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拒狼进虎的意思

lángjìn

拒狼进虎



拼音jù láng jìn hǔ

注音ㄐㄨˋ ㄌㄤˊ ㄐ一ㄣˋ ㄏㄨˇ

解释见“拒虎进狼”。

出处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措施不得力。

感情拒狼进虎是贬义词。

繁体拒狼進虎

近义拒虎进狼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注音  ㄐㄨˋ   
简体部首  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手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  RANG  仓颉  QSS  郑码  DHX  四角  51017  结构  左右电码  2147  区位  3060  统一码  62D2  笔顺  一丨一一フ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拒的拼音:jù(ㄐㄨˋ)  

⒈ 抵挡,抵抗:拒守。拒敌。抗拒。

⒉ 不接受:拒绝。拒谏(拒绝劝谏)。来者不拒。

⒊ 古同“矩”,方阵。

统一码

拒字UNICODE编码U+62D2,10进制: 25298,UTF-32: 000062D2,UTF-8: E6 8B 92。

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拒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efuse、reject、repel、resist

造字法

形声:从扌、巨声

English

ward off with hand, defen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拒的拼音:   

〈词性:动〉

(1)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2) 同本义 [repel;resist]

其不可者拒之。——《论语》

拒敌也。——《荀子·仲尼》注

内以固城,外以拒难。——《荀子·君道》

(3) 又如:拒御(抵御);拒敌(抵御敌人;匹敌,比得上);拒捍(抵抗);拒马(古代的一种防御战具。用以布阵阻塞,使人马止步,不得跨越)

(4) 拒绝,抵制 [decline;deny;refuse]

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

(5) 又如:拒谏(不肯接受别人的规劝);拒物(拒绝外物,谓不与外界接触);拒却(拒绝,推却);拒闭(闭门拒绝)

(6) 违抗 [disobey]。如:拒违(违抗);拒逆(违抗)

(7) 据守 [guard]。如:拒抗(拒守险狭之地);拒塞(扼守边关);拒隘(犹拒险)

(8) 占据 [occupy]

不即安分,却来拒吾之公厅,此又不知耻也。——《清平山堂话本》

(9) [树枝] 向外岔出,横生 [fork]

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韩非子》

〈词性:名〉

通“矩”。方形阵势 [square array]

拘环拒折之容。——《淮南子·齐俗》

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上军。——《左传·宣公十二年》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 蔡人, 卫人;为右拒,以当 陈人。——《左传·恒公五年》

常用词组

拒捕、拒付、拒绝、拒收、拒之门外

  拼音  láng   注音  ㄌㄤˊ   
简体部首  犭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  10画  
繁体部首  犬部  
五笔86  QTYE  五笔98  QTYV  仓颉  KHIAV  郑码  QMSX  四角  43232  结构  左右电码  3708  区位  3239  统一码  72FC  笔顺  ノフノ丶フ一一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狼的拼音:láng(ㄌㄤˊ)  

⒈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狼狈。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狼入室(喻引进坏人)。

统一码

狼字UNICODE编码U+72FC,10进制: 29436,UTF-32: 000072FC,UTF-8: E7 8B BC。

狼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狼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wolf

造字法

形声:从犭、良声

English

wolf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狼的拼音: lá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2) 同本义 [wolf]

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说文》

并驱从两狼兮。——《诗·齐风·还》

(3) 犬属的任何一种大型犬形哺乳动物,狡猾、贪婪,对牛、羊和猎兽造成极大损害,有时袭击人类,尤其在成群的时候。如:狼卜(相传狼必先卜方向,然后觅食);狼卜食(传说狼觅食,先卜方向);狼子(狼崽子。比喻凶暴狠毒的人);狼毫(狼毛。或指用鼬鼠皮制成的毛笔);狼犬(狼和犬。亦称“狼狗”。一种外形如狼的狗。性凶猛,嗅觉灵敏);狼牙(狼的牙齿);狼虎(狼与虎;比喻凶恶残暴的人)

(4) 即俍人 [Lang nationality]。明代中叶至清代主要分布于广西一带的壮族。如:狼师(指俍人组成的军队);狼兵(明时称广西的“东蘭”、“那地”、“南丹”、“归顺”诸土司的兵)

(5) 星名。即天狼星 [Sirius]。如:狼弧(狼星和弧星);狼角(天狼星的芒角);狼星(星名)

