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君臣佐使的意思

jūnchénzuǒshǐ

君臣佐使



拼音jūn chén zuǒ shǐ

注音ㄐㄨㄣ ㄔㄣˊ ㄗㄨㄛˇ ㄕˇ

解释原指君主、臣僚(文武官员)、僚佐(辅助别人的人)、使者(奉命办事的人)四种人;他们在一国之内;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来也用以比喻中医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性质和作用。

出处《神农本草经》:“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下药一百二十种为佐使,主治病;用药须合君臣佐使。”

例子开中药处方时,要安排好各味药的君臣佐使关系。

正音“臣”,不能读作“jù”。

辨形“臣”,不能写作“巨”;“佐”,不能写作“左”。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宾语;用于中药方面。

感情君臣佐使是中性词。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jūn   注音  ㄐㄨㄣ   
部首  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86  VTKD  五笔98  VTKF  仓颉  SKR  郑码  XMAJ  四角  17607  结构  上下电码  0689  区位  3093  统一码  541B  笔顺  フ一一ノ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君的拼音:jūn(ㄐㄨㄣ)  

⒈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君王。君上。国君。君权。君临。君侧。

⒉ 古代的封号:商君。平原君。信陵君。长安君。

⒊ 对对方的尊称:张君。诸君。

统一码

君字UNICODE编码U+541B,10进制: 21531,UTF-32: 0000541B,UTF-8: E5 90 9B。

君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君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on、gentleman、monarch、sovereign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sovereign, monarch, ruler, chief, princ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君的拼音: jūn  

〈词性:名〉

(1)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合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sovereign;ruler]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名君宠。——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尧舜之君;欺君罔上;贤君;暴君;昏君;国君;君臣;明君;君王(古时对帝王的一种尊称);君伐(君王的功绩);君位(国君之位);君长(国君与卿大夫;天子或诸侯);君体(人主的体统);君德(人主的德行或恩德);君侯(古代对列侯的尊称);君公(诸侯);君父(对父为国君者的称呼);君子医(术精德高的名医)

(4) 封建制度的一种尊号,尤指君主国家所封的称号或封号 [lord]

君以十五之地存。——《战国策·魏策》

(5) 又如:平原君;春申君;武安君

(6) 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your]

君有疾。——《韩非子·喻老》

君之病在肌肤。

君之病在肠胃。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 又如:诸君;李君;王君;祝君早安;请君光临;君子不羞当面(君子不以当面把话说清楚为羞)

(8) 夫妇之间的尊称 [sir;husband;wife]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杜甫《新婚别》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9) 又如:夫君;君姑(古时妻子称丈夫的母亲);君舅(古时妻子称丈夫的父亲)

(10) 主体 [master]。如:君声(指五音中的宫声。据《礼记》所载: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君指(左手的中指)

(11) 姓。如:君平(指严君平。西汉时隐士,名遵,蜀(四川)人。汉成帝时在成都卜筮,每天得百钱后即闭门读《老子》,著书十余万言。一生不愿为官)

词性变化

君的拼音: jūn  

〈词性:动〉

(1) 主宰、统治 [dominate]

君之宗之。——《诗·大雅·公刘》

(2) 又如:君火(中医称主宰神明之火)

常用词组

君侧、君临、君权、君上、君王、君长、君主、君主国、君子、君子兰、君子协定

  拼音  chén   注音  ㄔㄣˊ   
部首  臣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  AHNH  仓颉  SLSL  郑码  HA  四角  71712  结构  单一电码  5256  区位  1928  统一码  81E3  笔顺  一丨フ一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臣的拼音:chén(ㄔㄣˊ)  

⒈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⒉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⒊ 古人谦称自己。

⒋ 古代指男性奴隶:臣仆。臣虏。

统一码

臣字UNICODE编码U+81E3,10进制: 33251,UTF-32: 000081E3,UTF-8: E8 87 A3。

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inister, statesman, officia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臣的拼音: chén  

〈词性: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只竖立的眼睛形。人在低头时,眼睛即处于竖立的位置,字形正表示了俯首屈从之意。本义:男性奴隶)

(2) 同本义 [male slave]

