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拒谏饰非的意思

jiànshìfēi

拒谏饰非



拼音jù jiàn shì fēi

注音ㄐㄨˋ ㄐ一ㄢˋ ㄕˋ ㄈㄟ

解释谏:劝告;饰:遮掩;遮盖;非:错误。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出处荀况《荀子 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例子毛泽东《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但是他不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个政策或工作方法去找振作的方法,他找到了拒谏饰非的方法。

正音“谏”,不能读作“jiǎn”。

辨形“谏”,不能写作“贱”。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感情拒谏饰非是贬义词。

繁体拒諫飾非

近义文过饰非

反义从善如流、严于律己

英语reject criticisms and whitewash mistakes(reject good advice and gloss over faults)

俄语отвергáть увещáния и затушёвывать недостáтки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ㄐㄨ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RANG  仓颉  QSS  郑码  DHX  四角  51017  结构  左右电码  2147  区位  3060  统一码  62D2  笔顺  一丨一一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拒的拼音:jù(ㄐㄨˋ)  

⒈ 抵挡,抵抗:拒守。拒敌。抗拒。

⒉ 不接受:拒绝。拒谏(拒绝劝谏)。来者不拒。

⒊ 古同“矩”,方阵。

统一码

拒字UNICODE编码U+62D2,10进制: 25298,UTF-32: 000062D2,UTF-8: E6 8B 92。

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fuse、reject、repel、resist

造字法

形声:从扌、巨声

English

ward off with hand, defe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拒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2) 同本义 [repel;resist]

其不可者拒之。——《论语》

拒敌也。——《荀子·仲尼》注

内以固城,外以拒难。——《荀子·君道》

(3) 又如:拒御(抵御);拒敌(抵御敌人;匹敌,比得上);拒捍(抵抗);拒马(古代的一种防御战具。用以布阵阻塞,使人马止步,不得跨越)

(4) 拒绝,抵制 [decline;deny;refuse]

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

(5) 又如:拒谏(不肯接受别人的规劝);拒物(拒绝外物,谓不与外界接触);拒却(拒绝,推却);拒闭(闭门拒绝)

(6) 违抗 [disobey]。如:拒违(违抗);拒逆(违抗)

(7) 据守 [guard]。如:拒抗(拒守险狭之地);拒塞(扼守边关);拒隘(犹拒险)

(8) 占据 [occupy]

不即安分,却来拒吾之公厅,此又不知耻也。——《清平山堂话本》

(9) [树枝] 向外岔出,横生 [fork]

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韩非子》

〈词性:名〉

通“矩”。方形阵势 [square array]

拘环拒折之容。——《淮南子·齐俗》

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上军。——《左传·宣公十二年》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 蔡人, 卫人;为右拒,以当 陈人。——《左传·恒公五年》

常用词组

拒捕、拒付、拒绝、拒收、拒之门外

  拼音  jiàn   注音  ㄐ一ㄢˋ   繁体    
部首  讠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  11画  
五笔86  YGLI  五笔98  YSLG  仓颉  IVDWF  郑码  SFLK  四角  35796  结构  左右电码  6169  区位  5841  统一码  8C0F  笔顺  丶フ一丨フ丶ノ一丨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谏(諫)的拼音:jiàn(ㄐ一ㄢˋ)  

⒈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谏劝。进谏。谏阻。兵谏。从谏如流。

统一码

谏字UNICODE编码U+8C0F,10进制: 35855,UTF-32: 00008C0F,UTF-8: E8 B0 8F。

谏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谏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xpostulate with

造字法

形声:从讠、柬声

English

remonstrate, admonis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谏的拼音:

jiàn  

〈词性:动〉

(1) (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2) 同本义 [admonish;remonstrate]