(6) 姓

词性变化

狼的拼音: láng  

〈词性:形〉

(1) 凶狠 [fierce and malicious]

狼,俍也。——《广雅》

秦国之俗贪狼。——《淮南子·要略》

狼戾不可止。——《淮南子·览冥》

(2) 又如:虎狼(比喻凶恶残暴的人);狼戾(比喻人的性格贪婪残暴,像狼一样凶狠);狼心(喻狠毒贪婪的心);狼心狗行(比喻心肠狠毒贪婪,行为卑鄙无耻);狼性(凶恶的心性)

(3) 急快 [hurry]。如:狼忙(急促,匆忙);狼抢(仓皇的样子);狼奔兔脱(形容仓皇逃窜);狼狈周章(仓皇惊恐)

(4) 散乱,困窘 [in random]。如:狼当(困窘和颓丧的样子);狼跋(喻艰难窘迫);狼戾(谓散乱堆积;纵横交错)

(5) 笨,拙 [stupid;bulky]。如:狼犺(亦作“榔槺”,形容物体长大笨重);狼伉(笨重;傲慢)

常用词组

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狼多肉少、狼狗、狼顾、狼孩、狼号鬼哭、狼毫、狼藉、狼井、狼吞虎咽、狼烟、狼烟四起、狼崽、狼子野心

  拼音  jìn   注音  ㄐ一ㄣˋ   繁体    
部首  辶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JPK  仓颉  YTT  郑码  BDNW  四角  35300  结构  左下包围电码  6651  区位  2988  统一码  8FDB  笔顺  一一ノ丨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进(進)的拼音:jìn(ㄐ一ㄣˋ)  

⒈ 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进。上进。推进。跃进。进退。进取。进击。进驻。进行(xíng   )。进而。

⒉ 入,往里去:进见。进谒。进谗。

⒊ 吃,喝:进食。进餐。滴水未进。

⒋ 收入或买入:进账。进货。日进斗金。

⒌ 奉上,呈上:进言。进奉。进献。

⒍ 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进院。

统一码

进字UNICODE编码U+8FDB,10进制: 36827,UTF-32: 00008FDB,UTF-8: E8 BF 9B。

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进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

异体字

進乵

汉英互译

advance、come into、enter、move forward、receive、resent、score a goal

相关字词

入、出、退

造字法

形声:从辶、井声

English

advance, make progress, ente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进的拼音:

jìn  

〈词性: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隹”,象小鸟形,下面是“止”(趾)。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故用以表示前进。本义:前进,与“退”相对)

(2) 同本义 [advance;move forward]

进,登也。——《说文》

巽为进退。——《易·说卦》

进退维谷。——《诗·大雅·桑葇》

徒衔枚而进。——《周礼·大司马》

君子三揖而进。——《礼记·表记》

进则引之,退则策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进兵击秦军。——《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次俱进。——《资治通鉴》

水陆并进。

贼环而进。——明· 魏禧《大铁椎传》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迈进(大踏步地前进);奋进(奋勇前进);进不来出不去(比喻进退两难或处境尴尬);进旅退旅(进退一致,整齐合一);进退中绳(举动合乎规矩)

(4) 超过 [surpass]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养生主》

(5) 入,走入 [一个地方]。跟“出”相对 [enter]

府尹叫进后堂来说。——《水浒全传》

(6) 又如:进门;进口;进屋;进洣(上学);进了学(上学读书);进镇(进驻镇守);进壁(进驻并筑工事固守);进营(进驻)

(7) 奉献 [offer]

群臣进谏。——《战国策·齐策》

进尽忠言。——诸葛亮《出师表》

煮芋以进。——清· 周容《芋老人传》

再进。

厨者进芋。

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进草(遇有紧急事情在处理完毕后给皇帝的奏章);进鲜(向皇帝或长辈或上司进献时鲜食物);进上(进贡给皇帝);进御(将东西奉献给皇帝)

(9) 任官;出仕 [be official]

升诸司马曰进士。——《礼记·王制》

而进之。——《吕氏春秋·慎行论》

进亦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又如:进导(引导进入仕途)

(11) 推荐 [recommend]

于是忌进 孙子于 威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贵则观其所进。——《吕氏春秋·论人》

父张孟常为 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之。——《汉书·灌夫传》

(12) 又如:进举(荐举;推荐);进荐(推荐);进贤兴功(荐举贤士功臣);进贤任能(进荐任用贤能之士)

(13) 登 [ascend]