臣,事君者也。象屈服之形。——《说文》

仕于公曰臣。——《礼记·礼运》

事君不贰是谓臣。——《国语·晋语》

臣治烦去惑者也。——《左传·成公二年》

臣妾逋逃。——《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

臣则左之。——《礼记·少仪》。注:“谓囚俘。”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臣妾(古时对奴隶的称谓。男曰臣,女曰妾);臣役(泛指奴仆);臣御(臣妾仆御);臣宰(本指奴隶。后亦以称辅佐帝王的臣佐)

(4) 国君所统属的众民 [subject]。如:臣庶(臣民);臣姓(群臣百姓)

(5) 君主制时的官吏 [official under a feudal ruler;subject]

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臣门如市(形容官宦门下钻营者极多,竟像集市一样热闹);臣下(臣子。君主制时代的官吏);臣人(臣下)

(7) 君主制时的高级官员;大臣 [minister]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诸葛亮《出师表》

(8) 又如:忠臣;奸臣

(9) 古人自称 [I]

(10) 古代大臣对君的自称

臣窃见先帝欲开西域。——《后汉书·班超传》

(11) 又如:臣下(古时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12) 对父的自称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史记·高帝纪》

(13) 对一般人的自称。表示自谦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史记》

词性变化

臣的拼音: chén  

〈词性:动〉

(1) 役使 [enslave]。如:臣虏(奴役,役使)

(2) 臣服 [submit oneself to the rule of;acknowledge allegiance to]

匈奴背叛不臣。——《盐铁论·本议》

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战国策·秦策》。注:“服也。”

(3) 又如:臣优(听命于人或屈服为臣。同臣服);臣事(以人臣之礼听命行事。相当于臣服)。又指为臣,作臣子。如:臣仕(为人臣而任官职);臣臣(为臣者尽为臣之道)

常用词组

臣服、臣僚、臣虏、臣仆、臣妾、臣子

  拼音  zuǒ   注音  ㄗㄨㄛˇ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  7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  WDAG  仓颉  OKM  郑码  NGBI  四角  24212  结构  左右电码  0146  区位  5584  统一码  4F50  笔顺  ノ丨一ノ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佐的拼音:zuǒ(ㄗㄨㄛˇ)  

⒈ 辅助,帮助:佐证(证据)。佐餐。

⒉ 处于辅助地位的人:僚佐。

⒊ 劝:佐食。佐酒(a.陪伴喝酒;b.就着菜肴把酒喝下去)。

统一码

佐字UNICODE编码U+4F50,10进制: 20304,UTF-32: 00004F50,UTF-8: E4 BD 90。

佐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佐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ssist

造字法

形声:从亻、左声

English

assist, aid, second; subordina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佐的拼音: zuǒ  

〈词性:动〉

(1) (本作左。形声。从人,左声。本义:辅助,帮助)

(2) 同本义(古人以“右”为尊,“左”为卑。“佐”常用于下对上、弱对强的帮助。上对下,强对弱时用“佑”) [assist]

佐,助也。——《广雅》

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墨子·贵义》

陈胜佐之。——《史记·陈涉世家》

太宰之职,常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天官》

四岳佐之。——《国语·周语下》

予佐尔贾。——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佐以科学。——蔡元培《图画》

佐读勤苦。——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又如:佐理(助理,帮助处理);佐事(辅助事奉);佐戎(参与军事);佐相(辅助);佐佑(辅助;支持);佐检(辅助);佐州(辅佐州政);佐谋(辅助筹划);佐治(辅佐治理)

(4) 陪同 [company]。又如:佐觞(陪酒助兴);佐享(陪同受祭祀)

(5) 劝 [advise]

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国语·晋语》。韦昭注:“佐,犹劝也。”

(6) 又如:佐觞(劝酒)

词性变化

佐的拼音: zuǒ  

〈词性:名〉

(1) 处于辅助地位的官员,僚属 [assitant]

有赵孟以为大夫,有 伯瑕以为佐。——《左传》

(2) 又如:佐杂(地方官署的辅佐官员);佐吏(汉时辅佐地方政事的小官);佐将(太平天国前期对军中带兵官和地方行政名的通称)

(3) 姓

佐的拼音: zuǒ  

〈词性:形〉

副,第二位 [second]

