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ǔ yuē shéng chǐ
注音ㄐㄨˇ ㄩㄝ ㄕㄥˊ ㄔˇ
解释矩、矱、绳、尺:画方与直线的工具。引申为规矩、法度。
出处清·朱彝尊《沈明府不羁集序》:“分体制之正变,范围之,勿使逸出矩矱绳尺之外。”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矩矱绳尺是中性词。
繁体榘矱繩尺
动物生肖牛,虎,蛇
矩的拼音:jǔ(ㄐㄨˇ)
⒈ 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矩尺(曲尺)。矩形(长方形)。力矩(物理学上指使物体转动的力乘以到转轴的距离)。规矩。
⒉ 法则,规则:循规蹈矩。
矩字UNICODE编码U+77E9,10进制: 30697,UTF-32: 000077E9,UTF-8: E7 9F A9。
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矩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巨榘
quadrature、rules、square
形声:从矢、巨声
carpenter's square, ruler, rule
详细解释◎ 矩的拼音:
榘 jǔ
〈词性:名〉
(1) (本字作巨,今字作矩。形声。从矢,巨声。本义:矩尺,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2) 同本义 [carpenter’s square]
求榘鑊之所同。——《离骚》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孟子·离娄上》
(3) 又如:矩墨(曲尺及绳墨。比喻准则、规矩);矩周规值(形容如规之相周,矩之相袭);矩度(泛指计量长度和角度的用具);矩绳(曲尺与墨绳。比喻规矩法则)
(4) 法度 [rule]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 又如:矩法(规矩法则);矩则(规章法则);矩设(按规矩设置);矩诲(以规矩法度教诲);矩鑊(规矩法度)
(6) 力和力臂的乘积 [moment]。如:力矩
(7) 方形 [square]
榘,方也。——《广雅》
员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出于九九八十一。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周髀算经》
(8) 又如:矩形;矩坐(围成方形而坐);矩步(比喻行动谨慎,举步皆合于法度)
(9) 指秋季 [summer]。如:矩杀(谓秋季万物凋落)
(10) 另见 ju
矩形、矩阵、矩阵元
◎ 矩的拼音: ju
——见“规矩”( guīju )
矱的拼音:yuē(ㄩㄝ)
⒈ 尺度。
矱字UNICODE编码U+77F1,10进制: 30705,UTF-32: 000077F1,UTF-8: E7 9F B1。
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形声
measure, standard, criterion
详细解释◎ 矱的拼音: yuē
〈词性:名〉
尺度;法度 [scale;yardstick;law]
协准矱之贞度兮,同断金之玄策。——《后汉书》
绳(繩)的拼音:shéng(ㄕㄥˊ)
⒈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绳子。绳索。缆绳。绳梯。绳操。绳伎(a.杂技中的走绳;b.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绳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⒉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绳墨。准绳。绳正。绳之以法。
⒊ 继续:“绳其祖武”(继承祖先)。
⒋ 赞誉:“绳息妫以语楚子”(“息妫”,人名)。
⒌ 姓。
绳字UNICODE编码U+7EF3,10进制: 32499,UTF-32: 00007EF3,UTF-8: E7 BB B3。
绳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绳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
繩繉縄䋲
colt、ligature、line、rope、strand、taenia
形声:从纟、黾声
rope, string, cord; control
详细解释◎ 绳的拼音:
繩 shéng
〈词性:名〉
(1) (形声。从糸( mì ),蝇省声。本义:绳子)
(2) 同本义 [rope;cord;string]
绳,索也。——《说文》
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小尔雅》
巽为绳直。——《易·说卦》
作结绳而为网罟。——《易·系辞传》
言纶之绳。——《诗·小雅·采绿》
民结绳而用之。——《庄子·胠箧》
病者困剧…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绳床(交床;交椅);绳缢跌扑(用绳子吊死,跌倒摔死);绳文(文字未创造以前,结绳代替文字,称为绳文);绳桥(用绳索连结两岸的桥);绳头(绳的一端);绳戏(即绳伎。走绳之杂戏);绳络(绳编的网状饰物);绳床瓦灶(以绳为床,以瓦为灶。比喻生活贫困)