谏,证也。——《说文》

谏者,正也。——《楚辞·七谏序》

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礼·司谏》注

掌谏五恶。——《周礼·保氏》。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左传·僖公二年》

保氏常谏王恶。——《周礼·地官》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扶苏以数谏。——《史记·陈涉世家》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谏阻纳质(指周瑜直言规劝阻止孙权以其子给曹操为人质);谏鼓(朝廷设置供人民进谏时击用的鼓。又名“朝鼓”)

(4) 匡正;挽回 [rectify;correct;retrieve;redeem]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5) 通“间”。离间 [sow seeds of discord]

郭开受谏, 李牧就诛。—— 唐· 皮日休《忧赋》

词性变化

谏的拼音:

jiàn  

〈词性:名〉

(1) 谏官[imperial censors]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杜甫《晚出左掖》

(2) 又如:谏垣(谏官的衙署;指朝中大臣及幕僚百官);谏草(谏官的奏稿);谏院(谏官的衙署);谏议大夫(古官名。简称“谏议”。掌管谏诤及议论)

(3) 通“间”。间谍 [spy]

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韩非子·八经》

(4) 姓

常用词组

谏官、谏劝、谏书、谏友、谏诤、谏阻

  拼音  shì   注音  ㄕˋ   繁体    
部首  饣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QNTH  仓颉  NVOLB  郑码  OXML  四角  28727  结构  左右电码  7395  区位  4246  统一码  9970  笔顺  ノフフノ一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饰(飾)的拼音:shì(ㄕˋ)  

⒈ 装点得好看:装饰。修饰。

⒉ 装饰用的东西:首饰。银饰。

⒊ 装扮,扮演角色:饰演。

⒋ 假托,遮掩:饰辞。粉饰。掩饰。文过饰非。

统一码

饰字UNICODE编码U+9970,10进制: 39280,UTF-32: 00009970,UTF-8: E9 A5 B0。

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饰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飾餝餙

汉英互译

act the role of、adorn、decorations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decorate, ornament, ador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饰的拼音:

shì  

〈词性:动〉

(1) (形声。从巾,从人,食声。人佩巾有装饰作用。本义:刷拭)

(2) 同本义 [brush]

饰,刷也。——《说文》。按,字亦作拭。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3) 装饰;修饰 [adorn;dress up]

运而有光者,饰也。——《大戴礼记·劝学》

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史记·滑稽列传》

豹饰。——《礼记·玉藻》

君子不以绀緅饰。——《论语》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后汉书·张衡传》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饰车(有彩漆文饰之车。大夫以上所乘);饰说(修饰美巧的文辞)

(5) 掩饰,粉饰 [make a pretext;gloss over;whitewash]

辩足以饰非。——《庄子·盗跖》

饰省宣义。——《史记·秦皇纪》。正义:谓文饰也。”

皆以情对,不能隐饰。——《汉书·范谤传》

(6) 又如:饰非(明知其过失而加以掩饰);饰诈(矫饰诈伪);饰智(设巧使诈以欺骗他人);饰过(掩饰过失);饰伪(矫饰和虚伪);饰非遂过(知过不改而更加掩饰,因使错误形成)

(7) 表扬,奖励 [praise;reward]

上以饰贤良,下以养百姓而安乐之。——《荀子·王制》

(8) 又如:饰终(古代表扬死者尊荣的典礼);饰擢(奖励才能之士并加以拔擢任用)

(9) 通“饬”。整饬;整治 [renovate;repair]

凡祭祀饰其牛牲。——《周礼·地官·封人》

欲民之有耻,则小耻不可不饰也。——《管子·权修》

王者之人饰动以礼义。——《荀子·王制》

古者大国过小邑,小邑必饰城而请罪。——《谷梁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贾谊《过秦论》

词性变化

饰的拼音:

shì  

〈词性:名〉

(1) 饰物,装饰品 [decorations;ornament]

青黄刻镂之饰。——《墨子·辞过》

同舍生皆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又如:首饰;衣饰;花饰;窗饰;饰巾(戴头巾为饰,而不加冠冕)