掌佐车之政。——《周礼·田仆》

郑周父御佐车。——《左传·成公二年》

常用词组

佐餐、佐贰、佐酒、佐料、佐药、佐证

使  拼音  shǐ   注音  ㄕˇ   
简体部首  亻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  人部  
五笔86  WGKQ  五笔98  WGKR  仓颉  OJLK  郑码  NAJO  四角  25206  结构  左右电码  0169  区位  4225  统一码  4F7F  笔顺  ノ丨一丨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使的拼音:shǐ(ㄕˇ)  

⒈ 用:使用。使劲。使役。使力。使钱。

⒉ 派,差谴:使唤。使命。使女。

⒊ 让,令,叫:迫使。

⒋ 假若:假使。即使。

⒌ 奉命办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馆。

统一码

使字UNICODE编码U+4F7F,10进制: 20351,UTF-32: 00004F7F,UTF-8: E4 BD BF。

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使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employ、envoy、if、probe、send、use

造字法

形声:从亻、吏声

English

cause, send on a mission, order; envoy, messenger, ambassado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使的拼音: shǐ  

〈词性:动〉

(1)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2) 同本义 [order]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 晋鄙将十万众救 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4) 派遣 [send;dispatch]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使转(打发去);使遣(差遣);使会(差遣,使唤)

(6) 致使;让;叫 [let;make;cause]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清· 黄宗羲《原君》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虚心使人进步

(8) 运用;使用 [use;employ]

联闻,使功不如使过。——《旧唐书·李靖传》

造父巧于使马。——《韩诗外传》

尚贤使能。——《荀子·王制》

(9) 又如:使费(使用钱财);使低嘴(说坏话);使不着(用不着);使民(使用民力);使风(利用风力);使指(使用手指);使官(利用职权);使弊幸(用心计);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使钱出土

(10) 使唤;役使;支使 [order about;work;use]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

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商君书·外内》

使之虽病也。——《礼记·檀弓》

况于使之者乎。——《荀子·解蔽》。注:“役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11) 又如:使伶(供使唤的人);使役(役使,驱使)

(12) 耍弄;玩弄 [play]。如:使棒;使酒(耍酒疯);使乖(耍小聪明);使坏(出坏主意;耍花招);使作(作弄;摆弄);使道儿(耍手段);使心用幸(用心机);使促狭(玩弄阴险手段);使法(玩弄手法);使乖弄巧(卖弄风骚;耍手腕;耍花招);使刁(玩弄欺诈手法)

(13) 出使 [serve as an envoy abroad]

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

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4) 又如:使人(奉命出使的人)

(15) 放纵,任性 [indulge]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汉书·灌夫传》。注:“因酒而使气也。”

(16) 又如:使脾气;使心别气(发脾气);使性(使性气,使性儿。发脾气,任性)

(17) 可以,行 [can;may]。如:使的(可以)

(18) 主使 [instigate]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 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词性变化

使的拼音: shǐ  

〈词性:名〉

(1) 使者 [envoy;messenger]

时汉连伐 胡,数通使相窥视。——《汉书·苏武传》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

(2) 又如:专使;使曹(使者);使轺(使者所用的快车);使牙(节度使办公的衙门);使臣星(使者);使车(使者所乘之车);使传(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使署(使馆);使客(使者);使官(使臣);使物(使者和货物)

(3) 使命 [mission]

时周瑜受使至 番阳, 肃劝 权召 瑜还。——《资治通鉴》

(4) 佣人;奴仆[servant]

那厨役雇的是个乡下小使。——《儒林外史》

(5) 又如:使下(仆从);使长(奴仆对家主的称呼);使婢(侍婢;婢女);使唤的(奴仆,仆婢);使人(仆人);使数(随从,供使唤的人);使头(仆人的头儿)

(6) 官名。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 [official]。如:节度使;转运使

(7) 姓

使的拼音: shǐ  

<连>

(1) 假如;如果 [if]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 清· 刘开《问说》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又如:使无先生相助,岂有我之今日?使能发愤图强,必定前途无量

常用词组

使绊儿、使臣、使得、使馆、使唤、使节、使劲、使君、使力、使令、使妈、使命、使女、使钱、使徒、使性子、使眼色、使用、使者

君臣佐使: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