(4) 墨线 [carpenter's line marker]
其绳则直。——《诗·大雅·緜》
孔子曰:“木受绳则直。”——《孔子家语》
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如:绳尺(指墨线和量尺。皆为匠人所用的工具)
(6) 准则;法度 [norm rules and regulations]
王道有绳。——《商君书·开塞》
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韩非子·孤愤》
(7) 又如:绳尺(标准;法度);绳治(以法治罪);绳度(法度,准绳;悬度。以绳索相牵引而越度);绳直(犹准绳);绳规(犹法规);绳律(规矩格律)
(8) 水名 [Sheng River]
(9) 金沙江的古称
(10) 山东省的南阳水、北阳水
◎ 绳的拼音:
繩 shéng
〈词性:动〉
(1) 继承,通“承” [inherit;carry on]
绳其祖武。——《诗·大雅·下武》
(2) 又如:绳法(继承效法);绳祖(继承祖先业迹)
(3) 衡量 [weigh;judge]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绳尺(衡量);绳量(衡量)
(5) 纠正 [correct]
故举兵绳之。——《孙膑兵法》
(6) 又如:绳愆(纠正过失);绳正(以墨线正曲直。引申为纠正错误);绳逐(纠正挑剔别人的过失而加以斥退);绳愆纠缪(纠正过失错误);绳劾(弹劾;纠正)
(7) 约束;制裁 [restrain]
绳之以法,断之以刑。——桓宽《盐铁论·大论》
(8) 又如:绳约(拘束,限制);绳之以法(以法律纠治不法之人。指犯罪者接受法律的制裁);绳束(约束;束缚);绳按(亦作“绳案”。约束制裁)
(9) 称赞 [praise]
绳息妫以语 楚子。——《左传·庄公十四年》
◎ 绳的拼音:
繩 shéng
〈词性:形〉
直的;正的 [right]
洁白清廉中绳,愈穷愈荣。——《吕氏春秋》
绳锯木断、绳捆索绑、绳墨、绳其祖武、绳趋尺步、绳绳、绳枢、绳索、绳套、绳梯、绳子
尺的拼音:chǐ(ㄔˇ)
⒈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⒉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⒊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⒋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尺的拼音:chě(ㄔㄜˇ)
⒈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尺字UNICODE编码U+5C3A,10进制: 23610,UTF-32: 00005C3A,UTF-8: E5 B0 BA。
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尺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ruler、a unit of length
会意
Chinese measure approx. 'foot'
详细解释◎ 尺的拼音: chě
〈词性:名〉
(1)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如“工尺”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 ,corresponding to 2 in numbered musical notation]
(2) 另见 chǐ
◎ 尺的拼音: chǐ
〈词性:名〉
(1)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2)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chi, a unit of length (3chi=1 meter)]
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说文》
(3) 按,古代长度单位。各代制度不一。如:尺一(尺一板、尺一书、尺一牍、尺一诏等都是指诏书。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尺一”又指书信)
(4) [chi pulse]。中医诊脉部位之一。手掌后桡骨高处下为寸;寸下一指处为关;关下一指处为尺。如:尺中(尺脉)
(5) 尺子,量长度的器具 [ruler;rule]。如:平行尺;折尺;滑尺
(6) 喻法度或标准 [laws and institutions]。如:尺墨(法规,法制)
(7) 像尺一样的条状物 [ruler-like things]。如:镇尺;戒尺;尺简(古代用以书写文字的竹木简);尺疏(奏章)
(8) 信件,信札 [letters]。如:尺书(书,信;书籍);尺素(短笺,书信)
◎ 尺的拼音: chǐ
〈词性:形〉
(1) 喻短小或狭小的 [tiny]
尺泽之蜺也。——《后汉书·对楚五问》
(2) 又如:尺土(形容极为狭小的土地);尺地(极少的土地);尺铁(短小的铁制武器)
(3) 另见 chě
尺兵、尺波电谢、尺寸、尺寸、尺牍、尺度、尺短寸长、尺幅千里、尺骨、尺蠖、尺码、尺山寸水、尺素、尺头,尺头儿、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