常用词组

饰边、饰词、饰面、饰物、饰演

  拼音  fēi   注音  ㄈㄟ   
部首  非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DJDD  五笔98  HDHD  仓颉  LMSY  郑码  KC  四角  11111  结构  单一电码  7236  区位  2339  叠字  二叠字统一码  975E  笔顺  丨一一一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非的拼音:fēi(ㄈㄟ)  

⒈ 不,不是:非凡。非法。非分(fèn   )。非礼。非但。非同小可。啼笑皆非。

⒉ 不对,过失:痛改前非。文过饰非。习非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⒊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非看这本书。

⒋ 责怪,反对:非难(nàn   )。非议。无可厚非。

⒌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非。西非。

统一码

非字UNICODE编码U+975E,10进制: 38750,UTF-32: 0000975E,UTF-8: E9 9D 9E。

非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非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汉英互译

blame、evildoing、have to、non-、not、wro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动〉

(1)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2) 同本义 [violate;run counter to;not conform to]

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说文》

非刀匕是共。——《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

非礼也。——《礼记·礼运》。注:“犹失也。”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3) 又如:非常异义(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非度(违反法度);非道(不合道义);非德(不合道德;违背道德);非理(不合常理;违背情理)

(4) 责怪;非难;反对 [blame;censure;reproach]

私田稼不善则非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注:“责也。”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史记·秦始皇本纪》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非驳(非难驳斥,诘责缺失);未可厚非

(6) 讨厌 [detest]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宋· 王安石《白鹤吟示觉海元公》

(7) 讥刺 [satirize]

非世而恶利。——《史记·李斯传》

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唐· 韩愈《答李翊书》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非讥(讥评,议论);非笑(讥笑)

(9) 通“诽”( fěi  )。诽谤,诋毁 [slander]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庄子·刻意》

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商君书·慎法》

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韩非子·有度》

(10) 又如:非誉(诽谤与赞誉);非而不用(诽谤而不予重用);非世(诋毁世俗);非孝(非难毁诋孝行);非怨(诋毁,怨恨)

(11) 通“避”。躲开 [avoid]

古者周公旦非 关叔,辞三公,东处于 商盖[ 奄],人皆谓之狂。——《墨子》

(12) 〈词性:方〉∶必须 [have got to;simply must]

(13) 下决心一定要;坚决要——常与“不”相呼应。如:非说不可;要学好一种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

(14) 在口语中,“非”后也可以不用“不可”等词,表示一定要…不可。常用于承接上文或反问句中。如:他不来就算了,为什么非叫他来;干这活非得胆子大

(15) 无;没有 [not have]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然陈涉…才能不及中人,非有 仲尼、 墨翟之贤, 陶朱、 猗顿之富。—— 汉· 贾谊《过秦论》

(16) 又如:非辜(无辜,无罪);非材(无能;不才);非意相干(没事寻衅,无故制造事端);非钱不行(有钱才能成事。讥讽民风不淳,世人但知逐利)

词性变化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名〉

(1) 不对;错误 [error;wrong]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似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吕氏春秋·察今》

(2) 又如:不明善恶,不辨是非;分清是非

(3) 疑惑烦恼的问题 [problem]。如:无事生非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副〉

(1) 相当于“不”、“不是” [no;not]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是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非时(不是时候);非计(失策,不是良计);非义之财(不应得的财物);非直(不但,不仅);非细(不小);非据(不应据有的职位)

非的拼音: fēi  

〈词性:形〉

(1) 不真实 [untruthful]

近日小人妄造非语。——宋· 苏轼《谏买浙灯状》

(2) 邪,不正 [evil]。如:非心(邪心)

常用词组

非常、非常、非此即彼、非但、非得、非独、非法、非凡、非分、非官方、非驴非马、非命、非难、非奇、非亲非故、非人、非特、非同小可、非惟、非昔是今、非写实主义、非刑、非议、非正规军、非正式、非正义战争、非洲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