君子三揖而进。——《国语》

(14) 上朝 [go to court]。如:进谢(进谒致谢);进对(进谒并答对);进朝(前往拜见);进参(进见)

(15) 饮 [take]。如:进饮(饮酒);进服(服用。多指药物);进羞(进食菜肴果品);进补(进食滋补药品或食物);

(16) 规劝 [admonish]。如:进喻(劝说);进议(向皇帝进呈议论得失的奏表);进劝(劝说);进说(向君主述说;进言);进疏(向皇帝进呈奏议);进规(进谏规劝)

(17) 倒[满];送上 (客气话) [fill]。如:进酒;进酌(斟酒)

(18) 促进,增强 [advance]

进本退末。——《盐铁论·本议》

礼减而进。——《礼记·乐记》

(19) 又如:进躁(急于进取);进趋(努力向上);进锐退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亦快);进致(进取);进事(发展事业)

(20) 推崇,赞扬 [praise highly]

退之以知道自居,而于 董、 贾独抑之, 相如独进之。—— 明· 方孝儒《答王秀才书》

(21) [常为公事而] 立即或迅速派遣(如至某特定目的地) [dispath]。如:进藏;进剿(进军剿灭);进趋(进攻)

(22) 力图奋发,竭力努力 [endeavor]。如:进修;进取

(23) 晋升 [promote]。如:进擢(进用,擢升官职);进职(进升官职);进仕(进升官阶);进爵(进升爵位)

(24) 用在动词后,表示到里面 [into;in]。如:走进;放进;开进;倒进

(25) 通“尽”。终止;竭尽 [end;exhaust]

终进乎?不知也。道终乎本无始,进乎本不久。——《列子·天瑞》

竭聪明,进智力。——《列子·黄帝》

词性变化

进的拼音:

jìn  

〈词性:名〉

(1) 钱财 [money]

萧何主吏、主进。——《史记·高祖本纪》

(2) 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 [(of single-storey house)line]

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儒林外史》

(3) 收入 [income]。如:进项(进账。收入的款项);有进有出,进出相当

进的拼音:

jìn  

〈词性:量〉

层 [layer]

外墙砌宽一尺,石二进;内墙砌宽一尺,石一进。——清· 严如煜《苗防备览》

常用词组

进逼、进兵、进步、进步人士、进餐、进呈、进城、进程、进出、进刀、进抵、进度、进而、进发、进奉、进港、进攻、进贡、进化、进化论、进货、进击、进给、进见、进谏、进剿、进进出出、进京、进境、进酒、进爵、进军、进口、进口、进口段、进口货、进来、进来、进路、进门、进气、进气口、进取、进入、进身、进深、进食、进士、进水口、进退、进退两难、进退维谷、进位、进贤、进献、进香、进项、进行、进行曲、进修、进学、进言、进谒、进一步、进益、进用、进展、进占、进站、进账、进针、进止、进驻、进住

  拼音    注音  ㄏㄨˇ   
部首  虍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8画  
五笔86  HAMV  五笔98  HWV  仓颉  YPHN  郑码  IH  四角  21217  结构  左上包围电码  5706  区位  2702  统一码  864E  笔顺  丨一フノ一フ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虎的拼音:hǔ(ㄏㄨˇ)  

⒈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⒉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⒊ 古同“唬”,威吓。

⒋ 古同“琥”,琥珀。

统一码

虎字UNICODE编码U+864E,10进制: 34382,UTF-32: 0000864E,UTF-8: E8 99 8E。

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虎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俿乕虝

汉英互译

tiger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虎的拼音: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insect]。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词性变化

虎的拼音:   

〈词性:形〉

(1) 比喻威武勇猛 [brave]。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虎的拼音:   

〈词性:动〉

(1) 〈词性: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suddenly turn hostile]。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intimidate]。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3) 另见   

常用词组

虎背熊腰、虎贲、虎彪彪、虎步、虎伥、虎符、虎骨、虎骨酒、虎虎、虎将、虎踞龙盘、虎口、虎口拔牙、虎口余生、虎狼、虎落平川、虎气、虎生生、虎视、虎视眈眈、虎视鹰瞵、虎势、虎跳峡、虎头虎脑、虎头牢房、虎头蛇尾、虎威、虎穴、虎牙、虎崽、虎掌、虎踪猫迹

基本词义

虎的拼音:   

另见   

常用词组

虎不拉

拒狼进虎: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