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坎井之蛙的意思

kǎnjǐngzhī

坎井之蛙



拼音kǎn jǐng zhī wā

注音ㄎㄢˇ ㄐ一ㄥˇ ㄓ ㄨㄚ

解释废井里的青蛙。比喻见识不多的人。

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

例子宇栋之内,燕雀不知天地之高也;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汉 桓宽《盐铁论 复古》)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感情坎井之蛙是中性词。

近义井底之蛙

英语a frog in a pit(a person with a very limited outlook)

动物生肖牛,虎,蛇

  拼音  kǎn   注音  ㄎㄢˇ   
部首  土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  FQWY  仓颉  GNO  郑码  BRO  四角  47182  结构  左右电码  0974  区位  3118  统一码  574E  笔顺  一丨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坎的拼音:kǎn(ㄎㄢˇ)  

⒈ 低陷不平的地方,坑穴:坎井之蛙(喻知识浅陋的人)。坎坷。

⒉ 自然形成或人工修筑的台阶状东西:土坎。田坎。

⒊ 八卦之一,代表水。

⒋ 指最紧要的地方或时机,当口儿:这话可说到坎儿上了。

⒌ 指坏运气或被迫的处境:今年是他的坎儿。

⒍ 同“槛2”。

统一码

坎字UNICODE编码U+574E,10进制: 22350,UTF-32: 0000574E,UTF-8: E5 9D 8E。

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坎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凵埳堿墈欿竷

汉英互译

bank、ridge

造字法

会意:从土、从欠

English

pit, hole; snare, trap; crisi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坎的拼音: kǎn  

〈词性:名〉

(1) (形声。从土,欠声。本义:坑,穴)

(2) 同本义 [pit;hole]

坎,陷也。——《说文》

坎者,陷也。——《易·序卦》

其坎深不至于泉。——《礼记·檀弓下》

钁其城为坎以先登。——《资治通鉴·唐纪》

凿地为坎。——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坎儿(道路不平。喻指麻烦,变故);坎止(遇险难而止);坎阱(陷阱);坎深(深渊);坎傺(住在土窟里)

(4) 墓穴;墓坑 [tomb]

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礼记·檀弓下》

(5) 通过自然的过程或用人工办法形成或堆成的土堤或土埂 [bank]。如:土坎儿;田坎儿

(6) 八卦之一,代表水 [water]

习坎,重险也。——《易·习坎》

(7) 又如:坎离(八卦中的水和火);坎德(谦虚之德。《周易》以坎属水,水就下处卑下之地。故有此称谓)

(8) 光学名词。坎德拉的简称 [candela]

词性变化

坎的拼音: kǎn  

〈词性:动〉

(1) 掘坑,挖洞 [dig]

坎垣入之,戍者不知也。——《新唐书·吴少诚传》

(2) 又如:坎坛(古代挖地为坎,垒木为坛)。又指掘墓穴

春夏死者,候草木黄落;秋冬死者,候华叶荣茂,然始坎而痉之。——《周书》

(3) 陷;陷落 [sink]

坎,陷也。——《易·说卦》

(4) 又如:坎陷(塌陷)

(5) 扣;戴 [wear]

[晁大舍]随把网巾摘下,坎了浩然巾,穿了狐白皮袄,出去接待。——《醒世姻缘传》

(6) 忧,恨 [hate]

哀仆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刘向《九叹·离世》

(7) 又如:坎毒(愤恨);坎愁帽(犯愁,担忧);坎上愁帽(犯愁)

常用词组

坎德拉、坎坎、坎坎、坎坷、坎儿、坎儿井、坎子

  拼音  jǐng   注音  ㄐ一ㄥˇ   
部首  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FJK  仓颉  TT  郑码  BDND  四角  55000  结构  单一电码  0064  区位  3014  统一码  4E95  笔顺  一一ノ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井的拼音:jǐng(ㄐ一ㄥˇ)  

⒈ 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水井。临渴掘井。

⒉ 形状像井的:天井。油井。

⒊ 整齐,有秩序:井然。井井有条。

⒋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⒌ 姓。

统一码

井字UNICODE编码U+4E95,10进制: 20117,UTF-32: 00004E95,UTF-8: E4 BA 95。

井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井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丼宑

汉英互译

well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well, mine shaft, pi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井的拼音: jǐng  

〈词性:名〉

(1)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2) 同本义 [well]

改邑不改井。——《易·井》

井道。——《易·杂卦》传

宿息井树。——《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

为其井匽。——《周礼·官人》

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韩愈《原道》

(3) 又如:井池(井口旁储水的小池);井鱼(井中的鱼。比喻见识短浅);井养(井水源源不断,供人饮用。比喻领受别人的好处、恩惠);井华(清早初汲的井水);井干(井上木栏干)

(4) 形似水井的坑穴 [sth. in the shape of a well]。如:井灶(四川、云南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井椁(即椁。因其形方中空似井,故称);井场(钻井采油的工作场地)

(5) 井田 [square-fields]

六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下》

(6) 又如:井税(古代田税的一种);井地(即井田);井里制(即井田制);井邑田(即井田);井径(田间小路)

(7) 相传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人口聚居地;乡里;家宅 [hometown]

背井离乡,卧雪眠霜。——马致远《汉宫秋》

(8) 又如:井里(邑里,乡里);井庐(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井曲(里巷;里弄);井屋(农舍,村落)

