如:衅咎(过失,罪过);衅眚(过失);衅过(过失,罪);衅弊(缺失,弊端)

(9) 争端。引起争执的事端 [dispute;quarrel]

想此事大半衅由姚婆,毒谋出于 方贼,今已父子并诛,斩草除根,大仇已报,余人无罪,不可妄及。——《石点头》

(10) 又如:边衅;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寻衅

(11) 征兆 [omen]

近览刘氏倾覆之衅。——《三国志》

(12) 又如:衅兆(征兆)

常用词组

衅端、衅隙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