(9) 污水池 [cesspool]。 如: 井匽(排除污水秽物的水池和水沟)

(10) 比喻法度;条理 [law and institutions]

井,法也。节也。言法制居人,令节其饮食,无穷竭也。——《风俗通》

井,共德之地也。——《易·系辞》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11) 又如: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井井有方(形容有条理、有办法);井井有法(有条理、有法度);井井有绪(井井有序。有条理,有秩序)

(12) 井宿 [constellation’s name]。如:井木犴(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井宿,传说是一种像野狗的猛兽);井宿(星宿名。二十八宿中朱鸟七宿的第一宿。也称“东井”、“鹑首”。有星八颗,属双子座);井冠(井宿。因其位于朱雀七宿之首,故称);井星(即井宿);井络(井宿区域;井宿的分野)

(13) 市街 [street]

处商必就市井。——《管子·小筐》

因井为市,故言市井。——《白虎通》

(14) 又如:井邑(市井与乡里);井市(做买卖的市街。古代因井为市,故称);井陌(街道);井闾(里井里巷)

词性变化

井的拼音: jǐng  

〈词性:动〉

(1) 汲水于井 [draw water from a well]

织纺井臼。(井,用如动词;汲井水。)——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划定井田 [divide square-fields]

井衍沃。(在肥地上划定井田。)——《左传》

井的拼音: jǐng  

〈词性:形〉

形容整齐 [orderly;neat]。如:秩序井然;井径(整齐的小路);井井有条

常用词组

井底之蛙、井冈山、井灌、井架、井井有条、井孔、井口、井喷、井然、井然有序、井绳、井田制、井蛙、井位、井斜、井盐、井中求火

  拼音  zhī   注音    
简体部首  丶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  3画  
繁体部首  丿部  部外笔画  3画  总笔画  4画  
五笔  PPPP  仓颉  INO  郑码  WA  四角  30302  结构  单一电码  0037  区位  5414  统一码  4E4B  笔顺  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之的拼音:zhī(ㄓ)  

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⒉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⒊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⒋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⒌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⒍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⒎ 往,到:“吾欲之南海”。

统一码

之字UNICODE编码U+4E4B,10进制: 20043,UTF-32: 00004E4B,UTF-8: E4 B9 8B。

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之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o、leave、of、somebody、something、this

造字法

原为会意:上像向前的脚,下像地表示离开原地前进

English

marks preceding phrase as modifier of following phrase; it, him her, them; go to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动〉

(1)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2) 同本义 [grow]

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3)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go to;leave]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到);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之国(前往封地);之适(前往)

词性变化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代〉

(1) 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 [this;that]

宣王说之。(之:指南郭处士来吹竽。)——《韩非子·内储说上》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 柳宗元《三戒》

当分明记之。(之:指共读情景。)——清· 袁枚《祭妹文》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之:代词,指天下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较之中学时代;因之,他将自己的整个心血都放了进去

(3) 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 [he;her;it;they;them]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 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 又

蹇叔哭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之”是指示代词,指代“巫医乐师百工”。)——唐· 韩愈《师说》

(5) 又如:取而代之;战而胜之;为之感叹;使之顺利发展;与之见面

(6) 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 [its;his;other]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助〉

(1) 的 [of]

(2)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或一般的修饰关系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

(3) 又如:钟鼓之声;一家之长;原因之一;夫子之文章

(4)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吾见师之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用于实词与介词之间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孟子》

之的拼音: zhī  

〈词性:形〉

具有字母S的形状的,“之”字形 [zigzag]。如:之江(江流曲折如“之”字者);之字路(曲折如“之”字形的路)

常用词组

之后、之乎者也、之流、之前、之字路

  拼音    注音  ㄨㄚ   
部首  虫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  12画  
五笔  JFFG  仓颉  LIGG  郑码  IBB  四角  54114  结构  左右电码  5752  区位  4560  统一码  86D9  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一丨一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蛙的拼音:wā(ㄨㄚ)  

⒈ 两栖动物的一科,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泅水。种类很多:青蛙(俗称“田鸡”)。牛蛙。蛙泳。蛙人。

统一码

蛙字UNICODE编码U+86D9,10进制: 34521,UTF-32: 000086D9,UTF-8: E8 9B 99。

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蛙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

异体字

䖯䵷鼃

汉英互译

frog、froggy

造字法

形声:从虫、圭声

English

fro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蛙的拼音:   

〈词性:名〉

(1) (形声。从虫,圭声。本义:田鸡类动物。青蛙) 同本义 [frog]

…苏俗谓之田鸡, 扬州谓之水鸡,亦曰吠蛤。——《说文》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 又如:蛙市(夜晚蛙群聚集而鸣,称为蛙市);蛙吹(蛙鸣);蛙角(将头发束起,形状宛如青蛙头上左右凸出而对称的部分);蛙怒(形容青蛙叫声很大,有如鼓气发怒);蛙蛤(蛙的一种)

词性变化

蛙的拼音:   

〈词性:形〉

(1) 淫邪 [licentious]。如:蛙咬(淫声俗乐);蛙声(淫声,淫邪的乐声);蛙歌(淫邪之声)

(2) 凹隐。扳着脸的样子 [low-lying]

那陈经济把脸儿蛙着不言语。——《金瓶梅》

常用词组

蛙人、蛙泳

坎井之蛙:成语接龙顺接


成语首拼